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3)

作者&投稿:勾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65年,Searle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言语行为”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雏形,并在他1969年出版的《言语行为:语言哲学》一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阐释,建构了他独特的言语行为理论框架。此书的出版标志着Searle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即我们所称的经典言语行为理论。

1)和Austin一样,Sean。也认为说出某种语言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如做出陈述、发出命令、提出问题、做出承诺等等;说话即在行事,意义等于某种行为,所以它声称语言研究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1969;17).

2) Searle言语行为理论的建构体现在他对语言学哲学与语言哲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上。(1969:4)他认为:“语言学哲学是试图通过关注个别语言中具体语词或其他成分的日常用法来解决具体的哲学问题,而语言哲学是试图对语言的某些普遍特征,如所指、真理、意义和必然性,从哲学上给以明晰的描写。”在他看来,语言学哲学可以看作某种方法的代名词,而语言哲学可以看作某一学科的代名词。他(1969;4)明确指出,他虽然有时使用语言学哲学,但是他的理论属于语言哲学而不是语言学哲学。

3 ) Searle认为言语行为理论属于Sauss,所说的“语言”这一范畴。言语行为的实施必须遵行语言的规则,因此必然牵涉到语言的许多形式特征,但Searle认为,任何纯粹研究这些形式特征的理论都是不完整的,还必须说明这些特征如何被用来实施了一定的言语行为。任何一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中必定实施了一定的言语行为;反之,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必须通过某一句话语方能实施。

4)在Searle看来,很难说对句子意义的研究和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研究,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研究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当然,这种观点有人接受,有人提出异议。

5)在(言语行为)(1969)中,Searle把言语行为分为四类:发话行为(utterance act),命题行为,以言行事行为,以言取效行为。在他看来,locutionary act只不过是illocu-tionary act的一个类。发话行为是通过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来完成的行为,命题行为,是通过做出指称或断定来完成的行为。

6) Searle认为发话行为和命题行为跟以言行事行为的关系,并不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发话行为只是说出词、词组或语句,而命题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则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一定的条件下并怀着一定的意图来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一种发话行为,而没有完成命题行为或以言行事行为,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发话行为来完成同一种命题行为或以言行事行为。如:

( I ) W ill John leave the room?

( 2 )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

( 3 ) John, leave the room.

(4) If Only John would leave the room?

(5) If John leave the room, I will leave the room.

在Searle看来,这五句话语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但在不同的场合,五句话实施了不同的言外之行为。

(六)实施言语行为的规则

既然Searle把使用语言看作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社会行为,那么应该遵行哪些规则呢?前面我们提到Searle的老师Austin曾提出过实施言语行为的三个恰当条件。在此基础上,Searle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它们更完善。
在制约人们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种规则中,Searle首先区分出两大类: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和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调节性规则调节独立地存在于规则之外的行为或活动。构成性规则则不同,遵守构成性规则本身便构成或产生某种形式的行为或活动,违反了构成性规则,这种行为或活动就不存在了。Searle区分这两类规则的目的是要说明使用语言这一种社会活动应遵循的是构成性规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语言来实施某一行为,例如“命令”,我们必须遵守某些规则,如果我们违反了其中的一个规则,我们就不能有效地发出命令。

任何两个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不论说话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论他想要实施什么言语行为,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具有语言交际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说话的一方必须能够按照所使用语言的规则成功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一方也必须能够按照所使用语言的规则正确地领会说话一方的意图。

(七)Searle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1)对行事行为的5个分类Searle (1979 : 12一20)把行事行为分为以下5类:

(1)断言类(assertives )

(2)指令类(directives )

(3)承诺类(commiasives)

(4)表达类(expressives )

(5)宜告类(declarations

Searle的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样的分类是相当概括的。要把那么多种言语行为归纳成若干个大类是很难做到的。不过至今没有人突破他,提出更合理的分类。这也是大家至今公认的比较合理的分类的原因。

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常规昨非常规的间接言语行为

1975年Searle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解释言外之力和句子形式或规约用法之间的关系,以及言外之力和说话双方共有知识、会话原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从而弥补了他早期经典理论的不足。Searle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目的在于想要说明和解释下面两个问题:

(1)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来表示一定意思的同时怎么又表示另外的意思?

(2)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听话人在听到这样的话语之后有是如何理解到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的?

Searle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之间之所以能传达出多于或有别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他所依靠的是他和听话人之间的共有知识,这其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以及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目录
1.3 话语和话语分析,如莱文森所阐述,话语不仅仅是言语表达,更是文化和社会交互的载体(莱文森,1983)。第二章 言语行为理论 2.1 哲学背景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石,探讨了语言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奥斯汀,1956)。2.2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施为语句和其分类,如塞尔的扩展,构成了核心...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文学述行理论图书目录
首先,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言语行为与文学述行范畴,以及这一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和跨文化比较。章节一聚焦文学话语的述行可能性,奥斯汀的“无效”述行理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以及奥赫曼的“伪言语行为”悖论,都作为探讨的重点。第二章深入研究文学话语的述行形态,费什的读者“行事”、德里达的典范性述行...

著名的中文屋实验是( )提出的。
著名的中文屋实验是约翰·塞尔提出的。

约翰·塞尔的介绍
约翰·塞尔(J.R.Searle)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之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1955年获罗兹(Rhodes)奖学金赴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师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言语行动理论的创建者奥斯汀(J.L.Austin),深入研究...

什么是“牛津学派”
当然,日常语言学派中人,并不一定不在意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也是理论。 说到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惑:凭什么要你哲学家告诉我这话是这个意思而不是那个意思?例如,我说“我在说‘是’的时候意谓的是‘看似’”,为什么不行?如果你是...

语言学的发展前景怎样?
英国的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把句子分为“表述句”(constatives)和“施为句”(performatives),把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又把言外行为再分为裁断行为、施权行为、承诺行为、表态行为和阐发行为,从而构成了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后来,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发展和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并且提出了话语...

生活中的逻辑学论文
,J·L·奥斯汀、J·L·塞尔等人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P·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义学说等成果,透过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去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 自然语言具有表达和交际两种职能,其中交际职能是自然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而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中进行的,语境有广义和狭义...

蔡曙山的著作
(2) 蔡曙山 (2007) 《语言、逻辑与认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蔡曙山 (1998) 《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重印。作者改进了英、美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塞尔(John R. Searle)等人的工作,建立了语用逻辑形式系统,并...

蔡曙山著作
蔡曙山先生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著作涵盖了多个领域。首先,他与邹崇理共同撰写的《自然语言形式理论研究》于2010年在北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深入探讨了自然语言的理论研究,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和塞尔等语言哲学家的工作,构建了语用逻辑形式系统,对于计算机语言和行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塞尔本人...

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些专家写的文章,我想把我需要的弄下来,但是都好麻烦...
由此而引申开去的“言语行为”与“语用行为”、“言语主体”与“语用主体”,亦可分别视作同一概念。以“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语用学,高度关注言语主体、言语受体、言语情境(context)、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诸要素,尤以奥斯汀(Austin)和塞尔(Searle)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以格莱斯(Grice)为代表的会话含意理论等为...

林西县18582871424: 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言语行为三分说的异同? -
达彬复方: Austin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即,判定语(verdictives)、裁定语(exercitives)、承诺语(commissives)、阐述语(expositives)和行为语(behabitives).后来,Searle批评了这一分类,把言外行为分为“新五类”:即,断言(assertives)、指令(directives)、承诺语(commissives)、表情语(expressives)和宣布(declarations).

林西县18582871424: 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傲慢与偏见》 -
达彬复方: 摘要: 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许多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如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都被成功地运用于文学批评,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文学语用学,而言语行为理论则是该学科的主要理论,并且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反讽与言语...

林西县18582871424: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和舍尔的有什么不同 -
达彬复方: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

林西县18582871424: 言语行为理论的评价 -
达彬复方: 有部分学者,如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 & Wilson,1986a) ,对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言语行为理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而对列文森(Levinson,1983:226)的观点,既“言语行为与前提、含意一样,是任何普通语...

林西县18582871424: 影响间接言语行为使用的语用因素 -
达彬复方: 【摘 要】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用语言学理论去分析文学文本,旨在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的本质.语言间接性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口语中,但在文学文本中也有突出表现.本论文以《傲慢与偏见》作为研究文本,运用例证法...

林西县18582871424: 英语语言学中行事行为是间接言语行为吗? -
达彬复方: 英语语言学中行事行为不是间接言语行为. 约翰·塞尔(J.R.Searle)基于奥斯汀(J.L.Austin)言语行动理论( Theory of Speech Acts),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

林西县18582871424: 什么是分析哲学? -
达彬复方: 分析哲学是对二十世纪主要在英语世界中出现各种哲学的通用名称.该流派注重语言,并试图分析命题,以便找出那些符合所代表的事实或意义又具有最好和最简明的比逻辑形式的命题.其特征如下:1.怀疑及敌视形而上学; 2.认为存在一种特...

林西县18582871424: f皮耶·布迪厄指称的经济资本的内涵是什么 -
达彬复方: 社会语言学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有广泛的思想渊源.其中包括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的"语言的社会性"等重要思想.由此,布迪厄建构了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

林西县18582871424: 国外在《傲慢与偏见》语言特点方面的研究 -
达彬复方: 简•奥斯丁(1775-1817)生长于英国南部有文化教养的牧师家庭,本人一生四十过个年头的岁月基本上是在乡间度过的,她的六部完整作品——《理智与情感》(1795)、《傲慢与偏见》(1796)、《诺桑觉寺》(1798)、《曼斯菲尔德庄园》(1812)、《爱玛》(1814)、《劝导》(1816)——大都是描写她自己熟习的乡间所谓体面人家的生活与交往,看来平凡而琐碎.在她的六部小说中,没有拜伦式慷慨激昂的抒发,也极少见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描写.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这部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林西县18582871424: 谁有《论言有所为》电子版,或是知道在哪可以买的到~~或是介绍几本?
达彬复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情报研究室编《语言学译丛》第一辑,《论言有... 2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135页 ·李敏儒《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导引》,言语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