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中哪些意向表现了作者的“愁”之深之重?

作者&投稿:能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声声慢》中哪些意向表现了作者的“愁”之深之重?~

晚风来急,黄花堆积,表现作者的愁之深之重,还有就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孤独寂寞,一个人守着窗,喝着酒,盼着时间 消弭,在等待中体现愁云惨淡

《声声慢》k 词人选取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现了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声声慢/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一本作“晓”。

在《声声慢》一开头,作者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骤至的风雨,一下子给整首词笼罩上一层浓重的愁云惨雾,既规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意向,又强制性地将读者的审美心境,拉向作者的创作心境。据《金石录后序》和赵彦卫的《云麓漫抄》载,赵明诚不幸英年早逝后,李清照既因再嫁张汝舟之流言而倍受毁谤,又突罹“通敌叛国”的罪名而横遭侵凌。国破、家亡、夫死、被诬,一连串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和磨难,导致李清照整日陷入极度的苦闷、忧伤、矛盾、彷徨中而不能自拔。她感到,在心心相印的丈夫死后,在残山剩水中,在严酷而又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未来的人生已经不值得留恋。自己只有依靠回忆过去,依靠重温过去那段甜蜜、温馨的美好时光,才能鼓气继续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她才“寻寻觅觅。”在作者的枯坐和瞑想中,绿肥红瘦的帘外海棠,藕花深处的唱晚归舟,车马熙攘的中州盛日,夫妻欢会的春宵良辰……一句话,过去那一幕幕甜蜜、温馨的美好时光,又在作者的眼前历历闪现。不过,世事如流水。过去的一切,哪怕再值得留恋,再值得回味,也只能在梦境或记忆中搜寻了。而且越是追怀过去,沉湎以往,就越会激起作者对残酷现世的排拒和厌弃。过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作者的心灵上冲掘出一条幽深的壕沟,致使词人深陷其中,无法也不愿自拔。心灵的麻醉与自我的迷失,终究会被现实的风刀霜剑唤醒和激活。作者要生存下去,就必须
正视现实,承认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所以,在作品中,作者虽“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求索寻觅,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免不了空虚和失望。求索的失意与茫然,更加重了作者的怅恨和孤苦。“冷冷清清”,是作者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的真切描绘,也是对她求索过程、求索结果的客观反映,同时还是作者心路里程的生动写照。“凄凄”与“冷冷”近意,但“凄凄”偏于对客观环境的摹写,而“凄凄”则重在表现词人对“冷冷”环境的主观感受;“戚戚”又与“惨惨”近意,但“惨惨”又是承“凄凄”而来,它既是“凄凄”的必然结果,也是“戚戚”的内在诱因。“凄凄惨惨戚戚”,把作者求索过程中的孤苦,求索后的绝望,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
  孤苦无依的处境,抑郁寡欢的心境,碰上“乍暖还寒”的时节,阴晴不定的天气,社会与自然,国家与家庭,八方风雨交相侵扰,使作者内外交困,形神俱疲。几无生趣的作者,不禁慨然长叹:“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当然,难以将息的不仅是作者多病的身体,还包括其萎顿的精神和心灵。有一点需特别指出的是:此处的“乍”,应作“刚刚”解,而不应该作“忽然”解。下片既言“满地黄花堆积,”那么本词作于秋季当无异议。秋天的天气变化,自是“乍寒还暖”,“乍暖还寒”。也就是说,秋天天朗气清,一天三时,早、中、晚温度变化极大。此乃生活常识,无需赘言。所谓“乍暖还寒”,是指经过一上午太阳的照射,中午刚刚有了丝丝暖意,随着太阳西斜,马上又变得凉意浸人。吴小如等先生虽也认为“乍”应作“刚刚”解,可他们接着又说什么“乍暖还寒”“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尤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⑤,即言此词是从早晨写起,本人却不敢苟同。此词写的是黄花漫卷、雨敲梧叶的晚秋黄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作者已在词中多次言明,又何必深文周纳,故作惊人之论?而且秋雨黄昏的凄凉景色,也与词人彼时独特的处境、心境相映照、相吻合。全词若从早晨写起,不仅笔法芜蔓、支离,且在整体气氛酝酿、意境塑造上,也显得破碎、生涩。
  作者纵然想忘掉过去,忘掉甜蜜与损伤,一心一意将养心身,可是在低迷阴晦的情感与气候下,又怎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呢?就连喝酒御寒驱愁都成了奢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晚来风急”,既是写自然气候的恶劣,也是写社会气候的严酷。吴小如、俞平伯等改“晚来”为“晓来”,目的还是为了印证其“全词是从早晨写起”的观点。虽言之凿凿,仍不免蛇足之讥。
  作者极力想通过喝酒等举措来缓释满腔的愁郁孤苦,不料外在的物象却时时刺激她敏感的神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古人的眼里,鸿雁是传情的信使。李清照目送飞过的鸿雁,联想到丈夫在世时二人之间的书信往还,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过去夫妇暂别,自己也曾埋怨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⑥也曾感叹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⑦但不管责怪鸿雁传信的迟缓,还是遗憾鸿雁不能尽达情意,毕竟鸿雁是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他们心灵相守的见证。所以,那时的鸿雁,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期盼的象征,甜蜜的象征。如今,鸿雁依旧,而斯人已逝。忠诚、殷勤的鸿雁,再也不可能带来丈夫的体贴和关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令她肝肠寸断!“旧时相识”似有两层含意:一是往日因企盼丈夫的书信而频繁翘首望雁,雁去雁来,作者对其身姿鸣声,早已耳熟能详。今日一见,立即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慨;二是此时正值深秋,大雁为避寒觅食而南飞,恰如自己为避乱远害而南来。将雁比人,作者的心中不由潜滋暗长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哀伤。
  上阙,作者通过广阔时间、空间中寻常而又富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景色、事物的堆砌、变换,点染、抒发了作者种种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感意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损”,《说文解字》释为“减也”。此处既指菊花枯萎欲坠时暗淡干瘪的形态,同时也暗寓了作者失于调养、羸弱将病的身神。深秋的菊花,承受不住凄风冷雨的反复吹打,一支支一朵朵失去了原有的丰姿秀彩,和泥带水,委绝于地;遭受了数不清深哀巨痛的晚年的李清照,心泉干涸,花容已谢。万念俱灰的作者,再也不会有从前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雅兴了。于是,原本酷爱种菊、赏菊、咏菊、赞菊的作者,面对在凄风冷雨中挣扎、哀泣的满园盛开的菊花,竟变得无心护持、无动于衷了。由酷爱菊花,到听凭菊花随风逐水,“零落成泥碾作尘”,作者若不是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希望和理想破灭,又怎会冷漠、麻木至此!
  李清照从菊花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从菊花凋零满地无人过问联想到自己形只影单无人关爱,她再也抑制不住满腑悲愤而嘶声呐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寥寥十个字,穷形尽象地表现出李清照晚年形影相吊的凄凉境况及濒临崩溃的绝望心态。
  李清照本来孤独寂寞得连天黑都挨不到了,老天又偏偏像和她过不去一般,飘起淅沥的小雨。小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桐叶,一下下,一声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折磨着词人敏感的神经。令作者心碎,也令读者心酸。最后四句,景因情显,情因景生。其场面,其意境,都颇似秦观的《鹧鸪天》中的:“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以及温庭筠中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词创作,可能借鉴乃至化用了秦、温二人的句意及写法。但三作相较,李词好像更直白、更深切、更痛快一些。
  下阙,作者着重以身边的憔悴黄花、梧桐细雨、黄昏残照等凄迷的自然景物,进一步铺排、映衬她心境的悲凉与处境的悲惨。
  《声声慢》作为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真切、深入地表现了她南渡后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抒发了她国破、家亡、夫死的孤寂愁苦,虽说由于过分渲染这种孤寂愁苦而使作品涂抹上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感伤情调,让读者看不到生活的亮点和生存的希望,从而觉得压抑、消沉,但因其个人的不幸遭遇,是当时时代、社会的折射,是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遭遇和共同不幸,故仍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认识价值。


读完《声声慢》,你感觉作者怎样入愁?
在《声声慢》一开头,作者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骤至的风雨,一下子给整首词笼罩上一层浓重的愁云惨雾,既规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意向,又强制性地将读者的审美心境,拉向作者的创作心境。据《金石录后序》和赵彦卫的《云麓漫抄》载,赵明诚不幸英年早逝后,李清照既...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 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 字者,用《...

“梧桐雨”意向分析,表达什么感情?
声声入耳却更是声声入心,怎不令人痛感离别后的孤寂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更是借“梧桐”“细雨”中最后一点“寻寻觅觅”,造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失望收场,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于陷入极度愁苦...

诗歌常见的意向和内涵
3、鸿雁、大雁、雁。内涵是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4、梧桐。内涵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徐再思《双调...

古诗词 常见 意向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词中常用的动词名词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宫商绝徵 2013-04-10 · TA获得超过2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常见的古诗词意向: 一、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

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浣溪沙》(常记溪亭日暮那个)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

求【诗词中的典型意向的探究】 的 内容简介
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他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因此,只要提及梧桐这个典型物象,了解汉文化...

关于古诗中的意向有哪些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

高分求,好再追加 求李清照的醉花阴或是声声慢的赏析,500字左右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声声慢》字词赏析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

白云区14748154380: 《声声慢》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回忆你所学过的诗词,还有哪些常见意象?各寄托了什么情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吉翰君欣:[答案] 略选取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现了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其他常见意象:①月、笛声寄托思乡之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歌是一...

白云区14748154380: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吉翰君欣:[答案] (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

白云区14748154380: 大学语文简答题《声声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吉翰君欣: 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

白云区14748154380: 声声慢的意境 -
吉翰君欣: 从词意上看,《声声慢》应该是李情照南渡不久的作品.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感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一开头,便连用七对叠字,这在宋词...

白云区14748154380: 李清照《声声慢》里雁的意象,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
吉翰君欣: “淡酒”“晚风”“归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白云区14748154380: 求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重要意象的解析~ -
吉翰君欣: 《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雁象征离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白云区14748154380: 求李清照·声声慢的简短赏析 -
吉翰君欣: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白云区14748154380: 1.《声声慢》该词剖析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词中得句子简要分析 -
吉翰君欣: 《声声慢》主要表现的是作者丧夫后的百无聊赖与孤独的心境,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因为丈夫生前经常与她大雁传书: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孤楚无依.

白云区14748154380: 声声慢一词,通过哪些意象表现词人晚年 -
吉翰君欣: 版本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

白云区14748154380: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吉翰君欣: 李清照《声声慢》?? 词人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