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胜利的意义

作者&投稿:除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解放军60万硬吞了国民党军80万。这在战争史上是个奇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最艰苦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汇集了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邓小平统摄全局,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谢富治等我党优秀将帅都参与了进来,可以说是群英荟萃。
胜利的原因:
1.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我党军士气高涨、敌军士气低落。
3.我解放军指战员的优秀指挥。
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解放军60万硬吞了国民党军80万。这在战争史上是个奇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最艰苦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汇集了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邓小平统摄全局,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谢富治等我党优秀将帅都参与了进来,可以说是群英荟萃。
胜利的原因:
1.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我党军士气高涨、敌军士气低落。
3.我解放军指战员的优秀指挥。
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损失惨重,精英丧失殆尽,王牌主力兵团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失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他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本钱。

二、在这场淮海战役中战败的结局,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势力的进一步分化以、矛盾的加深,加速蒋介石下野。

三、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取胜,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基本解放,也为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国民党主力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争的进行共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粟裕大将指导地攻打黄百韬部队。但是黄百韬已经清晰状况,当机立断留下一个部队殿后,带领主力逃窜,幸好的是何基沣和张克侠的叛变,让粟裕成功地从他们的地盘抄捷径拦下了黄百韬军队。

淮海战役迎来了第二阶段:与黄维部队的作战。黄维部队一度曾想要突围,但是被廖运周部队的阵前倒戈而破坏,之后他决定死守阵地。在中野部队再加上华野抽5个纵队的合力攻击之下,黄维的部队被攻打下来。

第三阶段:剿灭被包围的邱清泉和李弥的部队,和降服杜聿明部队。在1949年1月,解放军向杜聿明部队发起进攻,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战死,李弥逃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如下:

1、淮海战役使国民党称霸中国梦想的破灭。国民党的主要精锐势力在这场战争中,剿灭、收编、逃窜,尤其是其中的嫡系部队的干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

2、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使解放军成为了国家主控者,使得国民党全面溃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爆发背景;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过程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交战。粟裕认为,这说明敌人是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我军打大规模的仗,也说明我军对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因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已胜券在握的时候,就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粟裕军事文集》第393页———394页)。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9页) 过程及战况;添加新图片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添加新图片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十月底,其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 13 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九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兵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十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确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各部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调华中"剿总"所属之第12兵团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根据中央军委首先歼灭第7兵团,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以七个纵队分割围歼第7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以八个纵队担任阻缓任务,其 中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第13兵团东援,割裂第7、第13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丘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第6纵队至淮海战场阻击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六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敌人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敌第7兵团因等海州第44军西撤,推迟至七日西开,而第13兵团已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调往灵璧。十一月八日,敌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发现我军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断我将东西夹击徐州,十分恐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调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坚守徐州。同时,蒋介石决定调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九日夜间,要求华东、中原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定下了全歼敌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心。十一月十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第7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该敌的退路,十一日华东野战军将敌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为全歼第7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 及特纵炮兵大部攻歼敌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逼近徐州,侧击东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邓小平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3纵队及第9纵队一部攻击宿县,第9纵队主力南下阻击敌第6、第8兵团北援,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中央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团,击毙黄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顽强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 敌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团,蚌埠的第6、第8兵团及第12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徐蚌间的联系,把徐州之敌撤走,因此,敌第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 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毛泽东对徐州敌军柯能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准备。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向永城方向逃窜。我华东野战军即以十一个纵队全力追击,十二月四日,将该敌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第13两兵团即就地转入防御。 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蚌埠之敌仍企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黄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及华东野战军各一个纵队阻击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敌第6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为总预备队。十二日我军对敌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十五日将敌全歼,生俘黄维。敌第6兵团北援被阻,当获悉第12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 此时,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委,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着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攻击准备。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聿明等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 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解放军60万硬吞了国民党军80万。这在战争史上是个奇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最艰苦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汇集了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邓小平统摄全局,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谢富治等我党优秀将帅都参与了进来,可以说是群英荟萃。
胜利的原因:
1.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我党军士气高涨、敌军士气低落。
3.我解放军指战员的优秀指挥。
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的胜利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取胜,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基本解放,也为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1、辽沈战役的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数量上也占了优势,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淮海战役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

中途岛海战有什么结果和意义
中途岛海战结果及其意义是什么?美国最终得到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此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变了劣势局面。美日双方伤亡惨重,美国损失了一艘航母,约一百五十架飞机。日本损失了四艘航母,三百余架飞机。在航母中被炸毁的有二百余架,被击落的不到五十架。美国牺牲了三百余人,日本伤亡人数比美国多了十倍。日...

万山群岛战役的胜利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万山群岛战役的胜利,清除了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华南沿海的最后立足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这对于新中国巩固海防和保证海上渔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万山群岛战役,是解放军陆海军首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木艇打沉了钢艇,这是典型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它是...

中途岛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中途岛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重创了日军,日本海军经历了少有的大败。这场胜利与情报破译的功劳密不可分,同时此战的胜利也改变了太平洋战区的局势,是此战区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

诺曼底登陆胜利的意义
1、意义(1)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2)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简介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

盟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

诺曼底登陆被认为二战转折点,但众人各执己见,那么该战的意义是...
一、诺曼底计划的难关诺曼底登陆成功的意义在于开辟了第二战场,并且加速了二战的结束。霸王行动的计划在早期,其实是以英国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基础而制定的,这场计划前后甚至经历长达了两年多的时间,最开始是在研究从其他地方登陆,但是无论哪一个地方都有其利弊问题。诺曼底登陆最终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

唐朝的白江口海战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日之间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发生的第一次军事冲突,这次海战中国大唐的胜利,使得东北亚稳定长达近一千年!日本汲取战争的失败,积极向中国学习,并多次派遣唐使访华,促成中日历史最好关系篇章!

1948年11月14日是什么战役?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

新罗区1722062637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
锺炉抗病:[答案]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

新罗区17220626379: 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锺炉抗病:[答案]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共歼敌55万余人.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

新罗区17220626379: 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 -
锺炉抗病:[答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

新罗区17220626379: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三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意义?取胜的原因?还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战术? -
锺炉抗病:[答案] 辽沈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原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的支持

新罗区17220626379: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有什么意义 -
锺炉抗病:[答案]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

新罗区17220626379: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的战役是:___. -
锺炉抗病:[答案] 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新罗区17220626379: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锺炉抗病:[答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这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端.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歼敌47万余人,使得解放军的人数开始取得优势.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奠定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