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梓州的故事

作者&投稿:童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首七言律诗,来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躲避“安史之乱”兵患,流寓梓州(今三台县)所作。

盛唐时期,梓州和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之都”之美誉。至唐、宋时期,梓州城池雄伟,交通发达,成为巴蜀第二大都市。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和成都平起平坐,管辖四川东部(剑南道)的城市。

在千年后,却沦为一个被淹没在历史云烟中的十八线小县城,而成都不仅成为省会,也成为了西部第一的国际化大都市。

那么,为什么成都和梓州(三台)的发展,如此天差地别,本篇文章就为大家来详细讲解一番。

首先,梓州(三台)是唐、宋时期,由政治型城市转变为经济型城市的典范。

虽然说,唐肃宗时,朝廷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梓州是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政治地位与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相等。

但是,两者的经济地位却不能相提并论。

有唐史料这样形容梓州(三台):“壤地瘠薄,民物之产曾不及西川一大县”。也就是说,梓州完全是一个偏政治型的城市,经济基础实在不堪。

不过,到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也促进了梓州(三台)加速建设经济型城市的进程。

此时,梓州(三台)不仅发展成为重要的稻米产区,而且城郭内,也有机织户千家,并成为可以和成都平分秋色的纺织业中心。

梓州(三台)的井盐生产、工艺也是十分发达,井盐产量是位居四川的龙头地位,还成为成都百姓食盐的主要供应地。

同时,梓州(三台)的药材贸易相当繁荣,当地官吏、商贾、百姓的数年协同发力,让梓州成为川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熙宁十年,梓州城商税收入为五万五千余贯,仅次于成都府城的商税收入十七万一千余贯。也就是位居四川第二位。

没错,那时四川的千年老二不是绵阳(古称涪城),而是梓州!

但是,此时的梓州(三台),经济水平和成都相比较,还是差了一大截。成都本就是不是单纯以政治型城市发展的,所以经济基础比梓州好,经济迭代比梓州快。

因为地处平原的优势,成都的农业发达,是有名的粮食集散地。并且,成都地区的蜀锦、绢帛、麻布的产销好,是全国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

相比较梓州(三台)的川中交通网络,成都是当之无愧的西南交通枢纽,水陆交通非常发达。

以成都为起点,水路可以沿岷江、长江航线直达东南;陆路沿川陕驿道,直通中原和西北,还可经雅州、黎州到达大理,以通外商。

宋代的成都,也是发明和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成都的金融业改革发展。

所以,在宋代,成都在经济上,既是手工业中心、农业中心、商业中心,也是金融中心,并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大都市。

同时,随着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陆续出现,梓州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也在不断被压缩。特别是政治地位的萎缩,导致可控的经济优势发展资源缺失,进而逐渐走下坡路。

以下时间轴线,为梓州的政治区域发展格局!

公元1118年,原剑南东川节度的梓州,被改制为潼川府,而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并和涪城县、郪县,同为潼川府节制。

公元1376年,明朝廷,改制潼川府为州,撤郪县,并入潼川州,州属四川行省。

公元1734年,潼川州再改制为潼川府,属四川省川北道。虽然重归为府,但是直辖区域却大为降低,府城整体城郭,在现今三台县的城南一带。

民国时期,梓州(三台),先后被川北道、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节制。

解放以后,梓州(三台),先归遂宁专区节制。后来,遂宁专区后,梓州(三台)又被转为绵阳专区(地区),并长期受制于支柱型产业、地理位置等限制因素,导致城市发展更迭缓慢,和成都相比差距,自然是更加遥远了。

而成都,在解放以后,通过一五计划、三线建设等工业项目内迁发展,国防科工实力增强,也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重要受益城市,让成都积累到再创业的数桶金,并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受益匪浅,以此产生的“人口资源虹吸效应”,也非川内其他城市所能比拟。

现今,梓州(三台)成为了绵阳市下辖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

但是,成都依然是千年前的成都,是四川的首府,是四川人口常驻最多的城市,是四川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四川地区交通最便利的城市,是四川地区GDP最高的城市。

接下来,成都依靠平原地形的天时地利,还会继续拓展新的城市片区,而梓州(三台)也依然在默默地自力更生,努力打造出工业强县,但两者的差距,已经是不可千年前的同日而语了。




刘辟刘辟与西川叛乱
面对朝廷的反对,刘辟冷笑,认为李纯是在重蹈德宗年轻时的覆辙。他于元和元年正月悍然出兵东川,包围了节度使李康于梓州。政府军迅速作出反应,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李元奕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联合出兵讨伐刘辟。政府军行动迅速,梓州被攻占,李康落入敌手,但刘辟的攻势并未持续,反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而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资料哪位知道?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是: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

送梓州李使君赏析
“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清王士_《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输_布,巴人讼芋田。”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_木花织成的布匹,...

梓州公园公园简介
位于梓州的杜甫草堂,作为景区的核心,占地4000余平方米,四季景色多变,以梅园和竹林为特色,仿古风格再现了杜甫的诗圣意境。草堂由明代张辉南主持修建,大门上刻有舒同题写的“杜甫草堂”横额,以及清代顾复初、于立群的对联,极具文化内涵。诗史堂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内藏杜甫的文物和诗集,被誉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和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等地。广德元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在战乱中漂泊受难、饱经沧桑,正流离于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心中激荡,难以自...

陈子昂的生平50字
陈子昂,字伯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出生于梓州射洪,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射洪市。他在24岁时被授予麟台字的职位,随后晋升为右拾遗。陈子昂因参与反对武则天的“逆党”事件而遭受株连,一度被下狱。他在26岁和36岁时两次赴边塞从军,38岁时因父亲去世而居丧,却在丧期内遭到射洪县令的迫害,...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另外一个掌管军事的官员徐知道守在长安通往四川的剑阁,准备在成都称王。杜甫一看,成都也发生了战乱,回不去了,便跑到了离成都不远的梓州,就是今天四川省三台县。他在梓州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安史之乱”才终于平息,严武重新回到了成都,杜甫也终于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浣花溪草堂。

宋朝的梓州府管辖范围?
三台县,别称梓州、潼川,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涪江中游。北临绵阳,南接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地理位置优越,是四川省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四川地名的来历故事 -
郟茂米托: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县( 现属 重庆市),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02—204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川中的资阳县,出土了著名的“...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杜甫的诗《答杨梓州》中的杨梓州是啥? -
郟茂米托: 梓州城的规模很大,城墙很高, 梓州杜甫草堂[1]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亭窥万井中”(《望牛头山亭子》)何等的规范.从这些诗句中,一幅中世纪恬静美丽的都市图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梓州是一个地名,这里有川...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三国有梓州吗??? -
郟茂米托: 三国时期不叫这个名字.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杜甫写“诗史”的故事是怎样的?
郟茂米托: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古代哪位诗人被贬到梓州 -
郟茂米托: 苏轼是被贬过广东的,有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柳宗元被贬过柳州,但是柳州在广西,然而他也是去过广东的.张九龄的话本来就是广东人吧,其他的被贬的话,我也不太清楚了.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汉女输潼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解释 -
郟茂米托: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图之翻.这四句诗是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潼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幢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写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征收赋税,处理讼案,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勉励李使君,鼓励他要像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不能因为此地僻陋,人民难治而改变文翁教化之策.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历史上梓州管理范围 -
郟茂米托: 梓州州境: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三百六十三里. 管县九:郪,射洪,通泉,玄武,盐亭,永泰,飞乌,铜山,涪城.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绵州路一千八百六十四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三十四里.东南至遂州二百五缉场光渡叱盗癸醛含互十里.西至汉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绵州一百三十里.正东微南至果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至阆州三百一十五里.西南至简州三百一十里.正北微东至剑州三百六十里.正南微东至普州三百五十里.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以前是叫“梓州”吗? -
郟茂米托: 三台县在隋唐时期叫梓州.北宋年间升为潼川府.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梓州为何要改名为三台? -
郟茂米托: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瀍河回族区1376062257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要详细 -
郟茂米托:【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