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化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作者&投稿:永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失败原因
与明治维新比较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为)①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③维新派没有势力,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一原因
  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失败原因再探
  此外,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这种激烈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帝对伊藤有何看法。   不过,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9月20日(八月初五)上书光绪皇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八月初六)上书言道:“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 俨然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的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慈禧太后于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此一新发现,打破了以往对戊戌政变的解释,使得戊戌时期正反两方人物的历史评价,都有重新加以商榷讨论之必要。
变法失败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 1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2 行动比宣言退步-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 没有起到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4.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由一场资产阶级倡导的,以改良为手段,旨在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是一次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2 行动比宣言退步-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 没有起到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4.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2 行动比宣言退步-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 没有起到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4.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由一场资产阶级倡导的,以改良为手段,旨在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运动;
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啊


历史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应该是选前面的,正式由于半封建半资产阶级这种社会性质,才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嘛!到辛亥革命的时候主要原因会讲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实际上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戊戌变法其他几个原因: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反动势力的强大等等实际上都是在讲中国社会...

戊戌变发:失败原因 ★★急★★
戊戍变法运动,前后不过百天,就这样失败了。(三)百余年前的戊戌维新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有意识地进行制度变革、因应现代化挑战的尝试。但这次措施并不“过激”的改革,却以流血的悲剧结束,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这次失败自有许多复杂深刻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文化传统的作用。 这次维新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

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目的,时间,意义,影响,内容?
二、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具有争议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而已。三、目的 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

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情况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洋务派的出发点就已经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其忽略了政治体制的影响,因为晚清时期的封建体制...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相同点:1、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3、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4、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5、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的原因,结果,性质和历史意义?请一一回答我,O(∩_∩)O谢谢~\\...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结果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性质 是一项...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
意义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维新...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失败原因比较
回答: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标榜自强求富,但并有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性质是维护清统治。 0 鸦片战争1)洋务运动性质是维护清统治。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2)顽固派势力强大,从阻扰了洋务运动的开展。3)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

辨析题: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维新派“急于求成”企图“一步到位”_百度...
当时,清中央的最高议政机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都控制在西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包括顽固派和一部分洋务派)手中,维新势力不敢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开制度局于宫中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原有中央机构的前提下,另设一个由光绪皇帝直接控制的机构来筹划变法大事。这个方案关系变法全局,成为维新派和光绪帝...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不要网上已有的和高中课本中已有的现成答案) -
军罗龙胆:[答案]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一是当时的新兴经济没有形成相当的规模,新兴的力量过于弱小,且完全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变法的主导层面是知识分子,寄希望于本来就没有职权的傀儡皇帝来推进变法,这是失败的根本.如果从变法中没有人能...

望谟县1323240190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军罗龙胆:[答案]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简述戊戌变...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其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
军罗龙胆:[答案]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
军罗龙胆:[答案](1)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2)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是? -
军罗龙胆:[答案] 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

望谟县13232401903: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具体些 -
军罗龙胆:[答案]这场伟大的政治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是由于中国封建势力十分强大,而且异常顽固,中国封建守旧势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反对任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变革. 随着维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和维新派活动的日益发展...

望谟县13232401903: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和意义 -
军罗龙胆:[答案] 洋务运动: 概况: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性质?如题. -
军罗龙胆:[答案]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
军罗龙胆:[答案] 1.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

望谟县13232401903: 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评价是什么(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军罗龙胆: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影响如下:1、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3、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4、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