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为什么会被人说成纸上谈兵?混淆视听的人往往走不出逻辑误区吗?

作者&投稿:穰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可能是世界军事史上永远都无法回避、跨越的巅峰大战。首先,双方直接投入战场的人数高达一百万多人,这是冠绝古今的;其次,这样摆开车马,明打明地打灭国之战将军事战争的热血属性发挥到了极致;然后,这是真正的一战定乾坤,这一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定下了基调;最后,这一战是很多人的巅峰战,比如说白起,比如说赵括。

对于中国的历史迷来说,长平之战同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几乎集中所有关于军事和政治的要素,有热血、有激情;有阴谋、有战略;有决断、有战术;有因果、有报应;有刺激、有悬念;有愤怒、有惊叹……秦军胜而坐拥天下,赵军败而跌入地狱;白起胜而登上神坛,赵括败而沦为笑柄。

这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大战,有很多理由值得让人铭记,实在是太让人荡气回肠了、太让人热血沸腾了。然而,每次谈起这场大战的时候,我的内心里都有一丝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不是为古人而悲春伤秋,而是为今人而深感失望。

因为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用“纸上谈兵”这个笑话式的成语来标签化此战之中的赵括,这种肤浅的历史观是对历史本身最大的不尊重。

长平之战之始末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脚步都无法阻止的大背景下的。当时的秦国在著名的宣太后和丞相魏冉相继离开历史舞台之后,秦昭襄王嬴稷真正成了那个独掌权柄的男人。

一个有能力、有野心而且有家底子的人掌握了权力之后,一般都会把自我证明和自我炫耀的步子迈得更快。大家要永远记住这个道理,最有发泄欲望的人永远都是那些压抑太久的人,最想自我证明的人永远都是那些曾经说话不管用的人,别看到爱就鼓掌、看到光就献花。

宣太后和魏冉这两个人是秦国的贵人,抛开那些细枝末节,这姐弟俩对大秦帝国的成型是劳苦功高的,可惜历史和秦国都不再需要和珍惜他们了。

点燃秦昭襄王心中那股男人气概的人是范睢,这是一个能人,也是一个小人,就是他挤走了魏冉,害死了白起。但是,他为秦昭襄王提出的“远交近攻”政策也又确实符合当时秦国国情的需要。


彻底“自由”的秦昭襄王终于要彻底放飞自我了,有他妈和他舅舅前后长达40年的积累,此时的秦国就是一个家大业大的土霸王,只要你不作得太过分了,偶尔出去欺负一下邻家姑娘,别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的。任何时代,都是凭实力说话的。只有实力不济的人才会希望对方和自己讲道理的。

此时的秦国早已跳出了关中平原这个四塞之地的制约,相当于老虎出闸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一辈子首鼠两端的韩国,韩国因为码头位置好,经常威胁、讨好秦国和其他五国,并靠这个生存。没办法,实力不够的人,有时候就必须要卑微地生活。

但是,我们通过韩国的命运也要明白,与虎谋食,自己迟早也会成为老虎的腹中餐的。秦国连当二鬼子的机会都不给韩国,直接就把韩国往死里打。

韩国哪经得起这种狠手?很快就只剩半条命了。人性,是很矛盾有很复杂的,往往最有骨气和最没骨气都是直面生死的时候。在秦国拿下了野王,将韩国南北截成两段的时候,一看秦国没有罢手的意思。韩国上党郡的最高领导冯亭和一众官员血性蹭蹭地往上涌,我是打不过你,但我不想便宜你,老子投降,投降赵国气死你。

冯亭投降赵国的选择确实是当时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一来韩国确实保不住了,二来他选择的赵国确实有血性也有一定的实力,而且对他手里的上党地区很需要。有了韩国在上党地区的领土,赵国就能保证在黄土高原的领土完整性,就能有效地实施抵制秦国的战略计划。

而且,这也确实能刺激秦国,秦国打韩国,最想吃的一块肉就是上党地区,当年的阏与之战的驱动点就是上党高地,赵国拼死要打,就是想把秦国赶出这个“三八线”。所幸,赵括的老子赵奢为赵国争了一口气。


面对革命老友韩国的情况,赵国很犹豫。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但是惹火烧身的恐惧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得了的。此时赵国的领导人是刚刚继位不久的赵孝成王,他就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宗室贵族赵豹就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关门过日子吧。但平原君赵胜却觉得关门不关门,咱的好日子都到头了,还不如狂欢一把,搏一搏,不死又过年。

窃以为,平原君的建议是对的。因为当老虎靠近你的时候,你永远不能幻想老虎不吃人,并以此来逃避灾难,还不如集中力量去勇敢面对。赵王最后也采取了平原君的意见,接受韩国的投降,上党和赵国领土连成了一片。


老子杀猪你吃肉?秦国果然很生气。于是,把赵国列入了死亡名单。不对,其实赵国本就在秦国的死亡名单里,只不过秦国给它加粗加黑、重点标注了。回家准备了一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倾尽全国40万兵力杀向了赵国。率领秦国这支有史以来最大军团的是一个叫王龁的秦军统帅,时任左庶长。

虽不出名,但应不错的一个人,至于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此时毫无安排,大概率还在因为魏冉的影响坐冷板凳。

秦国这台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标准化作业一样,只要领导者不是一个太无能、瞎折腾的人,基本不会出什么大毛病。很快,秦军就势如破竹地拿下了西上党,并迅速向以长平(今高平市)为中心的东上党进发。赵国上空的危险气息越来越浓了。


老将廉颇临危受命,奔赴前线。而赵括也因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关于赵括更适合为帅的声音在赵国开始冒出来了。大家不要诧异,觉得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久经沙场,老成持重,而赵括虽有名声,却毫无经验。这有什么好争议的?

但是,如果靠排资论辈就能解决选帅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赵国当时的考虑是有原因的,因为廉颇是“胡服骑射”时代的将领,他擅长的是骑兵作战,他所有的战绩也是靠骑战积累起来的。而上党地处高原、千沟万壑,并不适合骑兵作战,主要作战力量必须是步兵。

廉颇被人质疑是合理的。另外,赵括这个人是真有才、有名、有胆的。具体后面大家可以看得到,这里只解释一个逻辑基础,赵括在这个生死关头被拿来和廉颇作为第一人选的参考,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赵国上下都被赵括洗脑了?


廉颇手里的筹码也是赵国的全部家底——四十多万人。他选择了上党地区的长平作为防守迎击的主战场,凭借险要的地形布置了三条防线,分别是空仓岭防线、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防线,层层设防。这三道防线的逻辑是:第一道防线缓冲,第二道防线坚守,第三道防线后勤,算得上是可圈可点。

结果第一道防线只守了三个月便被如狼似虎的秦军给突破了。这让廉颇有点蒙,都说秦军猛,但也没想到这么猛!但是,人老成精是有道理的,廉颇马上想到了应对方案,决定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搞消耗战。不跟你打,我就跟你耗。

廉颇的这一决定太狠,把两个国家都弄出内伤来了,都难受,但又都说不出口。使劲憋着气,看谁先顶不住。秦军是异地远征,补给方面自然要困难得多,而赵军虽是本土作战,但长平地处高原,后勤问题也不容易解决。而且,从家底子的厚实情况来看,赵国本身跟秦国有不小的差距。

就这样,双方在丹水展开了漫长的对峙。两个国家、近百万的参战者、还要外围无数双盯着战局的眼睛,顿时全部静止。沉默的丹水两岸上空,空气中弥漫的是可怕的寂静。


这种关乎生死的僵局,是最考验领导者的心态的。我们平常老是说要修心静气、要撑得住,是不是觉得好像都没啥用?觉得没用就对了,因为这种修炼就是为你面对大场面做准备的,平时哪有那么多大场面。

最先受不了的还是赵国,口头上可以不认输,但是实力上却做不了假。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是以耕养战、以战养国,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农民和战士。虽然路途遥远消耗大,但是人家承受能力真的强很多。

赵国却逐渐有一种身体要被掏空的感觉了。赵孝成王坐不住了,不能当亡国之君啦,我要亲自上前线。但他两个宠臣楼昌和虞卿劝住了他,您别去了,您去了也帮不上忙。一个好的下属,永远记住,劝领导别瞎掺和都是对的,这是两个人做得好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他们劝领导别瞎掺和,自己却瞎掺和。别觉得“见不得领导着急”的下属都是好下属,往往坏事的都是这种下属。赵王最后在楼昌的建议下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


秦国一看,乐坏了,机会来了。把这个事广而告之,既瓦解了赵军的斗志,又稀释了其他势力救赵的心思。所以,高手过招,没有把握就不要乱出招,因为你不出招虽然憋得慌,但一出招就会被人抓到破绽。难受永远比失败更可贵。

秦国通过赵国自己送过来的宝贵信息,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关键点——把油盐不进的廉颇弄下去。于是,秦昭襄王拨给范睢一笔巨额专项资金——24万两黄金,专门用来组织一批煽风点火的人,主要散播的有两点意思:一、廉颇是孬种,是奸臣,不管赵国的死活,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好日子;二、咱大秦帝国战无不胜,从来不怕谁。


就这样,赵括带着赵王的殷切期待和自己的踌躇满志,闪亮登场了。而秦国也像闻到血腥味的狼一样,彻底地兴奋了,偷偷地把主帅换成了大杀器白起。

赵括上任之后,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换掉了此前廉颇的老部下,提拔了一批少壮派,这个可以理解,一个人一套班子,这是咱中国人的老规矩。但这么雷厉风行的赵括并没有立刻出击,而是一直在整顿军务,从这一点来看,赵括也真不是一个草包。

秦军一看赵括并不是一个年轻气盛、轻举妄动的人,于是决定跑出一点诱饵,我不就信你一个年轻人定力这么好?于是,秦军率先进攻,并被赵括打败。这个消息让赵国上下一片欢腾,还是后生可畏啦,赵括好样的!


赵王大喜,一边嘉奖赵括,一边命令赵括全线出击、速战速决。领导发话了,而且赵括觉得乘热打铁也没什么毛病。于是,赵括下令赵军全部精锐渡过了稳固的丹河防线,与丹河西岸的秦军展开激战。赵军再次大胜。

赵括继续突进,追杀秦军。一直追到了秦军大本营,并迅速展开了攻击,赵军和秦军在营垒间展开厮杀,一直到此时,赵军仍是占上风的。

杀神白起终于开始收网了。他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绕到百里石长城后,突袭赵军,攻下了本该无比坚固此时却仅有少数人驻守的长平关,随后又向百里石长城防线上的故关发动攻击,堵死了赵军连接邯郸最为重要的关口。

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则准确的穿插至赵军的前后两军之间,将赵军的主力部队与后勤补给部队一分为二,截断了赵军主力的粮道。

这样一来,仗就好打了。如果你赵括不能三下五除二地弄死我,你就玩完了,因为你现在是孤军深入。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有人说40万秦军对40万赵军进行包围,这是在开玩笑吗?还真不是,你比如说,10个人在野外要围住10个人很难,但10个人要把10个人堵在一间屋子里真不是什么难事。


赵括得知被围后,急忙率军突围,对秦军阵地发起猛攻,但是白起咬牙坚持住,秦军败而不破,赵括也一直冲不出去。面对赵军的不断突围,秦军的伤亡是极其惨重的!有多惨?用白起后来对秦昭王的汇报来说就是“伤亡近半,实为惨胜”。

赵括并非无能,但还是太年轻,年轻人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韧性信心。一看突围不成功,精疲力尽的赵括犯了他长平之战可能唯一一个错误——固守待援。你待啥援?谁来救你?人家拼了老命也不让你冲出一个人,你的消息传得出去吗?你辛苦了,休息一下再战?

敌人不辛苦,敌人不刚好也休息了?如果赵括能够理解他的父亲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念,或许这场战争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白起就比赵括经验丰富多了,一边派轻兵骚扰,不让你休息;同时派人回国找增援,补充有生力量。秦王一得到消息,血脉贲张,兴奋地不行了。亲自赶往河北,下令河东河内,都给我把刀拿起来,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升一级军爵,全部给我赶赴前线打赵国去。

秦国在当时的战争动员能力是独一档的,其他国连他的背影都看不到。秦国增兵多少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毫无疑问,这些人成了压垮赵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平大包围,一围就是四十多天。这四十多天里,其实赵括展现出了一个优秀统帅的素质。能在40多天的死亡威胁中保持军心不乱,这就是非常牛的统帅能力。而且,赵括能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始终让对面的白起保持高度紧张,这也十分了不起。

被围的第四十六天,赵括决定最后一次突围了。毕竟已经人吃人了,再不殊死一搏,不光难逃一死,还后患无穷。突围过程中,赵括也再次展示了他的优秀军事素质,他将部队分为四个梯队,轮番冲杀,循环往复。他本人在突围过程中被射杀。他死后,赵军投降了,近百万人的长平之战终于落幕。

长平之战的逻辑误区

1、赵孝成王选择接收韩国上党地区,从而直接引发了长平之战,到底错了没有?其实没错!因为秦国意在统一天下,所以不管你惹不惹他,他都会要揍你的。我们经常说要与人为善,要少惹是非,但这有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就是这个人是可以避免成为敌人的,否则,把好牌都让给敌人了,最后和敌人一局定输赢,那是愚蠢。

2、赵国讨论廉颇和赵括谁更适合为主帅有没有道理?真的有!在战争中,主帅的气质和调性和战略目的相不相符是很重要的。步战派骑将,攻战派守将,都会影响效果的。你得明白你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再因此派兵遣将,这才是高手。

赵国当时要决心打消耗战、防御战,选廉颇是对的,如果赵国当时决定打对攻战,把赵括拿来讨论和选择,是没有毛病的。遗憾的是,赵国当时的战略思想并不明确,典型的走一步看一步。


3、赵括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通过上述的介绍,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历史上有名不副实的人和事,但大多数人的名都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赵括和他爹讨论兵法时,他爹都说不过他。这件事被后世很多人当作笑话看,说他华而不实。

从长平之战的过程来看,人家也是可圈可点的。所以,不要无理取闹地去嘲笑一个失败者。有人会拿赵括父母以及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来说事,这个其实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大多数父母都喜欢给优秀的儿子找毛病,因为这样能让他保持清醒。

而蔺相如是基于人性的经验在点评,年轻没经验,容易心浮气躁,这也没毛病,但不能因此否定赵括的才华。


4、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战术发挥有没有毛病?大问题没有,小毛病不多。赵括的统筹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都在长平之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有所质疑的人,就问你一句,你刚参加工作,就直接让你去管理一家40万员工的大公司,就让你去打一场关乎国运的大仗,你能保证做到赵括的一半这么好吗?

先稳定局面,再换岗换人,然后伺机而出,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地贯彻国家和领导的意志。人家真的是一气呵成。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柔韧性不够,缺了一点死磕到底的意志。至于为什么会被白起切断后路,这个说来话长,还是战场形势决定的。都把底牌亮出来了,梭哈的时候到了,其实没有必要保留筹码了。

至于为什么不分兵出击?也是如此,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时候,分兵出击容易变成添油战术。总之,赵括还是太年轻了点。

5、赵括最后为什么不该转攻为守?这里解释一下,我们经常所说的防御是为了什么?安全,保证了安全是图个啥?希望。那么希望都没有了,还有必要防御吗?此时,反而只有死磕到底才有希望。人不是不应该低头,而是要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内低头。我们通常所说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其实就是类似的道理。

赵括之所以背上千古骂名,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败家,一战把赵国的家底全部赔进去了。这是人性的最大误区,喜欢给失败者找罪证。

纸上谈兵的嘲讽暴露了什么?


赵括成了历史上最惨的背锅侠之一,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他被黑得无与伦比。后世甚至专门发明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来嘲笑他。这其实充分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很多人逻辑上的肤浅。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大多数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并不清楚前文的来龙去脉也没有走出上述的逻辑误区,他们仅仅是把历史当做故事看,只看表面,只看结果。唯现象论、唯结果论,其实都是我们理解生活的大忌。


越是肤浅的人,越是容易被人调动情绪,而且容易被一种固定的情绪给锁死,失去灵性,失去理智。所以,崇拜成功者可以变得毫无理由,批评失败者也可以变得毫无理由。这是一种自作聪明的心理在作祟,因为崇拜成功,对的几率大一些,而批评失败,错的几率小一些。

当然,我不是说赵括这样的失败者不能批评。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最后把批评变得无理取闹。

通过大家对赵括“纸上谈兵”的嘲笑,其实也暴露了人性都是不务实的。夸人、骂人都是很容易走向夸大其词的一面的。仔细反思一下,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赞美领导、批评下属,有多少成分是客观、公正的?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提出了什么理论?
孔子也是因此而对齐国的田成子等人持否定意见。因为虽然他们行“仁政”,但是骨子里是一种不尊礼,不按秩序办事的。是“在其位而谋其政”。是大不敬。孔子也主张“法治”。孔子不是东郭先生,后人的讽剌是站不住脚的。儒家主张仁被人说成了东郭先生。其实不是的。孔子主张的核心思想是“礼”,而仁只是一种...

1986年的世界杯,为何被说成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这一年的世界杯马拉多纳出尽了风头,是球队的灵魂所在,这一场的他连过六人,独一无二的表现使他被载入了历史。这次世界杯中马拉多纳不仅收获了冠军奖杯和金球奖荣誉,他的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也被载入了史册,这一场比赛中一个人享尽了世界杯的荣光,在这一届世界杯中,马拉多纳受侵犯多次,也是突破了...

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成语
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 【出处】【解释】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害怕“被人说”,就是你一直“能力差”的罪魁祸首
害怕被人说,所以犯一次错就换一个地,注定无法成长。 害怕被人说,所以有工作机会也不敢去试,你要如何养活自己? 害怕被人说,所以总是想东想西,干嘛活得那么累? 别人会说你,是因为你工作差劲。你不想着提升能力,而是考虑要不要离开,换多少份工作都会重蹈覆辙。 有折腾的劲,不如拿来好好琢磨怎么把工作做好。

《将相和》里面的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

为什么说表子无情,戏子无义?
为什么说表子无情,戏子无义? 只能写100字,我简单说说,1. *** ,天天被人上,看的透了,认为情事假的,2.戏子,扮演角色,要演的好,就要感情带入,演的多了还能有,节,义?自己想想都明白的,古人看不起 *** ,戏子是因为,贱,淫,不义,不孝 戏子无情什么意思.? 戏子,顾名叮义,就是演戏给别人看的,不能...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什么意思
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的第一回章节名称,意思是:此回书,通过楔子铺叙创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的示例用来隐喻全书的中心思想。“楔子”是元杂剧的专业术语,用于剧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或者说引出正文或是为正文做铺垫。常常用于概括剧中人物形象,交代剧目内容。在这里即指回目序言。此处的名流...

为什么社会上算命的人说得那么准?
而且很多受过算命先生“指点”的人,都会被算命先生未卜先知的预见力所征服,觉得算命先生说的非常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算命先生真的能够洞察过去,预知未来吗? 心理学家对算命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够说的如此之准,其实只是利用人们的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把人们引入自己的“陷阱”之中...

如何穿搭能“漏”肉肉,但也不会被人说轻佻呢?
还有你可以悄悄的露一点后背显示出你后背的轮廓,当然这样不要大片大片的露,而是若隐若现的露一点。比如一些露背的裙子,还有露背的背心运动背心,既可以完美的遮掩肚子上的肉肉,又可以把腰伸展现的无比性感,简直不要太诱人,同样也不会被人说成轻佻。其次就是我最爱的v字领了,只要你能把握好度...

王一博:希望以后说我搞笑的少一些,为什么很多人说他搞笑?
搞笑的是王一博不承认自己很甜,还说自己很喜欢“痞子王”的昵称,喜欢别人喊他“酷盖”。王一博很喜欢怼怼,他把“北鼻”硬说成“卑鄙”还沾沾自喜自己很聪明,他对希望骑着摩托车娶她的粉丝们说“换别人吧你们”,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怕鬼...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此人一战打的秦国二十年不敢出兵,为何会被世人误会千年? -
函磊扶严: 赵括的失败不只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赵国战略战术的失败.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上主要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秦国和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经过变法已经是非常强大了,秦国的国力也在六国之上.而赵国之前能得到的局部胜利,...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战国时不是没有纸吗,为什么说赵括是"纸"上谈兵 -
函磊扶严: 纸上谈兵,最早出自《史记,但史书上也没提到纸,是我们后人总结出来的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为什么赵括熟读兵书却落个纸上谈兵 -
函磊扶严: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摘自百度百科网上的另一种思想认为:蔺相如不给赵括领兵出征的实践机会----赵括从来没有独立为将,多数战功是当“军师”得来的,也就是说没有多少统军经验.他当然只会纸上谈兵了.望采纳!!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
函磊扶严: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战到今天,他足足被人们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2000多年,被人们嘲笑了2000多多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
函磊扶严: 导致他最终失败的“纸上谈兵”占重要. 战场上瞬息万变,不知道变通就是死. 另外,赵括重理论,不讲实际,这点他的家人是了解的.没能给他警钟 秦国连续数代都没有“昏君”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白起没实力会成为“大将”嘛,自身实力加上实战经验. 白起长平之战赢得话只能这样算——实力+经验+运气(遇到赵括)=胜 而赵括实力-经验-运气=输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在赵括的年代没有纸,但成语为什么叫纸上谈兵?应该是竹上谈兵吧? -
函磊扶严: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吗?没有作实战能力
函磊扶严: 我觉得不是. 以前不了解他的时候,觉得他自大,目中无人,认为自己熟读兵书,所以很骄傲.其实不是.我想,如果赵括当时打的第一场战争不是长平之战,而是一场小战争,哪怕他输了,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在今后改正,或许还...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是什么人把赵阔,马谓之类的人说成是纸上谈兵 -
函磊扶严: 是赵括、马谡吧,才学经验要同时有,这是必须的,当然运气最重要,很多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才能等人身素质,要更多地考虑“天命”.这两人命不好是一定的,但争强好胜,在关键时期过高估计自己,主动要求出战,确是自寻死路.当初蔺相如劝赵王说赵括纸上谈兵,但赵王听信了受秦国买通的大臣的话,所以用赵括;诸葛亮不用马谡,但马谡强请,不得已用了,不用的话又会生别的麻烦.所以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绝对是形容那种自视甚高的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
函磊扶严: 纸上谈兵虽然说的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的故事,但是纸的出现确实在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

本溪满族自治县14796894075: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函磊扶严: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