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作者&投稿:云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

清明将至,旦旦哥来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张家店镇、松林岗村的张家店战斗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向英勇的革命烈士致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先来个图:

红色的圈圈就是大别山区,红色的线是长江,黄色的圈是武汉、合肥和南京。在长江的中段,很长一段是围绕大别山走的,一旦进入大别山可以同时威胁武汉合肥等军事重镇,进而夺取南京。下面说以下自古以来南京政权防御北方进攻的套路。
首先是武汉

红色的圈圈是山区,红色的线条下面的是长江,上面的是汉江,两条河流在武汉汇合,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补给和水源,没粮食可以忍几天,没水谁都受不了,三五个人无所谓,但是数万人的军队就必须沿着河流行军,否则靠村里的几口水井是根本不够用的,而且水运要比路上效率高很多,路上千里运粮损失超过90%(推车的也要吃饭啊)。所以,大部队走水路是比较稳妥的。
可以看到地处汉江长江交点的武汉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如果北方政权想从西部攻打南方必取武汉,而武汉的位置也比较利于防守。打下武汉就可以顺流而下进攻南京了。当年东吴孙权铸造石头城,就是这里,武汉成为当时防守曹魏的重镇。这是西路。。。
再看东路。。。。

红色为大别山,右边红色是滁州的山区,黄色圈圈是淮南(寿春),合肥,南京。紫色的地区是巢湖。
合肥也是北方攻打南京政权的重要城市,因为北边的淮南到合肥再到长江是有水路可通的,北方军队的补给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的送到长江流域,拿下淮南,攻下合肥,下一步就可以集中兵力威胁南京了,这时再有从武汉接应的援军那就更稳了。图中可以看到合肥攻打南京有两条路,第一条是走滁州,醉翁亭记说:“环滁皆山也”,可见这一代路不好走,给养不方便运输,但是比较近,适合小股部队偷袭。当年侯景之乱时,侯景就是率领2000人从滁州突然兵临健康夺取的政权。另一条路比较稳妥,就是从巢湖进入长江,然后顺江而下,攻取南京。后出师表诸葛亮说“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所谓四越巢湖就是从这里展开军事行动。

综上可以看出,进入大别山,南京政权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因为很难判断这支部队会向哪里进攻,大别山周围多重镇(还有很多没说的),哪一个被攻下都受不了,犹如骨鲠在喉,尤其是主力全在北方后方空虚的时候,更是会让南京政权恐惧。所以,只能选择收缩兵力,从而打乱战略部署。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
但是这个方略也是有风险的,大别山区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同时也会面临补给不便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少有人这样做的原因。不过打仗总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跃进大别山也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例如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解放军由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具体在哪个省,去了哪些地方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具体是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地区。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

刘邓大军简介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是指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大军。1947年6月30日这一天,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战略进攻。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的430万下降为370万,...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战略转折的重要一步。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转移中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和封锁,推动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二、打破了国民党军的战略布局。大别山的挺进,使得国民党军在战场上的...

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原因是什么?
这一天才的发现,既是改变国共军队力量对比的胜负手,也是一招定乾坤的,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局面也从此进入到土崩瓦解阶段。意义: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

比较一下,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作战,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
首先,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象征着我军由与国军的战略相持阶段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的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战役目的就是:直捣国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

简答...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和影响
至9月底,刘邓野战军先后攻克县城23座,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和土杂武装近7000人,并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

揭秘: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妙笔还是败笔?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刘邓大军如果不是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和国民党军打转转,而是留在中原,与华东野战军及陈谢兵团互相配合,大量歼敌,则更有助于战争全局,解放战争有可能更早结束。加上后来毛泽东又想让粟裕率华东野战军3个主力纵队打过长江做第二次千里跃进,结果被粟裕的斗胆直呈说服,才演变出了决定性的淮海战役,从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为了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便是这一部署的重要部分。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派遣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配合和两路大军的支持下,采取千里跃进的...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大影响。 淮海战役的重大影响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野战军主力,以出乎国民党军预料的突然行动,在山东西南150千米的战线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接着,刘邓大军经过近一个月连续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后,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从国民党...

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是中国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当时军委的战略意图是: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由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主力为右后军,趁胡宗南陷在陕北,豫西敌军处境不利的时机,以雷霆万钧之势,从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作战,创建豫陕鄂根据地;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两翼牵制是:彭德怀率领陕北...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
营时桂林: 意义: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解放军为什么把战略反攻的突破口指向大别山?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营时桂林:[答案] 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其最主要的意义是 -
营时桂林:[选项] A. 恢复了鄂豫皖根据地 B.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C.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威胁南京和武汉 D. 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其重要意义在于( ) -
营时桂林:[选项] A.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 威胁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C. 开辟了大别山解放区 D.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___(判断对错) -
营时桂林:[答案]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故答案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如果说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大决战序幕,这一说法对吗?
营时桂林: 意思差不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是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也就是为共产党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而战略进攻一到来就是三大战役的大决战,所以这么说意思差不多.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023702153: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其重要意义在于[ ] -
营时桂林:[选项] A.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 威胁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C. 开辟了大别山解放区 D.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