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也字用法

作者&投稿:貂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也”的用法有哪些

-- 虚词“也”的用法

1.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2)“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4)“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5)“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 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也”字的用法

(一)“也”字作助词的用法:

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也”字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也”字用在句中或句末的用法: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也”字用在句末的用法: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也”字用在句末的用法: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也”字作句中语气词的用法: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原文链接:

3. 古文中“也”字的用法

副〉(1) 亦表示同样 。

也可以;也是 (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 (4) 表示委婉。

(5) 表示强调 .也须(也应当;也应该) (6) 表示选择,还是 (7) 又如:也是(还是)〈助〉(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

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5)与“者”连用,判断句标志,表判断语气。

4. 古文中“也”字的用法

副〉

(1) 亦表示同样 。也可以;也是

(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

(4) 表示委婉。

(5) 表示强调 .也须(也应当;也应该)

(6) 表示选择,还是

(7) 又如:也是(还是)

〈助〉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5)与“者”连用,判断句标志,表判断语气

5. 文言文“也”字的副词用法及例子

也1、象形字。

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语气副词义: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旋见一白酋……英将也。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4、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

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词义梳理1、语气助词。

表判断语气。2、语气助词。

表解释语气。3、语气助词。

与疑问、反诘、祈使等词连用,表相应语气。4、语气助词。

表呼唤语气。5、语气助词。

用在句中,表停顿。6、语气助词。

衬词。无义。

7、副词。犹亦。

承接上文,表示同样。8、副词。

表选择。9、副词。

连用,表并列。10、副词。

表转折或让步。11、副词。

表强调。12、副词。

表委婉。13、通“他”。

14、通“它”。

6. 文言文以字用法

以,有三个词性,多种意义: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7. 文言文的之字用法

选D. 顺便介绍15种虚词的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二、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三、而 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四、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




也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

初二下册文言文中有反问和疑问语气的也字用法
初二下册文言文中有反问和疑问语气的也字,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 陈涉世家(节选)》中:”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其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中的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你给人家干农活,哪里来的宝贵呢?

文言文中的"...也者"与"...者也"用法有什么区别?
也者:无实意。者也:因为由“者”和“也”构成,而“也”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一般无实意,所以“者也”的意思与“者”的意思大致相近。“者”的含义如下:1、表示“...的人”,如:老者,即年老的人。2、表示“职位”,如: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区别三:两者的用法不...

文言文语气侃侃
《孟子 庄暴见孟子》2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3 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 肴之战》 文言文中“其”字用法及其意义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相当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字用法?
此句中的“也”字,是文言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和肯定的语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判断句,句子里的“……者……也”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或者说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方式),“者”表示提顿,“也”表示判断和肯定的语气。参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741页...

文言文虚词(而,夫,盖.乎.其.是.所.为.焉.耶.也.以.矣.与.哉.则.者...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

焉也哉乎矣 这几个字用在句末有什么讲究?表示的含义相同吗?
【也】、也ye 《说文解字》:“也,女阴也。”段《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 ⑴同现代汉语“也”。 例: 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

中文副词‘也’的中文用法和语法作用,谢谢了!
相问曰:‘男也?女也”’一句,也字受句中前置词的影响,才成为疑问语气词,它一般用于选择问句中。我国古书无标点符号,虚词往往具备标句语的性质,并受句文中的影响,表示其词性。所以,也字在这里成为疑问语气词,而在别处,则成为其他词性,其用法灵活广泛。也字读音如上说为羊者切,又读邪音,...

“也”字用法古今有无传承
首先需要讲明的是,在先秦时代,也字的读音大致可以拟构为dia。韵腹a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现在很多方言读这个字,韵腹都是a,如粤语等南方方言。声母和介母就难理解一点了。在上古时期,今天普通话里声母是y的其中的一部分字的声母是读拼音中的d的,并且有介母i。举个例子,《说文解字》(东汉时的一部...

文言文的的用法
4.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 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白河县17129803721: 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
荤贺邦德:[答案] “也”字的用法(一)“也”字作助词的用法: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也”字...

白河县17129803721: 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
荤贺邦德: “也”字的用法 (一)“也”字作助词的用法: 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也”字作句末语...

白河县17129803721: 古文中“也”的用法 -
荤贺邦德: 也 yě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白河县17129803721: 文言文“醉翁亭记”解析文中“也”的用法很丰富,找找带“也”字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在表现内容和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
荤贺邦德:[答案] 《醉翁亭记》中"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也”出现了21次,解释有三种:A.表陈述 B.表肯定 C.表感叹.21个“也”字 欧阳...

白河县17129803721: 文言文“也”字的副词用法及例子 -
荤贺邦德: 也1、象形字.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语气副词义: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用在...

白河县17129803721: 初中文言文关于也字的用法和例句 -
荤贺邦德: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4.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5.句末语气词,表示祈使 6.句中语气词,表示引起下文

白河县17129803721: 也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荤贺邦德: 针对你的问题.建议如下:1.掌基本字词的意思和词性和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推荐高中人教版语文书)这个适合你短期冲击.你掌握课文附录的知识点的基本的句子都没问题.2.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句子的翻译和当时语境密切相关....

白河县17129803721: 请教各位文言文中“已”“矣”“也”的用法区别 -
荤贺邦德: 这三个词都常用于文言文句尾,表语各种语气. 这时,“已”“矣”在有些地方是通用的.但作为语气词,“矣”较为常用.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

白河县17129803721: 古文里的..“也”字的虚词用法及翻译 -
荤贺邦德: 应该是一个判断句的标志吧,翻译为“......是.....”.

白河县17129803721: 在文言文中,也、而、矣.等字的用法、含义有哪些?请高手详解并给出具体实例解答!谢谢. -
荤贺邦德: 也1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判断,疑问或者停顿等.无义 例 <>"南冥者,天池也." 2承接上文,表示同样.同今 3表示强调. 例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矣用于句末,表示陈述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 庄子 养生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又表感叹语气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而的意思有点多,你方便的话追问一下,我在给你发过去,我用手机不方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