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争文言文的道理

作者&投稿:喻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鹬蚌相争的字词解释、译文、道理

鹬蚌相争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字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③曝(p)):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④鹬(y));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⑤钳(qi2n):夹住。⑥喙(hu@):鸟类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诗文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2. 有关“鹬蚌相争”的文言文问题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3. 鹬蚌相争的字词解释、译文、道理

【字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

②蚌(b4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③曝(p)):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

④鹬(y));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⑤钳(qi2n):夹住。

⑥喙(hu@):鸟类的嘴。⑦即:就。

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诗文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

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4. 学弈和哪些文言文道理一样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2.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内容。

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

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因此,重点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3.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

对于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 第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

教师可领读,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

这里注意“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4.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




争雁文言文翻译 兄弟争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兄弟争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要将时间花在无谓的争论上,不如多干实事;做事要分清主次,分轻重缓急,先解决主要的问题。引申其意是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就像舒雁烹宜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如下: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

文言文五官争功的寓意
古文翻译: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 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惟有可应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 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也就如...

文言文大全并明白了道理
2. 从这个文言文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子曰:“徳之不修,字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在增强道德品质中的作用,并说他最担心的是不进行道德修养。 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

文言文阅读息争
4. 文言文兄弟争雁 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刘元卿《应谐录》〕译文从前,有个人看见大雁在飞翔,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一射下就煮来吃.” 弟弟表示反对,争着说:“走在...

文言文有问必答的启示
一、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文言文按内容分成四类,分别是: (一)山水篇(二)人物篇(三)道理篇(四)说明篇 (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二)...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 出自《韩非子 难一》。原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楚国的时候有个人在...

文言文大全和懂得的道理
4. 文言文及道理 《为学》译文 作者:佚名《为学》翻译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

五官的争论文言文
鼻子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你这麽说,我服气。可是那眉毛又有什麽本事,在我之上呢?”没等眼睛说话,眉毛接过了话茬:“我不懂得你们说的那些事,也不想和你们争上下高低。 但是,我要是长在眼鼻之下,这张脸将成了什麽样子?”。 3.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我...

蜗角之争文言文
蜗角之争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承吉凌8580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26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蜗角之争的翻译 惠子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

阿坝县18696157966: 课外文言文鹬蚌相争告诉我们的道理 -
危殃荆花: 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不懂请追问!有用请采纳!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
危殃荆花:[答案]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文言文,读后的启发 -
危殃荆花: 1,要理智,不可冲动,过于执拗只会害人害己 2,要与人为善,做事不可不留余地,一味要置人于死地 3,有时候事情发展到对双方都不利的境地时,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文言文的思想意义 -
危殃荆花: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文言文告诉人们什么阅读答案 -
危殃荆花: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故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阿坝县18696157966: 文言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明了什么 -
危殃荆花: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这个就是本文说明的道理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文言文 -
危殃荆花: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包含的道理. -
危殃荆花: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阿坝县18696157966: 你好,有一个问题我不会,是鹬蚌相争文言文,问题有鹬不肯相让的理由是 ,蚌不肯相让的理由是 ,这个故事是说明了什么道理?由于我没有积分,对不起哈 -
危殃荆花: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阿坝县18696157966: 鹬蚌相争的道理 -
危殃荆花: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典故: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