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年是从庙堂到民间的祝福吗?

作者&投稿:泊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拜年说什么~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中国古代是如何拜年的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头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作“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关上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吃饱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这便是拜年的起源。各个朝代的古人都是如何拜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元旦朝会“高大上”

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自汉代以来,每年的新年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元旦朝会,不但京官从七品以上要参加,而且各地地方上的太守、通守以及驻守地方的留守、副留守等大臣通通都要赴京朝集。

汉代元旦朝会的首秀

汉朝前期沿用秦朝旧历,以十月为岁首。汉高祖七年的岁首第一天,天刚蒙蒙亮,新建成的长乐宫里早就陈列着各色旗帜、礼仪用品,为即将开始的元旦朝会做准备啦!从长乐宫往外看去,你会看到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排列,在礼官的指引下依次进入殿门,之后,汉高祖刘邦在侍从的簇拥下,进入宫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刘邦出身布衣,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元旦朝会,不免惊呼:“我今天终于知道作为皇帝的尊贵了!”不要怪刘邦没见过世面,实在是参加朝会的人数太多了,近千人,这其中还有很多人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后来,汉武帝时期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元旦朝会的习俗则流传了下来。

宋代异族不足怪

元旦朝会发展到宋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北宋时的大庆殿,去感受一下吧!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也是举行大典的地方,进入大殿,你会看到四名身穿盔甲、雄壮威武的“镇殿将军”分别立在大殿四角。等所有文武百官、各少数民族使者都到齐了之后,最尊贵的宋代皇帝才最后入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旦朝会,只见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袍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神情非常肃穆,而他的下方,所有人纷纷朝拜,声如雷鸣。

你别只顾着看皇帝,也看看那些奇装异服的各少数民族使者吧。就拿大辽的使者来说,他们头顶金冠,金冠的后沿尖长,就像一张大莲叶,身上的衣服是紫色窄袍,腰带上还系着金蹀躞(佩带上的饰物),让人眼前一亮。

清代排场大如天

来到清代,你会发现这时的元旦朝会更加气势恢宏,非常讲究排场。不但要演奏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等宫廷雅乐,还将步辇、黄盖等仪仗从太和殿檐下一路铺设延伸到午门外,北京城内从南门到北门都有彩旗护道,想那场面,比奥运会开幕式也不逊色吧!大臣们以及各族、各国的使者早早起床,为今天的元旦朝会做准备,他们沿着彩旗和仪仗装点的道路,集结在太和殿前。等皇帝一来,所有人依照品级高低,先后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一系列动作做下来,哪怕你体力再好,恐怕也吃不消,不过你马上就能补充体力了。

元旦朝会结束后,清代皇帝高兴地宣布要在太和殿设宴,这可是国宴啊,档次当然不会低。每次宴会大约要设宴桌200张,羊有上百只、酒有上百瓶,参与宴会的人更是将近千人。国宴虽好,但规矩也不少,皇帝的御用宴桌当然设在太和殿内的宝座前,而诸臣及外藩要按照严格的品级尊卑,分别在殿内、殿外两侧或丹陛(指宫殿前的台阶)上设桌。官员的地位高低,这时候马上显现出来了。

官场拜年花样多

如果你在古代身在官场,那么过年时官员之间的相互走动必不可少,除了多人参加的团拜,也有一对一的拜年,另外,古代的贺年卡——拜年帖也广为流传。

?团拜会清代盛行团拜会

清代春节时,京官之间盛行团拜,就是一项众多人聚在一起庆贺新春的团体活动。团拜其实是古代“元旦朝会”的延续,清朝时的团拜范围很广,按参加者的范围来分:有官场同僚间的团拜,有亲戚朋友间的团拜,也有老乡之间的团拜。

如果你是京官,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每年岁首同僚间例行的团拜活动,其规模有大有小,较大型的就是九卿和六部的团拜。虽说同僚间的团拜活动只是一种程序化的应酬,却是一个发展人际关系的良机。如果你从外地来京做官,可以参加同乡间的团拜活动。它就好比大学里的老乡会,当你过年想家时,能够彼此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也能缓解你的思乡之情。

团拜活动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我们知道的茶话会、团拜会还有每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联欢晚会都属于这种活动。

拜年帖长盛不衰拜年帖

不要以为过年送贺年卡是西方的习俗,其实在中国北宋时期就非常流行贺年卡了,只不过名字上有差异,宋代称为“手刺”“门刺”,明清称为“寸褚”“红单”,其实都是指拜年帖。古时交通不便,过年又很忙碌,加上亲戚朋友太多,不能一一登门拜年,送拜年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是宋代上层士大夫,那你可以给别人送拜年帖。当时的拜年帖是一张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的纸片,上面写有受贺人的姓名、住址,还有恭贺话语。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门前贴一个红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二字,专门用来放置拜年帖。

到了明代,拜年帖已经走进普通人家,但开始出现“过度包装”的弊端。比如有的拜年帖用红绫(一种红色丝织品)制成,上面撒赤金形成文字;有的拜年帖所用的材料是整幅织锦,上面的吉祥话语是预先织成的。

清代的拜年帖更为繁复,帖子上不但要署名,还要用印,而且有了专门盛放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种用料名贵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纹,甚至还装饰着金银等物。匣子里除了放一张拜年帖外,通常还会放一些古玩珍品、珠宝金银,甚至直接放银票。

过年时客人太多,有些大户人家会特设门簿一职,专门记录客人的往来和拜年帖。翻开门簿,在首页位置,你会看到四个虚拟出来的拜年的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人物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富贵有余、福寿延绵的愿望却是无比真切的。

民间拜年情意浓

民间拜年相比官场和庙堂,虽然也有一些礼仪和规矩,但更带有浓浓的人情味。

家族:家族内部把年拜

新年那天一大早,家族里的人就聚在一起,开始拜年了。自明清开始,拜年的要求是:首拜天地神只,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分次序互拜。传统的拜年手势有男女之别,男子作揖时,右手成拳,左手包住;而女子恰恰相反,不抱拳,只压手。如果你年龄小、辈分低,要不停地作揖拜年的话,那你不该烦恼反要庆幸,因为能得到压岁钱啊!在拜年之前,长辈们会先用彩绳把钱串起来,等你拜年的时候给你。

姻亲:姻亲之间互拜年

春节当然要走亲访友了,姻亲间的拜年可是拜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姻亲拜年也有一定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在姻亲间的拜年中,女婿拜岳家与甥舅之间的拜望受到特别重视,因为古代妇女在新年里,要遵守许多禁忌并且要操持家务,重视女婿拜岳家也算是对女性的变相礼遇吧。女婿去岳父、岳母家拜年时,当然要带上拜年礼物,进了门,要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在所有春节的习俗中,很多习俗都跟鬼神、祖先有关,不过拜年却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从庙堂到民间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像团拜、拜年帖等方式在今天仍能看到它的变体,而民间拜年习俗也更多地保留了下来。

(作者:卿云然)




2022年除夕夜的祝福短信
55、除夕拜年元芳忙,祝福由我代送上,飘飘洒洒到君旁,愿君接纳永收藏:一愿财源广,二愿体安康,三愿心情美,四愿幸福长,五愿忧愁散,六愿代代昌。56、绽放的烟花将喜庆诠释,火红的对联将吉祥写满,高挂的灯笼将幸福笼罩,香香的水饺将欢乐包裹,真诚的文字将祝福传递,除夕愿合家团圆,幸福美满!除夕快乐! 已赞过 ...

除夕暖心祝福经典文案大全
1. 除夕到,放鞭炮,嘻嘻哈哈开口笑;寅虎去,卯兔到,好运团团把你绕;事事顺,处处好,开开心心活到老;情谊深,传问候,祝你愉快兔年每一秒! 2. 除夕的最后一抹夕阳是我对你真诚的祝福,大年初一第一缕阳光是我对你衷心的问候,兔年第一声鞭炮声是我对你美好的祝愿,愿你兔年幸福快乐。 3. 我的祝福带着你的脚步,...

文言文拜字的用法
4.文言文中拜的用法:1、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 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手,稽手。——《书·召诰》。 传:“拜首,首至手。”拜送书于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 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

祭祖简介
祭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商朝,那时人们崇拜鬼神,尤其是祖先。丁兰的孝行,如以木为母日夜祭拜,也成为了祭祖习俗的象征。祭祖不仅包含了对祖先的崇敬,也是孝道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祖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民俗活动,如清明墓祭,被朝廷推崇并广为流传。祭祖的礼仪繁复,包括上香、读祝文、献酒等一系列仪式...

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广西人过春节的习俗
拜年之后,各家持供品到村边的庙堂祭神,祈祷新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村寨间有的举行赛铜鼓,有的几个村的男女青年相约到河滩或平坝对歌传情。这一天,除了接待外村来客之外,家族内不互助请吃。当天有的地方忌吃粽粑,认为开粽粑会引起田埂开裂漏水。并最忌争吵,人人都求和气、吉利。 (1)汲新水:又称挑伶俐水、挑...

歇后语大全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3、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有拜岁、开门炮仗、斋日、聚财、开年(开斋日)、姑爷节、拜年、烧门神纸、赤口、小年朝、羊日、路头神、开市、送穷鬼、挹肥、开市大吉、人日、捞鱼生、踏碛、年例、顺星、谷日、九皇会、天公生、开灯、灯酒宴、石不动、贺老鼠嫁女、子婿日、十二搭灯棚、做斋头、做醮、标炮、舞狮、飘色、游神、庙...

春节前的习俗
18、开灯、灯酒宴。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该日,男孩之父必购八角纸灯一盏,悬挂在祠堂或庙堂正中央,以求让祖先认识自己的子孙而加以荫佑,或请神明进行保护。19、子婿日。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20、十二搭灯棚...

镶黄旗13714769085: 古代人拜年的方式 -
舌冯华仁: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

镶黄旗13714769085: 古代春节拜年习俗是怎么来的?
舌冯华仁: 古时“拜年” 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 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从正月初一至初...

镶黄旗13714769085: 拜年的介绍其起源和意义 -
舌冯华仁: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

镶黄旗13714769085: 古代的人都怎么拜年的? -
舌冯华仁: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解放前,好多地方还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礼俗:无论在道路巷陌,还是家里屋外,只要遇到长辈,就要跪下来磕头拜年.

镶黄旗13714769085: 拜年的来源 简洁DIAN -
舌冯华仁: 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短缺,“年”就要出山找吃人.有一次,在寸口.看到一个牧童在放鞭炮,“年”很怕,就逃跑了,在路上看到一件飘动的红色衣裳,更加害怕.最后“年”企图在一个人家的屋檐下休息,...

镶黄旗13714769085: 春节拜年要注意哪些礼俗? -
舌冯华仁: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习俗始于古代,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古时又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包括...

镶黄旗13714769085: 拜年发展经过 -
舌冯华仁: 恭贺拜大年《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们早起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放过“开门炮”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不同的讲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拜完了.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则是平辈间相互道贺.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恭拜新年,这大概是早期的贺年片.至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有“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之类的祝辞.

镶黄旗13714769085: 中国古代风俗怎么拜年 -
舌冯华仁: 中国古代风俗怎么拜年?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镶黄旗13714769085: 春节的由来及历史发展
舌冯华仁: “嘭嘭嘭,啪啪啪”随着这几声清脆的鞭炮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那么关于春节的由来及历史发展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春节的由来及历史发展,欢迎...

镶黄旗13714769085: 古代拜年怎么说 -
舌冯华仁: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