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是哪部?

作者&投稿:辕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三部儒家经典有哪些?~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剩下五经 随着历史的发展,便有了七经、十三经、十经等名称。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20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以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觳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20卷,魏何晏集解,宋邢邴疏;
《孝经注疏》9卷,唐李隆基注,宋邢邴疏;
《孟子注疏》14卷,汉赵岐注,宋孙爽疏;
《尔雅注疏》10卷,晋郭璞注,宋邢呙疏。
《十三经注疏》凡416卷,汇集了全部儒家经典,保存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晋古注和唐宋义疏,因而自形成以后便受到重视。明清两代,皆曾由皇帝敕版刻于太学,民间也有多种刻本流传,清代阮元的校刻本可谓各本中的善本。经学发展到宋代,经部典籍中的核心——“十三经”已经形成。这些经书,是垄断两千年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纲领,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十三经经典地位的最后形成,既是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是经学不断发展的结果。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唐玄宗注释的《孝经》。


上帝究竟是什么,如何解释?
至圣至神、主无主有、主动主静。”前8字,形容“上”字;后8字,形容“帝”字。 什么是“至极至尊、至圣至神”? 就是说,至而又至,极而又极,至而又至,唯一独尊,至而又至,圣能常存,至而又至,神妙莫测。 什么是“主无主有、主动主静”? 就是说,主其所主,自无进有,...

怎样解读《论语》
现存最早的《论语》注本,是三国・魏国何晏的《论语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他是这样解释的: 他首先引用马融之说,解“色斯举矣”为“见颜色不善,则去之也”。又引周生烈之说,解“翔而后集”为“?翔审观而后下止也”。对于孔子所说的“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则解释为“言山梁雌雉得其时,而人...

王国维是哪个朝代的?
王国维少年时代心悦《汉书》等历史著作,不喜举子业和《十三经注疏》,但十八岁之前所接受的仍是传统的旧式教育。早午战争后,使他“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者”(《静安文集·自序》)。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会书记校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焚香的起源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疏:“禋,芬芳之祭。”(用《十三经注疏》本,下同。) 可见,所谓禋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那么这就是...

选择什么样的古诗文
在白话文尚未兴起,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之前,“四书五经”及“十三经注疏”之类,无疑是最为切要的关于考试和做学问的书籍。古诗文在白话文已然流行近百年的今天,其实际用途已完全减弱——只有在对联、赋文、墓志铭、修谱等少数领域人们还在使用——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当然目前大学有...

六经成为儒家经典的原因
“儒家”、“儒学”之称呼,是孔子去世多年以后的事,即便把“儒家”从孔子算起,因为在孔子之前,《六经》已经存在,也不能把《六经》当成“儒家经典”。 把《六经》当成“儒家经典”,不仅有违史实,而且无形之中,把中国学术产生的历史人为地大大推后了。因为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产生于战国时期,而中国学术的萌发...

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回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

正能量的人物事迹名人故事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坚持指导研究生,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拿着论文到病床前汇报,“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但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新疆学习资料紧缺,孟二冬自己掏钱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文苑英华》等书籍,托人带去。学生们也惦记着老师,他们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为老师尽份...

选择什么样的古诗文
在白话文尚未兴起,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之前,“四书五经”及“十三经注疏”之类,无疑是最为切要的关于考试和做学问的书籍。古诗文在白话文已然流行近百年的今天,其实际用途已完全减弱——只有在对联、赋文、墓志铭、修谱等少数领域人们还在使用——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当然目前大学有...

选择什么样的古诗文
在白话文尚未兴起,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之前,“四书五经”及“十三经注疏”之类,无疑是最为切要的关于考试和做学问的书籍。古诗文在白话文已然流行近百年的今天,其实际用途已完全减弱——只有在对联、赋文、墓志铭、修谱等少数领域人们还在使用——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当然目前大学有...

汪清县14764087675: 十三经的由来是什么?
尧梵利倍: 十三经是指儒家的13部经典:《诗 经》、《尚书》、《周礼》、《仪礼》、 《礼记》、《周易》、《左传》、《公羊 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

汪清县14764087675: 《十三经注疏》中汉代的三部“注”本 -
尧梵利倍: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汪清县14764087675: 什么是《十三经注疏》?
尧梵利倍: 儒家经典传至后世,其当时的文意、典制、名物等,往往有为后人所 不解者,再加上... 《十三经注疏》是儒家十三经注疏的总汇,凡四百一十六卷,所收书目为: 《周易正...

汪清县1476408767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内容: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 -
尧梵利倍:[答案] abcd

汪清县14764087675: 十三经注疏的注疏版本 -
尧梵利倍: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汪清县14764087675: 古代汉语中的正义是什么意思 -
尧梵利倍: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传、注、笺、诠、义疏、义训.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如《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中“疏”正义曰,指的是宋人邢晏《论语注疏》.

汪清县14764087675: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
尧梵利倍: 注疏 :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

汪清县14764087675: 注疏的详细解释 -
尧梵利倍: 1.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

汪清县14764087675: 【十三经】是哪些..
尧梵利倍: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第一部经是《周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