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56:无有乎尔

作者&投稿:由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对于最后一段:孟子因为无人能够继承圣人之道,发出自己的理想难以施展的感慨,深表震撼!在孟子看来,天下国家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周期大约五百年,每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当时的天下由尧舜传到汤有五百年,由汤再传到文武周公有五百年,再由文武周公传到孔子也有五百年,差不多每五百年出一个圣人。问题是孔子前面都是王者,传到孔子这里就是平民了,关键是孟子发现自己相距孔子家乡这么近,距离孔子也只有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发现继承圣人之道的人出现,如果现在还没有出现,将来也难有继承圣人之道的人出现,这种人如果没有出现,孟子要施展“治国平天下”的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

原文如下: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大意是: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和皋陶,是亲眼见到过而知道尧、舜的;至于商汤,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和莱朱,是亲眼见过而知道商汤的;至于文王,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和散宜生,是亲眼见过而知道文王的;至于孔子,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 从孔子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和圣人的时代离得并不 远,和圣人的家乡离得这么近,却没有能够继承圣人之道的 人,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了吧!”。

个人看法:

        在孟子看来: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有一个五百年的循环周期。每当社会大乱之时,必有圣君和贤臣出现,去实行王道平定天下,可是传到了孔子这理,发现圣人只一介平民,已经没有圣君和贤臣能够继承圣人之道,怎么办呢?孟子的内心非常失落,一方面自己的抱负在乱世中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感慨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脉相承的道统将后继无人。

        的确,孟子去世后,儒家一脉虽然依旧为统治者所用,但是道统处于凋零断落状态,直到唐代韩瑜的出现,当时的社会,佛老对整个社会影响冲击非常大,本土儒家受到极大挑战,韩瑜认为必须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并与佛老做坚决斗争!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其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瑜的 “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韩瑜把圣人之道的传承,归纳为三种“王统-道统-文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属于儒家的王统与道统的发扬与继承,主要以儒治国称王天下;圣人之道到了孔子与孟子这理演变成了“道统与文统”,人能弘道,文以载道,道统与文统在王统之上,韩瑜在《师说》中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便是皇帝,也需要老师把圣人之道传授给他,因为师才是圣人之道的传播者,所以韩瑜对于孟子特别推崇,韩愈曾经说 过:"始吾读孟子之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所以他主张"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所以,韩瑜认为自己继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正宗。

      在韩愈的提倡下,在宋朝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政治家和张载等哲学家的推动和影响下,到了元朝元文宗的时候,孟子被封为“亚圣公”,正式奠定了他在儒家道统中的历史地位。

   

        南宋朱熹将道统论进一步发展完善,他认为自己的儒家的道统继承了周敦颐和程氏兄弟,周敦颐和程氏兄弟又继承了韩瑜,韩瑜又继承了孟子,孟子又继承了孔子,孔子又继承周公文武汤禹舜尧。

        但是到了明朝,王阳明心学崛起,相比程朱理学更高一筹,阳明以孟子自居,接续了自孟子以来的儒家真正的道统,从而新儒家从王阳明心学开始进一步发扬光大。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56:无有乎尔

2019-2-10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6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身是否正”是反思的关键。最后孟子引用《诗经》的名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我们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与天命相匹配,唯有与天命相匹配,许多幸福美好的事情不用追求也会自然而来”。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6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018-7-25 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205:圣人践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废伤”。      但是,形色无论如何维护保养,终究抵不过自然规律的摧残,如何永葆青春,唯有学习“圣人践形”才能够让生命之光得以长期延续,比如孔孟所践形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05:圣人践形 2018-12-19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220: 当务之急
      某人当务之急必须立即入院治疗,结果他还在拼命工作,最终倒在岗位上;    某人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专注把业务做好,把销售业绩提升上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来。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去做没有多少生产力的事情。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20: 当...

《孟子》感言集之31:“定于一”是治国大道
将会彻底给天下老百姓带来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是孟子的理想,这个理想具有超越性,需要漫长的岁月与时光的沉淀,才会真正绽放它的光芒,才会真正的实现仁政爱民的梦想!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31:“定于一”是治国大道 2018-6-24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248: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有时候我们创业寻找合伙人,也一定要有“往者不追,来者不拒”的心态,谈恋爱交朋友更要有“往者不追,来者不拒”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够豁达潇洒,不强求某些人和事,一切只是尽心去做,顺其自然。余超林《孟子》感言集之248: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2019-2-2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56: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一定要发挥独立思考与大胆推理 ,从立体多维视角看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看到历史真相,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不会上当受骗。这就是孟子所说“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56: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18-7-19 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43:予岂好辩哉?
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学者,作为愿意救民于水火的儒家文化的传人,孟子必须挺身而出进行辩护,为大禹-周公-孔子以来所制定的道路正名。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43:予岂好辩哉? 2018-10-14于上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孟子》感言集之212:言人之不善
        所以孟子所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再次告诉我们务必发扬人类最深沉的善心与大爱,不做岸上观火的看客,而是以实际行动,以博爱之心,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增加光明,增加温暖!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12:言人之不善 2018-12-2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243:“何谓善何谓信?
无法触动客户积极主动超前地下决心构建周全的高额财务保障,每次的拜访面谈你以为感动了全世界,最后只是感动你自己,到头来发现我们离真正成功营销,成功地帮助对方构建财务保障目标的距离上依旧相差十万八千里。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43:“何谓善何谓信?2019-1-28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217:其进锐者其退速
我们需要顺其自然。      没有什么一定非要坚持,没有什么不能放下!      唯有心中的信仰,唯有心中的道德底线才是不变的原则。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17:其进锐者其退速 2018-12-31 于上海          

蕉岭县14743872638: 关于“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这句话这句话到底是孟子对道统传承的忧虑,还是孟子暗示自己就是道统的这代传人? -
宾果盐酸:[答案] 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解释认为:前半句“然而无有乎尔”指没有“见而知之”者;后半句“则亦无有乎尔”指五百余岁之后更不会人“闻而知之”者了.因此,是孟子对没有人继承孔子圣人学说的忧虑.

蕉岭县14743872638: 《孟子尽心下》中几句话的意思 -
宾果盐酸: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和皋陶,是亲眼见到过而知道尧、舜的;至于商汤,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和莱朱,是亲眼见过而知道商汤的;至于文王,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和散宜生,是亲眼见过而知道文王的;至于孔子,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孔子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离圣人的时代是这样的不远,离圣人的家乡是这样的近,这样的条件下还没有继承的人,那也就不会有继承的人了!” [注释] ①莱朱:传说是商汤的贤臣,一说就是仲虺(huì),商汤的相.②太公望:即吕尚.散宜生:姓散宜,名生,周文王的贤臣

蕉岭县14743872638: 哪位高手能解释一下孟子这段话的意思? -
宾果盐酸: [译文] 孟子说:“由尧、舜统治直至商汤治理国家,有五百多年,像禹和皋陶(舜的贤臣)这些人,是亲身经历而懂得尧、舜之道的;(”见”,亲身所见.)像商汤,却是耳闻尧、舜之道才懂得的.(”闻”,听见或书本学习.)由商汤再到周...

蕉岭县14743872638: 孟子两章的200字读后感 -
宾果盐酸: 孟子两章读后感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

蕉岭县14743872638: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
宾果盐酸: 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是:“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

蕉岭县14743872638: 谈谈《孟子》五章的感想300字左右 -
宾果盐酸: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

蕉岭县14743872638: 孟子《养气章》译文 -
宾果盐酸: 《孟子‧知言养气章》(节录)〔公孙丑〕曰:「敢问夫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蕉岭县14743872638: 从《孟子》文选中找出一段你所喜爱的语录,谈谈你的感想 -
宾果盐酸: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仁能战胜不仁,就像水能战胜火一样.而现在一些行仁的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浇...

蕉岭县14743872638: 《孟子》精美片断摘要(几段小故事)及感悟 -
宾果盐酸: 1.校人烹鱼《孟子·万章上》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子产说:“...

蕉岭县14743872638: 孟子的故事 -
宾果盐酸: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