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退避三舍

作者&投稿:闭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在获取王位之前,曾为逃避父王晋献公的追杀,流亡在外19年,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到了楚国,楚成王慧眼识英才,料定重耳将来定会大有作为,便以贵宾之礼待他。有一天,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二人喝酒喝得高兴时,楚成王问:“有朝一日,您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会怎样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说:“楚国是个富裕之邦,美女、金钱、珍宝样样不缺,晋国能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给大王的呢?”楚王说:“公子谦虚,话虽如此,可您总得表示一点心意吧?”重耳笑道:“要是托大王之福,日后我果真能回到晋国执掌政权,愿与楚国交好,如果有一天,晋楚交战,我会命令晋国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若是您仍不罢休,我再与您决一胜负。

楚成王没有看错人,四年后,重耳果然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在他的治理下,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园前633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联合陈、蔡、郑、许组成五国联军攻打宋国,宋成公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知道获取中原霸主的机会来了。当时,楚国自恃国力强大,经常欺负中原各国,谁要是能在这个时候打败楚国,谁便是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重耳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名王。即使楚国有恩于自己,重耳还是选择了振兴晋国的霸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晋国出兵抗楚援宋。楚成王对重耳还是有感情的,他本想让成得臣退兵,但成得臣性子比较倔,他派部将回去向楚王表态,意思是说自己不敢打包票,但是有一点,即不成功,则成仁。楚成王一时拿他没办法,便应付式的给他派了少量的兵马。

重耳先将楚国的两个附属国-曹国和卫国打了下来,并虏获了这两国的国君。成得臣率部去向重耳要人,没想到这两个软蛋国君已经被重耳连哄带吓的写下了与楚国的断交书。这下把老成给气坏了,于是,他一步步落入了重耳下的套子里。成得臣领兵攻打晋国军队。重耳命令部队连退九十里,退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将军队停下来,列阵以待。楚军有一部分大将在晋军撤退的过程中本想停止进攻,可成得臣已经被重耳激怒,坚决不放弃攻击。重耳兑现了当年对楚成王许下的承诺-“退避三舍”,在成功激怒成得臣,致使他继续对阵之时,晋国军队反击了,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楚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这一战,也为晋国成为中原霸主奠定了基础。

——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没有什么深意,只是两军对垒时的一个举措。但是,这个典故的整个过程所包含的意义是很深的。重耳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奔楚成王的,换了一般的流亡者,在受到楚王如此礼遇的情况下,回答楚王关于以后如何报答的问题时,定会毫不犹豫地信誓旦旦。重耳同样是感激楚王的,但他没有信口许诺,而是思索了一下,很实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要知道,此时的他是前途渺茫的,正需要得到楚国的大力支持。历史上记载了很多落魄王子,或流亡的国君为达到目的,轻率许诺的例子。重耳没有轻易许诺,因为他是重信誉的人,他明白,今天承诺了,在愿望达成后是必须兑现的。显然,他一开始的托辞是令楚成王不满意的,所以接着说:“你总得意思意思吧。”重耳不是不懂感恩的人,所以,他又很实在地许下了“退避三舍”的诺言。

楚成王和重耳的这段对话看似平常,若真看懂了,是会冒汗的。假如楚成王换成如齐桓公般的君王,我想,重耳肯定会采取另外的应对方法,不然,他的下场会很难说。由此可见,楚成王是个偏重感性的君王,最终也注定不会成就霸业。重耳在流亡之际,且有求于对方时,居然会假设与对方交战,这是怎样的一种胆气呀!而他许诺的退避三舍又是多么的切实并留有余地。春秋霸主,岂能没有他一席之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涉及到承诺的问题。奉劝大家切莫轻易许诺,诺言一旦许出,便无收回之理,万望慎之!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故事
“退避三舍”是指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最终晋国在城濮击败楚军,一举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春秋时期,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

退避三舍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典故】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退避三舍典故介绍
晋文公作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和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整个春秋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而且晋文公的一生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骊姬之乱差点毁了整个晋国。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感兴趣的话就来一起看看吧。晋国公子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被迫离开晋国,整整十九年,流亡了七个...

简单概括 退避三舍、洛阳纸贵、望梅止渴、草木皆兵的典故故事
你好 退避三舍出自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详细故事如下 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

退避三舍出自
退避三舍(拼音:tuì bì sān shè)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先轸、重耳、楚成王。

成语典故的起源
查阅《汉语成语词典》,简单说明下列成语典故的起源: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朝秦暮楚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简单写一下,须有人物急用!简单一点嘛!谁能概括?每个故事5句话就行。... 查阅《汉语成语词典》,简单说明下列成语典故的起源: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围魏救赵 朝秦暮楚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简单写一下,须有...

在秉烛夜游 弱不禁风 置之不理 莫名其妙 国弊民穷 川流不息中来自历史...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

围魏救赵的典故有哪些?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成语退避三舍 重耳的故事 -
恽阮元治: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结构】补充式.【用法】用作贬义;...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典故“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
恽阮元治: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http://baike.baidu.com/view/18049.htm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典故 -
恽阮元治: 【典故】晋楚治兵,重耳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定语;指退让【近义词】委曲求全【相反词】针锋相对【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用法】作谓语: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其辟君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遇于中原.主动退让九十里,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避免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比喻退让和回避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退避三舍的含义? -
恽阮元治: 【汉语文字】退避三舍 【汉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英文翻译】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fink out; keep somebody at arm's length> 【词语解释】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字词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说一下退避三舍,问鼎中原,长驱直入的成语故事 -
恽阮元治:[答案]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此成语出自《左传...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的历史人物的名主要人物 -
恽阮元治:[答案]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退避三舍中三舍是什么意思 -
恽阮元治:[答案] 三十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典故: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谁知道历史成语故事,故事要有主要人物? -
恽阮元治:[答案]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
恽阮元治:[答案] 退避三舍-----晋文公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

那曲地区18277456959: 退避三舍的时期,涉及人物和主要内容/含义.成语/典故 时期 涉及人物 主要内容/含义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指鹿为马朝秦暮楚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顾茅庐... -
恽阮元治:[答案]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用 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而要设法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