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作者&投稿:宰父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南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冬至节-------以农历廿四节气中的\"冬至\"为节日。文昌、琼海等东部地区,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汉族居民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于海南岛西部地区。当日以农村(坊)为单位祭祀...
军坡节 --------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节 -------琼山市乡村民众纪念本地梁沙婆神的节日。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农事分工习俗 -------海南农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开荒、修渠、赶车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种树习俗-------琼海农村在种植椰子树时,讲时令,择吉日,多迁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种植,名日吉利。
插标记 -------儋州地区,农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盗,主人以现后在田角用树枝绑上几片野菠萝叶
饮食习俗 -------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高山,海鲜、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丰富。
建新宅习俗----- 农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结构,正屋\"一\"字3间,中间为厅,左右为房。
生育习俗 -------新媳妇临产前,娘家要备好婴儿衣帽、鞋袜等,并请接生婆去看望女儿
寿庆习俗 -------海南岛汉族地区老人普遍从61岁开始,每10年为大寿。
婚嫁习俗-------汉区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4个程序。
再婚习俗-------男方丧偶,历来可以再婚。如青年丧偶,未有子女,再婚时不举行仪式
童养媳-------经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龄的女儿给富裕人家作童养媳,男家给女家钱物。
丧葬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儿女为其备棺备寿衣,临终时为死者剃头、洗浴、穿寿衣鞋等
舞龙舞狮-------海南汉族地区元宵节及盛大庆典都有舞龙舞狮活动。所舞的\"龙\"多由民间艺人制作。

海南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美国、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指、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海南岛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岛欢乐节”。   另外海南的节日还有:万宁文灯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海南热带雨林节、三亚国际啤酒节、三亚国际广告电视艺术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

1、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

2、元宵换花节

据海南省民俗专家介绍,“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

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换花节原是府城特有民间节日,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唐代。但是,从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活动的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

3、海南国际椰子节

海口有“椰子街”并开办椰子灯会;在椰子之乡文昌县品尝鲜美椰子;在通什市,黎族和苗族将过他们盛大的狂欢节"三月三",可观看到黎族、苗族人民的婚俗和祭祖典礼;三亚有"国际龙舟赛"和"民间武术比赛"。 

节庆旅游日程 下午三亚国际饭店集中,住国际饭店。 参加开幕式,游览椰子街,观看椰子市灯笼展示。住国际饭店。 到椰子县文昌尝椰子,参加三月三黎、苗族通什市联欢和婚礼仪式,以及向祖先献祭。

4、海南岛欢乐节

海南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每年11月举行。作为新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欢乐节在全省旅游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欢乐节强调欢乐性和参与性。

5、万宁文灯节

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在兴隆景区,凡逢节日、庆典或大型活动,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来乞求保佑。在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万宁兴隆旅游区变成了天上灯市,在兴隆康乐文化广场上,人们齐聚一起共放文灯,放飞心愿。

万宁文灯节是欢乐节的重头戏之一。本届文灯节活动突出“青春欢乐喜洋洋,万宁文灯呈吉祥”的主题,把浓郁的海南文灯文化、黎苗族文化、万州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与在兴隆地区21个国家归国华侨的异域文化、风情相互交融。



海南农村过春节和上面的说法不太一样,年30前的几天要去赶圩买好祭拜祖宗和神灵需要的物品,还要买几对春联,到了年30那天就要贴春联咯,从除夕开始油灯要点到小年15,祖宗牌位上的香烛不能灭,煮过猪肉的锅不能拿来煮鸡,据说是对神灵的尊敬,而且,村口的庙里敬奉的神是关公,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哦,庙前的空地必有一根很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去到庙里先拜关公,烧纸钱,许愿,门口放炮,之后要拜土地公;拜完回到家中,面对门外的天空拜一轮,也是烧纸钱,许愿,放炮,最后是拜自己家的祖宗,祖屋分出来的叔伯兄弟(只是男丁)都要回来拜的,年初一本家的不能去外家串门,外家也不会来本家的,到了初2才可以去的(我老家是海南农村的,城市里怎么过我就不太清楚了) 1、春节

海南春节的习俗大致与内地相似。正月初一,汉代称为元旦,明清也称为元旦,俗称“新年”。元旦是一年之首,作为岁首它在一年一度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岁首民俗也极为丰富。

初一天明时,焚香,放爆竹,在祖宗堂里摆设年糕、汤圆,开门迎年。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男女都要穿上新衣,鞋子一定要干净,打扮光鲜,见面的人都道吉利的祝福语。当日忌讳扫地、汲水,禁止动针剪,禁倾倒秽物,禁止买东西,饮屠苏酒,做生菜、春盘、节糕,全家团聚用餐,禁出远门,当日晚上起,就得在祖宗堂摆设水果,直到元宵晚上为止。

清晨迎新年后接着是拜年了。放过开门炮接着就是拜年。大清早,嫁出去的女儿就挑着大盘年糕回娘家拜年了,若女儿是当年嫁的就得多些年糕。拜祖后,把所有的年糕分给邻居,然后由长辈率家人出门去拜访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带着礼物前往庆贺,还给小孩压岁钱。春节期间,当地还举行活动,舞龙遍街都是,还有调声、拜神庙等习俗。到拜神时,一般在庙堂祭拜。庙堂是洋浦这个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迷信产物,以为天神、佛等会为他们带来好运,所以修建庙堂,奉供神仙,人们由此遗传了下来,正所谓前造后学嘛!

人们去庙堂的目的有:祭祀祖宗;求官;求生男;求福;求名;求利;喜兴;当兵;祛病等等。去祭拜时一般带水果、炮竹、香、香纸。

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祀祖宗,春节就得告别了,春节落定。

新年习俗生动和谐,情趣高尚。新年是休憩的日子,是民众身体与精神放松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着民众的生命律动与精神渴求新年充满欢快、充满期待。

2、 端午节

我们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通常有下面一些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八卦图,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海南与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除了不赛龙舟,其它与内地相似。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吃粽子:我们海南人与荆楚之人有点类似,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并且饮雄黄酒,我们海南人只吃粽子。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种民间传说,认为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后来这一习俗传到了海南,产生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元宵节。

海南农村过春节和上面的说法不太一样,年30前的几天要去赶圩买好祭拜祖宗和神灵需要的物品,还要买几对春联,到了年30那天就要贴春联咯,从除夕开始油灯要点到小年15,祖宗牌位上的香烛不能灭,煮过猪肉的锅不能拿来煮鸡,据说是对神灵的尊敬,而且,村口的庙里敬奉的神是关公,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哦,庙前的空地必有一根很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去到庙里先拜关公,烧纸钱,许愿,门口放炮,之后要拜土地公;拜完回到家中,面对门外的天空拜一轮,也是烧纸钱,许愿,放炮,最后是拜自己家的祖宗,祖屋分出来的叔伯兄弟(只是男丁)都要回来拜的,年初一本家的不能去外家串门,外家也不会来本家的,到了初2才可以去的(我老家是海南农村的,城市里怎么过我就不太清楚了)

海南农村过春节和上面的说法不太一样,年30前的几天要去赶圩买好祭拜祖宗和神灵需要的物品,还要买几对春联,到了年30那天就要贴春联咯,从除夕开始油灯要点到小年15,祖宗牌位上的香烛不能灭,煮过猪肉的锅不能拿来煮鸡,据说是对神灵的尊敬,而且,村口的庙里敬奉的神是关公,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哦,庙前的空地必有一根很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去到庙里先拜关公,烧纸钱,许愿,门口放炮,之后要拜土地公;拜完回到家中,面对门外的天空拜一轮,也是烧纸钱,许愿,放炮,最后是拜自己家的祖宗,祖屋分出来的叔伯兄弟(只是男丁)都要回来拜的,年初一本家的不能去外家串门,外家也不会来本家的,到了初2才可以去的(我老家是海南农村的,城市里怎么过我就不太清楚了) 1、春节

海南春节的习俗大致与内地相似。正月初一,汉代称为元旦,明清也称为元旦,俗称“新年”。元旦是一年之首,作为岁首它在一年一度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岁首民俗也极为丰富。

初一天明时,焚香,放爆竹,在祖宗堂里摆设年糕、汤圆,开门迎年。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男女都要穿上新衣,鞋子一定要干净,打扮光鲜,见面的人都道吉利的祝福语。当日忌讳扫地、汲水,禁止动针剪,禁倾倒秽物,禁止买东西,饮屠苏酒,做生菜、春盘、节糕,全家团聚用餐,禁出远门,当日晚上起,就得在祖宗堂摆设水果,直到元宵晚上为止。

清晨迎新年后接着是拜年了。放过开门炮接着就是拜年。大清早,嫁出去的女儿就挑着大盘年糕回娘家拜年了,若女儿是当年嫁的就得多些年糕。拜祖后,把所有的年糕分给邻居,然后由长辈率家人出门去拜访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带着礼物前往庆贺,还给小孩压岁钱。春节期间,当地还举行活动,舞龙遍街都是,还有调声、拜神庙等习俗。到拜神时,一般在庙堂祭拜。庙堂是洋浦这个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迷信产物,以为天神、佛等会为他们带来好运,所以修建庙堂,奉供神仙,人们由此遗传了下来,正所谓前造后学嘛!

人们去庙堂的目的有:祭祀祖宗;求官;求生男;求福;求名;求利;喜兴;当兵;祛病等等。去祭拜时一般带水果、炮竹、香、香纸。

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祀祖宗,春节就得告别了,春节落定。

新年习俗生动和谐,情趣高尚。新年是休憩的日子,是民众身体与精神放松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着民众的生命律动与精神渴求新年充满欢快、充满期待。

2、 端午节

我们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通常有下面一些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八卦图,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海南与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除了不赛龙舟,其它与内地相似。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吃粽子:我们海南人与荆楚之人有点类似,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并且饮雄黄酒,我们海南人只吃粽子。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种民间传说,认为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后来这一习俗传到了海南,产生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元宵节。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冬至节-------以农历廿四节气中的"冬至"为节日。文昌、琼海等东部地区,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汉族居民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于海南岛西部地区。当日以农村(坊)为单位祭祀...
军坡节
--------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节
-------琼山市乡村民众纪念本地梁沙婆神的节日。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农事分工习俗
-------海南农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开荒、修渠、赶车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种树习俗-------琼海农村在种植椰子树时,讲时令,择吉日,多迁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种植,名日吉利。
插标记
-------儋州地区,农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盗,主人以现后在田角用树枝绑上几片野菠萝叶
饮食习俗
-------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高山,海鲜、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丰富。
建新宅习俗-----
农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结构,正屋"一"字3间,中间为厅,左右为房。
生育习俗
-------新媳妇临产前,娘家要备好婴儿衣帽、鞋袜等,并请接生婆去看望女儿
寿庆习俗
-------海南岛汉族地区老人普遍从61岁开始,每10年为大寿。
婚嫁习俗-------汉区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4个程序。
再婚习俗-------男方丧偶,历来可以再婚。如青年丧偶,未有子女,再婚时不举行仪式
童养媳-------经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龄的女儿给富裕人家作童养媳,男家给女家钱物。
丧葬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儿女为其备棺备寿衣,临终时为死者剃头、洗浴、穿寿衣鞋等
舞龙舞狮-------海南汉族地区元宵节及盛大庆典都有舞龙舞狮活动。所舞的"龙"多由民间艺人制作。


南方特有的春节习俗是什么?(特有的,和北方不一样的)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每到春节,天南海北的人都会回家团圆,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那么南方春节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1、南方初一要做年糕吃汤圆 南方人...

求南方的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

中国南方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作为中国最庄重和盛大的传统节日,各地庆祝方式各异。南方地区在过年期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习俗。1. 年前大扫除与祭祖 南方有“腊月二十四,扫尘洗屋”的习俗,与北方的“扫房”相对应。在春节前夕,南方家庭会彻底清洁家居环境,洗刷衣物用具,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南方的独特风俗是什么?
3、 在湖南地区,过年有舞龙的风俗,一般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这段时间,湖南各个地方都能看到舞龙,表达了湖南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愿。4、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

南方小年夜传统习俗有哪些南方小年夜有哪些传统习俗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

南方的习俗有哪些?
南方的习俗有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

南方特有的春节习俗是什么?(特有的,和北方不一样的)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回家团聚。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展现出各地域的特色。那么,南方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初一吃年糕和汤圆 南方人在春节期间讲究的...

南方过年风俗是什么?
2、正月十五吃汤圆 大部分南方人家,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着阖家团圆,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面上。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南方小年夜传统习俗有哪些
4. 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地有小年夜杀年猪的习俗。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称为庖汤,寓意新鲜美好,与亲友共享。5. 汤圆是南方人在冬至、小年、新年、元宵节等节日必备的食物,种类繁多,寓意团圆美满。6. 江南地区有小年夜吃团子的风俗,象征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苏州人制作的团子有多种馅料,形式各异。7....

南方人过年有哪些讲究和习俗?
南方人过年有许多讲究和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1. 贴春联: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对联,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美好的祝福。2. 扫尘除旧:过年前,家家都会进行大扫除,将房间打扫干净,寓意着除去一年的晦气和不顺利,迎接新的一年。3. 贴年画:在南方,人们喜欢贴年画...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岛的地方风俗有哪些?海南岛的地方风俗有哪些?
兆筠德巴: 海南是我国黎族的聚居地,五指山原是黎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船形屋”、“筒裙”、“竹筒饭”、“山兰酒”和黎家“三月三”,都体现了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苗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岛,多居于高山大岭,现以琼中、保亭两县最为集中.苗族服饰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男女平等,重义气.五色饭是苗族的特色饮食.海南的黎族、苗族都能歌善舞. 回族在海南岛定居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聚居在三亚市的凤凰镇.回族在许多方面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习俗,每年9月 28曰都举行集会,欢度伊斯兰教传统的节日——古尔邦节. 海南的汉族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形成的风俗习惯与内地各省的汉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有哪些风俗特色? -
兆筠德巴: 海南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美国、鄂伦春等...

祁东县13863813542: 请问谁知道海南有哪些民俗风情? -
兆筠德巴: 海南拥有37个民族,其中,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在琼居住的历史已有六千多年. 海南岛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质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如黎族、苗族三月三、黎家婚礼等.海南文...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
兆筠德巴: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 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另外,端午节还有很多海南的朋友喜欢在海南的网购平台嘻游商城购物.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风俗民情
兆筠德巴: 海南省黎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爱情节,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黎族“三月三”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三有三”的活动有:赛歌会、簧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的风俗是什么??
兆筠德巴: 在海南有这么一条传言:端午节这一天,天上的龙会下到凡间,从地上所有的水中经过,龙经过后,水沾染了龙气也就成为龙水,再用这种水来沐浴或清洗...这,就是海南人所谓的“端午节洗龙水”!而洗龙水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长痱子,也不得皮肤病哦

祁东县13863813542: 在海南,冬至有什么传统习俗 -
兆筠德巴: 很少有统一的习俗,反正都是逢年过节杀鸡,杀鸭,杀猪,粽子也经常包,还有汤圆,红糖糯米粥,很多很多.

祁东县13863813542: 字数少的海南风俗 -
兆筠德巴: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什么样的民风民俗? -
兆筠德巴: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具...

祁东县13863813542: 海南的端午节有什么特有的习俗???急用!!!!!!
兆筠德巴: ,在海南,除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在门口悬挂菖蒲和艾草这些典型的端午节风俗外,海浴、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则让海南的端午节与众不同.相传,很早以前,海南儋州西...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