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鼓子秧歌的介绍

作者&投稿:成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鼓子秧歌作为济阳的文化特色,,有谁知道济阳有哪所学校开了这门课程吗?? 想了解一下,鼓子秧歌走进校~

仁风镇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鼓子秧歌之乡”,其秧歌形式完整,舞技强悍遒劲,场阵磅礴恢宏,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济阳县仁风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确定鼓子秧歌为教学内容,走特色办学之路。 
  2008年春天,根据仁风镇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资源现状,加之考虑教育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仁风镇中心小学聘请济阳鼓子秧歌专业演员豆庆国为校外辅导员,兼任艺术顾问,将“鼓子秧歌”设定为该校校本课程。

沿济南东外环向北,过黄河大桥,沿G200一路走,大约30公里吧 就到济阳县城了!其实出了济南大桥镇就是济阳的地盘了!

商河鼓子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舞蹈。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继被济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类)之后,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2000年的发展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济阳鼓子秧歌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各级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员奖。并多次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演出,博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山东济南秧歌古村景点介绍
秧歌古村位于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国道340线以北,占地340余亩,计划总投资3000余万元,现已已建成求年于滳、六畜兴旺、校场点兵、丰衣足食、欢庆丰收、特色民宿、农家乐体验等七个功能区,同时聘请专家编排了不同风格、题材的鼓子秧歌演艺形式,向游客展示千百年来鼓子秧歌的传承与衍变,同时还建有...

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特点
海阳秧歌的音乐由锣鼓和歌曲两部分组成,以锣鼓伴奏为主。打击乐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歌曲多为民间小调,演唱时,中间进有打击乐插入。4、风格特点不同 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六个行当,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两种表现形式。有粗犷豪放火爆风格的“武秧歌”,...

什么是扭秧歌?
这两种秧歌的相同之处是角色和曲调都基本一致。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所以被称为“扭秧歌”,以后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节目。扭秧歌现在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可分为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类型。王锡龄在《陕南巡视...

秧歌服装的特征是什么?
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秧歌种类 扭秧歌现在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可分为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类型。王锡龄在《陕南巡视目录》中记叙了陕西南部西乡县沙河镇的秧歌:“田间农民有系彩,扮戏装者歌唱舞蹈。金鼓喧闹,盖为秧歌助兴,俗名大秧歌本此。”...

秧歌团队特色介绍?
秧歌舞在清代就已盛行,清朝学者吴锡麒在其《新年杂咏抄》一书中认为宋朝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村田乐》是秧歌舞前身。秧歌队里的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

我与胶州大秧歌的故事
据《胶州志》乾隆版载:“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阗竟夜……”据考察,“杂剧”系指胶州秧歌。传统的胶州大秧歌有10名演员,5对角色,分为小嫚(少女)、翠花(婆子)、扇女(少妇)、棒槌(小伙子)、鼓子(老头)。秧歌内容分为跑场、戏剧两部分。跑场部分有十字梅、大摆队、剪子骨、四门斗...

胶州袂秧歌节历史
胶州秧歌剧中演员也有角色(行当),其角色分别是:小嫚(花旦)、扇(花旦兼青衣)、翠花(青衣兼老旦)、棒槌(末,也就是现在的小生兼武生)、鼓子(老生兼丑)、膏药客(杂)。元杂剧中演员的角色与胶州大秧歌剧中演员的角色惊人地相似,也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这不是巧合,而是那个时代传递给我们的直接信息。 王国维在...

家乡风俗之闹秧歌
接到场地后,秧歌队先闹大会则,也就是全体人在满场子扭秧歌,伞头把伞转得嗖嗖响,虎衬或哨声更响个不停,锣鼓队也是敲打得紧锣密鼓,全体队员,精神抖擞,扇子流苏,上下翻飞。这个环节我们叫挑大排子。大排子花样繁多,简单的有四门兜底,里四外八等;中等难度的有蛇盘九颗蛋,八角楼等;高难度的有十二连城套八角等...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胶州秧歌是民间舞蹈和秧歌小戏结合形成的北方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胶州秧歌起源于宋元时期,后经过传承演变,正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及代表作有:1、胶州秧歌的基本角色为鼓子2人、棒槌2人、翠花2人、扇女2人、小嫚2人,角色们在秧歌小戏中演绎各种...

胶州秧歌中鼓子和谁是一对
胶州秧歌中鼓子和是翠花一对。跑大场鼓子戏弄翠花,在翠花前进时,鼓子用水袖摸翠花的脸翠花躲闪,掩口而笑,最后用扇柄打鼓子的头,鼓子顺势用滚毛动作离开,胶州大秧歌是流行于胶州一带,以民间舞蹈和秧歌小戏相结合为特色的北方秧歌。

石渠县18252463489: 济阳鼓子秧歌 - 搜狗百科
银钩美多: 秧歌一般分为两种:地秧歌和高跷.根据地区分为三种:东北大秧歌、山东秧歌和陕北秧歌.第一种是东北秧歌流行在东北三省(中国东北部),来源于中原一带结合了当地满族的文化,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东北大秧歌.东北大秧歌有三种表...

石渠县18252463489: 济南哪个县鼓子秧歌最有明 -
银钩美多: 商河县

石渠县18252463489: 商河鼓子秧歌的基本特征 -
银钩美多: 秧歌表演的基本特征是“跑”,所以称“跑秧歌”,不叫“扭秧歌”.自始至终,所有演员在不停地跑动,在跑动中完成各角色的动作组合,在跑动中相互交流感情,表现自我.整个演出场地像一个流动的由左向右旋转的舞台,在旋转中不断地...

石渠县18252463489: 山东鼓子秧歌所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文化?
银钩美多: 如山东鼓子秧歌所体现出来的齐鲁文化,强烈地透射出重德、务实、自强、宽容的儒学精神,暗示着深远的充满理性的文化意味

石渠县18252463489: 商河县鼓子秧歌历史 -
银钩美多: 商河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年复一年,世代相续,血汗滋润了土地,劳动改变了一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艰难岁月里,铸就了劳动人民刻苦耐劳、勇敢刚直的性格,人们饱经磨砺而不甘自馁,在这苍凉浩瀚的鲁北平原上,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发展了生产,创造了优秀的汉族民间歌舞-商河鼓子秧歌.所谓秧歌,它是汉族民间歌舞的统称,但必须以舞为主方称秧歌.早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他们发现商河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五十年代末山东的专家根据全省情况,筛选出商河、胶县、海阳三县的民间歌舞统一定名为山东三大秧歌,即商河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

石渠县18252463489: 成蒙族与鼓子秧歌什么不同与共同点 -
银钩美多: 秧歌(鼓子秧歌),山东省商河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现存鼓子秧歌主要分为“行程”和“跑场”两部分,“行程”...

石渠县18252463489: 五音戏是什么? -
银钩美多: 五音戏是由边打鼓边歌唱的“秧歌腔”发展起来的.至今传统戏《大裁衣》中 五音戏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唱词,如:“我就会打鼓,你就会敲锣,打起锣鼓唱秧歌,秧歌唱来唱秧歌”,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省境内流行的柳琴戏、茂腔、柳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五音戏是全国的独有剧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