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 全文及相关问题与答案

作者&投稿:五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公既用卫鞅 答案~

[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原文及注释]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⑧;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⑨,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⑩,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3);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4)。”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5)。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6)。”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注释]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②疑:犹豫不定。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④敖:通“謷”。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骜”通“訾”。“訾”,毁谤。⑤暗:不清楚,不明白。⑥知:通“智”。未萌:未发露、察觉。⑦虑:事先谋划、创始。⑧法:效法。故:指成法。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⑩缘:依照,沿袭。€王:成王,统一天下。�五伯:即五霸。(13)制:被制约。(14)不肖:不成材,没出息。(15)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16)多:推重,赞扬。

[原文]

令民为什伍①,而相牧司连坐②。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③,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⑤,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⑥。事末利及怠而贫者⑦,举以为收孥⑧。宗室非有军功论⑨,不得为属籍⑩。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注释]

①什伍: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②牧司:检举,监督。连坐:一人犯法,其他人连带治罪。坐,因犯……罪。③分异:分家另过。这是为繁殖人口,发展生产。④率:标准。⑤僇力:即“戮力”。尽力,致力于。⑥复其身:免其本身劳役或赋税。复,免除。⑦事末利:从事工商业。末,非根本,不重要的事物。古代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⑧收孥:拘挚本人妻子,没收为官奴婢。孥,奴婢。⑨宗室:此指王族。⑩属籍:家族的名册,谱牒。€差次:等级次序。差,等。分别等级。名:占有。�芬华:比喻显荣。即显赫荣耀。

[原文]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④,以明不期。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⑤,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⑥。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⑦。明日,秦人皆趋令⑧。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⑨,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注释]

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国都市南门:指都城后边市场南门。古代国都建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④辄:就。金:古代货币单位。⑤期年:一整年。⑥法:处罚、治罪。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⑧趋令:遵照新法执行。⑨乱化:扰乱教化

  答案: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11.C(2分)

  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

  分。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

  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2分。全句连贯、顺畅得1

  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

  14.取信于民。(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对自己的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我擦,你TM都有答案了,你还问毛啊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 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 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 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 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 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 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 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 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 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 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 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 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 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 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 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 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 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 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 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 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 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 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 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 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 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 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 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 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 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 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 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 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 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 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 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 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 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 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 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 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 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 胜之谓彊。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 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 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 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 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 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 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 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 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 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 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 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 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 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 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 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 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 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 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 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 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 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 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 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 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 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 以也夫!

一. 商君者,正義曰秦封於商,故號商君。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索隱曰公叔,氏;座,名也。座音在戈反。為中庶子。索隱曰官名也。魏已置之,非自秦也。周禮夏官謂之「諸子」,禮記文王世子謂之「庶子」,掌公族也。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徃問病,索隱曰即魏侯之子,名罃,後徙大梁而稱梁也。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索隱曰戰國策云衛庶子也。公孫鞅,年雖少,有竒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旣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索隱曰疾重而悖亂也。正義曰悖音背。 公叔旣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脩繆公之業,東復侵地,迺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索隱曰景姓,楚之族也。監音去聲平聲並通。孝公旣見衛鞅,語事良乆,孝公時時睡,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後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之矣。」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正義曰比,必寐反。說者以五帝三王之事比至孝公,以三代帝王之道方興。孝公曰「太乆遠,吾不能」。而君曰:『乆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國之術說君,索隱曰音稅君大說之耳。索隱曰音悅。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旣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丗;索隱曰商君書「非」作「負」。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索隱曰商君書作「必見驁於人」也。正義曰敖,五到反。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是以聖人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索隱曰言救弊為政之術,所為苟可以彊國,則不必要須法於故事也。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索隱曰孝公之臣,甘姓,龍名也。甘氏出春秋時甘昭公王子帶後。「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龍之所言,丗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索隱曰言賢智之人作法更禮,而愚不肖者不明變通,而輙拘制不使之行,斯亦信然矣。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衛鞅曰:「治丗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索隱曰商君書作「脩古」。夏殷不易禮而亡。索隱曰指殷紂、夏桀也。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令民為什五,索隱曰劉氏云:「五家為保,十保相連。」正義曰或為十保,或為五保。而相收司連坐。索隱曰收司謂相糾發也。一家有罪而九家連舉發,若不糾舉,則十家連坐。恐變令不行,故設重禁。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索隱曰案:謂告姦一人則得爵一級,故云「與斬敵首同賞」也。匿姦者與降敵同罰。索隱曰案律,降敵者誅其身,沒其家,今匿姦者,言當與之同罰也。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正義曰民有二男不別為活者,一人出兩課。有軍功者,各以率音律。受上爵;為私鬬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索隱曰末謂工商也。蓋農桑為本,故上云「本業耕織」也。怠者,懈也。周禮謂之「疲民」。以言懈怠不事事之人而貧者,則糾舉而收録其妻子,沒為官奴婢,蓋其法特重於古也。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索隱曰謂宗室若無軍功,則不得入屬籍。謂除其籍,則雖無功不及爵秩也。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索隱曰謂各隨其家爵秩之班次,亦不使僭侈踰等也。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令旣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朞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索隱曰謂鞅新變之法令為「初令」。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索隱曰趨音七踰反。趨者,向也,附也。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鬬,郷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 於是以鞅為大良造。索隱曰即大上造也,秦之第十六爵名也。今云「良造」者,或後變其名耳。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為築冀闕宮庭於咸陽,索隱曰冀闕即魏闕也。冀,記也。出列教令,當記於此門闕。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都郷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正義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按:謂驛塍也。疆音疆。封,聚土也;疆,界也:謂界上封記也。而賦稅平。平斗桶鄭玄曰:「音勇,今之斛也。」索隱曰音統,量器名。權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復犯約,劓之。居五年,秦人冨彊,天子致胙正義曰音左故反。於孝公,諸侯畢賀。 太长了 下面继续····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 全文及相关问题与答案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 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

商鞅变法的断句?
商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译文】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什么意思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文言文商君书
1.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

商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

徙木立信历史典故是什么意思?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译文 秦孝...

商鞅轶事的译文
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立信说明什么道理
“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

秦国私斗文言文
1.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

曲阜市18715486264: 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 -
郟索小儿:[答案] 秦孝公想重用卫鞅,卫鞅想用变法来帮助秦孝公治理国家,但又害怕秦国的人议论、排斥自己.

曲阜市18715486264: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什么意思 -
郟索小儿:[答案]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曲阜市18715486264: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 -
郟索小儿:[答案] 秦孝公已经任用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改革政策,担心秦国人(官民)对自己产生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

曲阜市18715486264: 谁能告诉我“孝公1既用卫鞅2,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的翻译?急用1孝公:秦孝公.2卫鞅:商鞅 -
郟索小儿:[答案]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曲阜市18715486264: 卫鞅取信于民孝公既用商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民怪之…全文及翻译全文 -
郟索小儿:[答案]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

曲阜市18715486264: 课外文言文阅读( 10 分) ☆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 -
郟索小儿:[答案] 16 . C 17 . B 18 . ( 1 )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 (介宾后置和定语后置各 1 分,“予” 1 分) ...

曲阜市18715486264: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以下4题(19分)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
郟索小儿:[答案] 1.A(B.句中的“捐”应为“舍弃.抛弃”之意,“捐宾客”,意谓“去世”;C.句中的“归”应为“归还”之意;D.句中的“... 孝公说:“讲得好.”便任用卫鞅担任左庶长,终于制订出变法的条令. 新法令在国民中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中来到京...

曲阜市18715486264: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
郟索小儿: 秦孝公已经任用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改革政策,担心秦国人(官民)对自己产生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

曲阜市18715486264: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全文及相关问题与答案
郟索小儿: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

曲阜市18715486264: 谁能告诉我“孝公1既用卫鞅2,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的翻译??急用1孝公:秦孝公.2卫鞅:商鞅
郟索小儿: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