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阴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二、学生分析:

  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四、教学重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篇二
  一、教学简介: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二、设计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三、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四、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点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  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点评: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点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鼓励背诵,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对文本理解的呈现方式可多样化。]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点评: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打通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点评: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所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人独特的“再创造”。]

  七、教学总评:

  识字教学扎实。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教师指导“赠”的写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写法,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这些基本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采取不同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等,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背诵。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感悟写作方法。课文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引出写作方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文章也是借花喻人――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不过比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种一片太阳花》更含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和理解应能形成大致的共识。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怎么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

  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六)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七)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19世纪英国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六、教学点评:

  1、抓语言文字,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花之咏》一课的设计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扣住课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设计者没有按常规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意思,而是先设疑,然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学生已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再来理解课题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3、教学设计的最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全方位的开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演绎中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秉笔直书》教案
《秉笔直书》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史官南史氏秉笔直书,不畏强权,真实记录历史事实的故事。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南史氏的高尚品质,理解“秉笔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课...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字表写字表1 蕊 坠 嫌 窄 溪 踏 籽 繁 衫 斑 绅 衷 嬉 辰 秉 揽 史 按 权 凭 竟 忠 屈 贪2 衰 竭 酥 暗 崩 裂 禁 驯 株 绸 绚 淌 弦 敲 奏 纤 促 犁 袅 茵 3 留 娇 莺 恰 苔 柴 扉 躁 斓 缤 婪 旺 昌 盛 湛 幕 毯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1. 蕊 坠 嫌 窄 溪 踏 籽 2. 繁 衫 斑 绅 衷 嬉 辰 3. 秉 揽 史 按 权 凭 竟 忠 屈 贪 4. 衰 竭 酥 暗 崩 裂 禁 驯 株 5. 绸 绚 淌 弦 敲 奏 纤 促 犁 袅 茵 6. 留 娇 莺 恰 苔 柴 扉 7. 躁 斓 缤 婪 旺 昌 盛 8....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语言的魅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语言的魅力》生动感人,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学生。我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语言的魅力》,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语言的魅力》原文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文章也是借花喻人――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不过比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种一片太阳花》更含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二、学生...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市场的快乐》教案
四、质疑再探 1、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在鱼市场鱼贩们创造快乐,快乐卖鱼,顾客们体验快乐,快乐买鱼。因为他们都感悟到出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齐读这句话。2、再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解疑。五、运用拓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自学指导...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动物的睡眠》
四、引导概括 1师:根据前面学习的情况,大家商量一下。怎么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可以同桌或就近几个人进行商量。教师巡视辅导。3汇报概括结果,教师适时点拨。4把概括的结果写下来。(概括的要点应有“课文以蝙蝠、海参和蜗牛为例,介绍了动物的冬眠和夏眠”,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只要...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北师大版第八课抢春水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件事的记叙,说明画画只有看得真切才能画得逼真的道理(这个道理可推到其它方面),赞扬了那位聋哑青年做事认真,极端投入的品格。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松坊溪雪景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

监利县15281117024: 纪伯伦《 花之咏》 原文 -
滑古沙博: 1. 原文: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 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

监利县15281117024: 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 第一个她指什么 -
滑古沙博: “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第一个“她”指的是草原. 这句诗歌出自纪伯伦的《花之咏》,意思是花儿在草原上翩翩起舞,装扮着草原的美丽. 拓展资料: 《花之咏》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

监利县15281117024: 花之咏的作者是谁 -
滑古沙博: 《花之咏》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诗人以流畅的语言,清新的文笔,愧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从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监利县15281117024: 纪伯伦《花之咏》英文版 -
滑古沙博: 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窝里,然后再把我吐了出来.我是一颗星星,以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睡.我是情侣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清晨,我与微风携手宣报光明的到来;黄昏,我和百鸟一起向他告别.平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我拥抱大地,黑夜便眨着无数只眼睛看着我;我召来白天,为的是用他的独眼观看世界.我啜饮露水的琼浆,聆听鸟儿的歌唱,合着青草的拍子起舞.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是人类尚未学到的哲理.英文原版 一同期待中

监利县15281117024: 花之咏是谁写的 -
滑古沙博: 黎巴嫩 著名诗人纪伯伦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9.html?wtp=tt

监利县15281117024: 小学四年级下册《花之咏》这篇课文中“我”追求的光明是什么 -
滑古沙博: 结合作者身世,努力追求“光明”.本句用了“借物喻人”.这是我们老师让我们写的笔记一部分,希望祝你一臂之力.O(∩_∩)O

监利县1528111702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都有哪些课文 -
滑古沙博: 1.大地的话 2.语言的魅力 3.秉笔直书 1.春潮 2.三月桃花水 1.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2.种一片太阳花 3.花之咏 1.我们的手 2.一双手 3.手上的皮肤 1.钓鱼的启示 2.谁说没有规则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3.永生的眼睛 1.纪念日 1.跳水 2.沙漠之舟 1.太阳的话 2.海上日出 3.太阳 1.乡村大道 2.丝绸之路 1.挑山工 2.和时间赛跑 3.欲速则不达 1.七子之歌 2.朱鹮飞回来了

监利县1528111702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花之咏》课后问题:1、花在歌唱什么 -
滑古沙博: 比较简单的版本:花在歌唱美丽,歌唱光明,歌唱崇高的理想.比较详细的版本: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监利县15281117024: 小学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所有古诗 -
滑古沙博: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

监利县1528111702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所有古诗(7首) -
滑古沙博: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江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