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作者&投稿:邓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何意。~

恬淡虚无 --
“恬”-- "恬"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舌头的"舌"字,与"舔"是同根同源,本意是说动物和人受伤后,会下意识的拿舌头去舔伤口(而事实证明唾液中含有很多能促进伤口愈合的酶、氨基酸或者是其他的物质),所以,舔是一种通过自我疗伤、自我宽慰,最后达到接纳自我、自得其乐的一种能力。

“淡”-- 淡泊,无奢望、无妄;

“虚无”就是佛家讲的心无挂碍,“虚”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获得最大的自由;而道家讲,物质世界的本源来自于那个"无"(详见量子物理“夸克”理论)。
恬淡才能从容,虚心方可纳物

真气从之--
"真"指的就是天然赋予人本来的那个面目(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瞬间"两精相搏谓之神","神"带来的能量也就开始运动了),推动细胞分裂发展的能量就叫元气,是先天赋予的,这就是所谓的“真气”或“先天真元”(如地球的石油和天然气,过度开采导致地球变暖,而人过度开采自己的先天真元之气导致虚火上浮)。

当人处于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时,人先天被赋予的"真气"就会随着指挥它的"神"去开始运作,即“从之”;如不服从擅自“开小差”,“正气”不在岗,则“虚邪贼风”这种负面能量就会乘机而入。

精神内守--
与其对应的是精神外露。

其中精外露:包括漏精(滑精、遗精、意淫等等)失精(男性易理解;女性为各类阴道分泌物,流产是最大的失精,等等)体液流失(拉肚子、尿血、尿蛋白、尿糖、冷汗、盗虚汗、大汗、类似人命终结时的“汗出如油”、流脓鼻涕、流口水、流血等等),一般来讲,没精的人首先是眼睛没神(或漏神),其他表现,如脸色发黑发痨,好像蒙着一层灰;所以需要进“补”(补漏)

与神的内守相对应的是“漏神” “失神” 心“不在焉” 等,初期会影响情绪(如:难以“聚精会神”--注意力极难集中;“心神不宁”-- 强迫状态;"神不守舍"--焦虑、坐卧不安;"失魂落魄" --抑郁;"魂飞魄散"--恐惧状态;“失神”--目光呆滞的木僵状态;“神出鬼没”--幻觉或妄想,等等心理问题),后期会伤神(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多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我是谁?”等等)

病安从来--
做到精和神内守,1、有积累(仓库里面有粮)“养精蓄锐”“神采奕奕”;2、神在自我的体内,反应很快“有如神助”,强力查杀病毒(如:病毒,细菌,虚邪贼风),可马上就把它赶出去了(立即启动自免疫系统);怎么可能得病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第一要「避之」。不是去正面迎对它、征服它、改造它,而是要躲避它。第二要「有时」。虚邪贼风侵袭人体是有时间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计算法来计算出哪种能量会在什麼时候对人体产生危害

《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要想不得病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那么怎样做到“恬淡虚无”呢?紧接着,《黄帝内经》中就说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你要做到精神内守,这样才能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精神内守”是养神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 “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 “精神内守”,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病安从来”,意思就是说精神守持于内,人怎么会得病呢?那么,又怎样“精神内守”呢? 一、“时御神”

《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就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时御神”。御,驾御、控制的意思。时,善;不时御神,就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之所以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

二、心肾相交

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我们才可以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如何锻炼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对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租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二、高下不相慕

这也是《黄帝内经》里一句重要的养生格言,意思是人们社会地位有高低,但都不要相互倾慕而各安于本位。高下,是对社会地位高低而言。高,指贵族,统治者;下,为广大群众、百姓。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高下不相慕”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不少人为了高官厚禄互相残杀,连脑袋都丢了,还谈什么养生呢?还有一些人,不但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甚至当别人的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都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无名火”,使心境抑郁,情绪烦躁。现代研究表明,妒火中烧之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因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

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把羡慕的心情变成追赶的行动,对感情进行良性控制。还是“高下不相慕”,“知足者常乐”好。  三、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中也主张“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只有少私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很难想象,一个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的人,他的精神能够安静下来?




上古天真论原文及译文注释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

中医养生的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是什么意思?
二 “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医书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
《黄帝内经》对这一问题,颇具高见,在它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为人们开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心理处方,让人们用平常心看待平常事,进而达到体健不病或少病的目的。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在这一节所谈的内容中,孙氏既说到了在上节中未说尽的...

护好我们人身的“三宝”是什么?
神强必多寿”。关于养神,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说《素闻·上古天真论》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恬”就是安静,古代养生是很强调静的,忌讳躁动;“淡”就是朴素,是不被物质所迷惑。能够做到“恬淡虚无”,心神方面也就安枕无忧了。???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第二段是,《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嵇康强调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心性修养到,去名利,除喜怒,去声色,绝滋味,少思虑,则不求长寿,自然能长寿。如果不能做到这五点,则无论吃何种滋补品,练何种功夫都不可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也强调养性的重要性,...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出自哪本古籍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是后人根据《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总结而来,并非《内经》原文。《内经》对“治未病”的观点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上工治未病...

找《庄子》里关于“内守”和“坐忘”的篇章
也是它对人们思维的一种启迪。内守:《庄子·刻意》《庄子·在宥》《刻意》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在宥》篇述守一之术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前人却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方法.

为什么古人喜欢选择清晨打坐呢?
打坐又称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文言文怎样翻译?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

道教如何不生病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体的精气神内守,以及心理筑起抵抗外邪的城墙,疾病也就难以接近人体。“精神内守”不单纯是人体内的精气神在体内保卫身体,还包含了让心灵变得坚强起来。而下面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是对精神内守的补充。只要我们能够不被外在的病邪和灾难所累,精神内守不仅是...

尚志市17791298106: 怎样理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余姚金喜: 如何理解“安宁,空虚,真气,内心,疾病永远安全”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章“古代无罪”中,有一段话说:“宁静而空虚,真气,精神上的内在,疾病和安全?”数千...

尚志市17791298106: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什么意思 -
余姚金喜: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尚志市17791298106: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
余姚金喜: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

尚志市17791298106: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余姚金喜: 如果人的心静,不被名和利困惑,自然神清气爽,精神(身心)愉悦. 心平气和,不浮澡不动怒,就会身体康健,不易染病.

尚志市17791298106: 如何做到“精神内守”?
余姚金喜: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养神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其 中,内是针对外而言;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所谓“精神内守”是指人对自...

尚志市17791298106: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
余姚金喜:[答案]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

尚志市17791298106: 什么叫精神内守? 怎么做? -
余姚金喜: 这句话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原文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高度总结.主要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要保持清心寡欲、内敛自省的精神状态...

尚志市17791298106: 安神是指什么?
余姚金喜: 所谓安神,指的是精神安定,不急躁、不烦心,能够冷静、客观地处理和思考问题.即《内经》中所说的“精神内守”,而“精神内守”可做到“病安从来”.

尚志市17791298106: 懂中医的说说什么是“精神内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余姚金喜: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

尚志市17791298106: “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余姚金喜: 这句话的内涵是: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托,一直到死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不失其所者久,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