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都悟道了还它怕什么?为何跑到南方避难十年?

作者&投稿:豆卢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韶关的南华寺看到六祖慧能的一首诗,四句八字,开头一样,好像都是“何自生性XXXX"~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禅宗六祖慧能 平民慧能 六祖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tao),武德年间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就出生在新州。慧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有一天,慧能上街卖柴,有位顾客买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旋店。在旋店的门口,有位客人在诵经,慧能听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离去。他上前向客人打听读诵的是什么经。从客人的介绍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经常劝告道俗信众读诵《金刚经》。慧能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但因为母亲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北上求法 慧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关)北上求法(此说与《六祖坛经》所记不同)。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盘经》。慧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盘经》。慧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慧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慧能回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异,知道慧能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这样一来,慧能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慧能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慧能建了一座道场。慧能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慧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来,私知念言:“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宝林寺,继续向北行进。经过乐昌县西山石室间的时候,慧能遇见了智远禅师,并向智远禅师请教有关坐禅的一些事情。智远禅师告诉他说“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入。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听说菩提达磨从西域来到中土,传佛心印,展转至于黄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速往忍和尚处参学,以决生死之疑)。” 与五祖对偈 于是慧能一路风尘仆仆,直造黄梅五祖道场。 慧能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样。所以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ge lao)”。《五灯会元》、《祖堂集》和《坛经》等书,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见面的情景-- 五祖问:“你从哪儿来?” 慧能道:“从岭南来。” 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慧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 慧能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了,知道慧能根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继续跟他多交谈几句,但因为徒众都在左右,担心慧能日后会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发到碓坊舂米。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慧能生得矮小,体重不够,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间拴上一块石头。就这样,慧能昼夜不停,勤勤恳恳地舂了八个月的米。 衣钵之争 有一天,五祖把大众召集到一起,告诉大众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已经老了,当选一名接法人,以确保祖师的法脉不断。佛法不可思议,贵在实证,你们万千不要以为记住了我所说的法语,就算了事。你们且下去,各自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给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传付给他,立他为六祖。” 当时,五祖会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师,兼通内外之学,经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众人的敬仰。因此,大众退下来之后,共相议论道:“六祖之称号,除了秀上座之外还有谁能够担当得起呢?我们不用劳心费力写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为六祖,我们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听到大众的议论,神秀想,大众之所以不敢写偈子,是因为我是他的们的教授师。我应该向大和尚呈上偈子。当然,我呈偈子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为了夺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传法呢?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折腾了两三天,神秀终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写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经过的时候,忽然看见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这首偈子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堕恶道的。因此,五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读诵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还是告诉神秀说:“你的这首偈子,还没有明心见性,见地还不到位,还在门外。如此见解,欲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于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中荐取。”说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几天过去了,神秀再没有作出新的偈子来。 后来有一天,慧能在碓坊舂米,听到外边有位童子在诵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听,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众作偈以及让大众梵香礼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诉了慧能。慧能听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诵此偈,与秀上座结来生缘。自从我来到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个多月,没有到过堂前,请上人引我到写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礼拜。” 于是,童子引慧能来到偈子前。慧能说:“我不识字,还请上人念给我听。”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旁,便高声为慧能念诵那首偈子。 慧能听了,就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别驾给我写上。”别驾了听了,非常惊讶“你这个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慧能正色道:“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有意智。若经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听了,连忙谢罪道:“汝念偈子,我给你写。如果你将来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于是慧能念偈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刚写完,大众无不惊愕。五祖见众人如此,担心有人伤害慧能,于是用鞋掌把慧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说“亦未见性”。众人见五祖这么说,也就不以为意。 传得衣钵 第二天,五祖私下来到碓坊,见慧能腰间挂着石头舂米,说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当象你这个样子”。并问道:“米舂熟了吗?”慧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慧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将慧能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豁然大悟。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慧能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慧能已经大悟,便将顿教法门以及祖师衣钵传付给慧能,说道:“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禅师跪受衣法之后,问道:“法则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该交付给谁呢)?” 五祖回答说:“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慧能禅师又问:“当隐何所?” 五祖答道:“逢怀即止,遇会且藏。” 说完,五祖便亲自把慧能连夜送到九江驿。临行前,五祖又嘱咐慧能:“以后佛法将通过你而大兴。你离开黄梅后三年,我将入寂。你赶快往南方走,好自为之。不要急于出来弘法。这当中你会有劫难。” 南下避祸 慧能禅师再一次顶礼五诅,然后发足南行,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大庾岭。 五祖送走慧能后,连续好几天没有上堂。众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纷纷前去问安。五祖告诉他们说:“我没有病,祖师的衣钵和法脉已经传到南方去了!”众人大惊,问道:“谁得到了衣钵?”五祖回答说:“能者得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此后便有了数百人前往南方追杀慧能禅师欲夺取衣钵的一连惊心动魄的故事。为了避免不测,慧能禅师一度在猎人队混了长达十五年之久。此后,因缘成熟了,慧能禅师才来到广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师的座下剃度,开始了他辉煌的弘法生涯。 在慧能禅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自慧能禅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并形成了“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慧能禅师的弟子很多,据《坛经》记载,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海、法达、智常、志彻、神会等。禅宗史上非常有影响的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和南阳慧忠等大禅师, 也都是慧能禅师的法嗣。 慧能禅师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讲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坛经》。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称之为经的,唯慧能禅师一人。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你的问题很好,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第一,任何的宗教在成立宗教机构后都存在权利的纷争,在五祖宏忍的时代,佛心宗(后人将六祖之前的几代以此称谓)已经有相当大的势力,而作为首座的神秀在这个僧伽集团早已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因此为了躲避神秀集团的迫害必然需要隐藏.
第二,这个因素虽然你不好接受,但确实是事实,当年神秀的确是真正的传人,并不是慧能,那么,怎么变成现在的状况呢,首先是因为六祖本身的光辉,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禅宗,其弟子以极富生命力的禅锋击败了北派、征服中华,从而开创了灿烂的禅宗文化,使北派失传,没落,其次,将六祖推向禅宗最高地位的是其主要弟子,荷泽神会,此人去有相当高的政治头脑,在六祖身后利用以有的宗教地位,将师傅升格为五祖的嫡传,传承衣钵,而作为信物的袈裟本身也是子虚乌有之物,而如果真实存在过的话,也应该在神秀处,这个论点并不是我的杜撰,在当时传下来的文献中早已印证过,但被禅宗后传弟子们淡化掉了。
比较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六祖慧能的确从五祖处得到印证,但时机不成熟,见机离开,在南方,北派势力不强的区域,通过自己伟大的思想开创了禅宗,而后的弟子,在流传师傅的伟大思想过程中,同时也创造了师傅地位宗系,达到完美的目的。

五祖传法之时,开示六祖说:“佛法难起,不宜速说”。六祖也是明心见性的大师,自然了之因果,知道自己有难,所以躲避。佛法是用来普度众生的,不是用来对付小人的。你以凡夫之智,度量六祖之佛心,恰似以蠡测海,永远不会明白。

悟道就是思想通了,很平常。
而且在六祖坛经里,慧能露了一手。

这么难得才能开悟,当然要为众生广传正法而保住性命,让更多的人能够开悟解脱苦难,那样才是绝对正确的做法.

六祖大师身负传法重托,所以必然要忍辱负重,他早已不计较个人得失了.
保住色身是为弘扬佛法,并非贪生怕死.
仁者祥辩.


人最害怕的是认真,后半句是什么
那你就真的会害怕。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战胜一切。’那么就没什么能难得倒你。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所以,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Eqw悟真网_阴阳术数,参禅悟道 小和尚恍然大悟。Eqw悟真网...

“凡人怕果,菩萨畏因”什么意思
“凡人怕果,菩萨畏因”的意思是:一般的凡夫俗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看事物大多只注重结果,只会对不好的“果”感到畏忌,而不知道要从“因”的层面去预防它;而菩萨,因为会从“因”的层面去预见到“果”,所以,菩萨畏忌的是“因”。因,是指原因;果,是指结果。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意思就...

我的悟道经历(上)
而我能够做的,就是抛砖引玉,呼唤所有的悟道中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起来做点我们的本分,造福...学佛法的同时,我在另一个老师那边学习它对于这些经典的解读,(还包括一本《道德经》),我认为通过这7

佛家悟道禅语
精选佛家悟道禅语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精选佛家悟道禅语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精选佛家悟道禅语一 1、面对...5、当有一天,你可以淡然的面对风雨,仿佛一切如平。你不再恐惧悲观,也不再惊讶失常,生老病死皆有规律。生命在你的心中已经交织成一张蓝图,你不得不去...

炒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悟道的都来说一说
最高境界之短线:短线每天疯狂做T,哪怕只赚一个点,也得把手上的股票全部T个遍 最高境界之追板:每天开盘1-2个小时内,股票必然全部卖出,再全部买进主力资金热点题材,只追封板股,第二天必然卖出换股,除非涨停 人生的感悟怎样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上联:参禅悟道修真性,下联:顶礼诵经度众生。 悟道与参禅都是属于人生...

佛家禅语中有关人生悟道的语录
佛家禅语中有关人生悟道的语录精选 1.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2.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3.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4.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5. 不离当处常...

六祖在悟道后,为何还要躲在猎人队伍中十五年?
除了自己的师兄们的迫害,还有些江湖人士听说衣钵的事在抢夺。2,证悟佛法。在五祖那里他是开悟,只是理上的开悟,还没有时间证悟,证悟需要践行,亲自修行。在猎人队,这样就有机会释放被捕的猎物。释放猎物是其次的,关键的是练就教化人的功夫。如果连依靠捕猎杀生维持生计的莽夫都能开化,还有什么不...

悟道软件安卓安卓悟道
或许,谁都可以说:「我也曾经有过,而且常常有这种经验;心中的妄念没有了。」然而,当你说这一句话时,正好就是妄念的现象。当你自以为没有妄念时,只是没有情绪而已,不是没有妄念,因为凡有自我意识的心理现象,都是妄念。事实上,如果知道自己有自我意识的妄念,已经是在修行的人,怕的是,自己妄念纷飞还不知道是在...

关于佛祖悟道的诗句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

禅语经典悟道句子
禅语经典悟道句子 1.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2.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3.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4.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5.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6...

铜鼓县14745024874: 慧能都悟道了还它怕什么?为何跑到南方避难十年? -
枝良东药: 六祖大师身负传法重托,所以必然要忍辱负重,他早已不计较个人得失了. 保住色身是为弘扬佛法,并非贪生怕死. 仁者祥辩.

铜鼓县14745024874: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何处? -
枝良东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

铜鼓县14745024874: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哪里?含义是什么? -
枝良东药: 据说,慧能在和母亲迁居时在一旅店听到隔壁有人讲《金刚经》,不识字的他便悟道向佛,在安顿了母亲之后,四处拜师求佛,后被五祖宏忍大师赏识,留在寺中修行,后五祖欲传衣钵,让寺中所有人出一偈语,其大弟子神秀自以为非他莫数,...

铜鼓县14745024874: 求解释 关于 这些诗句的出处
枝良东药: 这个不是诗句,是属于佛家的偈语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

铜鼓县14745024874: 有人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吗? -
枝良东药: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铜鼓县14745024874: 求“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注解… -
枝良东药: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

铜鼓县14745024874: 指环境非常清洁的成语是什么 -
枝良东药: 一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释义]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语出] 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诗:“...

铜鼓县14745024874: 普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怎么理解? -
枝良东药: 以下是出处: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中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禅宗作偈之事.因五祖高僧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禅修水平. 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

铜鼓县14745024874: 择天记的角色简介?(择天记演员表角色介绍)
枝良东药: 陈长生国教学院现任院长、国教现任教宗、周园的主人婴儿时被计道人从黄金巨龙口... 后于青云榜更新之时位列第一,在天书陵中悟道,一日看尽前陵碑,实力猛增.进入...

铜鼓县14745024874: 禅宗始祖是印度人菩提达摩,他创立禅宗的地点在哪
枝良东药: 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禅宗入我国——也就是说,菩提达摩创立禅宗的地点在建业(今南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