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十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作者&投稿:却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纪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著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品读】

  本章共分两段,前段所讲的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这五项,是孔子指出顺德的道理,后段所讲的居上骄、为下乱、在丑争,是孔子指出逆道的道埋。按顺德的方向去做,就是最完全的孝子。由逆道的方向去行,自然会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得到不幸的结果。这个道理很明显地分出两个途径,就是说:前一个途径,是光明正大的道路,可以行得畅通无阻。后一个途径,是崎岖险径,绝崖穷途,万万走不得。圣人教人力行孝道,免除刑罚,其用心之苦,至为深切啊!

  【故事】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儒家孝道目录
首先,序章概述了孝道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地位,引导读者进入深入学习的氛围。接着,是对本书的推荐,摘录了学者们对《古文孝经》的赞誉和重要性的强调,突显其学术价值。前言部分,作者简介了《古文孝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章节的论述奠定了基础。正文展开,从第一章开始,深入探讨《孝经》的作者和...

留下万儿来 是什么意思?金庸小说里的
” (上官鼎:《金童倩女》第三卷第十章《英雄久怀除害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我们还看到,现在“扬名立万”的“万”也有一部分写作“腕”(这样的数量不算太少),这也就进一步证明王先生的说法比《咬文嚼字》中的说法更准确。例如:冯根生……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出了后来成为二厂三宝的“...

《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是哪部?
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

要求别人做到自己要先做到的古语
1、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第十章》)【翻译】:自己先做到的事情,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去做,不该做的自己先不做而后再要求别人不做,自身存有不能以己量人的心、而能够说服别人的人,是不存在的。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

古代人说的忠孝仁义具体指的是什么?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指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仁爱正义、遵守道德、廉洁不贪、知羞耻。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

孝武讲孝经的翻译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则分别讨论了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尽孝、如何行祭等具体实践方法;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则讨论了孝道对于个人品德、行为、言语等方面的要求;最后一章《广至德章》则强调了孝道是至德之道,是实现个人和国家的根本。《孝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被广泛传播...

孝经的正确念法
孝经分今文本和古文本,今文本《孝经》,共计十八章。首章总说孝的宗旨和根本;第二至六章分说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五种贵贱不同的人所行孝道的不同要求。第七章至第九章说明孝的政治意义和功用;第十章、第十一两章从正反两方面辨明事亲中的孝与不孝;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进一步阐述第...

论语十二篇注释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 ①择:选择。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注释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河流。 ③不舍:不停。④如:就像。 ⑤昼夜:白天和黑夜 夫(fú):〈书〉①指示...

孝经全集图书目录
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探讨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阶层如何实践孝道,各自的责任与行为准则。天子以身作则,诸侯则以孝治国,卿大夫以孝治家,士以孝修身,庶人亦不可忽视自身的孝行。第七章至第九章,深入探讨了孝与治国、治家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孝来实现圣明的治理。第十章详细列举了孝行的具体...

孝经读后有感
《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 和方 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 “居则 致其 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 ( ·纪孝行章第十) 。 《孝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连城县19338652692: 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译文 -
倚诚复方: 不知道

连城县19338652692: 译古文养则致其乐,居则致其敬;昏定而晨省,冬温而夏清请解释本文
倚诚复方: “养则致其乐,居则致其敬”句出自《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

连城县19338652692: 曾子孝经全文
倚诚复方: 《曾子孝经》全文:“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曾子孝经全文 《...

连城县19338652692: 《孝经》: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翻译 -
倚诚复方: 尊敬长辈被视为是孝顺的表现,忠诚和孝顺都具备,以此来为圣上办事,然后才能保住官位,也只有这样才有祭祀祖先不让祖先蒙羞.

连城县19338652692: 翻译,《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
倚诚复方: 原句是“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译文:即使每天用牛、羊、猪来奉养父母,还是不孝.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要联系上下文的.

连城县19338652692: 《孝经》 300 -
倚诚复方: 孝 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连城县19338652692: 孝经原文 - 出自于?《孝经开宗明义?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倚诚复方: 出自《孝经》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连城县19338652692: 小学一年级古诗孝经 -
倚诚复方: 《孝经》中经典的孝道名言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连城县19338652692: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的翻译是什么呢? -
倚诚复方: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 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

连城县19338652692: 《孝经》的简介
倚诚复方: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