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古代的格言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说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出处~

沛公在鸿门宴上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刘邦)。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细节,论大节不回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还为什么告辞!”于是一行人离开鸿门,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

翻译: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一、原文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二、译文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三、出处
《史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二、作品赏析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引言: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的文言文更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在日常生活中沟通时,用上几句文言文,可以将自己说的话的文化档次提升,而有一句话甚至可以升华为人生真谛,这句话就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选自司马迁的《鸿门宴》是樊哙为救沛公时所说的话。

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在乎小的细节,讲大礼不在乎小的谦让。这句话说的背景就是,在沛公于鸿门宴上,生命危在旦夕之时,樊哙挺身而出,不讲小的礼仪,闯入宴席,只为救自己的主公,这句话显示出了樊哙的英明大义,以及樊哙的远见卓识,殷勇有谋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终究还是保全了沛公的性命。

二、樊哙的个人分析

樊哙作为一名壮汉,却并不是鲁智深那般莽撞粗暴,反而有勇有谋。樊哙能吃生肉不停,喝大碗酒不止,是因为他心中有大事。樊哙知道自己若再不进宴会,刘备就可能会被项庄的舞剑所杀,而正是因为有了樊哙的帮助,沛公才有机会,逃跑回自己的营地,在鸿门宴中,可以说樊哙的出场是故事的转折。

三、为人处事要有全面的眼光和见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因为一些小的礼节而,瞻前顾后难成大事,但是有些人却会把眼光放在长远的地方,让自己即使失去一些小的礼节,能够获得大的赞赏,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做成大事,果断而勇猛。为人处世,应当扩充自己的眼界和见识,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光明的未来和更有前景的机遇,正如樊哙一般,果断的抓住机遇,能够沛公救于水火之中,日后的前途更是光明一片。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说《鸿门宴》上,樊哙劝说刘邦出逃得话,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细节,论大节不回避小的责备。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这句古代格言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是什么意思
大行不顾细式重,大礼不辞小让,这两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意思是: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小的事情,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成大事者就不要计较太多细微的事情,顾及太多反成为累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什么意思
译文1:干大事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译文2:做大事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不躲避小的责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礼不辞小让的前一句是什么
大礼不辞小让的前面一句:大行不顾细谨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意思: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1、大行:大的事业。行,行为,事业。译为做大事”。2、大礼:大的礼节。译为讲大礼”3、顾:顾虑,考虑。3、细谨:细小的事情,细枝末节。4、辞:言辞,名词作...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回答:做大事情就不用顾忌细节,行大礼就不用在乎小礼节。现在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像鱼和肉一样(任人宰割),还告辞干什么?

<鸿门宴》中有两个名句,意思是要注重大的行为,不必计较细枝末节,这两...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大的事业。行,行为,事业。大礼:大的礼节。“大行”、“大礼”之前各暗含一个动词,译为“做大事”、“讲大礼”。顾:顾虑,考虑。细谨:细小的事情,细枝末节。辞:言辞,名词作动词,讲究。让:谦让,礼貌。全句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什么意思?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意思是,在做大事的时候,不必顾忌那些细微末节,而在举行隆重的礼仪时,不必过分地谦让较小的事情。详细解释:在大事的面前,我们需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和核心的部分,不应该因为过分关注细节而错失大局。这意味着在关键的时刻,我们要能够做出果断的决策,不被琐碎的事物...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处理重大事情时,不必顾忌细微末节的谨慎;在盛大的礼仪场合,不必过分拘泥于小的谦让。详细解释:1. 大行不顾细谨:在处理重要的、大规模的事务时,需要关注的是整体的方向和大的决策,而不是过分纠结于细微的、次要的事项。这是一种关于把握事情轻重缓急,不被琐事牵绊的...

大行不顾忌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行不顾忌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意思: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 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指责。出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翻译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注意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这句话强调了在大事上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必纠结于细枝末节,同时也说明了在重要礼仪面前,不必过于拘泥于小处的谦让。在实际生活中,这句话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况,比如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要抓住关键点,不必...

《鸿门宴》中,樊哙劝说沛公干大事不顾小节的句子是什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有什么可去告辞的?这句话来自《鸿门宴》,作者司马迁。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翻译 -
鞠柄金莲:[答案] 意思: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谦让.出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翻译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安宁区19443039759: 鸿门宴中形容做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出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樊哙所说.

安宁区19443039759: 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有甚么含义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指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错误.沛公在鸿门宴上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刘邦).沛公对樊哙 查看原帖>>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做大事不拘小节的意思吗?лл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指责.出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礼不辞小让的准确意思 -
鞠柄金莲:[答案] 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是: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鞠柄金莲: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 翻译: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不躲避小的责备.原文: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行不顾细谨,______(后半句)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 翻译: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原文: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

安宁区19443039759: 是什么道理?大行不顾细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什么道理
鞠柄金莲: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意思是人家如宰割鱼肉的刀俎,自己为刀俎上的鱼肉,比喻处于受人摆布、任人宰割的境地.这句话是樊哙在鸿门宴上所说的. 在鸿门宴上,项庄借舞剑之名要刺杀刘邦,形势危急,刘邦借口上厕所而离席,项羽让都尉陈平叫刘邦回去,刘邦不想回去,但又没有向项羽告辞,以为这样一走了之有点失礼,犹豫不决之际,樊哙说了这番话.于是,刘邦决定让张良留下辞别,自己则匆匆赶回了军营.

安宁区19443039759: 大礼不辞小让的上一句是什么? -
鞠柄金莲:[答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