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王莽的史料

作者&投稿:于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王莽的史料~

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

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

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

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

“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

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

“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

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

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
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

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

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

“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

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

“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

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

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

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

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

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

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

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

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

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

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

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

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

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

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

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

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

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

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

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

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

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

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

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

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

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

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

几名武士应声而进。

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

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

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

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

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

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

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

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

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

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

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

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

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

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

内监赶紧跑回内宫。

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

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

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

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

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

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

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

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

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

“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

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

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但不久,新朝就被推翻,王莽也落得身首异处,连舌头也被人分而食之。由于所有真相终于暴露于世,所以,王莽非但没留住当朝臣时骗得的美名,反而千古以来,落下了“大奸”的恶号。

长篇历史小说《东汉光武帝刘秀》 作 者:北史著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1 长篇历史小说:《光武皇帝刘秀》(第一二部)99年一版一印书籍作者:尧子
图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汉朝的刘氏禅让,建立了新朝(公元9年—23年在位)。史称新莽帝。后来在新朝政权结束后,汉朝恢复了其政权,而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是王莽篡汉立新朝,但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生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9年)[9年1月15日本为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王莽改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因传统史观较鄙弃篡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王莽此后一直以被中国历代史家形容为伪君子。

他当上皇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断挑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极为不当。他将原本臣服於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章」;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国因此拒绝臣服新朝,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其首,悬於宛市之中。新朝灭亡。

[编辑] 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杀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近人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2] ※然而,事实上,王莽实际所行之诸多政策却恰与胡适所谓社会主义者背道而驰,诸如迷信治国(从摄政至新莽时代,异象、符瑞盛行,且直至新莽后期均有因异象而变更原下政令、年号等,与历代封建王朝无异),且其所谓均田制,实为王田制,与社会主义主张之土地改革仍有极大差距甚至是互相违背的。持平而论,王莽之理想及其实际所施行政策,仅一「复古」可言喻,包含所有宗教、法制,均复古当时尚处新石器时代之西周制度(王田、占卜、巫筮无一例外)。而西周制度,正是与社会主义完全背道而驰的彻底的「封建制度」之始祖。胡适之论证,不仅粗糙,而且与事实差之甚远矣~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王莽称帝后进行多项改革,但政令繁琐、朝令夕改,改革终告失败,导致新朝覆亡。 以下为王莽在位时的改革:

土地改革-王田制:王莽提出,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但完全无法执行。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禁赏奴婢
推广国营事业
改革币制
新朝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因传统史观相对於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反而较鄙弃篡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王莽此后一直以被中国历代史家形容为伪君子而著名。整个新朝仅王莽一人当朝,最后被汉朝宗室刘秀建立的东汉所取代。

中国古代史家对於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的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方有所改变。

新朝的建立
禅让帝位、改元易号以更始等主张在西汉由来已久。眭弘早在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便曾借泰山大石自立及上林苑卧地枯柳自立生而附会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冝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3]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4]汉成帝时,又有「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於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敎我此道。」忠可以敎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4]到了汉哀帝时,甘忠可弟子夏贺良等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乆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冝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民人。」於是汉哀帝改元太初元将,「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后因无嘉应,汉哀帝遂诛杀夏贺良等。[4][5]从这些主张可知,王莽建立新朝时所依靠的理论其来有自,非王莽时的新说。

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受封为新都侯。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戊午之夜,时值汉哀帝薨,奉太皇太后之命,王莽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宫;庚申拜为大司马,充三公位。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正月丙辰,时为太后临朝称制,王莽拜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备四辅官。元始四年(4年)四月甲子,王莽拜为宰衡,位上公;此时他「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并刻「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手握重柄,权倾朝野。王莽获得了相当的权力后,便逐步开始实行改制,同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6]

元始五年(5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赐王莽九锡。同年秋,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於春秋,冝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羣臣皆曰:「冝如庆言。」该年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同月,前煇光谢嚻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太保王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诏曰:「……今前煇光嚻、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夫有法成易,非圣人者亡法。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具礼仪奏。」王莽由此得到摄行皇帝之事的地位。又经群臣奏言,王莽得以「居摄践祚,服天子韍冕,背斧依於户牖之闲,南面朝羣臣,听政事。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羣神,賛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自施政敎於其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居摄元年(6年)五月甲辰,太后诏莽朝见太后称「假皇帝」。[6]

居摄三年(8年),王莽奏请太后,称得「铜符帛图」,并藉此「请共事神只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於万方,期於富而敎之。孺子加元服,复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奏可。[6]

初始元年(8年)十一月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谒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下书曰:「予以不德,托於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6]此处王莽采五德终始说,依五行相生来解释,以汉朝为火德,新朝为土德;刘邦为赤帝,王莽为黄帝、虞帝之后。

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韍,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7]

[编辑] 政治
始建国二年(10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鉴於原汉朝刘氏在各地作乱,建议「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於家。」王莽曰:「可。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唯国师以女配莽子,故不赐姓。改定安太后号曰黄皇室主,绝之於汉也。」[7]

始建国二年(10年),更始将军甄丰之子甄寻(时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因为不满父亲封赏过低,「即作符命,言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颜师古曰:「分陕者,欲依周公、召公故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陕即今陕州,是其地也。)王莽即从之,拜甄丰为右伯;随即因甄寻作符命妄称黄皇室主为其妻而収捕甄寻,符命案爆发,甄寻逃亡,甄丰自杀。「寻随方士入华山,岁余捕得,辞连国师公歆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堂威侯竒,及歆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尚书·舜典》说: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窜三苗於三危,殛鲧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王莽仿照舜罚共工等的旧例,「流棻於幽州,放寻於三危,殛隆於羽山,皆驿车载其尸传致云。」[7]该年「以初睦侯姚恂为宁始将军」,而已自杀的甄丰的更始将军一职则无人接替

汉书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列传 卷99上 王莽传 第69上 卷99中 王莽传 第69中

卷99下 王莽传 第69下

  最全面的是班固《汉书》的记载了,我截取一段,楼主有兴趣看看我发给你的链接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焉。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是时,太后姊子淳于长以材能为九卿,先进在莽右。莽阴求其罪过,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语在《长传》。根因乞骸骨,荐莽自代,上遂擢为大司马。是岁,绥和元年也,年三十八矣。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已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辅政岁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莽上疏乞骸骨,哀帝遣尚书令诏莽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诚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顺先帝之意,朕甚悲伤焉。已诏尚书待君奏事。"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白太后曰:"皇帝闻太后诏,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太后复令莽视事。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焉。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是时,太后姊子淳于长以材能为九卿,先进在莽右。莽阴求其罪过,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语在《长传》。根因乞骸骨,荐莽自代,上遂擢为大司马。是岁,绥和元年也,年三十八矣。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已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辅政岁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莽上疏乞骸骨,哀帝遣尚书令诏莽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诚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顺先帝之意,朕甚悲伤焉。已诏尚书待君奏事。"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白太后曰:"皇帝闻太后诏,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太后复令莽视事。

莽简介
权臣之路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于是以为王莽很贤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绥和元年(前8年)大司马王根请求退休,推荐王莽将接替自己,于是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已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次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新野。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再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事务。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1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王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强制实行现代观念声场关系,与当时生产力不符合,被反抗者杀死


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价值?
再往后,王莽头颅没了下落,不知何踪。是随时间化为泥土了,还是被人有意藏匿起来了?两汉时期的史料中均没有记载。不料,时隔二百七十二年,一场火灾竟然烧出了王莽头颅的去向。《晋书·惠帝本纪》载,“(元康)五年……冬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晋书·张华列传》载,“武库火,华惧因此变...

1年史料记载
在孝哀皇帝下元始元年(辛酉,公元一年)的春天,正月,王莽风行益州,命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通过多重翻译献上白雉一只和黑雉两只。白太后接到报告后,下诏以白雉祭祀宗庙。群臣借此机会极力颂扬王莽的功德,认为其显示了周成王白雉献瑞的吉祥征兆。他们提到周公虽生前未能获此封号,但王莽应赐予‘安汉公...

13年的史料记载
王莽中始建国五年(癸酉,公元一三年)春,二月,文母皇太后(王政君)崩,年八十四;葬渭陵,与汉元帝合,而沟绝之。新室世世献祭其庙;元帝配食,坐于床下。莽为太后服丧三年。乌孙大、小昆弥遣使贡献。莽以乌孙国人多亲附小昆弥,见匈奴诸边并侵,意欲得乌孙心,乃遣使者引小昆弥使,坐大昆弥...

王莽是怎么从一个普通人当上皇帝的
官大之后,王莽做人更加低调,有时候还拿自己的工资去捐助穷人,而他自己更加艰苦朴素,显出一排清正廉洁的样子,据史料记载,有同僚去王莽的家里拜访他,见到他的妻子穿着太过破烂,竟被当成了仆人。王莽一步步获得同僚们的好感,由此天灾成就了他,王莽号召朝中大臣捐款,此举得到皇帝的赞赏,大臣们...

昆阳大战中,刘秀是否真的灭了王莽42万大军?
那么东汉的班固在做《东观汉记》时自然对当时已经是皇帝的刘秀有所忌讳,我们可以大致猜想一下:史料中记载刘秀当时的军队不到两万,但实际上肯定超过两万。而兵临城下的五六万人实际上也少于五万人。这样看来两万人打五万人取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了,而且王莽的军队将领不熟悉军事,士兵又是由长安附近的...

王莽篡汉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和刘邦一句戏言有关系吗
在汉朝四百年的历史中,曾有过十几年的断层,由此而得西汉和东汉之差别。造就了汉朝的断层,便是王莽。西汉末年,王莽谋朝篡位是否如史料中所记载一般,是社会动荡所趋呢?又或是因为汉高祖刘邦的那句戏言呢?一、或因刘邦一句戏言?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伐秦后各自为王,经过数年的征战,...

王莽的头颅到底有什么秘密 后世王朝为何珍藏了数百年之久
更甚至被视为“国宝”,对于这点,不禁令人怀疑,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秘密?传奇人物王莽:说起王莽,很多人都会联系到“穿越者”一词,当然,这是后世人给王莽扣上的“帽子”,为何这么说,究竟有何传奇的故事呢?根据史料记载,王莽出生于汉初元年,幼年时候便成了孤儿,跟随自己叔伯生活,也因为寄人篱...

“穿越者”王莽,是怎样把自己玩死的,他到底是不是穿越者呢?
在路上碰见老人都会退让三步,还经常接济穷人,久而久之,王莽这种行为与他那些骄奢淫逸的亲戚形成了鲜明对比,王莽的风评顿时好到一时牛掰起来,恰好这时,大司马王凤病重,只有王莽在潜心侍奉,史料记载王莽亲自端屎端尿品尝药物,为此好几个月都没有换过衣物。人也变的蓬头垢面,王凤大受感动,在临...

王莽的头颅为何被人砍了下来,并被收藏了近300年呢?
王莽也是够悲催的,头被割下来挂在市集上,又被摘下来当球踢,然后又被收藏起来,最后还是逃不过一把火烧为灰烬。但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一下,《资治通鉴》记载晋朝武库起火是发生在公元295年,这距离王莽被杀已经有差不多300年时间,当初刘秀为什么要把王莽的头收藏起来?我翻遍了史料也没能找到刘秀收藏...

王莽亲自改的中国地名,让史学家头疼,都有哪些地名?
2. 他的地名改革规模宏大,据史料记载,他几乎改动了全国近八成的郡和一半的县。这种大规模的更改不仅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混乱,也给后世的历史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3. 王莽的动机不明,但可能与彰显个人统治权威有关。他的行为显示出一种对传统地名的排斥,以及想要通过改变地理名称来巩固自己政权的...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王莽篡汉是怎样的典故?
万的复诺: 昭君出塞那一年夏天,汉元帝去世了,他的儿子刘骜即位,就是汉成帝.汉成帝尊母... 他已经长到十四岁,多少懂得一些事情了.汉平帝看出王莽的野心不小,内心又是害...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王莽篡汉历史事件(王莽篡汉之后的历史)
万的复诺: 西汉末年,整个国家处于几乎已经无法纾解的深度危机之中,朝内有外戚、佞幸的把... 在说明汉祚即终的同时,王莽还需要用一些祥瑞应景,来说明自己是天生圣人,必须...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王莽到底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万的复诺: 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 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王莽被看做盗国贼,一个失败者,被绿林起义军斩首的倒霉者,在中国的历史上,王莽被摆...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新朝的建立者王莽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万的复诺: 他当上皇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 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王莽弑帝篡位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万的复诺: 公元元年前后,汉高祖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已经开始逐渐衰落.这一时期,贵族、官... 史载,王莽,字巨君,出身于贵族官僚世家.但是由于王莽的父亲王曼死得早,所以...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死后被割去舌头的皇帝是谁?
万的复诺: 在古代,天子之位是让所有人觊觎的,因为天子是万人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历史上就有一位死后被拔去了舌头 的皇帝,他就是王莽. 关于王莽的史料很多,从这...

新巴尔虎右旗15132763579: 王莽改制的过程是什么?
万的复诺: 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 死,王莽在其姑母元帝皇后王政君的支持 下,拥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汉平帝,自任大 司马、安汉公,掌握政权.后来,王莽毒杀 平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