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蜀吴”,为什么蜀汉国号为汉却被称为蜀?

作者&投稿:苍梧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汉”常被别人称为“蜀”?~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再总结一下: 1. 刘备政权的正式国号是汉,不是蜀。这是没有任何辩驳余地的史实。 2. 以魏为正统,还是以汉为正统,并不能改变刘备政权以“汉”为名,存在四十多年的事实。 3. 蜀汉人士在各种场合自称“蜀”,在第一点这个大前提下,其意义只能是“地理上”的“蜀”,而非作为国号的“蜀”。 4. 魏、吴人士把蜀汉称为蜀国,只能表明他们的政治态度,绝不会改变其国号为汉的事实。 5. 三国志游戏中,刘备、刘禅以“蜀”为国号,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在240回“嘉靖本”三国演义中也出现过。120回本三国演义就修正了,希望将来的三国志游戏也能修正。

这其实要从曹操说起,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一生中干的最出名的除了官渡之战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手上已经有了正统天子汉献帝,所以曹操所在的一方才是正统。在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曹丕已经先他一步篡汉为魏。

按照曹魏政权的观点来说,汉在名义上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正统应该是属于曹魏政权的。而这个时候刘备却在巴蜀地区建立的汉王朝,那么以天下大义来看这个是不正统的,所以他们也不会称刘备阵营建立的是汉朝。毕竟曹操一直都是在捍卫自己正统的观念,如果这个时候曹魏政权承认刘备建立的是汉王朝,那么无疑就是在打曹操,打曹魏政权的脸。所以他们肯定是不会让刘备得逞,得到这个天下大义的。

毕竟当时虽然说汉王朝已经灭亡,但是汉王朝的影响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如果这个时候刘备在建立起汉王朝的话,对于曹魏政权还是会造成一定困扰。故而曹魏政权就根据刘备阵营所在的巴蜀地区,称呼刘备建立的是蜀政权而不是汉。这归根结底也就是名义之争,毕竟在古代个人名望最重要。刘备想要这个名望,曹魏政权也想要这个名望。曹操努力一辈子,才将曹魏政权是正统这个观念树立下来,这个时候刘备想要摘桃子,曹魏政权的官员是不会允许。

在当时曹魏政权直接称呼刘备建立的是蜀国而不是汉.蜀汉是后来人为了区分东汉和西汉才这样叫的,毕竟在历史上刘备的的确确建立的就是汉王朝,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他这个建立的汉王朝和之前的东汉。西汉相比就是差了点意思。说到底,刘备的蜀汉政权没有笑到最后,故而他们的汉政权也没有得到世人的承认。

1

“三国”,是哪三国?这似乎是个无厘头的问题,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分,当然就是魏国、蜀国、吴国了。其实,这是一个必须说明的重大错误,也是一个“必也正名”的重大问题。

在众多的三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在中学生背诵的各种版本的中国朝代歌中,乃至在绝大多数的文史研究著作中,“三国”都是魏、蜀、吴。比如在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自始至终“蜀”旗飘扬,这真是“气死历史学家”的大错!


有这面“蜀”字旗,诸葛亮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所谓“三国”,从曹丕开始的魏国、从孙权开始的吴国,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从刘备开始的“蜀”国。

刘备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骂曹操是“汉贼”。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篡了汉皇帝刘协的皇位。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在“传闻汉帝(刘协)见害”后,刘备就做了汉皇帝,建都成都。刘备之所以仍然沿用“汉”国号,是为了显示其政权的正统性,表明汉朝没有结束,他的政权就是汉朝的延续。甚至刘备称帝后启用的第一个年号“章武”,也寓有彰显光武帝刘秀及其第一个年号“建武”的意思。

其实,禅位后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是公元234年去世的,比刘备去世得还晚。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驾崩,刘禅继位,继续沿用“汉”国号不改,直到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十一月为魏国所灭。

刘备、刘禅以“汉”为国号,这本来是清清楚楚的史实,为什么会错成了“蜀”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陈寿的《三国志》是以《蜀书》的名号记述刘备、刘禅的汉政权的。

我们知道,“前四史”之一的陈寿的《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最权威的“正史”。《三国志》分立《魏书》《蜀书》《吴书》,分别记述曹魏、刘汉、孙吴的历史,并以曹魏为正统。

陈寿的这种处理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陈寿虽然先为刘禅的臣子,但刘禅亡国后,陈寿又成了继承曹魏的司马氏晋朝的臣子,而按照传统时代史家修史的做法,他修《三国志》,就必须以曹魏为正统,否则就等于否定了接替曹魏的司马氏晋朝的合法性,如果真这样做了,那就是杀头之罪。

连带着,陈寿不以《汉书》记述国号为“汉”的刘备、刘禅政权,而改以带有地域色彩的“蜀”进行记述(“蜀”为古代的族名与国号,其地域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公元前316年并于秦国,秦于其地置蜀郡),这既缘于在当时各方争为正统的背景下,曹魏与司马氏的晋朝即称刘备、刘禅的汉政权为“蜀”,也缘于此前已经有了刘邦的汉(习称“前汉”或“西汉”)、刘秀的汉(习称“后汉”或“东汉”),如果再立《汉书》,容易导致名实的混淆。

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尊重历史本来的事实,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那么记述刘备、刘禅的政权,还是应该称“汉”。

季汉、章武:刘备的合法性建设

2

那么,刘备、刘禅政权称“汉”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最重要的理由是刘备姓刘。按照《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刘备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王刘胜的后代。曹魏鱼豢的《典略》则说刘备是临邑侯的枝属。汉朝的临邑侯,可考者有刘让、刘复两位,这两位虽然都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后代,但都不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刘让还因为谋反被东汉光武帝刘秀诛杀。

所以,刘备有可能是刘让的枝属,因为先祖有谋反的劣迹,所以假托为刘胜之后。为什么要假托刘胜呢?据说刘胜有120多个儿子,从刘胜去世到刘备出生,又经过了270多年,如果按照30年为一代来算,就是经过了差不多10代,谁能搞清刘备是不是刘胜的后代呢?随刘备自说自话就是。


中山靖王刘胜的斗

相当豪华的满城汉墓

其实,小时候就死了父亲,靠与母亲一起卖鞋子、织席子过活的刘备,到底是不是刘胜或者刘让或者刘复这些人的后代,是可以怀疑的。比如注《三国志》的南朝宋裴松之就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然而,有意思的是,刘备正是凭借着“帝室之胄”的身份,以兴复汉室为旗帜,逐渐建成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势力,并与曹操对抗、与孙权联合的。换言之,“汉”正是刘备、刘禅政权的政治旗号与正统定位。

刘备、刘禅政权称“汉”,在后世也得到了颇多认同。比如明朝谢陛的《季汉书》、清朝王复礼的《季汉五志》,都尊刘备的汉为正统,承认刘备的汉是继承刘邦的前汉、刘秀的后汉的季汉,也就是第三个汉。南宋萧常、元朝郝经两人的两部《续后汉书》,也都以东汉班固的《汉书》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为接续对象,即同样是以刘备、刘禅为正统,立为帝纪、本纪,而退黜孙吴、曹魏为载记、列传。如果刘备、刘禅身后有知,面对这样的认可,应当含笑九泉了吧。

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今天谈论三国的历史,谈论刘备、刘禅政权,不能还如特殊政治背景下陈寿作史书的做法,称“蜀”不称“汉”,而应该依据历史本来的事实,称为“汉”,或者沿用旧称称为“季汉”,底线是约定俗成地称为“蜀汉”。

至于长久以来称刘备、刘禅政权为“蜀”,这属于带有贬义的他称,可谓最为不妥,应予废除,否则不仅对不起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一班汉家君臣,而且有碍于对当时历史的正确理解,因为刘备、刘禅父子以及诸葛父子、关羽父子等最大的政治资本,便是作为正统象征的“汉”国号。

称呼历史人物的常见错误

3

其实类似称“汉”为“蜀”这样莫名其妙或者不可理喻的错误,在社会上乃至历史学圈子里还有不少。

以国号或者朝代来说,夏商周三代中的商是自称,殷是他称,那么按照名从其主的原则,今天河南安阳的“殷墟”应当改称为“商墟”。公元1616—1636年,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前期,汉译的国号应当是“金”,而不是“后金”。

再以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来说,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德盖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所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尊号“皇帝”,并且废除了“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指示“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如此,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我们平常习称嬴政为“秦始皇”是欠妥的,因为缺了不可或缺的“帝”字。

而更加混乱甚至大错特错的是,我们习称自己改名武曌的那位女皇帝为“武则天”,其实在她82年生命的最后一年,才有了“则天”尊号,先为“则天大圣皇帝”,再为“则天大圣皇后”,我们怎么可以自始至终都称她为“武则天”?


《至尊红颜》里

武媚的老爹小时候就管她叫“则天”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郑成功应称郑森或者朱成功,孙中山应称孙文或者孙逸仙。借用孔子的话,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这里的“名”虽然指的是“名分”,但借用到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一天到晚津津乐道地说三国,却连是哪三国都说错了,岂非贻笑大方、滑稽可笑?




为什么大家都用蔑称来称呼三国“魏蜀吴”,而不是“魏季吴”?
至于把魏排在前面,可能是曹家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事情干得不地道,但属实算名义上的正统,而刘备好歹也算半个皇室的正统,虽然有点像孙权一样是分裂出去的政权,好在还是皇室的血脉,排在第二,可还行吧。东吴就真的是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有玉玺,但真的就是汉朝分裂出的势力。所以最后不要在...

魏蜀吴都是中国的,为什么要争自己的天下,不去向外扩张呢?
人骑在马背上,农业模式以牛羊为主。当时北魏的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在南方,即使有军事实力占领北方草原地区,也很难适应畜牧业的农业模式。另外,蒙古人大多是骑兵,骑马功夫也不错。他们大多数是步兵。就战斗力而言,步兵很难打败骑兵。也就是说,曹魏的军队可能无法征服蒙古人。中原在各方面都与自己...

魏蜀吴三国国号确立的背后,蕴含着哪样的动机和用意?
或刀兵相见,或尔虞我诈折冲樽俎,天下势力经过一轮轮整合,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独大。公元220年,曹操长子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建“魏”。221年,刘备在蜀称延续汉室正统,立国为“汉”。222年,孙权接受魏的称号为“吴王”,7年之后称帝,立国号为“吴&...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何会持续长达42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会持续长达42年的原因在于,无论是魏国,蜀国,还是吴国,这三个政权都有着优秀的统治者,在这些优秀的统治者的带领下,又有着无数优秀且杰出的人才。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人才,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各自所属的政权续了命,这也就导致了魏蜀...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把魏蜀吴三个国家都吞并?
人们常说:三国尽归司马懿。读三国,最令人感慨唏嘘的一点就是——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中途夭折,没得善终。那么,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为都何没挺过来?三个国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分别是什么呢?且听飞扬为你细说。曹魏: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夺权 曹魏是三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魏蜀吴三国称帝背后有啥依据?
依据就是根据历史记载,曹魏被司马家族夺取了政权,这也就说明了虽然曹魏政权夺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还是没能将国家发展下去,也说明了国家的存在时间很短。

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争霸,为什么魏国占据上风,最终一统天下?
1人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孙刘都不买账但是不敢明着反驳,并且导致了当时大批量的人才投到了曹营,因为人们还是以汉皇帝为正统。这就是为什莫曹操一直不敢废汉。2地势。曹操在北,我国大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在野战战术上来讲拥有制高点的一方总是占有先机因为无论冲锋还是侦察都有优势。在江上...

为什么我国古代史上把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称为“三国鼎立”?
三个政权同时存在,所以是“三国时期”。那么,为什么要叫“鼎立”呢?鼎这个东西,在古代(商代就有了),是一种器具,类似于一个大锅。最早的用途就是大锅,后来演化为祭祀的礼器。鼎这个东西是三条腿的,每两条腿之间的夹角是120度,合起来正好一圈360度。三条腿平均分,站立很稳。三国时期的三个...

魏蜀吴 三国时期为什么那么出名
因为那是中国统一后的第一个乱世,第一个往往出名 当时群星闪烁,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文化繁荣,建安七子等开创了一个文化新时代 后世的人们对当时的能人异士进行了神话 明以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个国家灭亡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蜀国——政治:帝王懦弱,加上丞相诸葛亮事必躬亲,重点培养对象又多为荆州旧属和徒弟(姜维),所以朝堂之中权利过于集中,而且基本没什么不同意见。国力凋敝,据史记记载,蜀国当时人口不过百万,军力却保持相当的数量,官僚机构臃肿。平均十户养一官、五户养一兵;军事: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

河西区17599965607: 古代中国的国家和朝代的国号是怎么确定的比如夏商周为什么国号分别是夏商周.周朝时,诸侯国的国号又是怎么确定的.汉朝为什么国号为汉,唐朝为何国号... -
杜珍米非:[答案] 这里有很多种情况: 第一种最为古老,是夏商周(包括周天子不掌实权的春秋战国)的时候,天子只拥有京都附近的土地... 魏蜀吴,魏是曹操的王位号,蜀和吴是地名(蜀汉是算第四种继承类型).至于其他的,国号的重用有些有寓意的,有些恰好...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时期蜀汉国号是什么 -
杜珍米非: 国号是汉,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西晋统一后,为了维护西晋的正统地位,所以《三国志》的作者晋朝官吏陈寿便以曹魏作为三国中的正统王朝,因刘备所建“汉”的领土主要在蜀地,于是将其国称之为“...

河西区17599965607: 最后三分天下的是魏吴汉,还是魏吴蜀,为什么 -
杜珍米非: 整个历史下来,三国中当属曹魏国力最强,三国虽然说是三分天下,其实照面积来说,曹魏占了一半,而且基本上是属于中原、河北一带,那个时期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的;论人才方便,曹魏可谓人才济济,没有发生个断层,比如说蜀国,五虎将和诸葛亮死后,基本上没什么人才了,历史上姜维对曹魏的战争中基本上没有胜过.按时间先后顺势来看前期是魏蜀吴,后期便是魏吴蜀.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时期国号魏蜀吴的由来原因 -
杜珍米非: 魏的国号是当时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曹丕篡汉后,延袭下来作为国号; 蜀的国号其实是“汉”,刘备自称汉家正统,不会别作他号,称“蜀”是后人为区别“汉”而叫“蜀汉”,后来就简单地叫“蜀”了.西川是古蜀国所在,现在发掘出来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古蜀国的文物. 吴的国号是孙权的地盘是春秋战国时吴国所在,孙权的祖先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又是吴国的军师,用“吴”作为国号理所当然.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号是“蜀”还是“汉” -
杜珍米非: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自称是汉室的延续. 而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里为什么称曹操为魏,孙权为吴,刘备为蜀呢! -
杜珍米非: 魏的国号是当时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曹丕篡汉后,延袭下来作为国号; 蜀的国号其实是“汉”,刘备自称汉家正统,不会别作他号,称“蜀”是后人为区别“汉”而叫“蜀汉”,后来就简单地叫“蜀”了.西川是古蜀国所在,现在发掘出来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古蜀国的文物. 吴的国号是孙权的地盘是春秋战国时吴国所在,孙权的祖先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又是吴国的军师,用“吴”作为国号理所当然.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演义之三分天下(意思) -
杜珍米非: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基本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河西区17599965607: 在历史上三国中的蜀国不是以汉为国号吗!为什么不称蜀国为汉而称蜀呢 -
杜珍米非: 蜀汉(221年—263年),又称季汉,是三国之一,始于汉昭烈帝(先主刘备),终于汉怀帝(后主刘禅),共两帝.东汉末年汉室宗亲刘备延续 三国-蜀汉-全图汉室政权称国号为“汉”,后一度称为“季汉”.不过,由于西晋取代了魏国,为了维护西晋的正统地位,所以《三国志》的作者晋朝官吏陈寿便以曹魏作为三国中的正统王朝,因刘备所建“汉”的国土主要在蜀地,于是将其国称之为“蜀国”或“蜀”,其历史记载于《蜀书》当中,而不再使用“汉”这个正式国名,以致后来将之称为“蜀汉”. 希望采纳

河西区17599965607: 什么是两汉三国? -
杜珍米非: 两汉指:西汉和东汉.三国指:魏、蜀、吴. 1、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又称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西汉自前206年汉太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 刘邦在该年7...

河西区17599965607: 《三国演义》简介 -
杜珍米非: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