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仉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作者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他一生著有诗篇九百多篇,其中存词六百多首,诗作以爱国诗篇为主。而《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一首反映农家田园风光的小令,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抗金的战乱年代,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三岁,这是他被贬江西上饶带湖时所作,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这种宁静、安定、和谐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与渴望之情。

【文本解读】

1、《清平乐·村居》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第一首词,对词的特点如词牌名,词的长短句的形式,及内容上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篇)等都比较陌生,所以在学习中要做适当点拨。

2、诗人用白描的方式,朴素的叙事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宁静、自在的农家生活,学生可通过注释、联系上下诗句,多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本的内容。

3、与辛弃疾的其他诗词比较起来,这类词的内容是少见的,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词呢?值得学生们走进辛弃疾,进一步了解这位铁血英雄。

4、这首小令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宁静和谐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写人,写景,甚至写整幅画面来进行有指导性的写作训练。

5、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词人,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他的一生更是爱国的一生,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辛弃疾,从而走进辛弃疾。

【设计思路】

全文围绕一个“喜”字,表达了词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我以此为突破口,展开讨论性的学习,并在读中感悟诗中的美景,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整首词的画面美;

同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如“醉”、“相媚好”、“卧”、“剥”,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根据这对老夫妇谈论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丰富的表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如:正音读,韵脚读,感悟读等,为背诵做好铺垫,从提示语背诵到提示语完全消失,最后学生完全背诵这幅画面;

这样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借助图片,想象画面,感悟文本,描绘画面。写人时,抓动作、心理描写等方式来写,写景时,注意写作时的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们拓展了辛弃疾其他类型的一些诗句,走进辛弃疾,感悟诗情,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南宋统一的期待;最后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词回家了。

【教学目标】

紧紧围绕一个“喜”字,抓诗眼,理解词的主要内容;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在想象画面中,进行口语表达,背诵全诗;

拓展延伸辛弃疾的爱国诗篇,进一步增进辛弃疾对收复旧河山,南宋统一的向往。

【教学重点】

抓诗眼“喜”,通过朗读指导,理解诗意,学生能进行想象表达。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结合背景,充分感悟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国家统一的悲痛之情。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  对话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

直接导入,解诗题

师:诗言志,歌咏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诗人内心思想的抒发和表达,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题目 

师: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清平乐(学生答),题目是:村居(学生答),通过诗题和你的预习,能告诉大家这是一首写(农家生活)的小令。(板书:农家生活)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根据学生年段特征,在读词中,巩固词的基本知识,学以致用。

一读古诗:正音,读出韵味

正音读(指名两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了解学情,很好的掌握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课堂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书写:

“剥”(写法指导:假水字;拼音指导:多音字)

[设计意图]在本课要求写的四个字中,“剥”下的的假水字是需要学生关注的细节之处,同时使学生理解读“bo”时它的含义。

3、节奏读

师:孩子们,词来源于配乐的歌词,因此被称为“曲子词”,合着音乐就能唱,所以有一定的韵律在其中,这首词押什么韵:

师:先来看看上片。

上阙的韵脚是:ao(学生),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

师:仄声韵要读的声音响亮而短促,请同学来读(2名),齐读;

下阙的韵脚是:ong(学生)是什么韵?

师:平声韵声音延长,会很美,谁愿意试试(2名)?齐读

师:一起读(教师带上手势引导)

[设计意图]根据韵脚,读出诗词的韵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的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读好诗词,较之第一步正确读,更上一个台阶。

二读古诗,找诗眼,明诗意

1、读古诗,找诗眼

师:面对眼前之景,辛弃疾不由得动了情,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汇报:欢喜的、开心的、快乐的、自由自在、向往

师:若说文中的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你觉得是哪个字?

学生:“喜”,说说你的理由(分析的很有道理,板书:喜)

(预设:若学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可做适当的引导)

[设计意图]总体感知文本的内容,聚焦文眼,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根据线索去学习,学生的条理会更加清晰。

2、紧扣“喜”字,明诗意

师:请你借助注释,再读古诗,和同桌交流交流,想一想词人因什么而十分欢喜,你从哪一句读明白的?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学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说说你的理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茅草屋?什么样的溪水?什么样的草地?

师:这是词人眼前看到的美景(板书:景:茅檐  溪水 青草)

师:多美呀,谁美美的读一读?(评价)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诗人还因什么而喜?

学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怎么说?

师:翁媪:老夫妇  吴音:吴地的方言

师:随文字理识字识字认识“媚”(PPT)

师:仔细观察他们聊天时的神态,用家乡的方言相互逗着趣。

师:这样的聊天方式让你觉得怎么样?

师:你平时都会用哪些铜川方言和别人逗趣。(指名2名)

举例:

师: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你能读出这种亲切感。(指名2名)

师:一起来读

师:这是诗人画面中的人,板书:人:翁媪 相媚好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我剥莲蓬。

师:诗人还因什么而喜呢?

学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我剥莲蓬。

师:说说看

预设1:他的儿子特别能干,作者因此而喜;

师:你能想象他们当时的样子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动作,语言)

学生汇报:(注意评价)

预设2:小儿子趴在地上剥莲蓬,看起来很可爱,作者因此而喜;

师:解释“亡赖”,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无赖,指什么啊?(顽皮,可爱)

师:“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我剥莲蓬。”你从哪个字能看出他的调皮、可爱啊?

预设1:卧,让我感受到他非常的惬意;(神态)

预设2:剥,小手剥着莲蓬多可爱啊!(动作)

多美的画面啊,谁来读读下阙。

小结:所以作者诗中所写的人还有:板书

质疑:孩子们,现在想想,这两位老人家真的只是喝醉酒吗?这个醉还可能是什么?他们会说什么?(对话练习,指名练答)

预设学生:陶醉,沉醉

第一组:

老翁(  )说:

老妇(  )说:

第二组:

老翁(    )说:

老妇(    )答道:

小结语:短短四十六字的小令,你们竟读出了如此丰富的画面,真叫人惊叹,相信再读又是另一番体味。(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文眼,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个中心问题,贯穿整首词的学习,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本,交流思想,想象表达,对话表达,从而锻炼了想象力,提高了表达历,轻松理解词的内容,也为更深层次的情感把我做好了铺垫。

三背古诗,想画面,写画面

1、师:这样你能读吗?

2、师:这样你还能读吗?

3、师:这样你还敢读吗?

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此美的画面,真想时间一直停留于此,那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意象的把握,层层深入的读,进而背诵这首词;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感受学词人用词的精准。

4、写画面:

那就让我们带着想象,试着用你的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吧。你可以选择其中的景物来写,写的时候注意写作顺序,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的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人物来写,就像你刚才表达的那样(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这样人物会更加饱满),突出人物的特点。你可以更高的要求,将整篇词中画面都描绘出来,我相信你绝对有这样的能力。(评价)

[设计意图]学习诗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带着学生想象画面,没有想象,你无法将这短短四十六字的小令理解透彻,感悟明白。因此通过想象画面,借助画面,有顺序的表达,抓人物特点描写,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走进作者,情感升华

(1)拓展诗篇,走进作者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小令,然而你知道吗?辛弃疾的一生作诗词九百多首,六百多首都是词,当你读到他的爱国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一直生活在金国统治区的辛弃疾,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他写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他的很多哲理诗,也引起了后人无尽的思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六十三岁的他,此时报国无门,回想这一生,他写道: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只是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是怎样的滋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2)然而,当你再读《村居》时,你是否对他又有新的认识呢?

是啊,此时你品出了他的失落,遗憾与伤心。

结语:让我们伴随美妙的音乐,把这首《清平乐·村居》吟给他听。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下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展示,引导读辛弃疾的词,升华这首词的主题思想,增强了学生对辛弃疾的了解,对他诗词的喜爱,延伸阅读。

【板书设计】

5、《清平乐·村居》                       

    喜    ——————悲     

  景:茅檐  溪水  青草   

                            农家生活图           

人:    翁媪        外貌     

            大儿        动作

            中儿           

            小儿      神态

[设计意图]板书“农家生活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诗词的内容;词人也是因此而“喜”,“喜”字便成为了贯穿全文的词眼,统领全文的学习;通过板书这首词的主要意象,为背诵做好了铺垫;在理解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表达,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经过情感的升华,提炼出“向往”二字,整个板书旨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清平乐·村居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标签: 向往 生活 乡村 宋词三百首 国小古诗 国中古诗 词 情感 其他 场景 《清平乐·村居》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

清平乐村居古诗的原文及意思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大意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全诗的翻译是:草屋的茅檐十分低小,溪边草坪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吴地方言醉意朦胧,听起来既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的草丛里,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清平乐·村居》是...

清平乐.村居的译文和注释是怎么样的?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二、注释:1、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古诗《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yue第四声)·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 1.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泛指南方的方言。2. 翁媪(ǎo):老翁、老妇。3. 亡(wu)赖:指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4.清平乐:词牌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诗意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作者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他一生著有诗篇九百多篇,其中存词六百多首,诗作以爱国诗篇为主。而《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一首反映农家田园风光的小令,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抗金的战乱年代,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三岁,这是他被贬江西上饶带湖时...

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村居诗意二十字
从农人们活动的微小细节,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情趣的面貌。《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陆世楷赏析 -
夹方鼻炎: 1、《清平乐·村居》原诗全文:三间茅屋,屋后萧萧竹.更喜柴门临水曲,隔岸柳丝垂绿.午余一枕匡床,醒来窗外斜阳.犊子驱过短堰,鹅儿浴起方塘.2、鉴赏: 这首词题目为“村居”,作者摄取了村居中极普遍,而又是极典型的,富有...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 村居的诗意 -
夹方鼻炎: 《清平乐 村居》说课设计之一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用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

云溪区19217141611: 天光小学李季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教案写得怎么样? -
夹方鼻炎: 整体看教学顺序不对.板书题目后,要先介绍作者的名字,作者的所有资料包括写作背景.然后可以出示媒体图片等把全词的意思讲一讲,再进行词的讲解,从每个字开始逐字讲解,再到词的讲解,再到句的讲解,要深入透彻,入木三分,最后...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 -
夹方鼻炎: 村居⑴【清】 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云溪区19217141611: 赏析《清平乐·村居》,300字左右吧__ -
夹方鼻炎: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意思
夹方鼻炎: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中表现了什么和什么? -
夹方鼻炎: 《清平乐·村居》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表现了一幅动人的农村风物图.作者勾画出一幅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一个“卧...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的中心思想? -
夹方鼻炎: 《清平乐村居》的中心思想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原文如下: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

云溪区19217141611: 清平乐.村居的主要内容 -
夹方鼻炎: 清平乐.村居主要: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拓展资料: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