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顾张骞之“凿空”西域——阅读葛剑雄导注《史记·大宛列传》

作者&投稿:延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138年,满怀雄心壮志的张骞奉汉武帝之令,以匈奴人堂邑氏甘父为向导和翻译,率领100名勇士向西域出发。公元前119年,张骞在此出使西域。两次西域行,虽然都没分别达到联合西域大月氏国和乌孙国共击匈奴的目的,但在政府角度连通了汉西外交,西域的葡萄、血汗宝马、胡桃、芝麻等和汉朝的丝绸、铁、农耕技术等相互交流,一条贯穿中西方横穿中亚、西亚、南亚直达欧洲的道路——丝绸之路诞生。此前,前人从无到达西域。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目前比较公认客观可信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大宛列传》和东汉班固《汉书》中的《张骞传》。《史记》并没有给张骞本人独立成传,但《史记·大宛列传》以西域大视野去描写张骞出使西域的前因后果、各国关系、后续影响。最近上课讲到此处,重温张骞出使西域,有了新的体会。

        关于世界的大小,古人强调“天圆地方”,即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古人把方向定位东南西北。地的边缘是海,古有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东边的海大家很熟悉了。相传秦始皇时曾到渤海求仙,最后未果,死于长途旅行路上,连圣旨都被篡改。苏东坡到过海南岛南端,称之为“天涯海角”。苏武被匈奴流放,到了今天贝加尔湖一带,认为自己到达了“ 北海”。而东汉时使者甘英到了波斯湾,把那里称之为西海。孔子“四海之内”的说法估计就跟天下的意思差不多了。

        除了“四海”,古人还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相传禹铸九鼎,把天下分为九板块,方便管理。古人自认为九州之内是华夏,九州之外皆莽荒。而九州之内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是九州的掌控者,京师是九州的中心。九州外分别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称为蛮夷。蛮夷地区不值得天朝上国去统治,那里未经开发、全无教化。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了齐国人邹衍观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这个应该是古代人通过逻辑思考,推演出来的世界版图。虽然随着地理大发现,近现代地理学家对世界版图的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猜想不得实证。但至少说明,古人地理概念并不落后,知道九州之外仍有大九州,世界很大,可惜这类言乱在当时被认为是奇谈怪论,没人能证实。

        汉朝以来,北方匈奴不断南下侵扰,汉初汉高祖“白登之围”备受耻辱后,只能通过汉匈和亲、送匈奴金银珠宝等方式维持一时和平。高祖驾崩后,吕后受到匈奴单于的“情书”侮辱,也只能忍辱负重。匈奴勇敢嚣张,边境摩擦不断,一直以来是汉朝的敌人。汉武帝时,曾组织多次的反击匈奴战争。汉武帝想方设法联合一切反对匈奴的力量。《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汉武帝了解到了月氏跟匈奴的宿怨,想派人与他们联络,一起夹击匈奴。当时作为郎官的张骞心怀国家、勇敢于冒险与挑战,应募被选。

        公元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但经过匈奴统领的版图时,被匈奴老上单于扣留,匈奴让其娶妻生子,企图麻木张骞,让其放弃通大月氏的目标。张骞在匈奴地区生活多年,待匈奴内部争乱,对其放松警惕时,逃离匈奴控制,与堂邑父继续西行,到达大宛国。大宛国王热烈欢迎张骞,张骞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到达康居国,康居国协助张骞终于到达大月氏。众多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这些地方实际是今天的新疆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的一部分。但此时大月氏在逃离匈奴控制之后在此地生活多年,臣服了大夏国,生活安定、物资富饶,大月氏老国王已经驾崩,大月氏离汉朝很远,而且新主不想报匈奴的仇。张骞在此处待了一年多,没说服大月氏与汉共击匈奴,只得返回。他想回国,中途在河西走廊一带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单于死了,匈奴内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堂邑父逃脱,回到长安。历时十三年,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去时百余人,回来仅有张骞和堂邑父二人。回到汉朝后,汉朝人都十分诧异,张骞不仅没有死,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西域知识,引起汉武帝的兴趣。汉武帝册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两年后,张骞建议汉武帝联合乌孙国,让乌孙国搬回河西一带,镇守疆土,进一步打击匈奴。张骞顺利到达乌孙国,带去大量的珠宝,这一次因为乌孙国早已搬迁,国内动荡。乌苏太子去世,临终时交代父亲要把下一任太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这因此老国王小儿子的不满,小儿子以为哥哥去世,王位将会传给自己。因此小儿子发起政变,反抗老国王。老国王为了保护孙子,把全国兵力划分。国内势力一下子一分为三。当张骞向乌孙国王提出结盟的建议时,国王也无法答应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军事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但他“凿空”西域的目的完全达到了。张骞和其三百多人的使团返回时,副使分别到达了康居、大夏、大月氏、身毒,还有今天新疆南部的于阗等地。张骞对西域有了全面的数据收集和了解,这些地方以前汉人是从未知晓的。

       从以上故事我们大概可以猜测,首先,张骞在首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西域多个国家,各国都有各自的语言,而各国之间又有翻译人员。可见,在张骞通西域以前,各国是有一定交往的。其次,由于各国之间的交往,西域各国之间的道路已经开通,为张骞打通西域后,深入到西域各国造就可能。张骞和随员从汉朝出发,游走西域各国,这条主要交通线路是西域各国、张骞以前没记载的中原人所开辟的,是长期形成的主要交通线路,为后代继续完善和沿用。

       近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究竟存在多久,史料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知道。但是张骞在过去“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这种乡土观念之下,划破时代的局限,代表朝廷“凿空”西域,促进汉西之间源源不断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史记·大宛列传》:“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与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什么是“张骞凿空西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张骞出使西域称为“张骞凿空”。凿,开;空,通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破了西域与汉朝之间的隔绝状态,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往来。从此,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意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是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过他的直接使命。2张骞出使...

为什么司马迁称张骞“凿空西域”
因为张骞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司马迁称张骞“凿空西域”。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

历史上张骞的“凿空”西域指的是什么?
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比喻此行打开了东西方相互了望的通道。后来,在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张骞凿空西域
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张骞率百人队伍从甘肃临洮(今陇西)出发,堂邑氏家奴堂邑父自愿为向导与翻译,一行人进入河西走廊。然而,他们在途中不幸被匈奴骑兵抓获,被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到了匈奴军臣单于。单于质疑张骞出使月氏的意图,指出匈奴不允许汉使通过其地。在被扣留期...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
之所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是因为:将张赛通西域称为“凿空”一词是形容张赛开创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就像是凿开了一条原本不存在的道路一样。这个说法源于历史上的事实,张赛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使者和探险家。他率领使团穿越沙漠和高山,成功达到了西域地区,与当地政府和部落进行了交流和贸易。这次西域使...

历史上张骞的“凿空”西域指的是什么
他被后人誉为伟大的外交家、冒险家、旅行家,司马迁称他是“凿空西域”的人,梁启超赞他:“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他就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一生的成就:公元前139年,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带着一百多个随从,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支,共同抗击匈奴...

凿空西域的影响
“凿空西域”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一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交往。张骞通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促进了中西贸易和人员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呢
该人出使西域是凿空的原因是出使为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交流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张骞出使之前,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双方之间的了解也很少。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将汉朝的文化、技术等传播到了西域。张骞的出使让汉朝与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说张骞凿空了西域?
”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张骞凿空和张骞出使西域是同义词。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

重顾张骞之“凿空”西域——阅读葛剑雄导注《史记·大宛列传》_百度知 ...
不远游”、安土重迁这种乡土观念之下,划破时代的局限,代表朝廷“凿空”西域,促进汉西之间源源不断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史记·大宛列传》:“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与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阳曲县13795822075: “世纪”一词是什么意思,因该怎么解释! -
谭江弘旭: 世纪就是100年. 用在案名上表示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大案.(个人见解)

阳曲县13795822075: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
谭江弘旭: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裴《史记集解》:“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凿空,即开通道路 指张骞...

阳曲县13795822075: ...4.跨州连郡者 指的是什么?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6.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 -
谭江弘旭:[答案] 1.资料表明,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当时最早的造纸材料是 帛,棉,竹,木,纸. 2.东汉蔡伦使用树皮,麻... “张骞凿空”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即「孔」,意思就是开辟孔道. 作用...

阳曲县13795822075: 张骞凿空 -
谭江弘旭: “张骞凿空”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即「孔」,意思就是开辟孔道.由于张骞的交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西亚、北非乃至欧洲.

阳曲县13795822075: 张骞凿空是什么意思?
谭江弘旭: 张骞凿空和张骞出使西域是同义词.凿空,即开通道路,张骞凿空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张骞凿空即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时期,汉朝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阳曲县13795822075: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 -
谭江弘旭: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汉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用制险塞”指长城的修筑,用于防御匈奴族南下,对于保护中原文化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为北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之后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于开辟沟通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D.

阳曲县13795822075: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 质... -
谭江弘旭:[答案] (1)要道:丝绸之路.(2)政策:对外开放.事例: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唐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研究佛教等.

阳曲县13795822075: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闭关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汉、唐和明朝前期对外... -
谭江弘旭:[答案] 答案: 解析: (1)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唐朝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来自大食、波斯、朝鲜、日本等国的商人汇集长安等地;明朝派郑和率领万人的船队下西洋. (2)闭关自守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活动起到抵抗作用,但...

阳曲县13795822075: 驼铃与帆影读后感500字 -
谭江弘旭: 驼铃与帆影读后感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曾经从中国出发、贯通千年的陆上海上通道,如今换为更加高效的交通方式和信息渠道.交流往来生生不息,传承和弘扬丝路友好合作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人心所向.作为“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