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后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为什么要退守长城?

作者&投稿:阚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个国家国土面积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小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国土面积越大,人口越多,粮食产量越大,军事力量,战争动员能力也越强

但是,明朝明宣宗在位时期,非但没有在永乐大帝在位时期明帝国疆土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张,甚至还放弃了一些领土

可历史证明,明宣宗放弃一些疆土之后,综合国力反而得到了增强,开创了“仁宣之治”。这是为何?

一、 永乐大帝的扩张

(1) 南征北战,明军威武

洪武皇帝驾崩之后,皇位直接传给了他的孙子,建文皇帝。建文皇帝登基之后的削藩行动严重损害了燕王朱棣的利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驻扎在北京地区的明军在燕王的率领之下,攻克南京,夺取天下。

随后,明成祖朱棣登基继位,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广大的东北地区,以及西伯利亚进行大规模的羁縻统治,东北甚至西伯利亚地区生活的部落人民纷纷派出使者,来到奴儿干都司表示对大明帝国的臣服。在南方,对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布政司,同样进行羁縻统治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让这片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政治被纳入到大明帝国的版图当中。而在永乐大帝在位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下西洋。

浩浩荡荡的郑和宝船,遮天蔽日的船帆,精神焕发的大明水师,所到之处,当地的掌权者纷纷亲自迎接郑和,献上金银珠宝以表示对明朝的臣服。当时的明帝国,已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帝国。

(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大明帝国,土地辽阔,兵强马壮,经济发达,副太平盛世的模样。真的是这样吗?永乐大帝在位时期,疆域确实是整个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但是为了守住这些疆土,就必须要派出军队进行驻扎,以防止敌对势力的入侵。

比如说,在交趾地区的交趾布政司,在长城以外的卫所,都需要军队进行驻扎。这些地区诚然会让大明的军队在进攻南方的土著或者北方的游牧民族时,那10%的时间里更加的方便,却要在100%的时间里,为这些军事防御设施提供补给以及财政上的拨款。这是非常不值的,因为永乐大帝在位时期,国家正是用钱之时。

永乐大帝在发动靖难之役,登基称帝之前,曾经是燕王,也就是驻扎在北京地区,守卫北部边疆地区的诸侯王,对边防事务甚是了解。登基后,明朝依然处于内忧外患当中。永乐大帝作为一位颇有手腕的皇帝,在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问题上,一向强硬。

其中,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最为著名,史称“五征漠北”。前几次成果斐然,大明军队甚至在斡难河边安营扎寨。但是同样的,庞大的军队,庞大的作战计划和后勤补给,让整个大明帝国陷入到严重的财政负担当中。还有郑和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但是“薄来厚往”的外交政策同样增加了 财政赤字。

二、 仁宣之治,修养生息

(1) 退守长城,退出安南,再无下西洋

明宣宗即位之后,首先解决了藩王叛乱的问题。让大明帝国得以安定下来。之后,明宣宗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震惊的决定——退守长城,放弃交趾布政司。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非常软弱不能理解,此外,郑和下西洋也是在明宣宗在位时期彻底停止的。这是为什么?大明衰落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永乐大帝在第五次远征漠北当中驾崩,太子朱高炽灵前继位,史称“明仁宗”。开始,明朝的国家战略方针就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战略上的收缩,以及将国家中心转移到治理内政,休养生息当中了。

这点在《大明风华》当中也有所体现。永乐大帝在后几次远征漠北的战役当中没有取得太多的战果,反而耗费了大量的赋税,太子在朝中对永乐大帝第五次远征漠北的建议,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前面已经讲到,永乐大帝虽然将大明帝国的疆土扩张到了空前的规模,可这些地区不是蛮荒之地,就是为瘴气所笼罩的丛林。统治这些地区非但不能够补充家国财政,反而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这点是完全得不偿失的。郑和下西洋的彻底停止也是这个道理。

(2) 休养生息,政治清明

明宣宗放弃了许多疆土,那么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休养生息

一直以强者的姿态向外展示虽然可以让大明帝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提升,但这个提升并不明显,并且是以消耗国家财政作为代价的。

停止下西洋,放弃交趾布政司,停止在交趾和云南的采办活动,虽然看起来是大明日渐衰落的表现,可这也实实在在节省了国家的财政支出,缓和了财政压力

在政治上,明仁宗和明宣宗和任用并且重用当时在朝廷上以贤能著称的“三杨”,作为自己的内阁大臣,帮助帝王处理政务。

另外,明宣宗在位时期还使用铁腕,对冗余的统治机构进行裁撤,对有贪腐,违法,尸位素餐等不法行为的官员进行惩办。

一时间,许多贤能,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纷纷得到重用,政治局势一片清明。

至于在民生上,明宣宗甚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对苛捐杂税进行削减,减轻农业负担,同时还大力发展小农经济。

由于明朝所在的年均温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全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小农经济是帝王的统治基础,所以发展农业也是民心所向

(3) 奉大明为共主

战略上的收缩并不意味着明朝对外的姿态有所放低,作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中原王朝,明朝从来没有对外割地赔款,宁可“君王死社稷”,也绝不让出一草一木。这点在针对瓦剌的军事行动当中显露无疑

永乐皇帝在位时期,就一直着手解决北方地区游牧民族对大明边境地区的袭扰问题。

五次远征虽然沉重打击瓦剌,但是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麻烦的邻居,威胁一直存在。明宣宗即位之后,对大明的边防事务也甚是上心

对边关的总兵大臣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设置常备军以时刻应对瓦剌的进攻等措施都是明宣宗为加强边防而实施的一些措施

在面对瓦剌对大明的大规模进攻时,明宣宗御驾亲征,消灭了大量的瓦剌主力,甚至还一马当先,消灭了敌军统帅

瓦剌震恐,献出宝刀,纷纷向大明表示出臣服,举解决了长期以来边境问题。

所以,大明的明宣宗之所以在放弃大量土地的情况下,还能够创造出明朝的盛世,重视经济的稳定发展,政治格局一片清明,军事力量强大是关键。

所以,即便放弃了一些土地,但是让大明帝国更加的强大




即位后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为什么要退守长城?
二、 仁宣之治,修养生息 (1) 退守长城,退出安南,再无下西洋 明宣宗即位之后,首先解决了藩王叛乱的问题。让大明帝国得以安定下来。之后,明宣宗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震惊的决定——退守长城,放弃交趾布政司。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非常软弱不能理解,此外,郑和下西洋也是在明宣宗在位时期彻底停止的。这是...

开创“仁宣之治”的朱瞻基,为何被称作“蟋蟀天子”呢?
但不管朱瞻基做了些什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开创了一个盛世,那就是"仁宣之治",这期间政治清明,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仓库充实,可以说朱瞻基不仅仅是一个守成之君,他不但继承了朱元璋开创的基业,还革除了洪武时期的一些弊政,整个大明帝国在朱瞻基的手上空前的强大。然而,就是这样...

蟋蟀天子是谁
朱瞻基。实际上,这位“蟋蟀皇帝”朱瞻基是一个开创了“仁宣之治”的贤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因为喜爱斗蟋蟀,而被世人戏称为“蟋蟀皇帝”,但他在玩蟋蟀的同时,治理国政也很有一套。在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树立了个人威望政局趋于稳定,并且延续了明...

开创“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究竟是怎样英年早逝的?
洪熙帝朱高炽: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朱棣嫡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继皇帝位,结果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猝死,享年47岁。宣德帝朱瞻基: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2月9日),朱高炽嫡长子。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宣德...

怎么看待明仁宗朱高炽的远见和谋略?
朱高炽作为明朝第四位皇帝 ,在青年时代为燕王世子时,已经在 “靖难之役”中防守北平,稳定后方,辅佐其父朱棣最终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劳。为太子时期,朱高炽 “六次监国”,保障朱棣远征蒙古后,明廷内部的稳定,在朱棣的政治平衡大局中尽显政治才能 。 即位为明帝时期,朱高炽实施仁政,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大好开端,对此...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1425年朱高炽猝死于钦安殿,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仁宣之治是哪两位皇帝的功劳
这一时期,吏治清明,边防安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比照西汉时期出现的“文景之治”,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仁宣之治”明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在明太祖时期便被立为燕王世子,于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由于要进行北伐及谋划迁都之事,明...

明朝的仁宣之治指的是什么?
明朝的仁宣之治指的是明仁宗和明宣宗两位皇帝在位的时期所出现的政治盛世。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两位重要皇帝,他们共同开创了明朝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政治方面,仁宣之治时期,明朝的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明仁宗和明宣宗...

开创了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给时代留下了什么隐患?
朱瞻基稍长之后,朱棣聘请名师教导,出征时并将朱瞻基带在身边教导军事。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十三岁,被朱棣立为皇太孙,确定了接班人的地位。前面说了,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因此作为不多,史称的“仁宣之治”则主要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功劳。关于盛世的...

...明宣宗朱瞻基好玩乐,他们二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 ,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然而明仁宗朱高炽仅在位一年便驾崩了。他的儿子宣宗皇帝朱瞻基也仅在位十年。父子二人总共在位...

周口市18716666466: 明宣宗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 -
门榕冻干: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为皇帝之一,朱瞻基在位期间,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期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经济、农业等得到空前发 展.后世的史学家将“仁宣之治”与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相比,极度肯定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政绩.此外,朱瞻基本身也是个文化人,喜好丹青,同时也是明宣宗时期 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这样一位有作为、有才情的皇帝,本该是史学家们争相吹捧的对象,但是有野史记载,明宣宗喜好斗蟋蟀,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 因而,在一些野史或者是文学作品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作者们常常将明宣宗称为“蟋蟀皇帝”.但是,这个名字着实不好听,所以也只能见于野史、文学作品里面的记 载.

周口市18716666466: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门榕冻干: 因病离世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他在位期间是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周口市18716666466: 明朝的皇帝是谁? -
门榕冻干: 1.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年号洪武).定都南京. 2.明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建文 ) 3.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 ).迁都北京. 4.明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洪熙 ) 5.明宣宗-朱詹基,在位...

周口市18716666466: 得人心的皇帝 -
门榕冻干: 大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他和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接受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了对交址用兵.他与明仁宗统治的时期并称“仁宣之治”. 《明史 九卷 本纪第九》评价他说: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周口市18716666466: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门榕冻干: 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

周口市18716666466: "仁宗之治"是指哪两位皇帝? -
门榕冻干: 是仁宣之治: 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周口市18716666466: 我要明朝皇帝谱 -
门榕冻干: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

周口市18716666466: 明朝第五位皇帝? -
门榕冻干: 明宣宗 宣德皇帝——朱瞻基

周口市18716666466: 明朝为巩固政权做出了哪些举措而开创了仁宣之治?
门榕冻干: 明朝仁宗、宣宗时期,吏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仁宣之治”.在仁宗和宣宗两朝( 1425 - 1435 ),明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国家政策由洪武、永乐时的严急趋向平稳,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从各方面来求得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在政治上,确立了内阁制度.阁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均为贤臣,深受仁宗和宣宗信任,另有蹇义、夏原吉等名臣都尽心辅佑皇帝.对不称职的大臣则予裁汰,对宦官控驭严厉.在经济方面,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停止朝廷不必要的工程劳役,减免一些地方的赋税;重申栽种桑枣旧令、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加强扩大统治基础.此时周边形势也比较安定.在王朝内部,平定了朱高煦叛乱.仁宣时期因此呈现出升平盛世景象.

周口市18716666466: 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
门榕冻干: 明朝皇帝的寿命都不太长,历史学者认为他们早死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家族遗传,身体虚弱;第二点是吃丹药伤身;第三点是劳累过度.朱瞻基,朱高炽的长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