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16.9:困而不学斯为下,志道好学方为上

作者&投稿:锐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为政者或社会成员),生来就明道义者最优;为学而后明道义者次之;遭遇困境才求学明义者又次之;遭遇困境也不求学明义,这种冥顽不灵之人是最差的。”

【注释】

“之”,依孔子的“学而知之”和“下学而上达”之言,此处当指“道义”。

“上”,最好的、优等的。如“上策”、“上选”。与“下”相对。此处应是指作为为政者或社会成员而言,而非指个人资质或阶层。

“学”,此处指学习儒家之道。

“次”,第二的、副的。如:“次子”、“次年”

“困”,困境、危难。此处应指困于社会中的各种“不仁”,而非指困惑。

“民斯”,意指困而不学、冥顽不灵之人。“民”,此处应泛指人,而非指整个民众阶层。有人根据《说文解字》中“民,众萌也。萌犹懵懵无知儿也”的释义,认为此处的“民”当作“懵懂无知”解,亦通;“斯”,此、这个,指代“困而不学”者。

【评析】

人要“知”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知之”?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本章的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清楚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对儒家而言,人要“知”的便是“道”。因此,知“道”明“义”乃是儒家为学的目标,孔子称之为“下学而上达”(参见《善读「论语」14.35》)。

儒家之“道”即是“仁”。“仁”是一种社会伦理,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安宁的关系,帮助人类建构趋向完美的社会性。现代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指出,“社会性”主要包括利他性、协作性以及高度的自觉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无一不与儒家之“仁”相合。因此,“仁”的实现,可以使个人精神充实快乐、心灵自在安宁,可以使国家有序运行、百姓安居乐业,可以使天下祥和太平、万物和谐并育。

人必须要先知“道”明“义”,然后才能行仁。若是人民,尤其是为政者不知“道”明“义”,天下就会陷入“无道”的状态,世间就会充斥各种“不仁”,人民就会为不仁所“困”而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人要“知之”,要知“道”明“义”。

作为社会成员,尤其是为政者,生来就知“道”明“义”当然最优,故曰“生而知之者,上也”;有些人虽非“生而知之”,然而却非常好学,对于知“道”明“义”充满渴望并能主动自觉地为学。这类人虽比“生而知之者”略逊一筹,却也依然非常难得。孔子就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中有谁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才真正算得上是“好学”(参见《善读「论语」6.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认为自己也不是“生而知之”,而只是“学而知之”。

有些人对于知“道”明“义”并没有天生的渴望,起先也并没有为学的自觉。但是,当他们被社会中的“不仁”所困扰时,却能通过学习思考,知“道”明“义”,以寻求消除不仁的解决方案,是为“困而学之”。这自然比“学而知之”又逊一筹。但即便如此,这类人在社会中也仍属少数。有良知、有学识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贤达便多属此类。当然,也包括那些已经觉醒且具有公民意识的民众。

与人类的社会性通常需要后天建构,要“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不同的是,很多具有社会性意识的动物在社会性方面却是“生而知之者”。由著名昆虫社会学专家伯特·霍尔多布勒(Bert·Hlldobler)和演化生物学先驱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Wilson)合著的《蚂蚁的社会》一书,就向人们揭示了建立在利他主义合作、复杂的交流和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完美的群体组织运作模式。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物行为教授托马斯·D·西利(Thomas D·Seeley),则在其所著的《蜜蜂民主》一书中告诉我们:通过合理的程序,群体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这些表现在动物界的社会性行为,已经足以说明知“道”明“义”,对于人类消除不仁,进而组织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但是社会上仍有很多人,虽然“困”于“不仁”之中,但却对加诸同类甚至加诸己身的各种“不仁”无知无识、无动于衷。他们默许不仁、接纳不仁、讨好不仁、甚至参与不仁,唯独不肯学习如何消除不仁,哪怕是逃离“不仁”。这类人“困而不学”、冥顽不灵,作为社会中的成员,没有比他们更差的了。

就在十六天前的2020年6月4日,常州有一位名叫“缪可馨”的五年级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其班主任老师的不仁对待,在下课后跳楼身亡。令人倍感悲哀的是,在事发后,缪可馨班级的家长群里,却有38位家长忙着向当事的袁老师讨好,给袁老师点赞。而此时距离惨剧发生还不到两小时,12岁的缪可馨尚且尸骨未寒……。当然,令人感到悲哀失望的,远不止这38位家长,还有某些“相关机构”……。

这38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也都“困”于由“袁老师”们、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不仁”所织就的大网之中,他们其实就是尚未跳楼的“缪可馨”,而“缪可馨”不过是已经跳楼的“他们”。但他们就是“困而不学”,不肯知“道”明“义”,不肯为消除哪怕是逃离不仁付出行动。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参见《善读「论语」15.35》)。这句话用以形容这类人,真的是再恰当不过。这些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他们对于良知和正义的疏远,难道不正是有“甚于水火”吗?

其实这类“困而不学”之人,也并非尽是蒙昧无知之人,其中亦不乏“聪明伶俐”、“智力”过人的“善思”之辈。只不过他们是“思而不学”,故所思便不免入于歪门邪道。那位首倡给袁老师点赞的家长,显然就属这类心思“乖巧”之人。这类人无论其智力高下、阶层高低,皆属冥顽不灵之辈,是“民斯为下矣”!虽然孔子名之为“下”,但话中亦透出对这类人的激励劝勉,冀其向学明义、力争上游之意甚明。


善读「论语」16.9:困而不学斯为下,志道好学方为上
但他们就是“困而不学”,不肯知“道”明“义”,不肯为消除哪怕是逃离不仁付出行动。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参见《善读「论语」15.35》)。这句话用以形容这类人,真的是再恰当不过。这些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他们对于良知和正义的疏远,难道不正是有“甚于水火”吗?其实...

《论语·季氏篇》16.9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篇第9章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原句译文 16.9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オ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老...

2022论语分享第89篇:越是无知的人,越不会知道自己无知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懂得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这类人可以成为士。一些人生活已经很困苦了,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时甚至觉得生无可恋、生不如死,但还是不想学习,这就是最下等的一类人。达克效...

《论语.季氏篇》小结
        学习《论语》第232天之第十六篇【季氏篇】小结。一、个人修养方面:16.5:孔子曰:“益者三乐(yào),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论语(先进第十一到尧日第十二)全部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

如何向孔子学习做一名好老师的读书心得
人首先要有自愤的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才会有“学而习之”[1.1]“学而不厌”的自动意识,进而才会学而思[2.15],学而“悱”,学而识[15.3],学而知[16.9],以致学而达[14.36],学而优[19.13]。这就是素质教育,它抓住了教育人的最根本点。 【启示】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近年率先提出素质教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时是有流水这个背景的,孔子站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

论语心说|八佾篇3.6:理解。
, 是一种常态 。 这种常态 , 是源于对 ‘ 事儿 ’ 上的 : 深刻理解 , 所造就的 。2.孔子对于:礼,便是这种情况。故,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出自《论语·八佾3.6》)实际上, 是一种讽刺了 。道理是这样的。--- 作者 : 李平心 庚子年 三月初五 于家中作 ...

山芋害人的结尾,能引用什么名言名句呢?
-《论语.子罕》名言警句(5)关于爱情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柏拉图名言警句(6)关于修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名言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名言警句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

天津市蓟州区位于哪里
蓟州区,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代置无终县,隋大业末年改为渔阳,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民国二年改为蓟县至今。蓟县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北负长城。古来为兵家所必争。蓟县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时期...

武义县17366633328: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
弓管盐酸:[答案]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

武义县17366633328: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弓管盐酸:[答案]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见困难,再去学它,又是再次一等;遇见困难而不学,老百姓就是这种最下等的了.”

武义县17366633328: 困而不学,民斯下矣. -
弓管盐酸: 中间掉了一个字“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武义县1736663332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请翻译我有疑问 -
弓管盐酸:[答案]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武义县17366633328: 《论语》每篇的名句 -
弓管盐酸: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武义县17366633328: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的“上等人““次等人““又次一等人““最下等人“的说法是否... -
弓管盐酸:[答案] 你这个几等人的理解本身不太准确.孔子这里说的是获得“知”的几种途径,“者”在这里并不能直接理解成某种人,而是某种方式.

武义县17366633328: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
弓管盐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的老师

武义县17366633328: 孔子说过的大意是 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进了责任的名言是哪句 -
弓管盐酸: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简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启发.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武义县17366633328: 困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
弓管盐酸: 【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困勉下学】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困兽犹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困心衡虑】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