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秧歌

作者&投稿:御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秧歌的介绍~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拓展资料:

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
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阁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见《辞海》)。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第二篇秧歌的文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栩栩如生的剪纸。。。。。。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

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高橇越高,扭起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还有像小丑一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

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都是特别有看头的!

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拓展资料:

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

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阁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见《辞海》)。

来来来了怕咯啦咯啦咯啦


韩城秧歌主要价值
韩城秧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魅力和地方风情使之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它并非简单的“扭秧歌”或“跳秧歌”,也非单一的民歌、舞蹈或戏曲,而是一种融合了民歌、舞蹈、说唱和戏曲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被誉为“四不象”的歌舞剧雏形。这种多元化的特性赋予了韩城秧歌丰富的艺术价值。作为...

最标准的秧歌鼓点
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群众性和代表性都很强的汉族民间舞蹈,各地有不同的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秧歌分为两种:踩高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高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通常指“地秧歌”。秧歌的历史悠久,南宋大稿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

黄陵老秧歌的相关信息
c、凤凰单闪翅d、轻松舞动式e、飞蛾扑灯式f、凤凰双闪翅以上飞蛾扑灯和凤凰双闪翅都是黄陵秧歌舞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使之能产生动之若蝉、舞之如蝶,如水上浮,似云中飘的艺术效果。3、表情要求黄陵秧歌舞主要是表现了地处黄土高原黄陵之民情民意、风俗习惯和拙中见巧,丑中现美的民间艺术特色,表现其身强力壮...

秧歌的六个基本步法
秧歌的六个基本步法如下:平扭步 是健身秧歌步法的基础,很多步伐都是由它变化发展而来,平扭步是在走步的基础上,配合了身体的扭摆形成的,舞步由两步组成。基本做法:原地扭步;行进中扭步 十字步 是在平扭步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十字步由四步组成。基本做法:原地做;行进中做;跳跃着做;(...

秧歌鼓点有几种??
1. 秧歌鼓点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秧歌的舞步,为舞蹈增添节奏感和动感。2. 秧歌的鼓点种类繁多,以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例,其大鼓鼓点就分为快点和慢点,每种打法又有单鼓棒和双鼓棒之分。3. 山东海阳大秧歌的快鼓点节奏为: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这是最...

秧歌十字步具体怎么扭 ,,,
简单来说,在两脚中间画一个十字。1、左脚站在右上格 2、右脚站在左上格 3、左脚站在左下格 4、右脚站在右下格 然后往复循环,手臂向相反方向摆动即可。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是什么?
当地民间器乐曲的片断;东北民歌和地方小调;音乐工作者新编的乐曲。此外,它还吸收了一些“二人转”和“单鼓”的音乐。民间艺人根据秧歌表演的需要,按不同的场面、人物和速度,常选择某些乐曲的片断为秧歌伴奏,民间艺人掌握的曲目愈广泛,选择某些片断为秧歌伴奏的可能性愈大。

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
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快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的答案,请不要...

秧歌剧名词解释
秧歌剧是由秧歌发展而成的歌舞剧,演出简单,能迅速反映现实。秧歌剧是一种剧目类别,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_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

秧歌戏的艺术特色
秧歌戏的表演多在行进中或在广场进行。当秧歌队在宽阔的广场上行进时,他们会围成一个“场子”。围好后,有的秧歌队会在场子中间由两三个演员表演一些具有简单情节、诙谐幽默的小段子,久之“秧歌戏”便诞生了。秧歌戏的形式比较灵活、自由,长于表现现实生活。尽管是山野村戏,在角色行当、动作表演、...

万盛区13981237336: 东北大秧歌的基本介绍 -
尾帜罗塞: 东北,年正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东北大秧歌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

万盛区13981237336: 朝阳地秧歌(关于朝阳地秧歌的简介)
尾帜罗塞: 1、 朝阳地秧歌是一种民俗舞蹈.2、活跃于北四家子乡谢杖子村,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3、1958年以前这里的地秧歌以“伞棒片”为主要表演形式,源于山东鼓秧子歌.4、后来谢村子李姓艺人据《封钟演义》,创造出“黄河陈”的表演开式独创了一种崭新的地秧歌形式.5、曾参加沈阳国际秧歌节的演出.本文关于朝阳地秧歌的简介就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盛区13981237336: 胶州秧歌的介绍 -
尾帜罗塞: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当地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的汉族民俗舞蹈之一,属于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包烟屯赵姓、马姓两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返回故乡后,多年相传改进,到1863年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形式.

万盛区13981237336: 什么是胶州秧歌三步一停
尾帜罗塞: 秧歌三步一停:左脚起,右脚走,左脚退,右脚并步(停).胶州秧歌的六个基本步法是碾步,拧步,滚步,丁字三步,弓步,大掖步.基本步法要点是“抻、韧、碾、拧、扭”,舞动起来的时候肢体舒展,动作轻柔又奔放洒脱.胶州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民间也称“扭断腰”、“三道弯”,是一种边舞边唱的舞蹈形式.

万盛区13981237336: 秧歌的由来有什么典故?
尾帜罗塞: 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历 史悠久,宋代称村田乐.清人吴锡麒《新年 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 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

万盛区13981237336: 大秧歌资料 -
尾帜罗塞: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万盛区13981237336: 河南项城市回民秧歌的起源、形式、特点?
尾帜罗塞: 回民秧歌,产生于清朝中期的河南项城县南集镇,为一种民间集体演唱的方式,由11人组成一队,领队一人左手持串铃,右手打伞灯指挥表演.男丑角拄拐杖,扮瞎子;女丑角斜背包袱;其余4名男子挎腰鼓,戴礼拜帽,4名女子持锣,搭盖头.但全部由男子扮演.演出者边唱边表演,唱的内容有民间故事、传统戏曲,也有唱历史人物、天文地理的.演出形式主要为跑场子、摆画面、变队形等.唱段多种多样,流行的有《十二个月》、《织手巾》、《送饭》、《王林休妻》等.إ

万盛区13981237336: 东北秧歌三大律动
尾帜罗塞: 东北秧歌特征体态三大动律:上身动律、双膝屈伸、压脚跟.动律的发力点是腰.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

万盛区13981237336: 什么是秧歌六年级音乐?什么是秧歌六年级音乐书
尾帜罗塞: 汉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

万盛区13981237336: 韩城秧歌的来历、形式、特点?
尾帜罗塞: “韩城秧歌”俗称“唱秧歌”,属民间流传的“小对对戏”形式,它与“渭华秧歌”、“洛川秧歌”等均属两三个演员表演的秧歌小歌舞. 韩城秧歌大多是一旦一丑表演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