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次北伐,到底有什么意义,蜀国是三国中力量最薄弱的吗?

作者&投稿:阚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国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刘备的军事,他算无遗策,才智过人,为汉室基业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了军营中。关于他的一生,最受争议的恐怕要数北伐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
诸葛亮像
有一个说法是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帮助刘备光复汉室。因为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也就是他之所以出山,是为了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刘备已经死了,所以可以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帮助刘备完成光复汉室的遗愿。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诸葛亮是为了完成他对刘备的承诺。因为刘备死的时候,将刘禅托付给了他,让他代为照顾,同时还说诸葛亮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有余,能够定国安邦。如果愿意辅佐阿斗,就用心辅佐,如果不愿意,汉室的江山就拱手送他。当时的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的信任,表示自己愿意以死效忠。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就说过,想要统一天下,最好是先夺取荆州,在进攻西川,取一上将,从荆州北伐但是在诸葛亮出山实现自己的抱负,想要一展雄才时,刘备却为了给关羽报仇而攻打了吴国,破坏了诸葛亮的计划。等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实际掌权人,并于吴国结盟,共同多抗曹军。再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认为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夙愿了,所以才会出师北伐!
这三种原因说不好哪一种才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或许三者都有,但是随着北伐的失败,他的目的终究也是不能达成了。
诸葛亮北伐路线介绍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诸葛亮北伐是由于当时蜀国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为了平定其他的几个政权诸葛亮决定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打下一片江山,因此制定了好几个北伐的方案,也因此有了4条诸葛亮北伐路线,在这几个诸葛亮北伐路线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一个,这也是最长的一条路线。
诸葛亮画像
诸葛亮北伐路线的第一条路线是从成都出发,经过汉中到达天水,再从天水往西到西平关,这条路刚开始的时候失败了,由于手下将领指挥无能,诸葛亮被迫退回成都,而且第一条路线所耗费的时间也太长,诸葛亮从成都走到天水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再加上中国南北跨度比较大,生活在南方的军人们大多不熟悉北方,所以导致了这次北伐的失败。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了后来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事件,正是因为马谡玩忽职守丢了街亭这个地方,使得诸葛亮全盘皆输,整个计划都成为一堆泡影。
最后一条诸葛亮北伐路线比较短,是从西城到达汉中地区,诸葛亮的大本营在成都,从成都到西城仅需要3天的路程,所以诸葛亮从成都出发到达西城,然后再去了汉中,这条路线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对诸葛亮来说,这条路线是下下策,因为它明显不如前面几条路线节省精力,不过可惜第四次诸葛亮北伐也失败了。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了几次
诸葛亮是一个中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是三国中的名人。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有名的谋略之战,都是成功之战。但是,他也有没有取得重大成功的战役,就是北伐,他一生之中北伐了5次。
诸葛亮剧照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的春天,当时,魏国新皇帝刚刚上位不久,而蜀国国力却是在诸葛亮的扶持下恢复得差不多了,而且,蜀国也将南部平复的。所以,诸葛亮就开始北伐,采用了子午谷计划,这次行动中,虽然有人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但还是有所成功。
第二次距离第一次北伐差不多就是一年,当时,诸葛亮几乎是不战而胜,他仅仅用自己威名就将魏国的大将吓走,占领了两个郡。
而第三次发生在公元230年,这次的主动权是在魏军手中,是他们先发起进攻,攻打汉中,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地势,天气等的影响,魏军只能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围攻祁山,在此次围攻中,司马懿想先拖时间以便让蜀军耗尽粮草。于是,诸葛亮就用激将法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出战后一直战败,所以,司马懿就不再出战。此次战役是诸葛亮的部下因为对粮草的判断失误,提早将诸葛亮叫回而结束。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准备了三年,到了公元234年才再次出战。这次诸葛亮甚至劝服了孙权一起出战魏国,但是,孙权早早就被魏国打败了。只留下诸葛亮大军继续作战,这次战役又是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再次严守不战,两军僵持了上百日,最后,司马懿抓住诸葛亮生病而不能率军的机会,开始对蜀军发起进攻。蜀军无奈退兵。诸葛亮也在此次北伐中逝去。
从地理分析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那么为了取得下一次的成功,你肯定是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经验,争取下一次的成功的。学习历史也是一样,可以在前人的故事中学到很多的经验。那么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又是怎样的原因所导致的呢,从中我们又能学到些什么?
诸葛亮像
就北伐的地理位置来看,四川盆地位于秦巴山地以南,四面环山。也就说蜀国是易守难攻的,它跟外界的联系非常的有限,这样的状况其实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是可以避免受到战争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更大的弊端则是它阻碍了蜀国的对外扩张,交通闭塞导致粮草的运输非常困难,兵家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在打仗过程中的重要性了,想要长期征战,那么粮草已将需要得到及时的供给,但是蜀军的粮草运送都是一大难题,那么战争想要胜利就是难上家难了。
同时,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的蜀国,交通不便,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导致其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一群没有向心力的军队,在作战过程中是有高昂的士气的,更别说一致对外了。另外就是蜀地偏安一隅,远离战争中心,长期的修生养息,使得人们厌倦了战争,再这样的状况下,人们是严重缺乏尚武精神的,更别说是培养精兵良将了。
以上这些就是因为蜀国的地形所造成的战争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此人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可以说蜀国很多战役都是因为有诸葛亮的智谋才取得了成功,但是诸葛亮五次北伐却失败了,并且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死在了路途中,那么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因为什么呢?
马谡图片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诸葛亮为什么要杀他呢?又为什么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此人呢?这个人说起来在三国中也比较出名,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中的马谡。
马谡的军事才能非常高,但也因为这一点马谡刚愎自用,不肯听别人的建议,导致在街亭一战中失礼,重点是马谡在出发之前还和诸葛亮签订了军令状,这一失败,让诸葛亮即使也很心痛他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依旧还是执行军令,斩了马谡。当时整个军中都帮马谡求情,但还是没能改变诸葛亮的决定。那么为什么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此人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猜测,因为马谡是军事上的奇才,就连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马谡的谋略非常高超,重点是马谡非常年轻,如果诸葛亮不杀了他,马谡正好可以接任诸葛亮的位置,马谡死后,蜀国军事谋略上后继无人也是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个说法也只是一个推测,如果马谡不死,其他局面也说不定会随之改变,到底马谡活着,北伐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所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这个说法也没有办法考证了。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后代历史学家对待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这个问题共总结出了两个原因,一是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一招走错满盘皆输,马谡的玩忽职守让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个因素是因为后主刘禅懦弱无能,他不能给诸葛亮带来贡献反而拖了诸葛亮的后腿,使得诸葛亮5次北伐都失败。
诸葛亮剧照
其实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诸葛亮会治国,但不会治人,他虽然是智慧谋略的化身但是他在军事将领的任用上确实存在着不足,姜维等大将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但是马谡这种粗枝大叶的人却深受诸葛亮喜爱,最后丢了街亭造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侧面说明了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他不能够知人善用,对于马谡这种人也不能狠得下心去。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均遭失败。其实影响诸葛亮北伐的还有刘禅,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临死前把托孤大业寄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刘备要好好照顾刘禅,然而刘禅却不给诸葛亮争气,一直在后宫中寻欢作乐还拖诸葛亮的后退,使得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不能够成功,其实诸葛亮北伐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刘禅的荒淫无道懦弱无能。
除了这两个重要因素之外,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还应该包括其他客观因素,例如那时候蜀国实力还不太强盛,还不能够支持诸葛亮进行大举进攻,而且北方地区已经几十年没有经过战争,相对和平,政权也相对稳定,诸葛亮选择北伐的时机是不对的。

不能算最弱。。。要知道蜀国地理优越而且土地肥沃民风彪悍,时当年大秦帝国的起源地啊,这是出兵的前提,再主要时蜀国是什么蜀汉啊,是用汉朝的名义建立的所以肯定要打反汉的曹家不打名就没了,所以诸葛亮才逆天行事

题主有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诸葛北伐的意义!首先得声明,诸葛亮北伐没有七次,也不是演义里的六次(有一次是司马懿主动伐蜀,诸葛亮出祁山抵御)。所以诸葛亮北伐不过五次,其中较大规模不过两次,有一次只是屯守,并没出击,实际北伐总计不过四次,每次北伐之间,也是有间隔准备年数不等的,并非不停,是否有意义?一直有争议!在当时的蜀汉就有很大争议,按照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阐释:北伐是为继承先帝还于旧都,兴复汉室,王业不可偏安一隅。有人对此解释是:以攻为守战略,有其价值意义,主要有三:

其一、诸葛亮从国力、人囗、兵力上考虑,蜀国被魏国吞并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等被魏国吞并,不如主动出击,攻击魏国。在魏国领土上作战,消耗敌人的物资人力,在舆论上造势待变。战幕拉开制定计划,北伐中原先占魏国的大西北做为根据地,再慢慢扩大战果。北伐战斗打响之后,就有很多机会改变战局。诸葛亮要的就是在乱中寻找战机,占领魏国城池扩大战果。可惜的是,有几次机会都没有把握住。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遇到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诸葛亮北伐之路坎坷不顺,没有大的收获。

其二、征敌在本土之外,保证蜀汉政权的正常运作,要乱在别人家里乱。可把战线推前,并控制陇右一带,扩张领土,进而增强国力,陇右如果拿下,它的军事意义深远,战马资源、农耕资源,利于补给、易守难攻等优势太多太多。自然是通过北伐,一统天下。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对外是为了消耗魏国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以减缓北方的发展。对内是为了转移蜀汉内部的政治矛盾,使其团结一致。 

其三、制造做大做强的机会,机会不是平白捡来的,是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尝试的。当时蜀国要做大做强,只有等待中原(魏国)发生大的变化才有机会。那么中原怎样才有变化,无疑战争是最合适的。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蜀国的力量在魏蜀吴三国中毋庸置疑是真弱的一个。以下我从领土,人口,经济 ,军力四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一、领土

曹魏定都洛阳,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国土面积约为291万平方公里。

蜀汉定都成都,主要控制益州(蜀地),势力最为弱小,国土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

孙吴定都建邺,主要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国力居中,国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二、人口

人口本是孕育在土地上的。魏国是领土最多的,他的人口也是最多的,亡国时大约有66万户,443万人。

蜀国那是本来地盘就小,加上那时候的蜀地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亡国时大约有28万户,94万人。

吴国虽然地盘也不小,但是那个时候江南可不像是今天的江南,那时候算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所以人也不多,亡国时大约有52万户,230万人。至于为什么要说亡国时的人口那,是因为战争的时候人口基本是没法统计的,但是国灭的时候史书上都会有一个完整的统计。

三、经济

魏国是延续正统王朝,把自己的地盘当成一个国家看待,所以它是实行的正统王朝的经济方法,轻摇赋税,实行屯田等等,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经济也得以快速的增长。

蜀国是典型的军阀殖民的做法,军事永远高于一切,从建国到亡国都没有把蜀地当成一个国家好好的治理。虽然孔明想了很多办法来恢复经济,由于蜀国连年的北伐也消耗殆尽。

吴国既不是正统王朝,也不是军阀殖民,他是类似于诸侯王的家族式管理。加上北方由于连年打仗,北方的人口向南逃,就给江南地区带来了生产技术与文化,加上江南土地肥沃,所以经济还是可以的。到了三国后期,吴国的航海业更是发达,给吴国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增长。

四、军力

魏国军力最盛。大概有四五十万的总兵力,但是他要驻守的地方也多,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

蜀国那是本来就没啥人,所以军队大概就是10到13万左右,北线汉中5万,东线永安2-3万,成都各据点3-5万。

吴国那兵力也不多总兵力在20-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综合国力魏强于吴远强于蜀的。



诸葛亮七次北伐主要是想实现祖国的统一,虽然没法达到目的,但还是大大打击了蜀国的实力,蜀国虽然实力不是很强大,但是依据险要的地理位置还是易守难攻的。

匡扶汉室。蜀国是最薄弱的。因为蜀国的愿望就是匡扶汉室,必须北伐。魏国势力比较大。吴国占江东地利。

诸葛亮是为了梦想而奋斗,以兴复汉室为梦想自然是要不懈奋斗,而蜀汉自从在荆州失守之后就变成了最薄弱的。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选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诸葛亮简介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有哪些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

诸葛亮的故事,3-4行,急急急急急急,火速
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过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

出师表的赏析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

要有关诸葛亮的智谋的故事,不要古文的,100字
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四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司马懿为统帅督军抵抗,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食后勤有限,便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

请大家评论一下,谁能入选历史四大谋臣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

达州市18638241248: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意义 -
游燕愈风: 诸葛亮六次北伐,前后时间约八年,费力甚大,但是收效甚微.尽管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军事才能无出其右,但是由于蜀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的交通条件,粮草运输,军事行动,蜀国军民的保守心理、作战积极性不高,独当一面的战将缺失...

达州市18638241248: 诸葛亮数次北伐 是加速了蜀国灭亡 还是减缓蜀国灭亡 -
游燕愈风: 当然是加速灭亡,诸葛亮连年征战把国库都搞空了,到他死后国库余额不还不及刘备入蜀时一次赏赐给一个部下的数量,因此待魏国进攻时蜀也无力抵抗很快投降了.

达州市18638241248: 诸葛亮五次北伐成功几次,失败几次?对蜀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
游燕愈风: 诸葛亮北伐进行过五次,其每次失败的原因三国志中已交代得很清楚,不过另一方面来看,他未能成功北伐的原因应该有两点,第一个重点是他过早辞世,他若未死,还是能继续北伐,那么成败就说不定了,整个北伐战最终失败的是姜维而不是...

达州市18638241248: 三国:诸葛亮第一北伐的真正意义在哪 -
游燕愈风: 诸葛亮的这种大的战略格局是上上之策,可谓稳中求胜,虽然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蜀汉的兵力却损耗极少,所以第一次北伐的战略意义远比想象中的影响更深远!

达州市18638241248: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 -
游燕愈风: 我认为: 第一个原因,是“安内必先攘外”说.意思说当时诸葛亮认为蜀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来自蜀内部,内部的派系之争,使诸葛亮忧患重重,担心祸岀萧墙之内.在这样的清况下,他只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政策,就是对内依法治国...

达州市18638241248: 演义有感,诸葛亮数次北伐是否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
游燕愈风: 没有.第一,就内政来说,虽然蜀国国力在整个三国之中是最弱的,而且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声音也不少,但估计没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内政能力.诸葛亮数次北伐,在蜀国内部,并没有形成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民不聊生的景象.反而是诸葛...

达州市18638241248: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成果? -
游燕愈风: 第一次北伐时,一度占据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后来虽然失败,退回汉中,但是迁了一部分人口到蜀地.第三次北伐,攻占了武都、阴平两郡.除此之外,都没有什么实质性成果了.

达州市18638241248: 诸葛亮明知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
游燕愈风: 诸葛亮北伐的唯一目的就是在证明曹魏代汉是篡位,蜀汉才是正统,如果不打,就等于承认曹魏的正统地位,以攻为守只是附带的效果,绝不是目的

达州市18638241248: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诸葛亮为之献身的北伐事业有什么意义? -
游燕愈风: 我就个人评论下 不到之处请见谅 五月渡泸是为了平定南蛮叛乱的威胁 也就是所谓的平定大后方 对于北伐 1 有了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就可以安心出兵了 2 南蛮虽然没有太多粮草也没有什么资源 但是他们还是骁勇善战的 所以 也算是蜀国的一个后备兵库了 3 即使战事不利 也可以撤向南蛮处 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提出战略纵深 4 起码起到鼓舞军心和士气的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