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投稿:点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

  写教案要先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点】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 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3)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y因此,我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

  3、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词,体会豪迈的气势。这些豪迈的气势从何而来?

  (1)〈沁园春长沙〉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意象。

  客观 主观 主观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豪情”。

  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文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4、“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5、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①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②词的下片虽然忆事,但也不乏融情于事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7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作业:课外阅读: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板书:

;


《沁园春 长沙》的解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注释
注释: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层林尽染意为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漫江:满江。漫:满,遍。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二,《沁园春·长沙》是近代毛泽东所...

沁园春 长沙 朗读节奏怎么划分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教案
1.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3.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4. 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 长沙》教材视频 5.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6. 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 长沙》教材视频 7. 语文高一课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

沁园春 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沁园春·雪》(四)文体知识 1.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2.词...

急急急了!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第二个。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 ...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高一语文 必修一和二 期末考试易考的背书部分。
1:第一课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容易在语文考试中的填诗词部分出现一两句但使用率不是很高。第一课后面的三首最好要会背会默写。因为卷子上会出:写出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写的诗词一首。2:第二课诗两首雨巷的点击率不高。但是再别康桥要会背会默写啊。特别是第二节到第六节。3:第二单元当然...

沁园春长沙翻译
《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

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意象有寒秋、湘江、橘子洲、百舸、鹰、鱼、百侣、书生、万户侯。一、出处 现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二、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ppt,原文,读后感 -
说霍思尔:[答案] 《沁园春雪,长沙》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ppt,原文,读后感》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沁园春 长沙下半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
说霍思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1.风华正茂 2.书生意气=有激情、有责任,胸怀天下,勇于实践的大无畏精神.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沁园春·长沙上阙的主要表达方式?、 -
说霍思尔: 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手法 -
说霍思尔: 写作手法: 1.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沁园春长沙上阕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景物 -
说霍思尔: 《沁园春·长沙》上阕所用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这首词的上阕,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

克拉玛依市18020151063: 学习帮助《沁园春 长沙》中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漫江碧透,百舸争... -
说霍思尔: 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