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为何有三次大怒?

作者&投稿:程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一生有犯过错误吗?是什么?~

孔子虽然有很多的思想是好的,但是他有的思想是错误的。
比如孔子宣扬的君权思想那些东西,或许对古代中国有用,但是对现代中国则有害。

儒家文化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受到冲击,

儒家文化让中国人为面子而生存。
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原来,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个叫子羽的学生,这子羽小鼻小眼小脑袋长得非常难看不雅,孔子便不假思索的认定其貌不扬,不会有什么才气,难以形成气候,因此对他很冷漠。然而很有志气的子羽愤而离开孔子回家躬耕和自学,几年后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鲁国,慕名到孔子羽的情况后,作了深刻的反省,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以貌取人,不足为训!”
孔子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就是错的么?
错误与正确也是具有时代性的,而非绝对性的。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他一生收了很多学生。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那么他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没看错呢?

孔子有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

受到有没有看错学生,孔子自己也承认犯过这方面的错误。有一个很会说话的学生和一个长得很丑的学生都曾经被孔子看错过。

那个很会说话的学生的名字叫宰予。他擅长言谈,因此孔子觉得他什么都好。有一天,宰予对孔子说:"父母去世了,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如果三年不学习,学习过的东西也是会被忘记的。"

孔子听了很生气地说:"宰予啊,你真是太不孝顺了。你生下来三岁的时候还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难道守孝三年就太长了吗?"于是,孔子发现他自己看错了宰予。

长相很丑的那个学生的名字叫澹台灭明。孔子原来认为他不行,学习很差。而且还认为澹台灭明的品德很差。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澹台灭明到南方去讲学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因此,孔子感叹地说:

"我只凭说话判断人,在宰予身上我发现自己错了;以貌取人(仅凭相貌评价人),在澹台灭明身上我又错了。"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正义璆音虬。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索隐上“见”如字。下“见”音贤遍反,去声。言我不为相见之礼现而答之。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集解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曰:“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戈,不应诸侯之际。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南子最为宠幸。

卫灵公奢而汰,南子美而淫,孔子是清楚的。但孔子不仅想在卫国做官,而且去见灵公夫人,犯了两个错误。

子路不悦,谓孔子淫乱也。孔子解之曰,我所为鄙陋者,天杀我,天杀我。

正是孔子的对子路的发誓,说明孔子心中有鬼。

如果孔子对子路说,雷击杀我,或火烧死我,或水溺死我,墙屋倒塌压死我,这是起的真誓。

天何曾杀人,所以孔子起的是虚誓。既不能说服子路,也不能令世人信服。

既起的是虚誓,说明孔子行为不正。

孔子已近六十,隔帷拜见夫人,北面稽首,耳听帷中环佩玉声璆然,已是心荡神移,不知所措。

这不是邪念是什么,这不是淫心又是什么。所以子路不悦。

当然,还有一人旧事重提,那就是东汉哲人王充。以上便出自他的《论衡》(问孔)。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
他和母亲、庶兄孟皮三人被施氏赶出家门,过着清贫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问。
17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

19岁时,回宋国祭拜祖先,取宋国丌官氏为妻,
后来为他生下儿子鲤,字伯鱼,先他而死。

20多岁时,孔子想走仕途,
先后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业管理员。

【创办私学、开创儒学】

30多岁时,孔子创办私人学校,
相传学生3000,72贤人,
其中以颜回、子贡、子路最为出名。

40岁时,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

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不惑。

52岁,当上鲁国大司寇,同时摄相国职务,
这也是孔子一生当的最大的官。
50岁前后主要经历:当官、讲学、著述。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

因与三桓长期以来的矛盾,
被迫离开鲁国,带领学生到其他国家谋求生路。

史称“周游列国”。

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家。




孔子周游列国前后共14年,
主要干了这样几件事情:
讲学、著述、做官、定春秋、赞易。

当然还前后多次问道于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陈国人)

其实,孔子周游列国并不是去环球旅游,
虽然名气大,到处不受待见,日子混得惨,
比如下面这个成语就出自孔子:
丧家之犬
(一次孔子与弟子在郑国走散,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公元前484年,孔子带领弟子回到鲁国。
这一年,孔子68岁。

公元前479年,孔子因病不治,
驾鹤西去,终年73岁。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巨大的权势,也没有巨大的财富,更没有像宗教家那样建立组织去控制教徒的思想和行为。但是这个人却依靠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赢得了弟子们的衷心爱戴。这个人就是中华民族的圣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的修养是极好的,待人接物都是圣人风范。但是您知道吗?他也会发怒,孔子在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对自己的弟子发怒。孔子为什么发怒呢?我们不妨探寻一下究竟。一、孔子对冉求发怒孔子晚年归鲁之后,他的弟子冉求做了鲁国的执政季氏的总管。鲁哀公11年,也就是公元前484年,面对鲁国内忧外患的形势,季氏决心以此为借口加大增加财政收入的力度,准备把田税从原来的10%左右增加1倍,达到20%的程度。其实,以季氏为代表的三桓等三家大夫拥有巨大的财力,可是他们是不肯让自己受到削弱的。税率的提高不仅将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全部落在普通民众的身上,而且还会间接提高三桓的财富。为了能让增税的计划得到顺利的贯彻和落实,季康子派冉求去向孔子请教,实际上是希望得到对鲁国的舆论有重要影响的孔子的支持。据《左传》的记载,冉求连问了三次,孔子都说自己不懂赋税问题,没有回答。冉求一看完不成季康子交给自己争取孔子支持的任务,便说:“您是鲁国的国老,整个国家都希望得到您的意见,以便去实行,您怎么不说话呢?”孔子仍然坚决不肯说出支持意见。事后,在私下里,孔子对冉求说:“你们订了计划,要将税收提高1倍。10%的税率自周公之后已经实行了许多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合理的税率,如果你们想知道正确的意见,那按照周公成型的历史经验去做就是了,如果你们不想遵从周公的遗教,一心想提高税率那又何必来问我呢。”孔子同时还说出了一个从政者的重要做事原则:“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见《左传》)第二年,也就是鲁哀公12年,即公元前483年,季氏实行了新的税率,冉求推行新政极为卖力,不仅在国内搞的百姓们怨声载道,而且三桓家族的财富进一步积聚。孔子对冉求的态度非常生气,他说:“(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见《伦语》)”冉求听到孔子的愤怒之后,觉得非常委屈,连忙跑来辩解,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主张,可是我不是决策者,没有实行您的主张的能力。”孔子说:“没有这个能力的人会停下来不再违心地去做,可是你呢,却为季氏卖力地谋划。”孔子对冉求之怒,是怒他对君臣关系的错误理解,当上级决策错误的时候,下级虽然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不能阿意去做。二、孔子对曾参发怒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比孔子小46岁。曾参是个有名的孝子,他的孝行广泛地流传于后世。他的父亲就是那个在舞雩台上对孔子表达自己的充满浪漫和自由的人生理想的人——曾皙。一次,子路、曾晢、冉有和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我们大家何不谈谈自己的理想呢,于是子路说了,公西华也说了,他们说的都是从政的事类。在他们说的时候,曾皙就在那里弹琴,轮到他说的时候,他说,我的理想与别人不同,我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就是说,到了春末时节,穿上舒适的衣服,和几个大人,再加上几个小孩,许多人一起去河里游泳,游完了就在舞雩台上风干,然后唱着歌回家。曾皙的这个理想不仅感动了孔子,也感动了后世的许多人,甚至被看作是现代自由主义者的一种理想。但是,人的性格通常有许多的侧面,比如曾皙,他的脾气就非常暴躁。古人说,曾参事父,如事严君。一天,曾参和父亲在一起干农活,为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就将瓜秧锄断了。曾皙一看,勃然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子,跑着向曾参打来。见到父亲生气,曾参没有跑,等着挨打。结果一棒子打在后背,倒在地上昏了过去。见到儿子倒地,曾皙也有些后悔,盛怒之下失手,打坏了可怎么办呢。众人都赶过来帮忙。过了一会,曾参醒了,站起来到父亲身边认错,他诚肯地说:“儿子得罪了父亲,以至于您用那么大的力气来教导我,没累坏您的身子吧。”曾皙也不知说什么好,面有愧色,而且担心儿子的身体。众人赶紧把曾参扶到自己的房间。为了打消父亲的担心,表明身体没有受到伤害,曾参便弹起琴来,好让父亲听到他没有问题。在大家一致称赞曾参孝行的时候,孔子却发怒了,他对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我的门。曾参一听到孔子这样说,反复想自己的行为,觉得并无错误之处,就请师兄弟来向孔子请教,为什么夫子要这样呢。孔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听过舜帝的故事吗?他的父亲待他非常不好。但是如果父亲有事,舜帝一定及时地在旁边效劳,可是当舜帝的父亲要加害他的时候,却从来都找不到他。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的父亲不陷入杀子的‘不父’之罪,而自己也不失去孝行。现在曾参见到他的父亲拿起大棒来打他,却不跑掉,万一打坏了,这不是要将自己的父亲置于‘不父’不慈的境地吗?所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啊。”这番话让曾参折服,他赶快来到孔子这里承认错误。孔子对曾参之怒,是怒他对父子关系的错误理解,当父亲不对的时候,儿子不能委身去迎合,如果因此而使父亲犯了“不父”的大错,那就更不是孝行。三、孔子对子路发怒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曾得过一次重病,好些日子病情都不见好转。关于此事,伦语中有两则文字提到。《伦语》述而第七篇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伦语》子罕第九篇又有一段记载: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家臣,是春秋时大夫职级的人所具有的下属。孔子重病期间,他并不是正在大夫的官职岗位上,所以不能有家臣。出于对孔子的尊崇和爱护,子路将跟从的门人弟子组织起来,作为孔子的家臣,为孔子预备后事。孔子发怒,严厉批评了子路的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是在自欺欺人,而且他与其死在家臣手里,还不如死在自己的学生手里。死在自己的学生手里,孔子觉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孔子对子路之怒,是怒他对师生关系的错误理解,师生关系应该更接近于互相支撑和扶持的朋友关系,而不能更接近于君臣的关系,搞什么师道尊严。 以上三次发怒,孔子均是针对较为重大的原则问题。这也为后人理解和研究孔子的思想留下了具体的事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是为不孝。”这种绝对专制主义的思想绝不是孔子的思想,也不可能是孟子或者荀子的思想。让臣死的君,哪有资格做领导?让子死的父,哪有资格做父亲?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虎毒不食子。”如果有人不信,我们不妨翻下《荀子》,《荀子》子道第二十九篇有这样一段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阿杕原创)


孔子一生为何有三次大怒?
他也会发怒,孔子在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对自己的弟子发怒。孔子为什么发怒呢?我们不妨探寻一下究竟。一、孔子对冉求发怒孔子晚年归鲁之后,他的弟子冉求做了鲁国的执政季氏的总管。鲁哀公11年,也就是公元前484年,面对鲁国内忧外患的形势,季氏决心以此为借口加大增加财政收入的力度,准备把田税从原来的10%左右增加1倍,...

骆驼祥子中祥子一生的命运经历了几次起伏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他感到惶恐无助,陷入迷茫。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祥子为能有自己的车而高兴。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再加上小福子死去的消息,祥子彻底堕落,对生活失去...

人的一生有几个大机遇?求答案
第一次由于太年轻,认识不到这时机遇 最后一次由于年纪太大,无法把握剩下5次有1次准备补充分,擦肩而过;还有一次错过了。所以人的一生只有三次机遇 但是还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可以把握人生的三次机遇。我想我的人生的机遇 我已经把握2次 第一次:读了比较好的大学,学校培养了我,使我有较好的“发...

孔子一生当过三次官,都是什么级别的?
第二次当官应该是他三十五岁左右吧,他到齐国给高昭子当家臣,本是想通过高昭子为媒界而入齐景公的眼,不过因为晏婴而失败了。失败之后他又回到鲁国,一直到他五十岁,公山不狃反叛季桓子,给他来了一封聘书,其实孔子知道不好,可他已经年老,总算有一个人看到的才能,有点心动。同一时间,宫中的鲁...

骆驼祥子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名作,祥子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车夫,他饱尝了人间疾苦,在经历了自己人生中三次大起大落之后,他终究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成为了行尸走肉。只能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和客观的原因~~ 一、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

祥子一生的三起三落,究竟他经历了什么?
祥子婚后住在穷苦人生活的大杂院里,街坊二强子也是拉车的,他为一家人活命竟逼女儿小福子卖身为娼,祥子对小福子的遭遇充满了同情。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但过了不久,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小福子心中早已隐藏著对祥子的感情,可是穷困...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即身体器官衰竭,失去生命;第二次是社会地位的死亡,即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失去,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失去,也就是个人的身份、荣誉、地位的失去,再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第三次是世界观的死亡,即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失去,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都...

尼泊尔的尼瓦尔族,为什么一辈子要结3次婚?
从西藏往西走,就会到达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你可能听说过,也可能去过,但是你不一定知道那里还有个古老的民族,而那个民族还流传着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记录:那就是没有寡妇!在这个国家,女孩们一生要结三次婚。第一次结婚在7—9岁,第二次是与太阳的婚礼,第三次则是嫁给喜欢的夫君。...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有人说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和你无关,是真正的死亡。但其实,在第一次肉体死亡之前,很多人的精神早就死了。Steve Cutts的动画短片《In the Fall》,用短短...

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门大才子,范仲淹为何会病死在被贬的路上?
其实范仲淹早年丧父,后随其母嫁入继父家。当时他们的生活还很清苦的,还记得学课文的时,他每日只能吃咸菜以稀饭。不过当他怀着兼济天下的抱负,数年寒窗之后,终于成功及第,成为进士。仕途一波多折 范仲淹志一生经历过被重任,但同时也经历过被贬谪。他因为自己的学识以及良好崇高的品德得到晏殊的赏识...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的三戒三杀九不食 -
平琰益脑: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倡“九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

晋中市17747833382: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
平琰益脑: 《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甘.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也太没有职业水准了....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为什么儒家几千年一直在拼命辩解? -
平琰益脑: 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一个传言,这个传言就是有人说他杀了少正卯,因为当时的少正卯非常有才华,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有争议.儒家几千年来一直在拼命辩解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件事情不确定是否是事实,所以孔子有可能没有做这件事情,所以他们一直在辩解.第二个原因就是,就算孔子当时杀了他,也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小人,不是一位君子.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生平有哪些名人轶事 -
平琰益脑: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却不见农夫,便拾起锄头,围着一颗秧苗,费力的锄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夫回来了,一见大怒,愤愤的说:“你为什么锄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锄的明明是草啊.”没想到农夫...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的人生经历及形象 -
平琰益脑: 孔子生平1、 十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时立志学习2、三十而立.这个“立”可以说是生活能力上的自立,在鲁国但任“乘田”,管理畜牧;但更确切的说法应是人格的立,学识的立.这时他通过十五年的求学,已系统的掌握种种学识...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
平琰益脑: 孔子的故事: 1: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

晋中市17747833382: 简介孔子的生平 -
平琰益脑: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

晋中市17747833382: 为什么孔子那么恨女人 -
平琰益脑: 有人猜测,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孔子因为相貌不佳(其实应该加上家境贫寒)恋爱时遭受过挫折,一个是婚后家庭生活不美满.这种猜测,虽然貌似有理,其实没有任何文献证据的支持,无异于“莫须有”的诬陷,用司马迁的话说,“搢绅大夫...

晋中市17747833382: 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平琰益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晋中市17747833382: 孔子的资料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
平琰益脑: 孔子的故事: 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