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的历史源流

作者&投稿:禤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茅山道士起源于哪个朝代?~

公元前82年(西汉始元五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句曲山,在山中采药,济世救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得道成仙。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丁天兵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

谈到“茅山术”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种神秘、尊重却又敬而远之的强烈感觉,这些也许都是在电影情节中所塑造出来的深刻印象,“茅山道士”似乎个个都有高深的驱鬼、下符、扭转乾坤的高深法术,故对他们是既爱又怕。其实若我们穿越过时光隧道,回溯到三千多年前,茅山派创立教派之初,教中严谨的教规、严格的教导,尤其是对每一位门徒人格的心术是否光明磊落为要求,并不只是“有强烈企图心”,入教的人就能通过审核的门槛。经过三千多年来时间的削刻与洗礼,茅山派历久不衰,不但没成为明日黄花,反而在现代的工商社会中蜕变成为都市丛林里人人急切渴慕、需求的一朵绽放青春、活力生命与爱情新鲜、柔嫩的花蕊。尤其是“茅山法术中”,对於现代人男女之间爱情观的诠释与达成,更有其所拥有神秘的大自然能量的汇集而凝聚成一种水到渠成完美的力量。要成为“茅山法术”一派宗师,所花费的功夫虽不及埃及的金字塔的兴建及完工般工程的浩大,但亦“不是坊间江湖术士”所称“十载寒窗、刻苦修炼”,就能“无师自通”的,除了正式的拜在茅山派门下成为弟子之外,教中对於门徒人格,人品光明与正直一面的开启、训练与树立,更是不遗余力,如此才能使心中慈悲与人品面能更为开阔,而同时所习的“茅山法术”才能登堂入室;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功力高深的法师,才能真正服务社会人群的“茅山道士”。绝不是“利用招生”“广收学生”学了一年半载就想出师,门都没有,根本沾不到边,只学到所谓“鬼画符”,但是谈到效果,就一窍不通了,只会落成一个“江湖术士”。要成为一个“真正茅山道士”必定在拜师之下,经过“漫长的磨练”以及“人品的教导”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为“正派的茅山道士”。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绝对不可能拥有高深的“茅山法术”,在如今纷乱的社会中,仍有许多心存歹念的“江湖术士”,假借“茅山符咒”之名,玩著自封为法术高深法师的把戏,“既骗财”、“又骗色”,弄得人们都以为“茅山法术”是邪术,实则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真正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茅山宗师不但道术高超医术也高超,比如东晋的葛洪和南梁的陶弘景,他们甚至影响着现代的医学发展,比如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感言 青蒿素灵感来自葛洪。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以后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
在唐代,以传授上清经法为主的茅山宗一派,出了著名天师张万福,不过,可以顺便提到的是,在后来的道教史册中,身为天师道徒的张万福,却被越来越凸显的上清系所遮蔽了。例如阳台道士刘若拙述、荆南葆光子孙夷中集,成书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的《三洞修道仪》,在记载道教科仪的历史时就说,先是三天法师张君,受老君正一科法,整理二十四治,因为那里“为六天魔鬼占据,号日鬼营”,后来,经历寇天师、陆修静以及“若隐赵先生、潘天师、澄源李先生、司马天师、宗元先生吴天师、牛先生、叶孤云、叶广寒二天师、希和李先生,皆传教之光明者,具载道门七叶图”,并指出在唐代,“三洞科格,自正一至大洞,凡七等,篆有一百二十,阶科有二千四百,律有一千二百,戒有一千二百”,这里列出张陵、寇谦之、陆修静等等,而在盛唐时期,有了司马承祯、吴筠等等上清派的道士,却没有了张万福的位置,天师道的系谱下面却接了上清派的人物[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道门七叶图》这个书名,从中可以看到,就像佛教禅门南北两宗在“七代”位置上互不相让,争夺正统一样,道教可能也同样有过这种后起新兴的强势门派改写历史的情况,而在改写中,在上层士大夫中很有势力的上清一系逐渐遮蔽了天师一系,而张万福也渐渐在道教史上被边缘化了 。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在当时即开元、天宝年间,张万福很显眼,道教也依然兴盛。不过,在现代的道教史研究著作中,往往把这种兴盛描述成上清一系的兴盛[2]。毫无疑问,现代的道教史研究常常受到古代道教文献的制约,古代文献提供了重新书写历史的中心和边界,毕竟没有文献依据,研究者无法随意编造道教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道教文献又常常是怀有某种偏向和爱好的著作者所撰写的,他们有意地凸显和隐没,对某些历史的浓墨书写和对某些历史的故意冷淡,常常使得后来的道教史著作也只好随着文献留存的多寡和比重,来组织道教史的主要线索,于是层层积累下来的偏向仿佛物理学上的磁偏一样,使道教史著作总是聚焦于一些历史而模糊另一些历史,不像没有焦点的鸟瞰那样能够得到全景图像 。
应当说,上清一系在当时确实成为引人瞩目的道教中心之一,唐代初期以来,以茅山上清一系为中心的道教徒,渐渐在上层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到8世纪中叶,尽管事实上也有各家道教人物活跃在长安和洛阳,但是,在上层士人中间最有影响的,还是从司马承祯到李含光的茅山上清派一系[1]。直到大历年间颜真卿为李含光撰碑铭、贞元年间李渤《真系》为这一派追溯历史时,也都是把这一系说成是道教的正脉,仿佛佛教的传灯一样,把道教的正宗上溯到陆修静、陶弘景,而列数到隋唐的王远知(580—667)[2]、潘师正(?一682)[3]、司马承祯(647-735)[41、李含光(683—769)的[5],尽管这种光荣的系谱,从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事后的构拟和想像[6] 。
而《真系》又被阅读道教文献的人通常入手阅读的《云笈七签》收录,而号称“小道藏”的《云笈七签》在关于道教历史方面的那一部分中又仅以《真系》为主,所以,后世关于开元、天宝年问的道教史的回忆,就常常是以上清派的历史为聚焦点的,似乎其他道教流派和人物的活动可以模糊成为背景[1]。不过,如果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时代去看道教,可以发现,盛唐时代的道教并不只是上清一系的天下,上清一系远远没有到笼罩一切道门的地步[2]。毕竟历史文献没有全部湮灭,不同内容的历史文献、不同视角的历史纪录、不同层次的历史书写,多多少少可以给我们重新建构那个时代的道教面貌提供一些机会,像并非有意识的历史记载的小说,和未经改写的碑刻资料,就在不经意中留下了开元时代的道教风景[3],其中在开元、天宝年间最引人瞩目,而且不属于上清系的道士相当多 [8]。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所融合,不复存在。香港演员林正英的僵尸系列电影将茅山术的关注推到了新的巅峰,可以说林正英先生是茅山道士的推广人和宣传人。




茅山的来源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一、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传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国人郭四朝也修道于玉晨观,后被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修道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至今丹井...

宝鼎山的源流历史
唐贞观四年,一云游道长路过宝鼎山,远看宝鼎主峰象一仰卧着的道士。爬上山顶一看,宝鼎最高峰又象一盘腿坐着的道士,主峰两边的两个小山峰似道士的双膝。“盘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只香炉,香炉下还有一只昂着头的石龟,遂以为此山与道家有缘。且“山顶群峰争雄,山峦重叠,绝壁连峰。腑瞰...

张三丰究竟活了多少岁?
据李《古今太极传谱及其源流秘籍》考证,张三丰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也就是说,张三丰的寿命长达212年,很多资料记载张三丰的寿命其实是212年。据史书记载,1258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佛道“争论”爆发了。在这场论战中,道家遭遇惨败,从此一蹶不振。一百年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办了一所新的道教学校——武当张...

历史上有没有张三丰?
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洪武初师张三丰,后被明太祖召至京师,任太常卿,封三代,成为明代全真道士中最荣贵者。武当道士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同师张三丰,被称为 “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道亦师事张三丰,后封为“圆德真人”。明英宗于天顺三年(1459),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

正一玄皇会历史!
不过通过研究四川的民俗信仰,可以发现,随末道士赵昱在唐时已备受民间尊崇,因其为家中老二,遂号二郎,同样立庙灌江口。赵昱的故事在李二郎之先,而其庙皆在灌江口,可能就是民间混淆二郎神的原因之一。据历史典籍和《青城山志》记载,有隋一朝,有神人出焉。曰赵侯,姓赵讳昱,字芮,东晋时蜀地峨眉...

太极拳的源流观
②元末明初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③明初十四世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卜所创。④清乾隆年间王宗岳所创。⑤据唐豪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说。” 〈陈式太极拳〉条下说:“太极拳流派之一。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

历史上的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详细点。要真实的玄吹的别来。
张三丰,生于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即元定宗二年、公元1247),卒于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本名通,字君宝,汉族,辽东懿州人(就是今天的辽宁阜新)。

我们常常在年画中看到福禄寿三星,他们有什么由来?
至于禄星,说法更多,比如文昌帝君、文财神比干等等,都曾被认为是禄星。青城山道士张远宵也被看作是禄星。传说有一个四目老翁曾卖给他竹弓铁弹,张远宵凭借这两样宝贝,驱邪避害,百发百中,最后修成神仙。《七修类稿》中记载,文学家苏洵曾梦见张远宵手拿两个铁弹,醒来后觉得这是生子之兆,便...

枯木禅琴谱作者及琴艺源流
释空尘,法号云闲,出生于吴县,早年在虎丘出家。他自幼酷爱琴艺,据《枯木禅琴谱》“自序”记载,他幼时便热衷于抚琴,遍访名师,其中包括儒、释、道三家的资深教师。他的启蒙老师牧村长老来自菩提院,道士赵逸峰以及芜城丁绥安和淮山乔子衡,被他尊称为“夫子”。云闲师从这些大师三十多年,虽然仅...

关于许姓的历史
许姓的历史如下:1、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2、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3、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

博乐市18163735242: 冒个泡 - 茅山有什么历史哦?冒个泡 - 茅山有什么历史哦,求知道的
法刚青霉: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一、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传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

博乐市18163735242: 谁知道关于茅山道士的知识?? -
法刚青霉: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

博乐市18163735242: 茅山道士是什么来头 -
法刚青霉: 称谓来源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

博乐市18163735242: 茅山派什么时候创建的
法刚青霉: 茅山派的确是存在的,按照道教的说法,应该全称为“上清灵宝派”,民间称呼为茅山派,原因就是因为此派所居之地.茅山派多供奉“三茅应化真君”.历代有很多高道...

博乐市18163735242: 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 -
法刚青霉: 1、来源不同: 崂山道士来源于清代《聊斋志异》的篇目,别名劳山道士. 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实际为发源地镇江茅山,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 2、性质不同: 崂山道士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故...

博乐市18163735242: 茅山道术的创始人是谁? -
法刚青霉: 开创者是陶弘景 茅山道术最为世人尊崇,也是道教体系最神秘难修的一派.茅山道术又称茅山术,主要是以“驱”为主,以“降”为佐,主要原理是激发人体的潜能并借助一些符咒的力量驱散、降服或者封印妖魔鬼怪.茅山术讲究一切妖魔概...

博乐市18163735242: 正有茅山道术吗? -
法刚青霉: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

博乐市18163735242: 茅山道士捉鬼降妖?怎么捉的?很利害? -
法刚青霉:现在那还有几位是真传的茅山道.别说茅山道捉鬼降妖厉害.就是其他的道法也可以.民间的一些小法术也是可以的.现在很少能遇到比厉鬼跟厉害的,普通的法术就可以了.但真的遇到厉害的,那就要看着个修道人的德行和道行了.不建议捉鬼降妖,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博乐市18163735242: 有人会茅山术吗 这些存在吗 -
法刚青霉: 最佳答案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

博乐市18163735242: 茅山还存在吗 -
法刚青霉: 存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