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中的王氏曰所指谁?

作者&投稿:帛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素书中的王氏曰所指谁?~

清代王氏。1、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2、书中王氏曰指的是清代王氏,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是一个清代姓王的人,他曾经注释过黄石公素书,但名字已不可考。

素书中的王氏曰指清代王氏,他曾经注释过《素书》。相传《素书》为秦未黄石公所作,后传于张良,张良得此书后日夜研读,后遇刘邦辅助刘邦灭秦、项。建立了不朽之功。张良死后此书随同下葬。后经过五百年天下大乱,此书被盗重现世间。《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内容涉及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可谓句句箴言。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素书》,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

全书一百三十二句,共六章: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和安礼。

《素书》节选: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已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折叠详细解释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鸾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莺俦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汉黄石公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

《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馀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闲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素书中的王氏曰指清代王氏,他曾经注释过《素书》。
相传《素书》为秦未黄石公所作,后传于张良,张良得此书后日夜研读,后遇刘邦辅助刘邦灭秦、项。建立了不朽之功。张良死后此书随同下葬。后经过五百年天下大乱,此书被盗重现世间。
《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内容涉及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可谓句句箴言。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文话文释义】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约束,道也寓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好比是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好比是任何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

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德是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得道深则德也深,得道浅则德也浅。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视造化之功而定。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举水几何,视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分。

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有仁慈、聪慧、善良的情怀是促成仁的基础条件。

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义中蕴涵着理,所以人们根据义中之理奖善惩恶;以义的原则作为建立功业的基础条件。

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法则。人人遵循礼的规范,才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

你好,素书中的王氏曰指的是清代王氏。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成事的五种基本品质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白话: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范畴是一体的。
解读:
这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作为一个道德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同时具备这五种范畴的道德品质的。
因为道是宇宙的终极,有道者的一举一动必然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如此,自然不逆天,不违人,心中充溢仁爱、行为符合公理,举止符合规范了。
而一旦做到了这些,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大道无亲,唯德是与”,有德之人,老天爷都会帮他,他能不成功吗?
就算他想不成功,老天爷也不会答应的。
因此,这五种范畴看似很有区别,实质上却是一体的,缺少一个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其他的四个方面。
这五种范畴虽然抽象,但却是立身立事的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引导你的行为。
它们是人心深处的东西,是人性,更是天性。
书中王氏曰指的是清代王氏,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很多现在发行的《素书》版本中都是宋朝张商英和清代王氏的注解版,可关于王氏其人的资料似乎很少。
是一个清代姓王的人,他曾经注释过黄石公素书,但名字已不可考。

《素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奇书之一。



一本书的智慧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个人的一生又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进程。
这本书就是《素书》,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周仓促行事,整个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勇气有余,谋略不足。显而易见,以他当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




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

史料记载:张良是韩国人,其祖上都是韩国的官宦,父亲张平是悼惠王的相国。公元前230 年,韩国被秦国所灭。亲眼见到国家灭亡,时年20 岁的张良十分气愤,立志要报仇复国。为此他遣散家童仆人,变卖所有家产,遍地寻访,然后重金聘请一位大力士,锻造一柄120 斤重的大铁锤,准备刺杀秦始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刺杀并未成功,张良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杀,一路向东,到下邳后才停了下来。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成事的五种基本品质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白话: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范畴是一体的。


解读:

这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作为一个道德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同时具备这五种范畴的道德品质的。

因为道是宇宙的终极,有道者的一举一动必然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如此,自然不逆天,不违人,心中充溢仁爱、行为符合公理,举止符合规范了。

而一旦做到了这些,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大道无亲,唯德是与”,有德之人,老天爷都会帮他,他能不成功吗?

就算他想不成功,老天爷也不会答应的。


因此,这五种范畴看似很有区别,实质上却是一体的,缺少一个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其他的四个方面。

这五种范畴虽然抽象,但却是立身立事的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引导你的行为。

它们是人心深处的东西,是人性,更是天性。




苏轼《乐毅论》的译文
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在战国时,兵力强盛...

胡问遂:怎样才能使写出的字笔力充盈?
一言以蔽之,曰笔力。关于笔力的强弱,是人所有目共鉴的,但是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字笔力充盈,却是初学所十分关心,但又感到求之无术的问题。 笔力,本源于人体,形成于锋颖,而达之于纸上。因此,要使自己的字笔力雄健,必须具备执笔、书写姿势、正确地运笔,以及关于笔力的纸上反映等等的正确知识。 首先,古人常说,作书...

“心之所指,心之所至,谓之心如所愿,心想事成。”是什么意思?
“心之所指,心之所至,谓之心如所愿,心想事成”的意思是:“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这句话其实是《王阳明心学》的体现,正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求文档: 文章“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
上文 ‘怀宝’乃‘坏室’之误(说本王氏念孙),此所谓‘ 穷约’者,即承上‘坏室乡有数十’而言;所谓‘饥饿 ’者,即承上‘饥氓里有数家’而言。”〔一五〕孙星衍云:“左传‘策名委质’,服虔注:‘古者始仕必先书名于策,’‘奉数之策’,谓持策以待书事也。‘策’当为‘策’,...

乐毅论的基本信息
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弘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弘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

伏邪致痹学说探讨
痹病几乎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种关节疾病,尤其是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其关节病症状与痹证临床表现极为类似。结合现代免疫学知识,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来探讨伏邪在痹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姓氏起源?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

康熙第八子
但有事是我所不明的,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氏张之碧之女”[14],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终其一生,膝下单薄,只弘旺一人。 展露峥嵘 胤禩真正在史书上被大书特书是自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

通鉴纪事本末原文及翻译
乙巳(二十八日),陈霸先发布檄文,通告朝廷内外,列举王僧辩的罪过,并且在檄文中还说:“我今天要讨伐的,只是王僧辩父子兄弟,至于其他王氏亲戚党羽,一概不加问罪。”通鉴纪事本末意义: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

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

闻喜县17787605560: “东窗事发”一词最早与谁有关? -
骆邵倍迪: 东窗事发语出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卷四佞幸盘荒》.宋、元间传说,秦桧欲杀岳飞时,曾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秦桧之意遂决.不久,在高宗的支持下,岳飞父子遭到陷害.后来,秦桧游西湖,于舟中得疾,朦胧中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秦桧回到家,不久就死了.没过多久,秦桧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给他们父子做道场,并委托道士通灵去看望他们.道士前往阴间,先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他:“太师何在?”秦熺回答:“在酆都.”道士如其言而往,见秦桧与万俟卨都戴着铁枷,备受诸苦.秦桧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3

闻喜县17787605560: 《人间词话》提到的“隔与不隔”怎样看? -
骆邵倍迪: 对于隔与不隔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是用了典就是隔,就是不真切?二,是不是不用典就是不隔? 《人间词话》里还有一段话:“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

闻喜县17787605560: 成语东窗事发的意思及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骆邵倍迪: 东窗事发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东窗事发_百度汉语 [拼音] [dōng chuāng shì fā] [出处]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氏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 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我已诉于天;得请于帝矣.'桧遂死.未几;子熺亦死.夫人思之;设醮;方士伏章;见熺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闻喜县177876055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 -
骆邵倍迪: 1、C 2、C 3、C 4、(1)(羲之)小的时候不善于说话,人们并不认为他奇特.(2)你是我们家的好孩子,应当不比阮主薄差.(3)后来一问,(才知)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意对即可)

闻喜县17787605560: 语言学史中“高邮王氏四种”指?语言学史
骆邵倍迪: “高邮王氏四种”是指清代音韵训诂学家、江苏高邮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1744-1832)所撰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和清代训诂学家、江苏高邮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1766-1834)所著的《经传释词》、《经义述闻》四部训诂学经典著作.

闻喜县17787605560: 说说陆羽的经典理论吧, -
骆邵倍迪: 陆羽之被尊为“茶圣”或我们现在所说的茶叶专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在他生前,他虽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经》一书就名播社会或已有“茶仙”的戏称,但在时人中,他还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现和受到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时茶...

闻喜县17787605560: 形容昨天还在这个世上,今天就人间两隔了 昨日 - ---今日人间两隔 -
骆邵倍迪: 人生无常,昨日安在,今日已成永别.

闻喜县17787605560: 《王羲之学写字》文言文翻译 -
骆邵倍迪: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

闻喜县17787605560: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幽素... -
骆邵倍迪:[答案] 小题1:D小题2:B小题3:B小题4:①王勃自倚仗自己有才能而看不起别人,被同僚嫉恨.(得分点“恃、傲、为”3分)②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 (得分点“致、先/后、器识”3分) 小题1:点评...

闻喜县17787605560: 世说新语中重点提到了哪些人物? -
骆邵倍迪: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所涉氏族: 1、一级氏族 这表明该家族自始至终百年来一直是繁荣的世族代表人物.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