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如果觉得人生太难,那就读一读史铁生。

作者&投稿:鲍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

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文 | 衿语

巧合的是,这几天看的两本书,都是出自残障作者之手。

先是余秀华的小说《且在人间》。这位备受争议的女诗人不仅写出了极富文采的诗歌,写起小说来也竟然毫不违和,令人叹为观止。

然后就是史铁生的这本《想念地坛》。相比较余秀华充满挣扎和抗争的笔触,史铁生文字中的豁达和深刻,更加打动了我。

这个从语文书走进我们思想里的作家,用他的文字影响过多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读史铁生,常读常新,也总还能感受到他强大的精神和力量。

这本书收录了史铁生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作:

有他幽默风趣却意味深远的散文,如「我与地坛」、「想念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有短小精悍却令人深思的中短篇,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

还节选了长篇小说《务虚笔记》里的「葵林故事」,可谓是史铁生作品的精华集合。

书封上有一句话: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那就读一读史铁生” 。

是啊,老史同志在20出头就坐在了轮椅上,那可是一个人风华正茂、无数美好和无限可能刚刚开始的时候,而他却只能用轮椅的轨迹来丈量这个世界。

他的苦难何止如此,被压缩了的余生又罹患肾病甚至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最终在59岁因脑溢血,结束了这短暂又多灾多难的一生。

这种苦到渣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相信能乐观面对的没几个。然而老史同志让深深扎根到泥土里的苦难,开出了花儿!

他不仅坦然面对自己的境遇,甚至拿自己调侃,与此同时还写出了许多深刻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

而让这个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作家如此发光发热的,恰恰是他笔下多次描写过的那个公园——地坛。

世人早已将“史铁生”这个名字和“地坛”二字紧紧结合在了一起。

对他来说,那是承载了自己痛苦、思考和觉悟的地方;对读者来说,那是老史同志的标签和招牌,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化身了吧。

他写地坛一草一木,由物及人,回忆点滴,探讨生命的意义;

他写清平湾的老汉、“地主”奶奶和葵林一对老人的故事,折射出特殊年代里的人性之苦;

他写患病小女孩和自己的残疾故事,平视人间苦难,仰望幸福微光。侃侃而谈间,让人感受到宁静和力量、勇气和信心,以及爱和希望。

高中语文课本里曾经节选过《我和地坛》里的部分段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史铁生这个名字被我们所熟悉。

其实全文除了生动的景致描写,作者还在里面回忆了许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亲密的或是萍水相逢的。

他们在作者无数个日日夜夜园中徘徊的过往里,注入了无限有关生命的感知和人生的顿悟。

他回忆了母亲在面对截瘫后的儿子百般辗转的内心变化,一次次的目送、一次次的寻找、一次次的守望,是无声的安慰和支持,是无言的坚忍和克制。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

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他回忆了那对15年如一日园中手挽手散步的老人,那个不管世界如何动荡始终热爱唱歌的青年,那个经常用长跑陪在自己左右闲聊鼓励的朋友,那个漂亮但却弱智有哥哥始终保护的小姑娘……

看过他人苦,便不会终日囿困于自己的不幸,也才能理解造物主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

你可以抱怨上天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

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斗争,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

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

史铁生说自己在园中这么多年坐着,经常思考着三个问题,不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和“我将要去哪里?”,而是“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着?”和“我干吗要写作?”这是多少面对绝境之人的人间真相?

可他厉害就厉害在,他的思考是积极的,正面的,最终说服并激发起了生存斗志的思考,而不是走向自毁之路的徒劳之思。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

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史铁生一生多次写过地坛,他在《想念地坛》一篇里写到: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什么意思?很多人因为他和他笔下的地坛,慕名而去,想要寻找他说的那份安静。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地坛”,一座属于自己的“地坛”。

史铁生在住院期间,写下过许多随笔感想,他称之为“病隙碎笔”。这其中实在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感悟,我摘录如下:

爱情之于残障之人的意义:

爱情,并不在伸手可得或不可得的地方,是期盼使它诞生,是言说使它存在,是信心使它不死,它完全可能是现实但它根本就是理想啊,它在前面,它是未来。

他眼里的“残疾情结”:

被压迫者,被歧视或被忽视的人,以及一切领域中弱势的一方,都不妨警惕“残疾情结”的暗算,放弃自卑,同时放弃怨恨;其实这两点必然是同时放弃的,因为曾经,它们也是一齐出生的。

他向往这样的写作——他称之为“写作之夜”:

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

他说人性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残疾与爱情:

残疾即残缺、限制、阻碍,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祈盼,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

现实与梦想,理性与激情,肉身与精神,以及战争与和平,科学与艺术,命运与信仰,怨恨与宽容,困苦与欢乐……

大凡前项,终难免暴露残缺,或说局限,因而补以后项,后项则一律指向爱的前途。

苦难不是用来赞美,而应当用来反思和开悟,用强大的心灵托举脆弱的肉身。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想念地坛》:如果觉得人生太难,那就读一读史铁生。
史铁生一生多次写过地坛,他在《想念地坛》一篇里写到:“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什么意思?很多人因为他和他笔下的地坛,慕名而去,想要寻找他说的那份安静。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地坛”,一座属于自己的“地坛”。史铁生在住院期间,...

《想念地坛》阅读答案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

求想念地坛,全文
,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 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 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 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

《想念地坛》优秀读后感
读史铁生的《想念地坛》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利用一天半的时间读完。初读一遍,有些感悟,有所体会。人这个东西很奇怪,很多时候,要经历困苦,才会去思考人生,有些事要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史铁生失去了双腿的功能,让他在轮椅上,对生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只有经历生死轮回,与...

想念地坛句赏析
第一段也就是第一句话“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这句话回答了史铁生想念地坛的原因:地坛的安静。到底怎样的“安静”会让作者如此想念。 “人一活脱便要嚣张,天生的这么一种动物。这动物适合在地坛放养些时日——我是说当年的地坛。”史铁生就是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

想念地坛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回答:应为地坛作者是一个十分想念的事物,作者听过地坛那美妙令人舒适的音乐,而且地坛见证了历史所以在想念地坛时似乎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望采纳

小记|《我与地坛》(史铁生)
◆第11章 想念地坛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 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 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 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 >> 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什么意思
这是史铁生散文《想念地坛》的最后一句话。

2021年众生史铁生读书笔记
他在《想念地坛》里说:“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的最初的眺望。”史铁生的眺望是“灵魂的眺望”。《有关庙的回忆》里写到了奶奶在庙里听做法事的音乐和诵经声时的眺望:“奶奶听得入神,摇撼她她也不觉,她正从那音乐和诵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

想念地坛为什么感觉没写完作品
比较混杂。《想念地坛》共分散文与随笔、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辑,收录了当代著名文学家史铁生写作生涯中各个时期不同种类的经典作品,既收入了《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病隙碎笔》等经典散文随笔名篇,又收入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奶奶的星星》等经典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还...

南明区17361094450: 想念地坛句赏析 -
胡秒同仁: 那里有我的亲人爱人;在那里发生了令自己难忘的事情;那地方是自己成长并给了自己巨大的收获的地方;那是我人生转折的地方等.史铁生为什么想念地坛?第一段也就是第一句话“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这句话回答了史铁生想...

南明区17361094450: 《我与地坛》第九章读后感 -
胡秒同仁: 《我与地坛》第九章读后感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写了他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

南明区17361094450: 散文读后感~ 急求!!!
胡秒同仁: 《我的母亲》胡适、 胡适对母亲的爱满溢于全文,这是读后的最大感受.虽然作者的笔调很平实,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与歌功颂德,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平实,所以才令此篇散文的光彩持久、柔和. 文章起初,作者将一些童年趣事记忆起来,...

南明区17361094450: 史铁生《想念地坛》中“写作的零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倡导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胡秒同仁: “写作的零度”是指对生命意义的叩问. 作者以此倡导一种放弃强权、漠视名利、漠视恭维的生活态度

南明区17361094450: 想念地坛怎么样 -
胡秒同仁: 今天刚刚看完... 最喜欢的那句话是: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 真的觉得很有力量..书中谈到了很多生死的问题,感觉读了书之后,让我对生的意义有了更加不可言状的触动.. 走在路上,看到残疾人,我会在心里感慨: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有健全的身体,我很幸福... 所以,即使像今天这样,觉得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已经降到最低了,我还是可以大声喊一句:“我以后一定要赚最多的钱.” 安宁,其实书的后面那些杂谈我实在是无法潜心静读,最喜欢的文字应该是关于地坛的吧..我真的觉得我是漫步在地坛里..感觉好安宁,好安宁... 希望我浮躁的心,也可以安宁下来..

南明区17361094450: 想念地坛 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内心的安稳的 -
胡秒同仁: 通过写“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放弃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的思索,放弃了对人生和人世的逃避,新接受并正视生命的现实,重新感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来描述自己内心的安稳的.

南明区17361094450: 我与地坛读后感结尾 -
胡秒同仁: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题目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对于许多同龄人来说也亦是如此,因为这篇文章在小学初中课本里便有收录,但当我再重新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以前小的时候看这篇文章,压...

南明区17361094450: 史铁生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读后感 600字 -
胡秒同仁: 《我与地坛》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它在无形之中,浓缩了人世种种无常,有一种缩命的味道.史铁生身处荒芜的古园,即地坛.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然而,有许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

南明区17361094450: 何时能解,何时能透?人生真的难解
胡秒同仁: 很喜欢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关于人生的那段话,人生真的是一个难以说清和理清的过程,也许只有当做到尽头的时候才会明白人生是什么.可是在每个时刻都需要思考,所以人生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去思索,去探索.所以,坦然地面对一切吧!

南明区17361094450: 有什么好的书或文章介绍下?
胡秒同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想念地坛》毕淑敏de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余秋雨的《借我一生》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