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嫘祖精神 传承母亲文化演讲稿

作者&投稿:饶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远安精神嫘祖文化的演讲稿~

多年来,嫘祖文化研究在我市、我省,乃至全国已经渐成气候,不仅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们远安县也兴起了一股嫘祖热,一批有识之士(或叫热心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加以论证、宣传和开发,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一研究活动从始至终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肯定和指导,县委马书记曾多次大会小会上发表指导性意见,也同文化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交流。正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远安的嫘祖文化研究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简单的回顾
  远安最初的嫘祖文化研究是在宜昌嫘祖文化研究学会的引导下开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苟家垭镇政府率先行动,在蚕神庙原址处竖立起汉白玉的石雕——嫘祖像,名正言顺地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请回了娘家——远安苟家垭。
  上世纪末,远安县委宣传部集中了部分文化人的研究成果,在《远安风物》这本小册子上开辟专栏,加以推介。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以重视和鼓励。
  进入本世纪以来,关于嫘祖文化的研究已形成风气,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远安县嫘祖文化研究学会,由文联主席任会长。此后,嫘祖文化研究被纳入县委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是:
  一、以《宜昌日报远安版》和《沮漳文学》等刊物为阵地,开辟了《嫘祖研究专栏》、出版了《嫘祖专号》。特别是在《嫘祖专号》里,有段家树老师的《嫘祖初探》《嫘祖再探》和《嫘祖的出生地在苟家垭》等系列研究文章,其新颖的观点、翔实的论证,引起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个专号里还发表了拙文《大地之恋》,以传说中的嫘祖为主要人物,演义了嫘祖创造发明以及黄帝与嫘祖的爱情故事,在县政协的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二、远安县委县政府在上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时机,扩大宣传,再上台阶。与湖北省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大型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一举获得全国电视“金鹰奖”,从而把“嫘祖与远安”这一主题推向了全国。
  三、远安县花鼓剧团创编了中型音乐剧《嫘祖与黄帝》,参加宜昌市专业剧团的调演,受到观众好评,获得多个奖项。
  二、为什么说嫘祖是远安人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乃黄帝正妃。也就是说,当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一例外地称黄帝是自家始祖的时候,也就应该明白华人无一例外的是嫘祖的子孙,嫘祖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母亲。
  我们说嫘祖是远安人,有如下理由:
  先从地域上看,据著名史学家顾吉刚主编出版的《传说中的中国地图》所示,古西陵就是当今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西陵峡也因此而得名。而我县的苟家垭镇就处于西陵山北部,属古西陵范围。既然嫘祖是西陵之女,那么,嫘祖就有可能出生在苟家垭。
  再从丝绸文明发展的源流看,苟家垭桑蚕历史可谓非常悠久。苟家垭蚕丝声名卓著,史称“垭丝”,历来为皇室贡品。《湖北通史》上说,宋代以来,苟家垭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和川东的蚕丝均以“垭丝”命名,从而走出大三峡,以至远销英、法、印度、中东等地。由此可见,苟家垭的蚕丝在丝绸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毫无疑问,“垭丝“的产生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是大大早于文字记载的,完全是能够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的。
  其三从黄帝活动的区域看,黄帝很容易移驾苟家垭而临幸嫘祖。《史记》称: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远安人都明白,我县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荆山之阳,也就是荆山南麓。荆山与西陵山相交于沮水,光临荆山南麓的黄帝受不了南方的酷热,自然要向地方征收柔软凉爽的丝绸以取代粗糙的兽皮和麻布。在这种时候,发明丝绸的嫘祖名声当然会如雷贯耳,黄帝焉能无动于衷?焉能不亲自到苟家垭去会一会窈窕淑女?历史学家的研究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家王震中得出结论说,黄帝族在其较早时期,有一支南下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部落通婚。
  最后从民众的祭祀活动看,苟家垭庙会节是专门纪念嫘祖生日的,并且至今盛行。每到三月十五,苟家垭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就会聚会到苟家垭,一边祭拜嫘祖,一边交流物资,一边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因而,这一天也就成为苟家垭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旧时,苟家垭还有宏伟的嫘祖庙建于街头,正殿的主神位上就立着蚕神娘娘嫘祖。
  当然,由于史料的匮乏,人们至今还无法确知嫘祖到底是哪里人;加之历史本身的原因,造成全国各处同名的地方很多,这就使处于历史迷雾中的我们更加难以分辨真伪了。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嫘祖发明并且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被民间称为“蚕神娘娘”;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去寒避暑的物资文明,其“创造、发明、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更是照耀千秋万代的。所以说,弘扬嫘祖文化,应该是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全国许多地方都争相表白嫘祖是自己同乡的原因所在。各地争抢嫘祖的故乡这一现象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有理有据的。
  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嫘祖的存在是象征性的,加之那些民间传说产生于中古时期。因而,关于她的故里究竟在何处也就无从断定和无所谓了。基于这一点,四川人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嫘祖是盐亭姑娘,山西人可以无中生有地说嫘祖是山西名人,江淅人可以强词夺理地说嫘祖是江淅人的母亲,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远安是嫘祖的娘家了。
  何况我们还是历史悠久的桑蚕之乡呢!基于此,我们把嫘祖文化作为远安的主题文化或是特色文化,一点也不为过,也是不用含糊和羞愧的。
  三、弘扬嫘祖文化意义深远
  所谓嫘祖文化,本文认为她是一种全民族的文化。她以嫘祖精神为核心,以桑蚕文化和丝绸文化及其传播为内容。所以说,她是区别于区域文化而存在着的。
  嫘祖与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之祖而并立于世,嫘祖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意蕴十分深远。她既不是人们主观意断的,也不是人们凭空附丽拔高的;她是贯穿于数千年来生产生活实践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所体现的。作为嫘祖的子孙后代,我们有必要对其内在的意蕴进行开掘和揭示,使其“隐形”的精华转化为“显形”的文化,让人们容易领悟,从中吸取精神力量,陶冶众人,服务于现实社会。这也是我们研究嫘祖文化的目的所在。
  其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是物质方面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历史上远安的养蚕缫丝在鄂西一代处于中心地位,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更是大力提倡植桑养蚕,并在此基础上涌现一批桑蚕基地和专业村镇,它不仅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立功至伟的。这一点,只要查一查统计资料就会一目了然。
  二是文化品位方面的。嫘祖名高位显,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母亲;嫘祖对蚕丝的发明不仅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且惠及全世界,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着巨大影响。因而我们说,嫘祖文化的品位之高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
  三是经济价值方面的。搞好嫘祖宣传,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能较大地提高远安的知名度,而且也是发展经济、吸引外资、打造经济环境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对于旅游经济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旅游事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由自然风光的流览转化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函的追求上来了。只有在旅游产品中注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旅游产品更富有魅力,更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旅游与文化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更何况华夏民族有着尊崇祖先的优良传统,海内外华人如果知道华人的共同母亲——嫘祖就在远安,必然会接踵而来,顶礼膜拜。那将是一种多么繁荣的旅游景象呢?
  四是教育价值方面的。我国古代儒家典籍对“文化”一词有过十分精辟的解释。它说文化就是“以文教化”,突出其教育价值。不容置疑,弘扬嫘祖文化,让人们知其精神和内函,可以大大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大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她不仅是我们对外宣传的宝贵资料,也应该成为我们自身完善和教育下一代的乡土教材。
  宣传嫘祖的重要意义当然还有很多,主要的是以上几条。
  四、对宣传嫘祖的几点建议
  勿用讳言,要搞好嫘祖文化的开发利用不下大功夫是不行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中间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工程的艰巨就知难而退,我们可以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拿出一个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方案来。
  为此,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步,起步阶段,也正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一阶段:我们已经成立了嫘祖文化研究开发学会,还应该与省市的同类学会挂钩,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入省市嫘祖文化研究学会。这个学会的基本任务就是搜集、挖掘(或者叫抢救)有关嫘祖本身以及丝帛文化在我县的传说、神话、生活故事、地方掌古,还有相关联的实物等;继续组织、培训有关人员编写材料、撰述研究性文章;并就此制订规划,向政府建言献策。
  第二步,发展阶段: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在拍摄电视片、编写花鼓戏的基础上,还应拿出好的歌曲在民间传唱,精排一批好的节目在社会上演出。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们加深对嫘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步,即成熟阶段:力争三五年乃至七八年内使远安的嫘祖文化研究成果系统化,推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一是建一个文化旅游民俗村,其中包含嫘祖生平和桑蚕丝绸文化实物展览、与桑蚕相关的民风、民俗、祭祀与生产活动等;二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拍摄电视连续剧、电影故事片或生产出大型戏剧,全方位、大写意地展现嫘祖和丝绸的历史及其精神。三是建一条嫘祖文化走廊,嫘祖是“蚕祖”,那么垭丝就可称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文化走廊从望家起步,沿途有嫘祖离乡背井的传说,有桑蚕基地、至沮河两岸有桑蚕专业村、到县城有蚕丝企业,最后到民俗村落脚,在游乐的同时,可受到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教益。通过这些工程的渐次展开,让嫘祖真正落户到远安,从而在远安境内掀起一个经久不衰的旅游热潮。到那时,使深含嫘祖文化精神的远安旅游业真正成为远安的一个经济支柱,并带动其他事业的勃兴,则是可以期待的。

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五.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多少字?

这个可以吗?

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
刘海峰
(黄淮学院 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中华母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嫘祖为中华人文之母,中华母亲节应以嫘祖为母体。嫘祖文化具有丝绸文化、服饰文化、科技文化、婚姻文化、旅游文化、母爱文化等丰富内涵,而中华母亲文化则是以母亲为主体、以慈爱为核心的中国女性根文化。新时期应大力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嫘祖;母亲文化;中华母亲节 当今世界,在国际上稍有影响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而号称“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却缺失自己的母亲节,“中华母亲文化”也一直为社会和学界所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缺失。嫘祖为中华人文之母,加强嫘祖文化研究,对推动中华母亲文化研究、中华母亲节的设立以及当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嫘祖文化与中华母亲文化
2011年11月17日,首届嫘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嫘祖文化与母亲文化”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一致认为,应该围绕嫘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母亲文化。
母亲节是传承母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肇始于古希腊,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现代的母亲节则发端于美国,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设立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时至今日,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0余个。
1988年5月,广州市借鉴香港、新加坡母亲节经验,开始庆祝母亲节,所取日期却与美国一样,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受广州影响,上海、武汉、深圳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自发欢庆“母亲节”,尽管是“洋节日”,但却表达了人们对伟大母亲的无限崇敬和弘扬母亲文化的自觉心愿。
2006年10月,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联名16位专家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李教授认为:“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本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的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性。”[1]222007年“两会”期间,李汉秋、凌孜等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汪纪戎、郭新志等数十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案,要求设孟子出生日——农历四月二日为中华母亲节。
尽管李汉秋等人以孟母为母体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议
暂时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准,但却得到山东省的积极响应,2007年4月,青岛、莱西、泗水、邹城、日照等市县相继举办中华母亲节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继山东之后,湖北、山西等省的专家学者提出以女娲为母体设立中华母亲节,而四川与河南的有关专家学者又提出以嫘祖为母体设立中华母亲节。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人赞同中国人过自己的母亲节,其中48.3%的人表示‘非常赞同’”[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尊重母亲、关爱母亲、宣传母亲、歌颂母亲、回报母亲早已成为时代文化潮流。面对广大民众对母亲节强烈的文化诉求,学术界、理论界应该积极回应。
二、中华人文之母——嫘祖
李汉秋等人关于中华母亲节的提议之所以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孟母为母体的中华母亲节难以满足海内外广大炎黄子孙对母亲文化的需要。因此,设立中华母亲节首先应找准母体定位。
中国的神话传说滥觞于中国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华 民族早期的祖先崇拜多尊“女祖”。伏羲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华胥,神农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安登,有熊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附宝,少皋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女节,陶唐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庆都,有虞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握登,夏后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修己,早期商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简狄,早期周族所崇拜的祖先神是姜嫄。时至今日,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仍流传于中国大江南北,此为中华母亲文化之根基。
然而,中华人文始母应该属谁?何人最有资格担任中华母亲节的母体?我们不妨作一些学术上的争鸣:
女娲:女娲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的《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西汉应劭《风俗通义》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以此知,女娲是战国至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神话传说人物。
西王母: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初期,以此知,西王母亦为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人物。
华胥:华胥的名字最早见于《拾遗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即伏羲)。”《拾遗记》为西晋学者王嘉所著,以此知,华胥是西晋时期文人创造出来的神话传说人物。
任姒:任姒之名最早见载于《太平御览》,其卷七十八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登,主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首牛身。”《太平御览》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以此知,关于任姒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北宋。
附宝:附宝之名最早见载于《河图・稽命征》:“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邱。”《河图》、《洛书》是宋人根据《山海经》、《大戴礼记》等先秦文献演绎出来的,从战国时期到北宋,《河图》、《洛书》经历了上千年层累的创造过程。
女枢:女枢之名最早见载于南北朝沈约的《宋书・符瑞志》:“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由此可知,女枢为南北朝时期文人创造出的神话传说人物。
嫘祖:嫘祖之名最早见载于《山海经》、《世本》、《大戴礼》等先秦古籍。《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汉书・表第八》载:“累祖,黄帝妃,生昌意。”以此知,嫘祖为历史人物。
太任:《汉书・列女传》载:“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太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施胎教的母亲,比西方亚里士多德提倡胎教要早700余年。
孟母:孟母之名最早见载于西汉文景时期的《韩诗外传》,“但其事未为《史记》所采取,晚生于司马迁七八十年的刘向作《列女传》,于《母仪传》卷一《邹孟轲母》篇中,再次完整地叙述了孟母教子的故事”[3]102。可见,“孟母教子”故事形成于西汉中期。
纵观以上人物,选择嫘祖为中华母亲节的母体才是最合适的。
第一,中华母亲节的母体应该在历史人物中去寻找。母亲节体现的是祖先崇拜,而不是宗教崇拜,更不是自然崇拜和地祇崇拜,即使是西方的母亲节也很少选择圣母玛利亚。既然是祖先崇拜,中华母亲节的母体就应该抛开神话传说人物。在以上人物中,女娲、西王母、华胥、任姒、附宝、女枢皆为神话传说人物,应在首先排除之列。接下来就是嫘祖、太任和孟母等,而太任的事迹除了“胎教”以外,其他较为单薄,孟母事迹则是西汉中期儒家学者出于“为圣人立言”、“为亚圣树像”之目的而创造出来的民间故事文化,犹如古代开国帝王之母“神龙育子”一般。假如以孟母为中华母亲节之母体,那么,孔子之母置于何地?因此,以太任与孟母为中华母亲节之母体皆不合适。众所周知,“中华人文之父”为黄帝,嫘祖为黄帝正妃,又是脱离神话传说而入中国正史的女性,最有资格担任“中华人文之母”。
第二,中国皇室一直有祭祀先蚕嫘祖的文化传统。《隋书・礼仪志》引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嫔、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4]94至于“先蚕”为谁?古书颇有争议,有嫘祖者,有菀窳妇人者,有寓氏公主者,有黄帝者,有马头娘者,有马明王者,有青衣神者,有三姑者,等等。但除了嫘祖外,其他均为后世之民间传说,史无依据,故元代著名史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已有断言:“尝谓天驱为精,元妃西陵氏始蚕,实为典要。若夫汉祭菀窳妇人、寓氏公主,蜀有蚕女马头娘,又有所谓三姑为蚕母者,此皆后世之溢典也。”[5]2元代以降,皇室每年祭祀“女祖”皆以“先蚕嫘祖”为对象。历朝历代已经把先蚕嫘祖作为女祖供奉祭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中华母亲节以嫘祖为母体实际上保持了中华传统女祖文化的连续性。
第三,只有选择嫘祖作为中华母亲节的母体才符合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华文明史的开端应从黄帝、嫘祖时代算起,黄帝、嫘祖时期是中国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生产工具方面,始穿井,作舟,作乘马,作驾,作服牛,作弓,作矢,作杵臼,作镜,实现了从原始渔猎到农耕文明的过渡;服饰方面,作旃冕、作旃,作冕,作履,作衣裳,作丝衣,实现了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过渡;社会文化方面,作文字,作图,作书,定婚姻,实现了从结绳记事到文字时代、家庭婚姻时代的过渡;自然科学方面,占日,占月,占星,作调历,作甲子,作五行,作算术,实现了从敬畏自然到认识然然的过渡;音乐方面,作律吕,作鼓,作钟,作磬,作笙,作簧,实现了从劳动号子到伴奏音乐的过渡;等等。
当今,海内外黄皮肤之华人皆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因此,黄帝为中华人文之父,嫘祖实为中华人文之母。
三、嫘祖文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主要内涵 嫘祖文化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蚕桑与丝绸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的国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有论述。丝绸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同等重要,以致古希腊人称东方的中国为“丝绸之国”,而这一贡献应归功于嫘祖。嫘祖首创养蚕织丝,开启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绸文明时代。二是服饰文化。《通览外纪》载:“西陵氏之子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蚕丝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织帛制衣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个发明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根本转折点,它结束了古人以树皮、毛皮为衣的愚昧时期,而进入麻衣、葛衣和丝绸并用的文明服饰时代,“以衣遮羞”、“尚衣尚美”是中华文明进入成熟阶段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三是婚姻文化。史载嫘祖“定嫁娶”,禁止部族内部通婚。从“血缘婚”到“族外婚”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四是科技文化。嫘祖首创养蚕缫丝,堪称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科学家,其发明创造的丝绸技术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五是旅游文化。《汉书・律历志》引汉代崔寔《四民月令》:“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之以为道神。”北宋人丁度《集韵・平脂》载:“黄帝娶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以此知,嫘祖因身为黄帝正妃,常年伴随黄帝四季迁移、东征西讨、南巡北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许多地方,并死于道路之中。“行神”、“道神”即今日旅游之神,嫘祖开启了中国旅游时代。
嫘祖作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以此判断,嫘祖当是一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作为后世中国母亲的楷模,嫘祖母亲文化外延为中华母亲文化,并赋予中华母亲文化诸多优良传统。
什么是中华母亲文化?中华母亲文化的内涵有哪些?由于与母亲日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等家庭平常事、琐碎事,加上“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长期对妇女的歧视与偏见,导致母亲文化一直不为学术界、理论界所重视。所谓母亲文化,就是以母亲为主体,以慈爱为核心,以家庭性、本能性、无私性等为特点,以吃苦耐劳、坚强韧性、聪颖智慧、深明大义、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女性根文化。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中华母亲文化的核心是“慈”。仁慈,即仁者爱人,慈者爱子,仁与慈皆出于天性与本能,母爱无边。《大学》、《中庸》要求男子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经》要求母亲“修身、齐家、阃范、礼仪”,培养“治国、平天下”之才。孟子之母以“孟母择邻、孟母断织”而成就亚圣孟轲;文伯之母敬姜“教文伯戒轻狂”而使文伯成为鲁国一代名臣;孟仁之母“为子做厚褥大被”,使孟仁成为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代廉吏;欧阳修之母郑氏“画荻教子”使欧阳修成为北宋一代名相和唐宋八大家之一……古代中华母亲用善良、温婉、慈爱和宽厚的品性,孕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贤士。
中国古代社会,乾为父,坤为母;男主外,女主内;男人的天是社会,女人的天是家庭,担负着赡养父母、相夫教子、兴旺家庭的重任。自古及今,母亲都是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以女性孱弱之身躯扛起和睦家庭、稳定家庭、兴旺家庭的重任。皇甫谧之婶母不辞辛劳教育侄子,使皇甫谧成魏晋一代名医;李密之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孙子,使李密成西晋一代名臣;王昭之母变卖手镯为儿买书,使王昭成为北宋一代名吏;尹焞之母陈氏省吃俭用供养其子,使尹焞成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作为文化回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其中的闵子骞单衣奉亲、睒子鹿乳奉亲等十五孝都是孝敬母亲的。
《广雅》云:“母,牧也,言育养子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古往今来,女性天生坚强与韧性,母亲又最具坚强与韧性。不论家庭是穷是富,母亲总以其坚强与韧性教育子女之刚毅、果敢、坚韧、忍耐、自立与自强。郑善果之母崔氏,“恒自纺绩,夜分而寐”,以实际行动教育儿子,使善果成为一代名臣;程颢、程颐之母侯氏,躬身力行教育其子,使二程成为理学一代宗师;刘安世之母,教子捐身报国,使刘安世成为宋代一位大学问家;张浚之母计氏,含辛茹苦抚育张浚,使张浚成为南宋一代抗金名将和名相;叶适之母,“赶子出门”,使叶适成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林则徐之母陈氏,以剪纸供养儿子读书,使林则徐状元及第并成一代民族英雄;舒庆春之母马氏,以帮人做佣工供应子女上学,使老舍成为当代人民艺术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文化、观念、思想传给下一代。
“心灵手巧”是女性的专有词汇,“巾帼不让须眉”则是世人对女杰的赞誉,母亲总是以其细腻、聪颖之智慧推动家庭进步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嫘祖教人养蚕缫丝,使世界步入锦绣服饰时代;太任以“母教”奠定周礼之基础;楚国江乙之母,不受万两黄金,以“有其母,必有其子”而洗刷儿子冤情;赵括之母,以“括不可以使将”而讽劝赵王力避纸上谈兵;孙策之母吴夫人,“倚井教子”,使孙氏占据江东;武则天以大智大勇而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黄道婆以改进织机技术而成布业女祖。
母亲是子女的楷模,识大体、顾大局是母亲教育子女的应有要义。子发之母,闻子得胜而“无入吾门”,终使子发成楚国一代名将;田稷之母,不受不义之财,使田子成齐国一代贤相;王陵之母,以死劝子,使王陵成汉初一代名相;翟方进之继母,倾家荡产伴子求学,使翟子成西汉一代名相;东汉范滂之母,以“名寿不可兼得”,使范滂名垂青史;赵苞之母,勉子抗敌,千古流芳;岳母刺字,使岳飞成为南宋一代抗金名将;虞潭之母刘氏,励子远征,使虞潭成为东晋一代名将;北宋初年佘太君,满门忠烈,祖孙四代为国尽忠,终使杨家将流芳百世;中国有“父母在,不远游”之古训,但徐霞客之母却鼓励儿子远游名山大川,并亲自为儿子缝制远行冠,使徐霞客成为著名的地理学家。
母亲总是以自己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和负重奋进,无私奉献家庭,无私奉献亲人,无私奉献社会。韩愈之嫂郑氏,长嫂为母,以“大丈夫志在四方”激励叔弟,使韩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元稹之母郑氏,不辞勤劳教育其子,使元稹成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周樟寿之母鲁氏,以身边仅有的八元钱送儿子外出求学,使鲁迅成为中国当代大文豪;沈雁冰之母陈氏,“誓守遗言,管教双雏”,殚精竭虑抚育儿子,使茅盾成为当代著名的革命文学家。
《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世界上什么最伟大?母爱!
四、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把祖国、大地、大海、党等比喻成伟大的母亲,最初的学校是母校……在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不能也不应数典忘祖,而应大力弘扬中华母亲文化,以传统中华母亲文化促进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
我们倡议:嫘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尽管嫘祖的真正故里在河南西平,但嫘祖传说和嫘祖文化遍布全国各地,嫘祖实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人们应该摒弃狭隘的地域之见,以母亲般的博大胸怀,共同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华母亲
文化,赋予中华母亲文化更丰富的时代精神。
我们呼吁:尽早设立“中华母亲节”。设立母亲节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母亲伟大,母爱圣洁,母亲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关爱,建议政府尽早以嫘祖为母体设立“中华母亲节”。
我们建议:为大力弘扬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应筹划实施“八个一”工程:(1) 成立科研基地,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历史研究;(2) 创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精品网站;(3) 撰述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系列丛书;(4) 创作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传统舞台剧;(5) 创作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影视剧;(6) 发行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专题邮票和纪念币;(7) 在嫘祖文化集中地筹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8) 在嫘祖文化集中地先行举办“中华母亲节”。 参考文献:
[1] 杨光.倡议中华母亲节[J].新天地,2008(6). [2] 陶焘.80.9%的人赞同国人过中华母亲节[N].中国青年
报,2011-04-26.
[3] 张延龄.从最早记载看孟母教子传说[J].齐鲁学刊,
1994(6).
[4] 魏征.隋书[M].中华历史文库本,2000. [5] 王祯.农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朱占青〕
Lei zu and Chinese Mother’s Culture
LIU Hai-feng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mother’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the important part of today’s advanced culture. Lei zu is considered as the original mother of Chinese culture, she should be the symbol of Chinese Mother’s Day. Lei zu culture has a rich content such as Chinese silk culture, clothes culture, invention culture, marriage culture, tourism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mother love. Chinese mother’s culture is the female radical culture which is the matrix of mother and the core of love. Today, we should carry out measures to research, protect and inherit Lei zu and Chinese mother’s culture. Key words: Lei zu; mother’s culture; Chinese Mother’s Day

  • 我帮你找的别人的,希望你可以用到,望采纳,O(∩_∩)O谢谢




明山区19591821173: 嫘祖的主要成就 -
却汤丙克: 嫘祖,聪慧勤劳,2113是中国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5261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为解4102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1653先蚕”,享誉海内外,不仅教民养蚕缫丝,而且还辅佐版黄帝,巡作九州,为开创中华基业,尽心尽力.终因积权劳成疾而死,被葬于出巡的途中衡山岣嵝峰.

明山区19591821173: 中华诵,经典诵.演讲稿800字以上. -
却汤丙克: “中华经典诵读”汇报演讲稿(转载)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

明山区19591821173: 嫘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那些 -
却汤丙克: 嫘祖,一作“累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史记》提到,黄帝娶嫘祖为妻,嫘祖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嫘祖是养蚕制衣的发明者,她辅佐黄帝,确立以农桑为立国之本,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

明山区19591821173: 我们该如何将女娲精神发扬光大? -
却汤丙克: 我们该如何将女娲精神发扬光大:1、强调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2、学会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简单事做起.3、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打好基础

明山区19591821173: 妈祖文化的文化内涵 -
却汤丙克: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汉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随着...

明山区19591821173: 各地的嫘祖文化现象据说全国有嫘祖遗存、遗址、民间传说、地方史志记
却汤丙克: ——《嫘祖文化论丛》 作为对中华民族十分珍贵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嫘祖文化研究与宣传正方兴未艾,这是有功于千秋万代而功德无量的事业. 嫘祖,...

明山区19591821173: 保护和传承妈祖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
却汤丙克: 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根同源.许多台湾的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福建莆田祖祠和祖庙来朝拜.今天,台湾妈祖信众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联系、滋养、...

明山区19591821173: 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方式是什么 -
却汤丙克: 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方式是全身心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

明山区19591821173: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是否正确 -
却汤丙克: 错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哲学思想,不算遗产,也就谈不上继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