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劝学》重新理解2022-06-19

作者&投稿:谭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通过这次复习,我重新审视劝学和师说这两篇文章。

劝学应该思考劝谁,学什么,成功后是什么样子。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他肯定是有孔子学说的一脉相承。儒家最高理想人格即君子。

文中有三处出现君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志明而行无过。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几句可以看出理想人格学习的最终标准,不是三好学生而是君子,

怎样的君子?不停的学习,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善假于物的君子

圣心备言的君子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知明而行无过也。

这两句可以得出是重在德行的,修养。

这是学习的最终效果检验,标准之一

那么成果和学习内容都可以得出,

那学习的具体内容具体路径是什么呢?

积累专注坚持什么呢?学习的方式。

这是节选的内容。可以从结果上推断出来学习的内容是。六经人性善,

人性恶。

学习能帮助一个人纠正他的恶而趋向于善。

内容可能偏向于德行。礼的建设。

在荀子看来人分为三等。士君子圣人。

本文劝学的对象就是士,就是学生吧。成功的目标是君子,就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能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的人

学习的对象就是诗书礼仪,春秋乐最重要落实到礼的建设上。礼于内德于外。

礼法约束自己,克己复礼,

外在表现为仁德之人,文明公民。

善于借助外物,是不是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性的学习来提高自己。

所以本文鼓励学习积累品行。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修炼,专注于德行的修炼,这才是正解。

同学们了解的学习知识仅仅是现代公民的一个方面,本质上是正心诚意,修身治家,天下。

让学生谈落实作业的时候,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来完成?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学习今说来完成

师说

重新发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于。这句话的核心作用

这是士大夫不从师的理由,也是本文写作的针对对象。当时时弊。

全文就是围绕这一句话针对性的来进行阐述

年相若也,所以提出无无长无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所以提出无贵无贱

用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来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进一步解释学习的重要性,综合性,每个人都有值得学的内容,根本不需要在乎地位和年龄。基本段在强调从师学习必要性的同时,深入解释地位和年龄不应该成为障碍的师生动态发展新观点,有鼓励学习的含义在内

末段李氏子盘,正面事例,树立榜样。指出从师学习的内容是,古文,是六艺经传,而六艺经传的学习不仅是以识记知识为主,而是传道授业解惑。实际知识仅仅是授业的一部分。传授文以载道,解答人生困惑,更是为主。了解古代人物的事迹是其次,汲取古代人物的精神和人格是主要的。通过学习古文来传递古文化精神品德,治理国家,这是目的.

作为知识阶层的管理阶层的士大夫,难道不应该学习古文吗?这也是韩愈古文运动的呐喊篇章之一

所以开篇提出老师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必要性所在。

重在传道,解惑。授业是最次要的。小学阶段的解惑。

第2段关于时弊的论述,父与子。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聚斗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仅仅是授其业罢了。这指出当时士大夫阶层重视小孩从师学习仅仅是徒有其表,识字而已。未有其实,并未塑造其人格其精神。接同盟教育仅仅是从师学习的开始,而并不是真正的从事学习。从师学习应该是从成人以后开始的。这个成人指的还是士大夫。

也就是说第2段的三层对比,愚人,与圣人;父与子,士大夫之卒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次关系。前两层是为最后一层做铺垫的衬托的。愚蠢的人,耻学于师的父亲,都是士大夫之族的另外身份的补充。愚蠢的人,与圣人的对比。士大夫作为普通人角色,耻学于师的父亲角色,是士大夫之族,在不同场合的,不从师的具体表现。

所以,不从师的理由只有一点即,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这是本文的靶子

全文的观点都是围绕此靶子来设置

全文针对的就是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理由

所以作者开篇就理清概念老师的作用

接着提出观点老师的标准

分析从师学习的标准为什么设置为无贵无贱无长不少。

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路径。无常师。根据礼的需要,君子的标准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点明,不要受地位和年龄的限制,师生关系是动态发展的。

最后树立榜样,明确点明,学习古文,倡导古文运动,文以载道是目的。传道授业传道的道,即载道的“道“

回头看题目师说

是从师学习的,讨论

回看观点首段。不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仅仅是开篇对关键概念的厘定;观点应该是老师的标准。求师学习的师之标准。从师学习该选择什么老师。

本来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来分析的。

若说韩愈针对时弊而发的议论,那时弊即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理由为主。


《师说》《劝学》重新理解2022-06-19
通过这次复习,我重新审视劝学和师说这两篇文章。劝学应该思考劝谁,学什么,成功后是什么样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他肯定是有孔子学说的一脉相承。儒家最高理想人格即君子。文中有三处出现君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志明而行无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

劝学和师说的区别是什么?
1.从教育思想来看:《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能够改变人的本性,提高人的素质。同时,它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师说》则更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2.从学习方法来看:《劝学》主要强调了学...

《劝学》《师说》的原文和翻译。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五、《劝学》作者:战国荀子 六、《师说》作者:唐代韩愈 扩展资料 一、《劝学》赏析 《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

征求古文《劝说》和《师说》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荀子·劝学篇》与《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荀子·劝学篇》与《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相同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高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人经过学习或教育...

《劝学》《师说》的原文和翻译.
《劝学》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高一《劝学》《师说》全文翻译
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劝学》与《师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回答:师说: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的《师说》和《劝学》是背全文还是另有别的要求的?_百...
《师说》和前、后赤壁赋都是概率很高的考点,熟背为好,必背的有泌园春---长沙、再别康桥、死水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除此之外,应该还有、、、

下列全是唐宋时期的一组作品是A过秦论捕蛇者说劝学兵车行B师说...
解析 《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作者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师说》是韩愈的名作,作于唐贞元十八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腾冲县13920151221: 看《师说》和《劝学》,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
仲新氨酚:[答案] 师说在于叫你从师学习 不要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 同时也要不耻下问,劝学叫你不要当文盲多看书,不要自大有点本事却没文化 所以总结下是说叫你爱学,多学,好学

腾冲县13920151221: 《师说》和《劝学》哪篇更好?(从意义、结构、句式角度分析) -
仲新氨酚: 《 师说》是韩愈所作,而《劝学》是荀子所作.两者都是教诲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师说》多采用议论的格式来遣词造句,而《劝学》多用对偶句来说理.以我个人的观点,二者各有千秋,说不上哪个更好》

腾冲县13920151221: 师说与劝学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
仲新氨酚:[答案] 我的感觉是 劝学更好背一点,因为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文字也比较流畅 而韩愈虽是唐代人,但是他提倡顾问运动,搞得比荀子还要古.师说完全是说明 论证的方式,之乎者也一大堆,要是对古文有癖好,可以研读一下师说

腾冲县13920151221: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
仲新氨酚:[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腾冲县13920151221: 《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分别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
仲新氨酚:[答案] 略通过设喻论证的手法在先秦诸子文章中可以举出很多,显示了诸子为普及自己的学说而作的努力,用如此之多来自生活的事物作比喻,也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及人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说服人们不怕困难努力学习,作者注意用...

腾冲县13920151221: 文言文《师说》、《劝学》、《六国论》原文和翻译和文中的通假字 -
仲新氨酚: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腾冲县13920151221: 试比较过秦论师说劝学这三篇论述类散文在结构和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
仲新氨酚: (一)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吾尝...

腾冲县13920151221: 一篇关于《师说》的感悟 -
仲新氨酚: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我在上《师说》这一课时,为了充分体现《师说》中互相学习的精神...

腾冲县13920151221: 古诗文默写( 10 分,每空 1 分) ( 1 )《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
仲新氨酚:[答案](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2)无长无少;道之所存;(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可以横绝峨眉巅;(5)环空归夜月魂;(6)万里悲秋常作客;(7)间关莺语花底滑;(8)蓝田日暖玉生烟.

腾冲县13920151221: 劝学和师说的说理哪一篇更吸引你 为什么? -
仲新氨酚: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说里更吸引我.因为劝学里们的说里很多都是通过比喻论证.这些比喻论证非常的生动形象把比较抽象的道理要非常形象的语言表示出来,我就容易理解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