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作者&投稿:戚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性,又涉及到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建立一整套适合领导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现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有效地施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目标定位在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适当的法规上。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施行。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三)岗位责任制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时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引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一管理手段正逐渐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单位预算是一个单位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如何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一种详细计划,是单位未来整体工作规划的总体安排。近几年来,虽然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已在大部分单位铺开,但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部分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或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未引起单位管理层的真正重视或未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事业单位预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预算核定缺乏针对性,预算依据缺乏标准性;对预算管理职能认识不足;预算编制过于依赖财务数据;错误地认为预算是纯财务行为;预算管理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失真。针对这些情况,根据预算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运用,对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机构保障

  预算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组织预算收入及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即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因此,预算管理体系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

  (一)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单位最高领导者担任,成员由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有关预算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审议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批准年度重大预算调整方案;审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报告;审议批准预算考评奖惩方案。

  (二)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

  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单位财务部门,由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综合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单位预算编制总目标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年度任务与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纲要;组织和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审核、汇总、报批及批复单位年度预算执行调整等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年度预算总目标的实现;负责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有关预算管理工作。

  (三)预算的责任部门——单位内各基层部门

  单位内各基层部门作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所有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预算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内控制度作为支撑,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有一套适合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以及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单位需要层层落实职责,严格奖惩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完善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各部门(岗位)是预算管理执行的最小单位,每一项部门、每一岗位每年首先要根据单位的总体工作和要求,制定有效的工作目标,并进行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在执行工作目标时明确责任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单位资产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载体,对于每一项资产必须有效地体现其使用价值,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有关资产的管理制度,如日常使用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物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的采购计划、领用手续、使用和保管都需要配备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和大额资产的招投标制度,防止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避免资源浪费。在事业单位中,除了房屋有较大价值的固定资产外,车辆也占了固定资产的较大份额,对于车辆管理应该从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单独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杜绝车辆资产购置的盲目性、使用的随意性和处置的不规范行为。

  完善资金使用制度。资金是一个单位生存的命脉,是预算管理的经济支柱。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安全规范地管理资金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单位如果为了使现有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最佳效果,进行对外投资,就必须建立投资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避免“一人言”带来的恶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资金使用除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外,还需要符合单位预算管理要求,符合有关的工作程序。

  完善人员分配制度。人是预算管理制度执行的主体,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需合理有效地配置各部门人员,采取公正、公平的分配激励制度,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实现人员分配的定额预算。

  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单位预算管理指标是单位每一责任人工作目标的总和,在预算管理执行中,根据工作岗位分解指标,分解责任,分解业绩,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岗位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考核,以奖惩手段鼓励职工更好地为完成各自工作目标而努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协调工作

  预算编制前、申报中、执行中均需要各层次、各相关主体间的协调,才能使预算方案有效地执行。

  预算方案编制前的协调工作。预算方案反映整个单位一定期限内资源来源和资源使用的总体目标,是各部门或单位工作的结果。为此,在编制预算前,预算职能部门需要与单位管理层沟通,了解未来期限内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需要深入各业务部门了解情况,掌握实际工作的需求;需要向财务部门了解现金流量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资金。

  预算方案申报中的协调工作。预算方案一经确立,应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报核批。这就需要预算职能部门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阐述预算方案形成的必要性和真实性,从而对目标达成一致认识,达到预算方案的预期效果。

  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单位预算的执行是整个单位全体职工的共同行为,必须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从而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单位预算又是单位经济活动的一张“晴雨表”,是衡量预算执行标准的度量尺,作为最初反映信息的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的重要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单位预算管理办公室及时反映尺度差异信息,以便单位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相关业务,使预算执行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要综合考虑单位预算年度的各项经费收支情况,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从事科研业务活动,涉及到生产经营的事项相对较少,因此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按照“以收定支,收支相等,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反映单位预算年度总体经济运行情况的收支预算。如果在预算收入不能全部满足预算支出的情况下,单位要统筹考虑承担的各项任务和管理职能,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支出项目进行排队,确定年度预算优先安排和重点保障的内容。

需要遵守:全面行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哗珐糕貉蕹股革瘫宫凯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扩展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扩展资料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还应当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将对象范围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非经济活动的风险暂时还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通常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四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综合上述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五种,此外,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综合上述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五种,此外,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_百 ...
1、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二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2、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怎么写
【2016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对政府...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 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到底有什么区别???
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区别:1、内涵不同:政府部门、行政单位是国家机关,而事业单位是实施政府某项公益服务的部门,是社会服务组织。2、担负的职责不同:政府部门、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而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3、...

三门峡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五章 监...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有责任,他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专门管理对外有偿使用的国有资产,确保其保值增值。同时,他们需确保按照规定及时缴纳收益,并对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考核和内部检查,相关情况会在单位财务报告中详细记录。任何未经批准擅自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或者有拖欠、挪用、截留和私分...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机构,对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虽然有些单位也设立了相应部门,但其对于整个预算过程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相适应,而且检查方式多为专项检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动态、连续的监督管理,使得监管效果大大下降。 其次,由于行政事...

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国企为什么省里要派驻会计?
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二是向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出任财务科(股)长;三是在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四是实行单位(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五是“零户统管”制度,主要是对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俗称“七站八所”)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对农村集体...

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哪些
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人民币1元)计量的固定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既现金制。现金制下,有现金支出才会记录成本,不考虑实际上是否产生了成本。尽管折旧是存在的,但没有现金支出,也就不能确认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账务清理。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对单位的各项资产和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主要包括对行政事业...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
法胁葛山: 需要遵守:全面行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遵循什么原则 -
法胁葛山: 需要遵守:全面行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
法胁葛山: 公平公正公开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哪些?
法胁葛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
法胁葛山: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制衡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个要素是什么 -
法胁葛山: 三要素: 1.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2.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3. 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

广德县15315099497: 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的有哪些要素?
法胁葛山: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哪些单位 -
法胁葛山: (一)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均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并非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广德县15315099497: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包括哪些?
法胁葛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比企业难些.企业有《公司法》、《证券法》、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国有资产法》等铺垫,行政事业单位似乎只有“三重一大”相关规范.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根基,环境不好,其他的就成了花架子.一个单位的控制环境既取决于单位主要领导成员,也取决于上级组织的作为.说白了内控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分是权力分配及人员配置,它取决于上级组织.内控环境包含的内容一般有:权力分配、议事规则、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审计局)、人员履职能力、主要领导带头遵守内控制度(公开表达,并带头示范)、监督评价机制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