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抵御外辱的长城,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郸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具有抵御外辱的作用,长城在什么朝代开始大肆修建的?~

1、长城大量修建是秦朝统一之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2、关于长城最著名的故事也就是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关于长城的俗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扩展资料
长城真正的目的并不是防游牧民族,而是防止境内人员走私。塞外需要和中原进行贸易来换取生活必需品,所以贸易也经常是中原威胁塞外的手段。明朝时期关防严厉,不准私自和塞外之人做生意,不准走私军需品给塞外,这样就能很大程度避免战端。
长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防止游牧民族南下,只是延缓游牧民族进攻,并且起着通信的作用让中原有时间调兵遣将。其大多数都是用来进行经济封锁扼制塞外发展的。塞外南下抢劫难度增加,所以一般没有什么大事不会南下发生战端。而贸易能让中原借此大赚一笔,更是扼制塞外发展的最佳手段,这才是修建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所谓的防止游牧民族南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长城的历史: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扩展资料:

修八达岭这段长城的时候,天大旱,从春到夏,一滴雨没落。天气又热,民工们嘴唇干得裂口子,嗓子眼儿冒烟。可还得抬着石条往山上去,走得慢了一点,监工头就拿鞭子抽。

民工们抬着抬着就晕倒了,连人带石滚下去山坡。有这么一天中午,大家抱着发下来的窝窝头,干渴得谁也吃不下去。

正在这时,来了个穿青衣的姑娘,手里抱着一个白瓶,说是给他丈夫送水的,找了好多天也没找到,估计是丈夫不在了。

她说,这一瓶水就送给大家喝吧。说完,撂下白瓶就走了。有人便把白瓶拿起来,揭开盖对着嘴就喝起来。

人渴极了,想着是喝一口,润润嗓子,可一喝起来,就咕嘟咕嘟灌了个够,然后才递给第二个人。说也怪,这一伙人轮了一圈,白瓶里还有水。

于是又开始轮第二圈。第二圈还没轮完,监工头来了。监工头也渴得要命呀,见有人抱着白瓶喝水,上去就抢。那人一撒手,监工头没接住,啪地掉在地下摔碎了。

大家先是一惊,紧接着惊讶地发现,摔碎白瓶的地方出现一汪清亮的水泉。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是仙女给送水来了。

从此,修筑八达岭的民工们再也不受饥渴的威胁了。这个泉因为是仙女送来的,大家就管它叫仙女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长城在明朝时大量修建。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朝时把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后来的封建王朝也各有修补。但是大量修建是在明朝,现今存在的长城,大部分是明代修建的。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
蒙,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具有抵御外辱的作用,长城在什么朝代开始大肆修建的?
1、长城大量修建是秦朝统一之后。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

用来抵御外辱的长城,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

长城这么矮,可以拦得住谁?
长城在我们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抵御外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在我们今天看来长城高度很低,但在古时候却是一座抵御外敌的利器。长城最早修建于秦朝,其修建的目的也是用于抵抗匈奴的入侵;可能在今天看惯高楼大厦的我们来讲,长城的高度很低,但在古代时候对于匈奴骑兵来讲,这却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人工屏障。

河南新乡景区轿顶山龙脉长城景点介绍
龙脉长城,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赵国为了抵御外辱,守边拒敌修建长城。这座由蔺相如主导和修建的长城立下汗马功劳,为阻碍外敌的入侵,赵国廉颇将军与众将士站在这座长达1公里的长城上浴血奋战……因千年的战事致使这座长城只剩下——轿顶山仅仅4公里。站在龙脊长城之上,不仅能北望万仙山,南眺黄河,...

古代长城除了抵抗外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作用?
我们都知道最开始修建长城其实就是为了抵御外辱,从先秦时代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随后很多朝代也在一直对长城进行维护和扩建,比如汉朝、金朝、元朝、明朝等等,由此也可以看出长城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的,不然这么多朝代也不会一直没有停止对其的建设,而长城也确实阻断过游牧民族入侵我国,修建...

为什么长城举世闻名?
一般人只知道北方的万里长城,却不知道在祖国的南方广西也耸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类似万里长城的近代防御工事,广西长城酷似一条巨龙蜿蜒在祖国南疆,它不仅凝聚着广西各族人民辛勤的汗水,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百多年来,它默默的屹立在祖国的南方,尽管鲜为人知,却忠实的履行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里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最早修建于北齐。长城的用途:抵御外辱,卫我家园。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

长城为什么要建这么高
长城是抵抗外敌性防御性工程,高可以有效的防御。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赵、燕三国,大概在公元前3-4世纪。万里长城横亘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的群山之巅,气势磅礴,壮严雄伟.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所以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为什么明朝时期,像秦朝那样热衷于修建长城呢?
发动了抗击侵华日军的“长城抗战”。在1937年正式爆发的抗日战争中,长城最后一次发挥了抵御外辱的作用。随着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长城已经基本失去了军事价值,但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则永远不会褪色。它走过漫长的历史,其蕴含的伟大创造力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会陪伴我们一直走下去。

衡水市17228321058: 长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作为防御性工程,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 ②随着长城的修筑,发展了长城沿线经济生产和文化的发... -
韩军多巴:[选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衡水市17228321058: 长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韩军多巴:当年,美国阿波罗II号宇宙飞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成功.据他说,在太空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靠肉眼只能辨认地球上的两项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

衡水市17228321058: 长城的用处?
韩军多巴: 1. 在古代,长城起到什么作用? ①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扰掠; ②促进沿线各民族的交往; ③促进沿线各地经济的发展. 2.现在的作用 ①长城作为旅游胜地,供人们观光、游览; ②为研究古代的建筑、军事等提供重要价值.

衡水市17228321058: 长城的军事价值 -
韩军多巴: 长城虽然有很长的一段墙,但大部分都处于不利于部队行军的山间,特别是北方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会也无法随意挑一段去进攻,而可以通行的地段都是设了关隘的,这些关隘才是主要抵御外敌进攻的地方.但...

衡水市17228321058: 秦始皇建长城对秦朝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做用? -
韩军多巴: 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内侵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方的生产、发展,成为北方边防的一大屏障,巩固了边防. 2.增大了汉族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了疆域.在春秋以前汉人的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在战国长城...

衡水市17228321058: 长城的相关资料 -
韩军多巴: 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筑,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全长7300千米(...

衡水市17228321058: 查找关于长城的资料 -
韩军多巴: 据说长城是唯一能够从月球上以视力可见的人工建筑物.曾经长城被视为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但从八十年代以后,就不停地有人把长城视为无用和自我封闭的证据.笔者在亲眼见过长城之后,也就这个...

衡水市17228321058: 万里长城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请你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产力的发展情况谈一谈修建万里长城的功与过 -
韩军多巴: 长城抵御了外来的入侵,为世界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工程;修筑万里长城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民间就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衡水市17228321058: 万里长城是用什么修建的 -
韩军多巴: 长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完成.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 长城发展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1)秦始王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2)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 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冰道运石等.

衡水市17228321058: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做的? -
韩军多巴: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知2000多年. 长城发展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道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内 1)秦始王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容; 2)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