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喀秋莎所向无敌?其实德国也有火箭炮,就是思路很诡异

作者&投稿:豫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二战中,德军最为心惊胆颤的,就是苏联喀秋莎火箭炮那呼啸而至,如同暴雨一样的火箭弹。在这种可怕的武器面前,不知道多少德军官兵被炸的灰飞烟灭,为他们的元首尽忠去了。然而,德军其实也有自己的火箭炮,虽然投入不大,但是也让盟军和苏军士兵不寒而栗。 一、德国的火箭炮开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轴心国施加了严厉的惩罚。德国不仅仅要赔付天价的战争赔款,还要将军队大幅度缩水,部队别说火炮,甚至连重机枪都不准许拥有了。 被协约国制裁后建立的德国国防军,军力和童子军也没有区别了。如果明天协约国就打过来,那德国就可以等死了。毕竟这就是小孩和壮汉打架,那是根本没法赢的。 不过德国国防军可不希望自己被协约国踩一辈子,为了绕开《凡尔赛条约》的压迫,德国国防军想出了许多奇招歪招。既然不让有重机枪,那我就开发通用机枪。那你不让我用火炮,那我就开发火箭炮。虽然战后的德国,经历了政治动乱、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天灾人祸,但是德国人的研究热情是一点都没有降低。 此时的德国爆发出了惊人的动力和热情,在1925年,赫曼·奥伯泽继续了关于固态火箭的研究。1928年,弗利兹·冯·欧佩尔把火箭技术用在他的欧宝汽车上,搞出了一辆火箭推进汽车,当然这种东西肯定是不能量产的。 不过在1929年,火箭助推的飞机开始试飞,当然了一样也用不了。而到了1931年,温克勒发明了第一款液态火箭,更是把德国的火箭技术推向世界领先的地位。 此时面对这些成功或是不成功的尝试,让德国国防军意识到,现在是时候开发一款火箭为推理的投射武器,以绕开那该死的凡尔赛条约禁止他们拥有火炮的规定了。对于那些经历过1915年的毒气大战的老派将领也认为,是时候开发一种反应迅速,口径够大,射程也够远的武器,用来应对未来的化学战。当年来说化学战还属于一种高大上的战法呢,国际上也对化学战没有相应的严格公约来进行限制。 而对于那些有军事革命思维的德国国防军年轻军官眼里,火箭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短时间内就能往敌方阵地投掷大量的大口径弹药,将对方阵地化为一片火海。 而且打完弹药之后,可以由车辆牵引迅速转移,让对方找都找不到你。如此方便的东西,现在不开发,更待何时啊?于是在德国国防军炮兵专家,贝克博士的领导下,德国开始了以火箭为动力的武器的研究。 二、各式各样不合格的火箭炮 一开始德国人打算采用自旋控制火箭,以期达到飞行稳定,而不是和苏联人一样通过给火箭装个尾翼来实现。不过这条路子其实比较难,效果也不好,英国和瑞典在19世纪末其实就试过了,精度是个大问题。 德国人这次研究出来的110毫米特种火箭(德语Wa.Prf.11)重15千克,发射管采用长3250毫米的长方形框架,用电点火器点火,最大射程4500米。计划每个化学作战营装备18架这种发射装置。 而经过实验,德国人证明了英国人和瑞典人的结论是正确的,精度是不好。火箭弹的散布点过大,差不多是都偏出去了,远远超过了军方的底线。因此这种火箭炮也就成了失败品,没能进入量产。毕竟这种东西拿出去,如果精度如此之差,那么可能毒气都没怎么伤到敌人,全伤到自己人了。 而德国空军赫尔曼·戈林团所装备,编号为35式烟雾发射器的火箭发射装置,也不是多成功。口径100毫米,采用13倍口径的炮管,发射速度为10~17发/分钟。所发射弹药分为35式破片杀伤弹、35式烟雾弹和35式化学弹,最大射程3250米,弹长43.3厘米,重6.8千克,采用6片尾翼控制飞行的稳定。 不过这玩意其实就是个火箭增程迫击炮,比起正经八板的迫击炮来说,除了射程和射速还凑合,剩下的那基本没得看,造价过高,装药量,操作性,可靠性上都有问题,远不如原来的100MM迫击炮,重量还更重了。 而升级过来的48式烟雾发射器,虽然射程和射速都提高了许多,但是重量增加了八倍,成本提升了九倍。这种典型的德国风格差点没把德国国防军气的晕过去,当场就把这种武器剔除了。 不过德国倒也不是没有一点合格的东西,在经过研究后,德国人开发出了DO38型火箭弹。这种火箭弹和过去的不同,德国人另辟蹊径,把火箭发动机放在火箭弹的前端,即战斗部的前面,在弹体周围开了若干个分别倾斜14度的喷嘴,以便火箭弹旋转并保持稳定。 而且这种火箭弹,连定向管都不需要,火箭发射时能导向就行。可以说,在经过一系列不成功的开发之后,在1938年,德国人终于搞出来一个可以用的火箭弹。 三、德味火箭炮 不过当时的DO38火箭弹还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单管发射的话,那火箭弹的意义何在?于是在1938年,德国人干脆搞了一个六联发射管加Pak36反坦克炮的炮架组合到一起的新型火箭炮。 该火箭炮俯仰角为5至45度,发射管长1300毫米,每个发射管内有三条导向滑轨,六个发射管呈顺时针排列。发射时按下电点火器,按照发射顺序点火即可。发射间隔为2秒,装填时间90秒。当然了,按顺序发射不是强迫症,而是为了受力均匀平衡。 按说这玩儿意其实不错,不过当时的德国陆军嫌弃这玩儿意威力小(150MM火箭弹还小?),而且机动性差,只能拖着走,所以不愿意使用。不过当时德国陆军的滑雪部队急着找个玩儿意替代迫击炮来发射烟雾弹,于是这种火箭炮就被化学部队笑纳了,并将其命名为41式150毫米烟雾发射器,绰号喷烟者41。 喷烟者41其实一开始在法国战役里非常的不出彩,原因是当时进度太快,不需要它去发射高爆弹打击敌人。不过仅有的几次发射,效果奇佳。 当时那巨大的声响,都要把法国人和英国人吓坏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飞过来了,更别提之后落地的爆炸了。在之后的北非战场,喷烟者也有不俗的表现,可以说炸的英军是人仰马翻。不过当时德国陆军还是把喷烟者41严格保管,不多加使用,通常只是打打烟雾弹罢了。 但这种情况在入侵苏联时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在1941年7月14日的奥尔沙地区,德军突然遭到火箭弹袭击,铺天盖地的火箭弹呼啸而至,让德军品味到了被炸的人仰马翻的感觉。面对这种喀秋莎火箭炮,德军的选择就是用喷烟者41还击。 不过喷烟者41虽然威力够了,后继者210毫米火箭炮威力更是强大。但是火箭弹数量却比不了喀秋莎了,而且喀秋莎自己会跑,喷烟者41需要有人拖着走,那当然是比不过喀秋莎的。所以在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对抗里,都被打的找不到北。 此时德军就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火箭弹越造越大,最为奇葩的就是把320毫米火箭弹和300毫米火箭弹直接装到包装箱里,然后打出去,节约发射成本。40式发射箱干脆就是个木头架子加导轨,41式好点,铁片加导轨,一个发射箱里4至6发火箭弹。 战斗时直接把这些发射箱放到阵地上架好,然后挨个点燃点火线,一个战斗部队三十秒里能发射出去160枚火箭弹,发射箱可以回收,也不考虑敌人反击。当然缺点就是架设慢,也基本没有可能二次发射。 另一个方式就是把喷烟者41或是40式火箭炮(就是那个铁皮框架)按照发射角布置在自家的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上,合成一个自行火箭炮。 或者把一个80毫米多管火箭炮放到法国制造的索玛303半履带装甲车上,一次打出去48枚80MM高爆火箭弹。前者因为火力强大,所以绰号「 ”陆上斯图卡”。后者因为是武装党卫军才有,而且还不是制式装备,所以被戏称为「 ”希姆莱管风琴”。 而在战争中,这些火箭炮部队对盟军和苏军都形成了巨大的打击。在东线战场,无论是突破斯大林防线,还是在攻陷塞瓦斯托波尔时,德国火箭炮部队都立下了大功。 而在西线的阿登反击战中,把美国第八军的两个师炸的人仰马翻,战线崩溃,也正是德国火箭炮部队的1662门各型火箭炮所为。铺天盖地的火箭弹,几乎炸的美军官兵精神崩溃。 结语 德国火箭炮部队是典型的从二线部队,提升为一线主力。和那些被老牌支持的重炮部队相比,虽然火箭炮部队数量没那么多,但是战绩却有过之而不及。 不过作为纳粹帮凶,这些形形 *** 的德国火箭炮,最后也只能和纳粹德国一起灭亡。而德国在火箭领域的研究,则被美苏瓜分,在另一个时代相互对抗。 参考文献:《二战兵器图鉴系列——战地集结》 《二战尖端武器鉴赏指南》




苏联喀秋莎所向无敌?其实德国也有火箭炮,就是思路很诡异
面对这种喀秋莎火箭炮,德军的选择就是用喷烟者41还击。 不过喷烟者41虽然威力够了,后继者210毫米火箭炮威力更是强大。但是火箭弹数量却比不了喀秋莎了,而且喀秋莎自己会跑,喷烟者41需要有人拖着走,那当然是比不过喀秋莎的。所以在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对抗里,都被打的找不到北。 此时德军就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火箭弹越...

杞县18919732604: 关于“喀秋莎”火箭炮
巫面重组: 德国是1941年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的,而此时的"喀球莎"还刚测试定型,直到7月14日,德军攻占了奥尔沙河,苏军才装备了由7门喀秋莎组成的一个连的火箭炮首次隔...

杞县18919732604: 喀秋莎火箭炮有那么强吗 -
巫面重组: 苏联火箭炮部队以师旅级为作战单位,而德国主要是以营团为作战单位. 苏联火箭炮最少是16管以上,每个德国火箭炮发射装置最多是10管,

杞县18919732604: 二战时德军V - 2和苏联的喀秋莎对比优、缺点? -
巫面重组: V2弹道导弹,打的远精度比喀秋莎高,而且威力大.缺点是成本高,对发射场地要求高,机动性差.喀秋莎便宜,可以集群发射,机动性也好.这两个的作战对象不同,一个是战术性的,一个是战略性的

杞县18919732604: 德国为什么在跟苏联战争中失败 -
巫面重组: 楼上2个纯粹乱说苏联前期的军事实力连法国的都不如,法国好歹还有马其诺防线,坦克技术前期和德国没什么两样!德国当时有II号,III号坦克,而法国有雷诺,技术和防护能力都差不多,属于轻型坦克德国败北的原因我分析有三点:1,德国凭...

杞县18919732604: 喀秋莎俄语是什么?
巫面重组: 喀秋莎是一个人名,俄文翻译为Катюша.《喀秋莎》在红军战士中广为传唱,北到列宁格勒,南到斯大林格勒,漫长的战线上,她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苏联红军战士.就在...

杞县18919732604: 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能对德国的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构成威胁吗? -
巫面重组:

杞县18919732604: 为什么苏军的多管火箭炮会叫“喀秋莎”?
巫面重组: 1941年,德国法西斯人侵苏联不久,苏 联红军使用了一种刚从兵工厂赶制出来的新 式武器,向集结在奥尔城铁路枢纽站的德军 猛烈攻击.短短丨〇秒的时间里,德军就被炸 得鬼哭狼嚎.这种武器深受苏军战士们的喜爱,但是 他们却不知道怎么去命名它.说它像大炮, 与传统的大炮又不一样,它的外形好像一排铁轨,装在卡车上.每条铁轨的后端装有八 枚火箭弹.发射时,火箭弹一枚接一枚地沿 轨道前进,向目标飞去.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 战士们发现车上有个“K”字标记.巧合的是, 这时正流行着一首名为《喀秋莎》的歌曲. 于是大家茅塞顿开,就决定将这种新式武器 以“喀秋莎”命名.

杞县18919732604: 喀秋莎对苏联卫国战争的影响 -
巫面重组: 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喀秋莎万箭齐发,将火箭弹铺天盖地地砸向这些法西斯纳粹的时候,就成为了战争中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