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中的三间茅屋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娄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如下: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扩展资料:

《题画》,清代郑板桥所作的一篇文章。《郑板桥题画诗》收藏与安徽省图书馆,主要为诗画。

原文如下: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参考资料:题画-百度百科




题画中的三间茅屋什么意思?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

郑板桥的画作题词的翻译
翻译:三间茅草盖的房子,春天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窗子里面有幽香的兰花,向外遥望可以看到山上的竹子。原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翻译:这样优雅风趣的事,能享受到的人自己却不知道。那些糊里糊涂,胸无点墨的人,也不会体会到趣味在哪里。原文: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

郑板桥 题画 译文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因此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

板桥题画原文
在一幅画中,我描绘了三间简陋的茅屋,周围环绕着十里春风,窗内栽种着幽雅的兰花,窗外则是修长的翠竹。这是一幅充满雅致的画面,然而,那些身在其中的人并未能领悟其中的韵味。他们可能浑然不觉,生活忙碌而懵懂,不知真正的乐趣所在。只有那些劳苦困顿、偶尔能有几天闲暇之人,才会关闭柴门,清扫竹径...

明文徵明葵阳图卷文物介绍
此幅文物为绢本设色的《葵阳图卷》,它融合了书画艺术。画卷的开头,篆书题写“葵阳”二字,署名为“徴明”。画面描绘的是葵阳草堂,有三间茅屋,其中一位老者正在教诲学徒,周遭环境则是一片江南田家景色,溪流环绕,林木葱郁。画卷右下角署有“徴明制葵阳图”的行书款,并钤印有“文徵明印”的白...

题画原文
在一幅画中,描绘了三间简朴的茅屋,被十里春风轻轻吹拂,屋内窗边幽香的兰花静静绽放,屋外则是修长的翠竹环绕。这样的景致充满了高雅的韵味,然而能真正品味其乐趣的人却并不多。那些忙碌、迷茫或沉溺于享乐之人,往往无法察觉这份简单中的快乐。只有那些身处劳苦、疾病之中的,偶尔能获得十天或五天的...

题画译文
在一幅画中,我描绘了三间简陋的茅屋,四周环绕着十里春风,屋内飘逸出兰花的幽香,窗外则是修长的竹林。这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然而,能够体验并欣赏这种雅致的人,却往往难以察觉。那些懵懂无知、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也无法领略其中的乐趣。只有那些辛勤劳作的人,在难得的闲暇...

请解释<画竹>(郑板桥)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树.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
我家里有三间茅草屋,南面种着竹子,夏天新竹刚刚开花,绿色的阳光照进来,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秋天冬天,取围着的屏风的骨子,端掉两个头,横着放当作窗棂,用薄的洁白的纸糊上,风和太阳暖,冻着的苍蝇碰到纸上,冬冬的作小鼓的声音.这时候一片零乱的竹子影子,难道不是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

板桥题画译文
在一幅画中,我描绘了三间简朴的茅屋,周围环绕着十里春风,透过窗户,山上的幽竹静静地映入眼帘,这样的景致无疑是一种高雅的情趣。然而,那些有幸享受到这般宁静的人,却未能领悟其间的韵味,这实为憾事。对于那些懵懂无知,缺乏文化修养的人来说,即使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也未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郑板桥画跋文言文翻译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

衡阳市13047898847: 郑板桥《题画》的翻译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 -
弓屈山荷:[答案]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

衡阳市13047898847: 一副画电线下面建着三间茅屋,表达什么意思 -
弓屈山荷: 电线下面盖着三间茅房表达什么意思?也许只是他的心血来潮吧,看到过这样的景色,所以就把它画下来了呀,没什么特别意义了

衡阳市13047898847: 郑板桥《题画》文言文翻译 -
弓屈山荷: 郑板桥《题画》文言文翻译1.郑板桥题画译文“郑板桥集”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

衡阳市13047898847: 文言文题画的翻译 不要英语 -
弓屈山荷: 郑板桥《题画》原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

衡阳市13047898847: 题画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 -
弓屈山荷:[答案] Three grass shed,ten spring breeze,window outside tall bamboo of ,window:This is how elegant taste,and peaceful enjoy its person and does not know too.The understands to understand,and did not have no ,and in no case know the where.However ...

衡阳市13047898847: 郑板桥的<题画>怎么翻译 -
弓屈山荷: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答案: 1.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衡阳市13047898847: 勒秋田索画 翻译!!~ -
弓屈山荷: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衡阳市13047898847: 三间茅屋 十里春风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
弓屈山荷: 读一读,你会懂.真的很好. 三间茅屋,是自己的避风之所,拥有它,就拥有了全部,也拥有了安全,似乎自己以前的人生,是在漂泊,人无居所,寄人篱下.拥有它时,便有了一份与尘世隔绝的空前绝后.门,那是通向人生的大门,踏进门,...

衡阳市13047898847: 郑板桥的高尚的品挌是什么
弓屈山荷: 1)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2)二人都曾在文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