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 原文

作者&投稿:关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意思就是:赋和役合并一起收,再通将一个地方的人头税转变为这个地方的徭役,一石粮食折合银子若干,每人交银子不交粮,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以前是交粮的。
在“一条鞭法”之前,赋和税是分开收取的。赋:田地税,税:人头税。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扩展资料:
实施结果:
据史料记载,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295. 7116万两,隆庆元年(1567)23万两,万历五年(1577)435. 94万两,天启时327万余两。
一条鞭法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线曙光。
积极意义:
1,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
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官府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官府,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拘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
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一条鞭法是中国明代中后叶,一项赋役方面的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徭役完全取消;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主要内容

(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我国封建田赋,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实。唐代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宋代征税,只是偶有折银。元代科差虽行色银,但积粮仍为谷粟实物。唯自明代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臻完善。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翻译:汇聚一个州县的赋税,丈量土地,计算人丁徭役,人丁徭役和粮税全部输入官府,一年的徭役,官府出钱帮助招募役工。出力的役差,便计算工钱伙食的费用,衡量增加减少;银差,便计算其交纳的费用,加以省耗。凡是规定承办、分派办理、京城仓库每年需要存留、按需要供应等费用,以及进贡土物产,全都并成一条,都按田亩征收银两,由官府折合办理,因此称为“一条鞭”。


屏南县15221867507: 一条鞭法(明代嘉靖时期的赋税及徭役制度) - 搜狗百科
浦贴达那: 一条鞭法 编辑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屏南县15221867507: 请详细解释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
浦贴达那:[答案] 1581年,为了增加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屏南县15221867507: 翻译古文:“一条鞭法”相关,希望逐句翻译 -
浦贴达那: 汇聚一个州县的赋税,丈量土地,计算人丁徭役,人丁徭役和粮税全部输入官府,一年的徭役,官府出钱帮助招募役工.出力的役差,便计算工钱伙食的费用,衡量增加减少;银差,便计算其交纳的费用,加以省耗.凡是规定承办、分派办理、京城仓库每年需要存留、按需要供应等费用,以及进贡土物产,全都并成一条,都按田亩征收银两,由官府折合办理,因此称为“一条鞭”.

屏南县15221867507: 一条鞭法的内容 - 一条鞭法的内容
浦贴达那: 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 (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平.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

屏南县1522186750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 -
浦贴达那:[答案] (1)第一小问主要从材料一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即可.材料“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可以得出答案为商人抬高白银价格;政府税收...

屏南县15221867507: “一条鞭法”有什么内容? -
浦贴达那: “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1.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2.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3.“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

屏南县15221867507: 明朝颁布的"一条鞭法"是什么意思?
浦贴达那: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一条鞭法是我过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屏南县15221867507: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内容 -
浦贴达那: 晋中之窗提醒您 一条鞭法即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役等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在一起征收,并将部分丁 役负担摊入田亩之中, 把过去按户丁出办的徭役, 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数摊派, 并入田赋的夏、 秋二税一起征收摊丁入亩就是把人头税加进农业税中,古代收税种类很多,人口也要收税,摊丁入亩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

屏南县15221867507: 一条鞭法是什么内容
浦贴达那: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徭役完全取消;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