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的注释译文

作者&投稿:饶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暮江吟》的注解,译文,评析???~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


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碧绿色。
怜: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认识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写作背景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


评解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1)精华:月亮的光华。这句是说云雾遮不住月亮。
(2)影:指月的形。娟娟:美好。魄:指月的质,月称桂魄。
(3)“一片”二句:诗的修辞句法。说秋闺怨女愁思不寐,直至五更鸡唱、残月西斜。所谓“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砧,捣衣石。
(4)“绿蓑”二句:上句即“野客添愁”意,下句说少妇望月感怀。绿蓑,防雨的蓑衣,古用草编,所以说“绿”,后来多用棕,这里用来指代山野之人。笛,指笛声,月夜听闻笛声,人的感情特别悲伤,小说中曾写到。红袖,指代女子。
(5)“博得”二句:意思是:“对月伤怀的人们应引得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叹命运之神为何不使人们能永远团圆呢?”月亮本身也要亏缺,嫦娥自己也寂寞,反怜人们之不幸,是诗意所在。《红楼梦》程高本中“借问”作“自问”,则以嫦娥为主宰,意有不同。又“团圆”在程高本中作“团圞”,就月而说,义同,但与人事相关,应用“团圆”。不以词害义,仍以脂砚斋的版本为准,以存原貌。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影:指月亮的外表;娟娟:美好的样子;魄:指月亮的本质和内在;寒:孤寂、无助等感觉。一片砧敲...

“绿蓑江上闻秋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出自哪里
出自红楼梦香菱学诗第三篇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 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

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的作品赏析
结句的感喟原本是作诗者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小说还借俗语作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者的用意表现得十分清楚。作者仿效初学者的笔调,...

红楼梦中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首诗好在哪里
红楼梦中的这首诗“红楼梦中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这首诗用词精妙,意境深远。其中的“红楼梦中精华”一词,巧妙地点明了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精华所在。而“欲掩料应难”则表达了它的珍贵和难以隐藏的特质。接下来的“影自娟娟魄自寒”,通过对光影和魂魄的形象...

关于月亮和湖水的诗句(描写山水月亮的诗句)
1、香菱咏月·其三 清代: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译文: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

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作者简介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原名沾,字梦阮,以号雪芹、芹圃、芹溪而知名。他的家族背景独特,曾是汉人,但在明代末期被编入满洲籍。作为“百年望族”的后裔,曹家世代担任江宁织造,这一职位在近六十年间由他家族掌控,显赫一时。然而,家族的兴衰与他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曹雪芹的父亲因事牵连,被剥夺官职并...

香菱学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1)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2)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

描写山水月亮的诗句
1、香菱咏月·其三 清代: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译文: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魂自寒. 在红楼梦的第几回
第 四 十 九 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番娃割腥啖膻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

关于山水和月的古诗句
1、香菱咏月·其三 清代: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译文: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 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

东海县17316655483: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子娟娟魄自寒”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月亮, -
满使小青:[答案] 首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意思是说月亮的光辉想掩盖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这是在咏月,但又不仅仅是咏月,而是暗示了香菱的气质优雅和身世凄凉.颔联和颈联化用了“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东海县17316655483: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
满使小青:[答案]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 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 影:指月亮的外...

东海县17316655483: 红楼梦里香菱作的第三首诗怎么赏析? -
满使小青: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

东海县17316655483: 精华欲掩料应难料,什么意思?
满使小青: 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香菱: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

东海县17316655483: 香菱学诗的词句解析,急 -
满使小青: 刘品毅论香菱诗 咏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的第三首诗,用的仍然是七言律诗平起第一式(“一”、“白”、“笛...

东海县17316655483: 解释诗句,红楼梦中的诗句
满使小青: 1精华欲掩料应难:云雾遮不住月亮的光华. 2.一片砧敲千里白:砧敲是古时妇女为前方战士准备寒衣的捣练.一片砧敲之声,是说多少家有战士出征,“千里白”是月色,这“白”字,分明是一种孝服的不祥之气,且弥漫千里.千里皆白,不止气势不凡,且写出了战乱之多.这一“白”字,实在是情深而胆寒.

东海县17316655483: 香菱学诗重点词语赏析 -
满使小青: 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此句意味声长,既在旁敲侧击地教育宝玉,又在真心地赞赏香菱,同时也肯定了苦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暗示香菱学诗定会成功.

东海县17316655483: 谁能翻译一下?
满使小青: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半轮鸡唱五更残: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绿蓑江上秋闻笛: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红袖楼头夜倚栏: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东海县17316655483: 英语翻译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
满使小青:[答案] 翻译: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

东海县17316655483: 香菱学诗,中的一首诗赏析是精华欲掩料应难(第一句)帮我一下! -
满使小青:[答案] 手头的资料,如下, 香菱在学习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已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