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锦防线的结局,吴三桂在宁远无奈的孤守

作者&投稿:贯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崇祯十四年八月,明清两方于松山决战,结果明军大败,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至此明军已经丧失了全部机动力量,不但救不了被围在锦州的祖大寿、松山的洪承畴,甚至连山海关都无余力去防守。

迫于形势,崇祯只得不追究吴三桂临阵脱逃之罪,并给他加升提督职衔,让其收拢溃兵并全权负责辽东军务。

为了收拢力量,吴三桂和朝廷放弃了尚在明军手中的塔山、杏山,撤回宁远。虽然此时锦州城尚在明军手中(锦州和松山于崇祯十五年二月被满清占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失陷或者投降是早晚的事情。

严格来说此时 关宁锦防线 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防线只剩下一半又回到了天启初年袁崇焕修宁远城时的状态,又变成了 关宁防线 。

升任提督的吴三桂积极工作,安抚关宁军残部、收拢溃散的逃卒、招募兵勇等。虽然朝廷的财政基本已经处于破产状态,但是也尽其所能支持吴三桂。崇祯从内帑中拿出十二万两,户部也发折色银三十万年,作为军饷。

这样吴三桂很快就重新募集了二万五千人,宁远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说明:折色银即为白银。古代税收是两税法,实物和白银。上缴实物一般也会折算成白银来计算统计,所以实物税收又叫“本色银”。如果将需上缴的实物折算成白银来缴纳,这个税收被称为“折色银”。

崇祯十五年二月满清攻占锦州、松山后,也将目光转向了宁远。怎么攻取宁远成了满清的重要议题。满清诸王公大臣和明朝的降将们都纷纷鼓噪应该乘松山大胜,一鼓作气拿下宁远,直逼山海关。

而皇太极还是对自身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虽然大明军事上已经完全失败,但是满清的一大战略劣势仍然没有改变。这个劣势就是人力严重不足,并且随着满清地盘的扩大,这个劣势也越发地严重起来。所以皇太极认为最好是能招降吴三桂和他麾下的关宁军 。

首先出场的是新降的祖大寿。他派亲信去宁远,以联系家人为由希望入城说话(不光祖大寿,大部分明朝降将的家属都还在大明控制区)。吴三桂对自己舅舅使者的目的自然是一清二楚,根本就不废话,直接把人赶了回去。

见祖大寿不行,皇太极决定亲自出马。他给吴三桂写招降信,劝其“ 识时务者为俊杰 ”,希望吴三桂认清形势,早日归降立功。为了加强效果,他还同时给宁远的其它高级将领也发了同样内容的劝降信。

吴三桂却像没有收到信件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见皇太极的信没有作用,降将张存仁就动员清军营中吴三桂的亲朋好友,一人一份劝降信。这里面有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表兄胡弘先、好友邓长春、陈邦选、姜新等,当然也少不了舅舅祖大寿。( 这个时候原关宁军中大部分将官都已经投降到清军那边了 )

这些关宁军旧人虽然无耻,但是毕竟亲身经历,他们劝降的理由倒是都切中要害。

确实,如果满清再像打锦州那样围点打援,围困宁远,那么宁远凭什么守?大明又凭什么来救呢?锦州之战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了结局。

就这么发了一大堆劝降信,但是都如泥牛入海般,吴三桂没有任何反应。这让祖大寿倍感没有面子,于是他向皇太极献上了一条阴毒的绝户计。

皇太极也觉得这条计策很好,就在准备实施的时候,祖大寿收到了一封来自吴三桂的回信。信的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了,只是知道皇太极读信之后暂停了那条绝户计的执行。

一种说法是吴三桂回信中表明了他已动摇,只是目前时机不成熟,所以皇太极选择继续等待。一种说法是吴三桂意识到了满清的策略,他只是故意放出烟雾弹,拖延时间罢了。

后一种说法有些朋友觉得是凭空的猜测,因为吴三桂并没有转移中后所的亲属家眷。其实不是他不转移,是他没有地方去转移。中后所是关宁军的重要屯所,不光他吴三桂的家眷在,关宁军上下很多人的家眷都在。

吴三桂能往哪里转移?向北转移,朝廷是不会有啥意见,反而会觉得是复土,但那不是羊入虎口么。转移进宁远,先不说宁远能不能安置下,一旦宁远被围,那不就被包饺子了么。

至于向南转移入关内,家属安全,关宁军也放心,但是朝廷会同意么?朝廷容忍关宁军上下圈地当地主,不就是希望关宁军死守自己的田产么(这也算是死守防线了)。

不管那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时间是被吴三桂拖了半年。但是该来的总归会来,半年后皇太极病逝,济尔哈朗、多尔衮等王公贝勒们商议后决定执行那条绝户计。

崇祯十六年九月,济尔哈朗和阿齐格率军直奔宁远而来。清军到达宁远后并未停留,只是留置了部分兵马监视宁远,主力则绕过宁远前往中后所。

九月二十四日清军开始围攻中后所,二十五日大炮轰开了城墙,清军蜂拥而引入,“ 擒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二十余人,歼灭明马步兵四千五百人,俘虏四千余人。 ”

稍事休整后清军继续南下攻击前屯卫,二十九日开始攻城,十月一日破城,“ 斩杀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余将官,歼灭四千余人,俘获二千余人。 ”

然后清军马不停蹄,继续南下前往中前所,守城的总兵黄色,弃城逃遁,清军俘获千余人。

丢失了三城后,号称四百里的关宁锦防线只有宁远一座孤城。这座孤城能代表什么,能守卫什么?除了它自己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也守卫不了。

如果此时清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在宁远也一样只能看着。就如同他看着清军攻陷前屯三卫城而不能救一样。而且三卫城里有关宁军将士的家属,山海关里有他们认识的人么?

此时的吴三桂仍没有献城投降的打算,他给崇祯写了一份决心书。具体内容不知道了,因为没保存下来。但是有人看过,并留下了读后感。

吴麟所说的“ 俱心 ”应该是吴三桂意识到他根本就守不住宁远(一旦被围攻,朝廷也没有能力救援宁远)。“ 死心 ”则是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无处可逃(逃入山海关,朝廷也要杀他),所以吴三桂想以死守宁远换取对朝廷对自己家族的优待。

吴麟认为吴三桂已经打算死在宁远了,与其白耗于关外,不如把吴三桂调到京师防范李自成。至于吴麟说的是不是实情,笔者无法证实,大家各抒己见即可。不过当时的情形,吴三桂死守宁远对于明朝已经没有意义了,就如同松山大战后死守锦州和松山的祖大寿、洪承畴一样。

无论殉国还是降清,他们手上的那点力量再也回不到大明手中。而大明现在手中还有啥,啥也没有了。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李自成扛着大刀向北京大步走来。

可笑的是这个时候朝廷还在争论要不要把吴三桂和关外明军调入京师。反对派们坚决不同意“ 弃土 ”,但是关外还有什么土可让明军去弃?不就只剩下宁远了么?难道宁远比京师还重要?

朝臣不同意“弃土”,其实也有崇祯自己的原因。崇祯当年斩杀蓟辽总督刘策,以及因与后金议和失密,崇祯就弃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做法,让朝臣们做事各个以自保无误为第一要务,以免日后被揪辫子。

现在把吴三桂调入京师,等同于把宁远拱手相让于清军。朝臣们怕京师危机解决后,崇祯又秋后算账,追究“弃土”的罪责。

说明:刘策在“己已之变”时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总督蓟辽,是督师袁崇焕的下属。刘策与袁崇焕在蓟州会和后被袁崇焕派回了密云,后来崇祯追究蓟州城被后金潜越之罪,刘策被定了死罪。狱中刘策喊冤说自己有袁督师的手令,崇祯不予理会。第二年正月被斩首弃市。

现在回头来看崇祯的错误,就是他总抓不住重点。该乾坤独断的时候不拿主意,例如迁都、送太子去南京、放弃宁远守卫京师等;有些应该多方考虑的他又喜欢直接拍板,比方说袁的“五年平辽”、频繁地更换内阁、松山决战催促洪承畴出兵、陈新甲的议和等。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已经摸到了北京城边。在李自成的逼迫下,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三月六日崇祯下令弃守宁远,召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督师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兵勤王。严格来说这一天,关宁锦防线就被官宣放弃和终结了。

说明:王永吉和吴三桂没赶上,刘泽清称病不奉诏,只有唐通率八千人马抵达京师驻守居庸关。但是李自成大军三月十五日抵达关下,唐通发现前来勤王的只有他自己,就当机立断投降了。

吴三桂接到诏书后,本可以像“ 己已之变 ”中的袁崇焕一样快马加鞭驰援京师,赶在李自成之前到达北京。如果这样,也许还有那么一丝“ 扶大厦之将倾 ”,立下盖世奇功的机会。

但是这次是弃守宁远,吴三桂先筹备了几日才出发,随行还带着几十万关宁军家属和关外百姓一同入关。这行军速度就奇慢了。

另一方面是明军将领们已刻入骨髓的习惯在作祟,吴三桂又习惯性地想保存实力,故意慢行。他想让其它军镇兵马先与李自成拼杀,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思。但是这个时候谁又会比谁傻呢?

结果吴三桂到达山海关的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殉国,大明亡。

关宁锦防线正如不少人说的那样,坚守到明朝灭亡仍未被完全攻占(清军到四月份才占领宁远空城)。这是事实,但是凭此说这条防线堪称铜墙铁壁,吴三桂可能都不会认同。如果说这条防线堪称护卫大明最重要的屏障,只怕法国人要为马奇诺防线喊冤了。


为何辽东在明亡后还能存在十几年?有哪位名将阵守?
孙承宗临危受命,督师四年,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带筑城屯田,整顿、训练兵马,复边四百里,然后才有关宁谨防线的诞生。关孙承宗宁军有宁锦大捷,宁远城外血战,建州三名贝勒受伤,为关宁对八旗的第一次野战胜利,明亡后孙承宗当初建立的关宁锦防线渐渐风崩离散。

皇太极有勇有谋的一个人,他是怎样入关的?
皇太极没有入关。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但是在崇德八年的时候,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亲率13万辽东精锐作战,最后赢了吗?
对于明朝来讲,锦州城作为“宁锦防线”的主要军事据点,此城一旦被清兵攻克,整套辽西防御系统(宁锦防线)的防御效率必将有所下降甚至有可能面临瞬间瓦解的危险,而这一防御系统一旦瓦解的话,也就意味着将山海关袒开胸膛,直接受到清军的正面攻击,且毫无退路可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锦州、松山、宁远等这些关外据点的得失...

明代把守山海关的大将是谁
字元素,号自如(或又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属广东省东莞市)人。后进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并构建了清军难以逾越的“关宁锦防线”。5、李如桢 名将李成梁第三子。由父荫为指挥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已危在...

被明朝和袁崇焕花巨资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率先抛弃了明朝呢?
被明朝和袁崇焕巨资打造的关宁铁骑最后却先抛弃了明朝主要是因为关宁铁骑在袁崇焕的领导下并没有得到明朝的重用。袁崇焕不但没有被明朝重用反而还被明朝误会。在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就没有了主心骨面对清朝如此强烈的攻打自然为了保全性命做投降了。当时明朝斥100万巨资打造了关宁铁骑。在后金的八旗兵与明军...

吴三桂在康熙年间反清到底是为什么?
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

宁锦大捷中,什么是锦宁之战的口号?
袁崇焕也得以喘一口气,重筑锦州城,紧锣密鼓的打造关宁锦防线,一年多后,皇太极兴兵攻打锦州、宁远依旧无功而返,这次宁锦大战中,也是受到袁崇焕忠勇的感召,老滑头赵率教奋死拼命,连魏忠贤派来监军的太监刘应坤、纪用也分别在宁远、锦州城上督战,勇敢的很。 清兵见攻不下宁远,知道关宁防线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崇祯...

怎么评价明末崇祯皇帝这个人,他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纵观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个人认为崇祯是一个正面的皇帝。他虽然没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但好在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让大明王朝又苦苦支撑了十几年。可能他的运气差点,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明朝自然灾害最多的时候,加上内忧外患,最终不能够将大明这家公司开下去,也...

关于袁崇焕
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北京。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崇祯实录》卷二)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

明朝唯一能正面硬扛八旗军的关宁铁骑,为何被崇祯帝解散?
同时,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真的存在一支可以跟八旗正面刚的骑兵队伍么?从孙承宗主持辽东开始,到松锦大战明军唯一的主力精锐丧失之后,这段时间里,对于后金的攻势,明军只赢过两次,一次是宁远之战,一次是宁锦之战,两次都是袁崇焕组织的防御战,依托堡垒坚城打退了八旗的进攻,并没有发生任何一场野战...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关宁锦防线有谁构建? -
鄂启肝得: 是孙承宗建的,袁崇焕只是在宁远之战后重建了关宁锦防线而已,宁远之战时袁崇焕表现也不赖,他豁出性命保住的就是关宁锦防线的南半部分关宁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明朝时东北是怎么回事 -
鄂启肝得: 东北有一条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后,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在宁锦之战中,使皇太极无功而返,在松锦大战后,关宁锦防线土崩瓦解.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独卧孤城以当虏耳什么意思 -
鄂启肝得: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明朝的党争导致固守关宁锦防线的孙承宗愤然离职.明朝的阉党选中了进士出身的高第做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抵御后金的努尔哈赤.而高第上任之后盲目的把所有兵力都撤到了山海关内.然而就在此时,时任宁前道的袁崇焕坚持固守宁远.高第将所有兵力全部撤到了关内,关外的宁远就成为了一座孤城.而这个时候袁崇焕说出了:宁前道,当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撤的话你们都撤吧,我袁崇焕的官是宁前道,就管宁远前屯这一段.我宁前道袁崇焕一个人躺在宁远城中,阻挡后金军的南进.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关宁锦防线是谁构建的 -
鄂启肝得: 孙承宗奠基,袁崇焕组织建成的 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大败后金军后,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取得了宁锦之战的大胜,满清直到李自成攻占北京,也没能攻破该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明朝时候的锦州宁远的防线有用吗? -
鄂启肝得: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满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大败后金军后,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取得了宁锦之战的大胜,满清直到李自成攻占北京,也没能攻破该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一个关于明清战争“关宁锦防线”的问题明末为抵御后金进攻,在东北修
鄂启肝得: 呵呵,巴伦西亚队长也是个军事发烧友啊. 辽西走廊宽度很窄,西面环山,东边靠海... 最终占领辽西,又收降了山海关的吴三桂,入关后一路南下,入主中原,完成了原有...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明朝驻防过山海关的总兵有
鄂启肝得: 1、熊廷弼明末将领,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万历... 后进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并构...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明朝人认为宁锦的咽喉在哪里 -
鄂启肝得: 你好!一般认为是锦州 地位在宁远之上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袁崇焕与吴三桂谁更有帅才??
鄂启肝得: 袁崇焕 因为袁崇焕是坐镇整个辽东 而吴三桂只不过是一个关的守将 而且关宁锦防线是袁崇焕的主意 而且在他的手上发挥出惊人的战绩 吴三桂不行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562095692: 吴三桂为什么不学袁崇焕来救援京城 -
鄂启肝得: 在吴三桂救援的路上,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已在煤山上吊自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