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脏腑表里的功能及脉象病变

作者&投稿:再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解读)

“ 帝曰:藏象何如? ” 黄帝说:藏象是怎样的?

“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 精神 力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 上 ,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 上 ,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

“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 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 绒毛上 ,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 上 ,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

“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 肾主蛰伏,是封藏精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上,其充养的组织在骨 上 ,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

“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 肝,是四肢之本,是魂所在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 手脚上 ,其充养的组织在筋 上 ,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道酸,色为苍青,是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

“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 脾 , 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其功能是充实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

“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称为器,能排泄水谷中的糟粕,转化五谷并吸收和排泄。而以上十一脏的功能的发挥和作用,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 人迎脉比平时大一倍,病在少阳 , 大两倍,病在太阳 , 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格阳 ( 阳气太过 太 盛,而不能与阴气交通 ) 。

“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 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 , 大两倍,病在少阴 , 大三倍,病在太阴 , 大四倍以上,为关阴 ( 阴 气太过 太 盛,而不能与 阳 气交通 ) 。

“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 人迎脉与寸口脉都大于平时四倍以上,称为关格。如果关格 ( 关格 , 中医的病名,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同时出现危重病症。分而言之,小便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 ) 之脉为 阴阳不通 不 能调 和,病人不能再汲取天地的精气,则很快就会死去。

今天学习了脏腑表里的功能及脉象病变。在这里多说一下,五脏相关, 肝藏血,魂是依驻在血中的,肝气虚弱了,人就会产生恐惧,肝气盛壮,人就容易发怒。脾藏营气,意依驻在营气之中,脾气虚弱了,四肢的运动就会失灵,五脏也不能安和,脾气壅实,就会导致腹满,月经失调,大小便不利。心主一身的血脉,神依驻在血脉中,心气虚弱了,就会产生忧伤的情绪,心气充盛,人就会常常大笑不止。肺主一身之气,魄居在气中,肺气虚弱了,就会鼻塞,气短,肺气壅实,人就会喘息、胸满,甚至仰面而喘。肾藏精,志依驻在精气中,肾气虚弱了,手足就会出现厥冷,肾有实邪,就会腹胀,五脏也不安和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气充实于内,则邪气不能触犯,而邪气的聚集,是因为正气的不足。出自:先秦至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素问 评热病论》,原文如下: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

《素问,脉要精微论》论述面部五色“欲”与“不欲”是什么意义?
《脉要精微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第十七篇文章,由于本篇讨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其中尤以论脉更为精要深微,故以“脉要精微”名篇。全文着重讨论了诊脉的时间、部位、方法,察色的善恶要点,以及脉色、脉证互参等诊法的大要,突出了“四诊合参”的诊法原则,以及脉与五脏气血盛衰...

哪本古籍明确提出三因制宜的思想
《黄帝内经》“三因制宜”是《内经》中重要的治疗思想,分为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个方面,主要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灵枢·五变》等篇。“三因制宜”治疗思想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强调了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与《内经》...

《疏调养生谈》疏调好气机,养好您的身体
”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其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加以发扬光大。升降出入维持着大自然之四时阴阳更替,生态协调平衡。《周易·系辞上》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五脏六腑之气的升降...

《黄帝内经素问》68六微旨大论诗解2《类经》张景岳23卷6亢则害承...
《黄帝内经素问》68 六微旨大论 诗解2《类经》张景岳23卷6亢则害承乃制 题文诗: 情生阴阳,阴阳六气,六气至正,至正自生, 自生生物,万物情应,物生其应,气脉其应. 地理之应,六节气位:显明之右,春分始时, 君火之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

脏象的定义
“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象...

再读《黄帝内经》之二
形为神之体:神以精气血津液为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说:“故生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男女两精的结合产生新的生命机体,于是产生神。而水谷精气的滋养,血脉运行的和畅,是神正常活动的前提。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描述的就很有说服力:“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

古籍中的痰饮简介
早在《内经》即有“积饮”之说,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湿淫所盛……民病积饮……。”奠定了痰饮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方论》首创痰饮病名,予以专篇论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是什么意思
意思: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出处:六节藏象论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篇,即《素问·六节藏(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

心念简介
心念(《灸法残卷图》)。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心俞在五焦(椎)之间。 5 穴名解 心即心脏,俞即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心俞[1]。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为人体五脏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又是“任”与“容”...

安岳县15538428550: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出自哪本书 -
冉孙舒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 注释 五味:酸、苦、甘、辛、咸.饮食与本草皆有五味.此指饮食五味.为五类运动方式的分类,而不是五种食物的口味 藏:隐.甲骨文中的藏字,乃兵器刺目之象.其...

安岳县15538428550: 内经里的形藏(脏)四是什么意思? -
冉孙舒泰: 楼主引用的“形藏”=“形脏”、“神藏”=“神脏”、“九藏”=“九脏”,藏和脏,都应读zang,都是脏腑或脏器的意思.而“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藏,应读cang,是收藏或储藏的意思.

安岳县15538428550: 中医对“精”的解释是怎样的?有没有解释较详细的专著?
冉孙舒泰: 1、中医学所谓的“精”,不仅仅指生殖能力的物质,最主要的是指关系人体健康及... 3、《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安岳县15538428550: 黄帝内经素问讲的是什么 -
冉孙舒泰: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安岳县15538428550: 藏象理论中,把什么称为将军之官,主管谋虑 -
冉孙舒泰: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八篇《灵兰秘典论》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

安岳县15538428550: 病机十九条的黄帝内经素问
冉孙舒泰: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安岳县15538428550: 素问主要是什么内容 -
冉孙舒泰: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安岳县15538428550: 黄帝内经 素问 -
冉孙舒泰: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英文意译《noinclude》),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安岳县15538428550: 黄帝内经内容 -
冉孙舒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 《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籍.有《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经脉》《五色》、《脉经》等.说明在《内经》之前已有许多种医书流传於世.

安岳县15538428550: 关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脏的作用1 我有听说,五脏为主、六腑为辅的说法,对么?2 在黄帝内经的概念中,心脏主神,就是说,心的这一体系,影响调节着人的... -
冉孙舒泰:[答案] 卷三,里面四篇都有论及.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论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1,黄帝内经是这么说的. 2,“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3,上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