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作者&投稿:孛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读了《苏东坡传》后,苏东坡的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他那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不论是在他贬谪时期,还是为官时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他那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旷世奇才,英雄本色——他有着超凡脱俗的旷世才华,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份诙谐,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诣。

        性情率真,品格崇高——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人生坎坷,经历丰富——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坚贞不屈,乐观豁达——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热爱生活,进退自如——正是由于对生活充满热爱,苏轼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永远含笑面对人生。即使晚年贬谪岭南,处境艰难,他仍然随时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如《食荔枝二首》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轻松的笔调中,透出的是独立不羁的个性。 


谁有表现苏东坡乐观的诗句,事件以及人们的评价
这首词怕是最能体现苏轼乐观的,诗人一生的情怀心境全都呈现在这首词里,不畏前程,笑看风雨!定风波·莫听穿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苏东坡的性格特点概括
首先,苏轼的旷达、好爽、乐观是来自于他性格最本身的直率,而且这个才是他的本质,是天生带有的,苏轼的一生官运坎坷,也就是他直率的原因,得罪了很多的权贵,而她的诗词也是与直率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首先是自己的生活,再一个就是他的仕途,可以说是起伏不定的,从生到死,都是在...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苏轼的旷达并非因仕途的不畅而移情别处,而是长久的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和建功立业的心态,从未放弃救世济世的理想,其在儋州创办学堂就可看出这一特点。苏轼能够将旷达与积极入世有机结合,这与其思想构成密不可分。苏轼的思想中包含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苏轼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

写苏轼乐观态度的短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

旷达的诗句
关于豁达的诗句及诗人 1表示诗人乐观豁达的诗句有什么啊 乐观旷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穷且益坚,不坠。5表现苏东坡旷达乐观的诗词 苏轼乐观,所以他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

少年的苏轼生活顺心,中年后却大起大落,他为何还能旷达豪迈?
面对这些坎坷他从不在意,而是一直有着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他的诗句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等等,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豪迈豁达的人生态度。所以,苏东坡虽然他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得意,但是到中年之后又非常的失意,但是他一直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一个旷达的胸襟。在乎山水、乐于...

苏东坡的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的胸怀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

苏东坡三次被贬,一生洒脱旷达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6岁,这一年是他的奇迹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黄州寒食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足见人生豁达。两度游历赤壁,写下豪迈名篇。2. 第二次被贬——官贬妻逝,惠州 因为...

历史上的苏轼是真旷达,还是现代人做了过度的解读?
我觉得苏东坡是一位真正豁达的人。因为他不是那种过的特别好,然后在那边说人生就是应该淡然的人。他是真的惨,一生中多次被贬官。他贬到哪里,就像到哪里去旅游一样。他贬到哪里,那些仰慕他的文人墨客就追随他而去。所以他这一生并不缺少朋友。只是在自己的仕途上有些失意。曾经读过他的一首诗。

此词体现了苏东坡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

黔西县18121735225: 《前赤壁赋》中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
采卸消眩: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

黔西县18121735225: 苏轼的人生态度 -
采卸消眩: 苏轼在逆境中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使他无论处在何时何地, 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 登山览胜,临渊赋诗,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 豁达的人生态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黔西县18121735225: 以旷达为主题写苏轼300字 -
采卸消眩: “旷达”,是一种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旷达的人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发现事物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旷达情怀中难能可贵的是在三次贬谪、多次流放中仍表现出安然处之,乐观进取的人生...

黔西县18121735225: 苏东坡旷达乐观的事例 -
采卸消眩: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

黔西县18121735225: 结合《前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文章的具体内容谈一谈你对苏轼在文中流露的旷达乐观情绪的认识、理解 -
采卸消眩: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

黔西县18121735225: 苏轼的旷达是否乐观 -
采卸消眩: 说坡公乐观、豁达,是因为他在历尽仕途坎坷之后还是那么天趣洋溢,超然无累,在苦难中他张显出生命的活力.正如《衣冠伟人—感悟苏东坡》 一文中所说:“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

黔西县18121735225: 怎样看待苏轼的人生观 -
采卸消眩:[答案]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

黔西县18121735225: 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 -
采卸消眩: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

黔西县18121735225: 前赤壁赋中苏轼了光旷达的人生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
采卸消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

黔西县18121735225: 苏轼的旷达态度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 -
采卸消眩: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