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里有篇课文叫陶罐和铁罐,请问它是什么故事?是寓言还是童话?

作者&投稿:习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什么故事~

是一则寓言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便氧化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是铁罐的残余。道理:用自己的强点去比人家的弱点是不应该的,人家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的作者是黄瑞云,1933 年生于湖南。是湖北师范学院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人民教师奖章”。现在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协理事、湖北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作协名誉主席。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余进行文艺创作,其中《黄瑞言寓言》曾获中国寓言“金骆驼”奖一等奖、湖北省文艺创作“屈原奖”一等奖。

扩展资料:
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
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如果一个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读成历史,也不能读成寓言,它就是无意义的、微不足道的、怪异的、误入歧途和颠覆性的。这就是许多小说叙事的命运,因为它们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码中得到理解。这样,我们触及了“幻想”这一问题,它意味着对文本和阅读过程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寓言。因为它的道理是: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三年级语文上册有哪些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场景: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馆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提示:根据气泡框里的文字提示,引导孩子们从“上课的时候”和“放学了”两方面进行说话,并鼓励孩子写下来。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的课文学习内容,...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中描写“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有哪些?_百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中描写“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有哪些? 有《让我们荡起双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主要讲述了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孩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同学的掌声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原文(部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词语表金色的草地词语的拼音
8、而ér(而是、而且、从上而下):连词,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9、察chá(观察、察看、明察暗访):仔细看、调查。10、拢lǒng(合拢、聚拢、拉拢):合到一起,或指使朝一个方向聚集。学习三年级语文词语的技巧:1、读音准确:学习词语的最初阶段,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音。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跟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几首古诗?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 课文1 古诗三首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用双语词依次写出诗歌中的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 3、作者描写景物所选择的角度有(A、B、C、D) 3.诗中所写景物构成的意象色调是( D ) 4、诗中有远景近景 构成景象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掌声》原文及教案
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掌声》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mò)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má)痹(bì)症(zhènɡ),腿脚落(...

株洲市1779517829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里有篇课文叫陶罐和铁罐,请问它是什么故事?是寓言还是童话? -
乌穆十味: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株洲市17795178294: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中铁罐看不起陶罐是因为什么 -
乌穆十味: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易碎.

株洲市17795178294: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
乌穆十味: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27 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

株洲市17795178294: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乌穆十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株洲市17795178294: 三年级上册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
乌穆十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 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寓言 - 文学作品体裁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

株洲市1779517829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陶罐和铁罐假如铁罐在事情会怎么样 -
乌穆十味: 两种可能:1. 他依然很骄傲,依然欺负、看不起陶罐.2. 当他听到陶罐重见天日后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他改变了对陶罐的看法,从此两个罐子和睦相处.

株洲市17795178294: 三年级语文上册27课陶罐和铁罐续写怎么写 -
乌穆十味: 铁罐再也不骄傲自满了,而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但是陶罐则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因为它被人们发现后就被送到博物馆展览,许多人都纷纷带着照相机兴高采烈地来到这里拍照 .“怎么样?铁罐,还敢瞧不起我!”铁罐傲慢...

株洲市17795178294: 我想告诉铁罐什么是一个八字成语小学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吗? -
乌穆十味:[答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x09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株洲市17795178294: 三年级练习册寓言故事国王的御厨房里的两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在这则故 -
乌穆十味: 王宫的御膳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国王特别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特别美丽,花纹特别多,五颜六色的.而铁罐全身上下都是灰色,因此陶罐很骄傲,常常奚落铁罐.[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株洲市17795178294: 3年级上册的第27课为什么陶罐和铁罐里面的铁罐会不见了? -
乌穆十味:[答案] 铁罐已化为泥土,不复存在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