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点

作者&投稿:党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地方~

在唐朝河朔地区。
河北道,在唐朝时实际上是两块互相悬隔的地理区域,在今天雄安新区这一条线,也就是河北省中部地区,当时从太行山到大海之间,有一大片的湖泊和沼泽,这些水系,一直到北宋初年仍旧存在,成为宋辽的天然边界线,直到北宋末年,这些水系才逐渐干涸,成为随意出入的旱地。
在唐代,河北道北部以幽州、易州为中心,经济并不发达,甚至部分地区处于半耕半牧的状态,唐朝又在幽州北面设置了一系列的羁縻州,安置投附的游牧部落,所以,这个区域的胡化是比较严重的,是从南北朝以来的传统继承。
而河北道南部,魏州、洺州、相州等地,都是发达的农业区域,整个河北道的户口在天宝极盛时接近全国的1/3,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区域。
而后来长期割据和有百年不闻声教的河朔三镇,只有一镇在幽州,另外两镇在河北道南部,即魏博节度使和成德节度使。
安史之乱,直接的诱因是信任安禄山的唐玄宗老迈,杨国忠执政,不断上告安禄山谋反,安禄山本身的计划是等唐玄宗死后再反,结果不断受到杨国忠的逼迫,就迅速举起了反旗。
而制度性的远因,则在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实施后,为了减轻财政的负担,允许藩镇兼任转运使,将各个集中的财富中心或者说后勤总基地的钱帛物资供应给边军。

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史之乱的战争起因:
1、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虽然空前繁荣繁荣,但封建经济的发展却加速了土地的吞并,甚至使人流亡海外。均田制等制度遭到破坏,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流民。统治阶级的衰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奸臣的统治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特别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权力与利益斗争,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此外,西北派和东北派之间也总有裂痕。内外错综复杂,使得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帝王与大臣、文臣与将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内部矛盾
安史之乱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军阀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安史之乱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权力和利益斗争。更具体地说,是唐代中央政府与地方分离主义势力的矛盾。安史之乱的领导人虽然利用了人民对唐代的抵抗和民族矛盾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沦陷,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已经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高仙芝和封长清采取固守的正确作战方法,使得远道而来的敌军想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而且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也有力的护卫了长安;可是一些奸邪小人却在李隆基面前说高仙芝和封长清的坏话,诋毁他们与安史叛军相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李隆基不经过仔细调查,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的将领。

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国忠妻裴柔同及儿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在陈仓被县令薛景仙杀死。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扩展资料

由于安史之乱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

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由于政令不及,税收只能征自东南八道(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

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

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代宗一朝,全国各地叛乱四起,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之乱,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乱,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之乱,舒州杨昭之乱,永泰年间(公元765年)邠州之乱等等。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战争)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地点是中国北方至中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什么?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安史之乱是哪一年爆发的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12月16日,到763年2月17日结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
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12月16日,结束于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政治内战。安史之乱是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安置之乱历时共7年2个月,这场内战最终平息打垮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但同时也打垮了唐朝。这个盛世唐朝从此走了下坡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经济...

安史之乱在哪年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平定者为郭子仪和李光弼,但郭子仪居首功。事件概况: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
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场叛乱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放纵节度使势力发展,导致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等,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同时有的节度使不止拥有一个镇,如王忠嗣统辖四镇(拥兵二十四万)、安禄山统辖三镇(拥兵十五万)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因地处边境,与...

列举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原因和影响?
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二、人物:安禄山与史思明。三、原因:1、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一年?
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对当时朝政有什么影响呢?
是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它是唐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安史之乱的起义者利用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来起义。是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广大人民的残暴行径引起了常山太守和平原太守的反抗斗争。安禄山起兵是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而刚开始,唐玄宗一直都...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
月项万舒:[答案] 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及其大将史思明发动,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的年份啊!安史之乱发生在XX(年号)X年或是说公元758年是XX(年号)X年不是,是带有年号的啊 -
月项万舒:[答案] 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月项万舒:[答案]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月项万舒: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的地点 -
月项万舒: 安史之乱的经过(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

原平市15529437648: 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 A.618年 B.755年 C.763年 D.907年? -
月项万舒: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在位时的哪个年号时候? -
月项万舒: 天宝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
月项万舒: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原平市15529437648: “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安史指的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
月项万舒: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