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不难却有争议的语文题(文言文)。高手们帮忙啊

作者&投稿:弋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道语文文言文题目~

两题都选C

都有强烈的对比,在《爱莲说》中,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作者分别把菊、牡丹和莲花称为花中的“隐逸者”、“富贵者”和“君子”,以比喻的方式,巧妙地把借花喻人的用意点了出来,赞颂了像莲花那样的君子的高尚志节,而对追求富贵的世俗思想加以讽刺。
而在《赠刘景文》中,(结合上下文)“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擎:举,向上托。盖:喻指荷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这首诗是苏轼送给他好友刘景文的,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表达作用:《爱莲说》是典型的托物言志。
《赠刘景文》表达上熔于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这样可以吗?如果是试题会长了点,只是帮助你理解
希望能帮到你

1。“温故而知新”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递进)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并列)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顺承)
2。“因”的意思应该是“因为”。原因在于文言虚词“因”没有作“认为”这个意思(附上“因”的用法)
“因”的意义和用法归纳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二、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⑻沿袭。例:因遗策。
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第一个问题:从逻辑上说,这两个词跟本不存在并列的关系,而只能是一种递进关系:首先温故中“故”指得是什么,怎么来的。正因为人类会总结累积经验,才会越来越强大。其次,知新中“新”指得是什么,就是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科学。例如,如果没有数学的发展,就不会有科技的发展。数学是工具,科学要发展突破,必须有相应的数学理论来推动。温故不仅仅是停留在“知道”的层次,而是全面的、深入的了解,通过已经知道的,理解和发现新的事物。
学习和思想认识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不会是跳跃的过程,当然快速积累的过程是会有的,但也绝不是跳跃的过程。所以这两词不是并列关系。只能是递进关系。

第二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也就是说,不该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正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认为”这个词,是指以主观出发,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因为”这个词,是指以某种‘外在因素’为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释,

第一种方法,通过文章中社会环境来分析: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只能翻译成“因为”,理由:从当时社会上的普遍认识来看,身份、地位、出身才是‘是否卑微的标准' ,由此结论是:‘诸葛亮身份卑微’,而先帝刘备力排众议,启用诸葛亮,完全是因为诸葛亮有才能。这样推理也符合了当时人们对卑微的评介标准。

以诸葛亮主观的角度来看,可以翻译成为“认为”:因为文章是诸葛亮本人写的,诸葛未出山时,就有传闻说:凤雏、 卧龙,得其一者得天下。人虽在卧龙,声名却远传世人。但古人向有谦虚之风,把自己的身份放在比较卑微的层次之下,所以,诸葛亮认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介布衣,无豪门贵族之血统的卑微之人,这样说,是非常谦虚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方法,通过翻译来判断

若翻译为‘认为’,该句大概意思可翻译为:“先帝不认为孔明身份卑微,坚持启用孔明,”这就与当时的社会情况严重的不相符。

矛盾之处:弦外之意,暗含‘绝大多数人认为孔明是卑微的’。
实事上,诸葛未出山时,就有传闻说:‘凤雏、 卧龙,得其一者得天下’。可见,人虽在卧龙,声名却远传世人。再说大凡非凡之士,从内心深处绝不会认为自己卑微的,内心是有傲骨的,绝不会对别人说全天下只有先帝才慧眼识珠,其他人都不知道孔明的声名。由此可知,张飞不知道这些,是可以原谅的。由此可知,这与故事中的事实是严重不相符的。 也就是说,翻译为‘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

更准确的说,温故而知新的关系理解为并列不是非常妥当,在温习已学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获得)新知识。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是因为的意思。
以的用法有很多种,“把,将,拿”“认为”“因为”等。
是先帝不因为臣地位低下目光短浅的意思。
如果是认为,是刘备的想法。
翻译成因为,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这样更符合文意。

1.如果你说的是“温故而知新”这里,我觉得不是并列的,因为是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晓新的。

2.是 因为

有你这样的情况的,你就先看看课本上有没有解释,反正课本里有什么就是什么好了,如果课本里没有,那就还是听老师的吧。有些教辅的质量不高。

1.温故而知新: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我认为不是并列,是递进)
2.“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因为我的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答案是:因为)


“无言不雠”的出处是哪里
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

形容有难言之隐,想说又不愿说的样子可以什么成语 至少三个?_百度知 ...
【解释】: 想 说 又 停 止 不 说。形 容 有 难 言 的 苦 衷。【出处】: 明 · 冯 梦 龙《醒 世 恒 言》第 八 卷:“事 在 两 难,欲 言 而 止。”【举例造句】: 语 甚 凄 楚,惊 问 之,欲 言 又 止 者 再。 ★ 清 · 蒲 松 龄《聊 斋 志 异》【拼音代码】...

穷则搁置争议 达则自古以来 是什么意思
没有本事,就说:我们搁置争议吧。有本事,就说:自古以来,这就是我的领土。这是一个变体句子,原句如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孟子曰:“以佚道使民,...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普通人是抱着嘲笑的态度学“道”,他们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

小学生这3道试题答案老师给出0分,引发家长争议,你怎么看呢?_百度知 ...
在解答这道小学语文作文题目的时候,这位小学生的思维可真是不简单,想出了大人们也想不出来的套路,作文的题目是要求小学生们写出一篇关于某人一生的作文,这位小学生三言两语就已经把某人的一生写完了。这样的答案让老师看起来感到无奈,打出了0分,对此,不少的家长表示不赞同,引发不少的争议,家长...

一个有争议的八字,求真正的高手解密
★月支正印,你聪明诚实,不喜投机,适于从事机关工作,容易掌权得位,平生财运稳定,衣食不愁。 ◆月支正印,见比肩为忌,难拥钱财。 ★食伤泄秀,宜从事文学,书画,文教,艺术等职业。 ★火为正官,个性很强,因此,常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威严,适合担任竞争性少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 ◆八字比劫或伤官为忌神,一生多...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我国的...
但即使骂的最厉害的人也不能从效果上否认商鞅的成就,司马迁认为商鞅的政策在秦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隐藏在历史的迷雾当中,面目不清,遗留后世的只有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商君书》,系统的记录了他的...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上一句 全诗解释及赏析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

老道文言文
1. 文言文中的'道'有几种解释 1:道路。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学术或宗教教义。 《孟子-滕文公上》:“悦周公、仲尼之道。”3:取道;经过。 文天祥《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4:道德,道义,正义。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行政区划...

关于求道的诗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

枞阳县18436053784: 2道不难却有争议的语文题(文言文).哦不、忘写.1.“温故”与“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情?该如何理解?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以”到底是因... -
越屠扶他:[答案] 更准确的说,温故而知新的关系理解为并列不是非常妥当,在温习已学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获得)新知识.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是因为的意思. 以的用法有很多种,“把,将,拿”“认为”“因为”等. 是先帝不因为臣地位低下目光短浅的意思. ...

枞阳县18436053784: 2道语文题(关于《踏莎行》欧阳修) -
越屠扶他: 1、春草的(密集)流水的(绵绵不绝)和离愁的(密集和不绝)相似.2、炼字:“摇”征辔的“摇”字用的好.运用拟人手法,把春风的轻拂想象成挽留的双手,好像在挽留远行的马儿,止住征人欲行的脚步.这个字写出了深情,也写出了温馨.炼意:1、用连绵不绝的春水象征主人公连绵不绝的思念和哀愁,把抽象的哀愁写得可视可感,形象生动.2、用“春山”象征距离的遥远,似乎已经是天边,似乎已经是天的尽头,但是作为一个行人却走向了比天边还要遥远的地方——“春山外”,更加突出了距离的遥远,把遥远的距离在读者心里写得可以感觉体会到,而且暗含着“即使眼睛看不到,心还是相连牵挂”的意味,富含新意.谢谢采纳.

枞阳县18436053784: 两道初一课外文言文题 -
越屠扶他: 第一题A项加点词意思:这样(做)C项中的(以我为)翻译成把我当做 第二题ACD三项绝对是代词因为这三项的之字前面的字(食,与,见)是动词,后面要接名词,即之字一定得翻译成代词(也就是名词)B项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要翻译.你答案有错

枞阳县18436053784: 关于文言文的2道题
越屠扶他: 狐狸→野猪→驳枭将东徙:1\我将东徙,2\以故东徙,3\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问的是《黔之驴》!题目不是《象虎》!怪不得答案和题目不一样!

枞阳县18436053784: 一道文言文语文题,急急急~~~~~~~ -
越屠扶他: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忽然______ ___忽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一时__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既而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是时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少顷_______ _未几_______ ____俄而_____

枞阳县18436053784: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
越屠扶他: 1、开始时“心乐之”,后面看到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心情变得孤凄悲凉起来.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

枞阳县18436053784: 几道初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题.急 急读《木兰诗》和《英烈夫人祠记》回答下列问题1.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请自选角度,为《木兰诗》中的(... -
越屠扶他:[答案] 1.以简洁的手法,说明了木兰的功勋卓著 2.《木兰诗》主要表达的是木兰为父从军的勇气与衣锦还乡时的荣耀.而《英烈夫人祠记》表达的是梁红玉之英烈,详细描写更能突出她的特点 3.为了祖国走向疆场

枞阳县18436053784: 关于几道《核舟记》的语文题.1.《核舟记》有哪三个特征?答:(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人物情态毕肖.2.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在使... -
越屠扶他:[答案] 1.小巧 2.精致 2.A有数词而无量词 B数词直接用在名词或动词前面 3.通过核舟上包含的内容与核舟长度的对比,来赞叹核舟雕刻者技艺的灵巧.

枞阳县18436053784: 几道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题. -
越屠扶他: 对别人: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不惧权贵,对外敌机智 对家人:不偏私;严格要求,要清廉守礼,包拯清廉守法,不以权谋私,为人刚毅,为民请命.所以人们称他包青天.启发:做官要清正守法,刚正不阿,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