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作者&投稿:枕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 语文 教学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以使年轻一代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是新时期 语文 教学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 语文 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让传统文化像春雨一样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为 语文 老师,要把古诗文作为塑造学生的优秀素材,最大限度地弘扬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 语文 素养。诗词教学中,注意整合吟咏自然山水的篇章,教会学生审美,在优美的文字与意境中吸取文化精髓。  
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绘出一幅“游子羁旅图”,单凭想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果借用多媒体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面,从而理解诗歌是意象和意境的浓缩和升华。这样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比如在描写花树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看到柳树时,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心情畅快时,感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些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 语文 素养。  
2.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近古诗文,走进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淀传统文化,吸收经典营养。
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诗朗诵展示,一个学期,人人有展示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积累;每学期一次诗文朗诵比赛;每学期一册诗文成果展(摘录笔记、分类搜集、诗词鉴赏、背诵心得等)。  
3.精心组织文言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廉者的“不受嗟来之食”……这些优美的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文言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精髓并非都是学生能自行体会到的,教师要利用文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探究,课后总结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完成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层理解的过程。

诸葛亮的“智”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但他的高尚情操却并不为所有人赞同,对这方面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下面以《出师表》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完成这一过程。
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前,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历史上对诸葛亮功过是非的评价。让学生对文本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的认知面尽可能扩大。为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讨论探究打下了基础。 课堂学习探究整体把握:在每个学生都对文本人物诸葛亮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了解之后,课堂的学习探究就显现出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独特的角度。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就能克服文言语言障碍,追问诸葛亮之所以对刘禅提出三大建议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诸葛亮对于刘备、对于蜀国的一片忠心。
课后总结延伸深层理解:三国之中,蜀国最弱;三国风云人物,诸葛亮最名垂千古。是什么原因使诸葛亮坚持留在蜀国,帮助昏庸的后主“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呢?刘备又为什么有“白帝城托孤”呢?此时,让学生以刘备的口吻写一篇托孤辞,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把握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欲报知遇之恩有感恩之德;定要兴复汉室有慨然大志;尽力辅佐后主刘禅有以国家利益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
以上三个环节,相信能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是 语文 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现任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校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升华,都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阵地,同时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一年一度对学生开展的“感恩”主题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还可以与其他教研组联合开展讲座、竞赛等多形式的活动,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如书画比赛,影展,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走进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 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将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引入教学。


如何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

文化自信,源于课堂
    传统文化教研员张建老师从传统文化课本编排的四项设置内容谈起,引导大家区分传文课与语文、思品课的差异,提倡中庸思想,各有侧重。并提供了读一读,解一解,想一想,思一思,说一说,演一演,辩一辩,行一行等授课模式。老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未来实验学校赵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活动计划
很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面临断链的危险,作为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样在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进而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常说的“知书达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传统文化的这种隐性德育功能.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药进一步重视环境的影响力,...

如何使高中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4、不断学习,激活课堂 要使教学上有特色,课堂上有生机,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步入学校,对教师持有敬慕心理,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是他们的榜样。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二、亲近古诗文,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1)空间情景: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文”指教学中的一切语文因素,“道”指文章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教师要认真辅导悟文、读文,努力挖掘传统文化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并加以正确引导、点拨,做到文道合一,直到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语文素养的目的。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在诸多...

如何使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学随笔
内容摘要:关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审视定位,从自身出发,关注本真的语文课堂。要使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语文味”。要使“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语文课教学中要得以充分体现,要使学生有说出体会的欲望,有体会的语言可说,有胆量敢说。要关注文本细读、追求智慧课堂。关键词:以读为本、...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南京廖华
3.教师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学识渊博的语文老师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有智慧的语文味十足的课堂阅读,并不优美的作品也完全可以因为教师文化学识魅力而显得“语文味”十足。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具有独特的学识魅力,这需要老师博览群书,诗词名句才能...

南京市17734041148: 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文化教育 -
罗奋碘比:[答案]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认真钻研、讨论、吃透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唯如此,在授课时,教师才能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引导学生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语文课堂”是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创设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 -
罗奋碘比: 在经典中浸染.比如,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上自天文,下到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中;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应有尽有,是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悟性灵性的好材料,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迁移渗透作用.学生学完一首古诗后,可布置他们课后去找一找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或跟这首诗意境相近、或描绘的景色相同、或抒发的情感相似的古诗词,然后展开诗词背诵、表演、书画等比赛活动,用这些诗词经典来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底色,达到“现实生活人”与优秀历史精神链接、融合的人文境界.

南京市17734041148: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罗奋碘比: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等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语文是民族文化...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
罗奋碘比: 深化传统文本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

南京市17734041148: 52怎样让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 -
罗奋碘比: 首先,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最基本的一点事教师的语言要有“语文味”.这里对教师的要求虽然不至于是满口之乎者也,但是在说话时,也要适当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课堂小结时说一段优美的话,或借排比以加强气势,或引经据典,让...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
罗奋碘比: 在课堂上积极跟学生互动,可以是提问的形式,多延伸一下课外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带动他们的上课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把学生当朋友.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
罗奋碘比: 一、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着力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
罗奋碘比: 1 提高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
罗奋碘比: 苏州九中 韩寒东 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职中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到“冷遇”.他们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他们偏重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因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

南京市17734041148: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
罗奋碘比: 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始终,体现“浓浓语文味” 正则小学 李超群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语同仁们一致认为:为了减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把语文课上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归根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