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呈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比如黄山(简介)。而我国江西省的庐山,就是个风景名胜。还记得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有关庐山的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有一个著名诗人,叫苏轼,也到过庐山,并把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师:大家对苏轼了解吗?

  生: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解诗题:(结合课文注释)

  题:书写。即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壁诗在唐宋时期很盛行,那时侯印刷术不先进,诗人就把自己的作品写在墙壁上,就叫题壁诗。

  三、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yuan)

  2、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3、指导朗读。

  指名生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就这首诗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大家愿意听老师朗诵一遍吗?师配乐范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美

  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我来比一比。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响亮

  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

  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很有感情。

  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四、学习一、二句

  1、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视频)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画出来。

  3、“横看成岭”是怎么看?(从正面看)“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

  4、“侧成峰”又会是怎样的山峰呢?(课件显示陡峭、高耸的山峰)指导读第一句。并选择你喜欢的角度试着画一画。(简笔画)

  5、那么,诗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庐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想象:横着看,庐山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庐山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石;从高处(山顶)看庐山,深沟幽壑;从低处(山脚)看庐山,重峦叠嶂……(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师:作者是按不同的方位顺序去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学们还可以按什么去看庐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时间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节去,如春夏秋冬;还可以不同的天气去,如晴阴雨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由此可见,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6、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

  五、学习三、四句

  1、诗人游了风景秀丽的庐山,却留下了一个遗憾,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

  2、但从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诗人是很认真地观赏了庐山的,诗人从多个角度来看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的美,难道还没看清楚它的面目吗?为什么还说“不识”(不清楚)?

  生:他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师:我知道了。看一处,就只有一处的形状,看多处就有多处的形状。况且,同一处,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状。所以他就弄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而且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了。这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3、那么要怎样才能弄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给苏轼提个建议吗?

  生:从庐山的整体上来看,才能了解他的整体形状;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走向、山势等。

  4、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管是看景,还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是时时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清地球的全貌应站在哪儿去看?(太空)多美丽的星球啊!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生接: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说: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手工制作要从不同解度看。同样的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六、小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游览庐山、在欣赏美景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背诵了吧!让我们再一次共同吟咏这首古诗。(配乐齐诵)

  七、拓展:

  用你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诗介结给家人或朋友。

  诗配画;编小故事;配上音乐,吟唱;书法;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原文:《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诗意是什么?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原文:题西林壁(宋代文学家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题西林壁》的诗意是什么?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的题字和壁字是什么意思?
题:书写 ; 壁:墙壁。原文:《题西林壁》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思想感情。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几年级的古诗
题西林壁几年级的古诗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作,同时也是一首哲理诗,作者把人生哲理蕴含在描写庐山景色之中,通过描写庐山不同角度的变化和气势,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的意思是什么?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译文 :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原文: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雕刻作品:“题西林壁”诗意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题西林壁》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原文】:《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

题西林壁中题是什么意思
《题西林壁》中“题”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题写的意思。题①西林②壁③ 【北宋】苏轼 横看④成岭侧⑤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⑥。不识⑦庐山真面目⑧,只缘⑨身在此山⑩中。【注释】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北麓。③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

吉林市19360606312: 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
大周丑丑: 新建一小 李小明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

吉林市19360606312: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仿写题西林壁怎么写?仿写题西林壁怎么写
大周丑丑: 撞绳子 横看绳子细不清, 上下粗细各不同. 不识自己真面目, 只缘身在学校中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语文上册25课综合性学习 -
大周丑丑:[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一、汉语拼音: (一)多音字 1课:称、薄 2课:缝 6课:铺 13课:供 20课:舍 1课:号(3页) 4课:模(15页) 6课:空(25页) 13课:角(64页) 14课:当(69页) 15课...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诗意 -
大周丑丑: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这是作者初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 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 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

吉林市19360606312: 4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诗的诗意 -
大周丑丑: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上语文应学古诗 -
大周丑丑: 第5课、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0课、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里还有一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吉林市19360606312: 谁有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
大周丑丑: 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古诗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
大周丑丑: 《题西林壁》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游山西村》诗意: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九课《古诗三首》一《题西林壁》,二《暮江吟》,三《雪梅》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 -
大周丑丑: 《题西林壁》——苏轼 《暮江吟》——白居易 《雪梅》——卢梅坡

吉林市19360606312: 四年级古诗两首题西林壁的整篇意思是什么. -
大周丑丑: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诗的白话文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